《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6首: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020-12-06 點燈教育

江畔獨自尋花(黃四娘)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中國#中國古詩詞大會#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春暖花開時節,心情比較舒暢的詩人一壺濁酒,漫步江畔,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地點。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濃鬱,有民歌風。令人宛如身臨其境。詩人走在鄰居黃四娘家的小路上,但見繁花似錦,將小路遮蓋,爭奇鬥豔,裝點著明麗春光。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是「滿」的具象化。「壓」和「低」二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光滿樹,密密層層,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用今天的話說,杜甫很有視覺感。花兒如果能壓彎枝頭,除了數量多,也要開得繁盛。詩人只用了七個字,就讓我們宛如親眼見到了詩人此刻正面對滿樹繁花而沉醉春色的欣欣然。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將蝴蝶擬人化,借蝴蝶以狀花之萬千嬌媚。但見滿樹花枝,彩蝶翩躚,花間醉舞,流連忘返。這一句固然寫蝶,其實是寫春花的鮮豔芬芳。然而更是寫人,彩蝶固然為花兒流連,詩人何嘗不是被花與蝶構成的萬紫千紅所迷醉而流連忘返呢!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為花之嬌媚和碟之翩躚而流連忘返時突然傳來鳥鳴聲聲,仔細看去,原來是黃鶯鳥兒也在為無限風光吟唱,柔美而又圓潤。「恰恰啼」正說明詩人內心歡愉,想當然的以為黃鶯是在特意為自己歌唱,這和上句說彩蝶流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讀起來使我們仿佛也走在千年之前浣花溪畔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小路上,在花香、蝶舞、鳥鳴中親近無涯春色。

《江畔獨步尋花》讓我們見識了杜子美 沉鬱頓挫之外的另一種風貌,清新閒淡,色彩穠麗。「千朵萬朵」的重複,有一種口語美。三四句的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有一種音樂美。既使語意更強、更生動,又惟妙惟肖地顯現出詩人的心理。

漂泊西南的十一年,是杜詩的第二高峰,尤其律詩創作已臻爐火純青境界。杜甫把這種形勢運用得熟練自如,十全十美,的確堪為後世垂範。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別號少陵。今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詩作鋪陳始終、排比聲韻,沉鬱頓挫,深刻悲壯。被稱為「詩史」,對後世影響深遠。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相關焦點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8首:白居易《池上》
    #中國古詩詞大會這首小詩猶如一幅白描畫圖:生動流暢、平易自然,體現著詩人對童真童趣精心體悟的結果。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陝西,生於河南,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主將。闢「歌行體」新路。詩承陶淵明、陳子昂、杜甫,興諷憂時,平易通俗,開一代詩風。
  • 未來講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誦讀:趙文瑄
    未來講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誦讀:趙文瑄 2020-10-1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錦江之畔詩如畫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我是你們的小屋姐姐。今天,咱們來學《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作品。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咱們來一起讀一讀:《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
  • 你從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在讀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從詩中描寫的百花齊放,鳥語花香春天的季節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內心體驗?《江畔獨步尋花》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作者獨步尋花的原因;第二首寫在江濱看見花海;第三首寫看見人家的各種花,映入眼帘;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第五首寫黃師塔前的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的花;第七首寫賞花、愛花、惜花。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作者描寫春天黃四娘家的花。
  •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鑑賞:上元元年(760)春,在朋友的資助下,杜甫於成都建起了自己的棲身之所—成都草堂,生活的安定讓他倍感欣慰。上元二年(761)春,杜甫獨自來到浣花溪畔散步,觸景生情,遂把所看到的景色寫成了七首詩,題名為《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是其中的第六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唐代詩人杜甫762年前後,作於成都杜甫草堂,共七首。苦難本身就是苦難,並沒有價值,但是能勇於面對苦難,從苦難中走出來,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這才是苦難帶來的價值。逃避成都,杜甫心裡知道,離政治仕途中心越來越遠,離他的心中抱負越來越遠,前途的渺茫,杜甫一個人在心裡默默承受。成都對杜甫是友善的。遠離中原戰亂,物產豐富,都是成都安定繁榮的優勢。更讓杜甫高興的是,這裡有他最好的兄弟以及幫助他的親屬。
  • 幼兒學唐詩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013-02-03 17:17 來源:網際網路
  • 《江畔獨步尋花》一口氣寫七首,住杜甫草堂–窘迫卻難得的幸福時光
    暖風吹的杜甫好舒服,於是他也慢悠悠地走。飲料罐的顏色一股腦兒全潑在草地上,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這戰亂紛爭的朝代,在這風雨飄搖的大唐王朝。
  •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朗讀
    江畔獨步尋花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我們跟著詩聖一起,尋花、賞花。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公元760年他在飽經離亂之後,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這組詩。二、細讀解詩句江畔:江邊。
  • 觀光君帶你詩詞遊中國丨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觀光君帶你詩詞遊中國丨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020-03-07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一幅百花爭豔的春景圖,28個字就夠了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他的詩歌創作風格,一如他的為人,關注社會現實,胸懷國家大事,心系芸芸眾生,被後人稱為「詩聖」。但杜甫有一首詩,字句平平淡淡,卻讓人眼前一亮,一副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透過28個字,躍然眼前。這是什麼樣的一幅畫面呢?春日的清晨,太陽早已升起,詩人沿著黃四娘家旁邊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奼紫嫣紅,到底有多少?數不勝數,反之是把枝條都壓彎下了,應該是有成千上萬朵吧。
  •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mp300:47來自閱讀悅成長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注 釋江畔:指成都錦江之濱。獨步:獨自散步。塔:墓地。一簇:一叢。無主:沒有主人。作 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古詩講解——江畔獨步尋花
    下面以一首詩為例進行講解:江畔獨步尋花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1、詩中哪兩個字寫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的「留連」改為「翻飛」好不好,為什麼?寫作背景:這首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第三部分是日積月累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甫,他一共寫了6首《江畔獨步尋花》,這是第5首,寫了自己獨自在外面散步時看到可愛的桃花,開得非常燦爛,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本課的主要考點是偏旁識字法、仿寫句子和《江畔獨步尋花》的背誦和默寫。前面我們也有更新過偏旁識字法的練習,沒有做過的話,可以列印給孩子練習一下。
  • 《江畔獨步尋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就這是第六首: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
  • 唐詩素描丨曾冬: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又一個春天。陽光輕輕地把手伸進了大地的衣襟,暖暖的風攜著柳條在江邊蕩起了鞦韆,莊稼在郊外的田野裡和農夫喁喁私語……一條小徑,從一扇柴扉前繞過,又在一個拐彎處消失。其中《唐詩素描》和《宋詞素描》最高位列噹噹文學榜第33名和第60名,併入選百所名校推薦的中小學生課外讀物書目、中學生必讀十大古詩詞讀本書目。中央電視臺已獲得《唐詩素描》和《宋詞素描》的影視權,將拍攝成200部微電影。
  • 江畔獨步尋花共七首,大部分人只會兩首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朝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 詩文典學詩詞-《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春色滿園
    原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故事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嗎,杜甫在那裡猶豫到底該喜歡深紅的桃花還是淺紅的桃花,最後還是決定把他們都寫到詩裡吧。杜甫接著又往前走,他來到一戶人家的院落前面,仔細一看這不是黃四娘家嗎,黃四娘待人特別好,當初還曾幫助過他。他心想,正好路過這,不如進去去感謝一下人家。
  • 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貌似寫花,實則暗藏玄機,你懂得
    #拿詩聖杜甫來說,不到60歲的一生,寫了不計其數的詩,不算沒能留下來的詩,歷經1300多年風雨歲月,僅《杜工部集》,就給我們留下來1500多首。我們設想,除去杜甫小時候10歲,能夠寫詩的時間應該不足50年,平均每年至少30首詩,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3首詩,10天一首,關鍵還首首都是精品,不是打油詩。按說10天一首,好像還行,可是我們再來看,這50年是不是可以都能安心寫詩呢?
  • 每日一首小詩—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關於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最熟悉的應該是「黃師塔前江水東"和」黃四娘家花滿蹊「了。其實,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時,寫的一組七言絕句。從春時惱花入筆,到結尾回扣惱花是怕春,怕春時日短,韶華易逝,反筆表現作者愛春、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