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錦江之畔詩如畫

2020-12-17 傳統文化圓桌派

各位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

我是你們的小屋姐姐。

今天,咱們來學《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這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作品。

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下面,咱們來一起讀一讀:

《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杜甫

03:23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下面,咱們先來學一學這首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

蹊:是小路的意思。

留連:即留戀,表示捨不得離去。

恰恰:指聲音非常和諧悅耳。

【詩詞裡的小故事】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第二年(還有一種說法是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這一組詩。

這個黃四娘必定是養花高手,千朵萬朵盛開的鮮花愣是把園中的小路都遮住了。繁花叢中,蝴蝶在飛舞,黃鶯在唱歌。又有美景看,又有悅耳的鳥叫,非常有情調!

【跟著詩詞去旅行】錦江

詩題中的江畔指錦江。

唐代蜀錦名揚天下,織錦後,把錦緞拿到江水中濯洗,所以詩歌裡常出現錦江的稱呼。

錦江水源頭在都江堰。

錦江上從前有遊江的習俗,躲避安史之亂的唐玄宗帶來的。從浣花溪到合江亭一帶,是為「大遊江」。河上富麗堂皇的船隻,坐著皇帝和官員。兩岸則是興起的梨園表演,很是熱鬧。

相關焦點

  •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鑑賞:上元元年(760)春,在朋友的資助下,杜甫於成都建起了自己的棲身之所—成都草堂,生活的安定讓他倍感欣慰。上元二年(761)春,杜甫獨自來到浣花溪畔散步,觸景生情,遂把所看到的景色寫成了七首詩,題名為《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是其中的第六首。
  • 你從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在讀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從詩中描寫的百花齊放,鳥語花香春天的季節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內心體驗?《江畔獨步尋花》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作者獨步尋花的原因;第二首寫在江濱看見花海;第三首寫看見人家的各種花,映入眼帘;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第五首寫黃師塔前的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的花;第七首寫賞花、愛花、惜花。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作者描寫春天黃四娘家的花。
  • 幼兒學唐詩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013-02-03 17:17 來源:網際網路
  •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朗讀
    江畔獨步尋花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我們跟著詩聖一起,尋花、賞花。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公元760年他在飽經離亂之後,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這組詩。二、細讀解詩句江畔:江邊。
  • 《江畔獨步尋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就這是第六首: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
  • 未來講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誦讀:趙文瑄
    未來講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誦讀:趙文瑄 2020-10-1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6首: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自尋花(黃四娘)【唐】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春暖花開時節,心情比較舒暢的詩人一壺濁酒,漫步江畔,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地點。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濃鬱,有民歌風。令人宛如身臨其境。詩人走在鄰居黃四娘家的小路上,但見繁花似錦,將小路遮蓋,爭奇鬥豔,裝點著明麗春光。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是「滿」的具象化。
  • 觀光君帶你詩詞遊中國丨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觀光君帶你詩詞遊中國丨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020-03-07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唐代詩人杜甫762年前後,作於成都杜甫草堂,共七首。苦難本身就是苦難,並沒有價值,但是能勇於面對苦難,從苦難中走出來,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這才是苦難帶來的價值。歷經苦難,方知生活可愛,杜甫才寫出「可愛深紅愛淺紅」「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佳句。759年,關中地區大規模的饑荒,再加上安史之亂,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杜甫對朝廷政治徹底失望,辭官逃難。天下之大,何以為家?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一幅百花爭豔的春景圖,28個字就夠了
    但杜甫有一首詩,字句平平淡淡,卻讓人眼前一亮,一副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透過28個字,躍然眼前。這是什麼樣的一幅畫面呢?春日的清晨,太陽早已升起,詩人沿著黃四娘家旁邊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奼紫嫣紅,到底有多少?數不勝數,反之是把枝條都壓彎下了,應該是有成千上萬朵吧。
  • 詩文典學詩詞-《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春色滿園
    原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故事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嗎,杜甫在那裡猶豫到底該喜歡深紅的桃花還是淺紅的桃花,最後還是決定把他們都寫到詩裡吧。杜甫接著又往前走,他來到一戶人家的院落前面,仔細一看這不是黃四娘家嗎,黃四娘待人特別好,當初還曾幫助過他。他心想,正好路過這,不如進去去感謝一下人家。
  • 古詩講解——江畔獨步尋花
    下面以一首詩為例進行講解:江畔獨步尋花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1、詩中哪兩個字寫出了花的繁盛?寫作背景:這首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
  • 每日一首小詩—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關於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最熟悉的應該是「黃師塔前江水東"和」黃四娘家花滿蹊「了。其實,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時,寫的一組七言絕句。從春時惱花入筆,到結尾回扣惱花是怕春,怕春時日短,韶華易逝,反筆表現作者愛春、惜春。
  • 詩文典講詩詞—《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可愛深紅愛淺紅的桃花~
    01原詩江畔獨步尋花02故事話說,詩聖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來到成都,受到好朋友嚴武的接濟,終於在錦江邊蓋了一座茅草屋,他一個人沿著錦江散步,一邊走一邊欣賞著周圍的美景,江邊的花都開了,一朵比一朵漂亮,杜甫看完這朵,發現下一朵更漂亮,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看路,一下撞到了路邊一個建築上,把他撞得頭暈眼花,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座佛塔。杜甫也走累了,乾脆坐在塔下休息,看著塔前向東流淌的錦江水,曬著和暖的陽光,吹著微風,真是太舒服了,「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感覺都快睡著了。
  •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mp300:47來自閱讀悅成長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注 釋江畔:指成都錦江之濱。獨步:獨自散步。塔:墓地。一簇:一叢。無主:沒有主人。作 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杜甫很經典的一首詩,心情煩悶在江畔看一簇簇的桃花
    今天給大家分享寫桃花的詩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杜甫在春日裡在成都的錦江江畔散步尋花寫了一組詩,詩人每到一處寫一詩,一共寫了七首,此首詩其中的一首。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 《江畔獨步尋花》靜態和動態描寫相結合,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看到大自然春光以後所產生的輕鬆喜悅之情。詩人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唐肅宗乾元二年底,又攜家到成都,在別人的幫助下定居於成都西郊萬裡橋邊,開始過上比較安定的生活,這使詩人感到相當欣慰。第二年春,詩人乘興出門,獨自江邊漫步,踏青尋花。
  • 《江畔獨步尋花》一口氣寫七首,住杜甫草堂–窘迫卻難得的幸福時光
    暖風吹的杜甫好舒服,於是他也慢悠悠地走。飲料罐的顏色一股腦兒全潑在草地上,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這戰亂紛爭的朝代,在這風雨飄搖的大唐王朝。
  • 《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是誰?這位詩聖在成都的鄰居,至今是個迷
    -有音頻,更精彩-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 品讀《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深紅淺紅無所謂,重要的是那份心境
    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這一組詩的第五首中問,是喜歡顏色鮮豔的花,還是喜歡顏色淡雅的花,在我看來,答案其實無所謂,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能被問這樣的問題,生活的心態應該便是很好的了。杜甫獨步江畔尋花這首詩是杜甫在經歷安史之亂後,輾轉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了著名的杜甫草堂,終是有了安身之所,生活趨於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