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看到大自然春光以後所產生的輕鬆喜悅之情。詩人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唐肅宗乾元二年底,又攜家到成都,在別人的幫助下定居於成都西郊萬裡橋邊,開始過上比較安定的生活,這使詩人感到相當欣慰。第二年春,詩人乘興出門,獨自江邊漫步,踏青尋花。他一邊欣賞錦江兩岸的春色,一邊吟詩,一共吟了七首,總題為《江畔獨步尋花》,這裡所選的是組詩中的第六首。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杜甫
詩的前兩句寫黃四娘家小路上繁花盛開的景象,以人名入詩,既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又點明了尋花地點。著一「滿」字,寫遠望時的感受,未見一朵而是一片,色彩極為豔麗。再用口語詞「千朵萬朵」將「滿」具體化,用「壓」字顯示花朵的密集程度,把繁花沉甸甸地壓彎枝條的景象表現得生動形象。這雖是寫事物的靜態美,卻也顯示出無限的生機,是一曲春之歌,跟詩人心中勃發的喜悅感相互應和著。
後兩句寫事物的動態美:先寫在花枝上翩翩起舞飛來蕩去的彩蝶,因戀花而「留連」不去,不僅僅暗示出花的芬芳,也說明詩人也陶醉在眼前動人的美景中而不願離去,後寫嬌鶯的啼聲,用「嬌」表示鶯啼的婉轉動聽,用「自在」形容鶯的恬然而無拘束的姿態,恰如其分。這兩個純客觀的細節描寫,用「留連」、「自在」兩個雙聲詞,音調婉轉,不僅描摹彩蝶和嬌鶯的活潑可愛,也寫出了詩人的心情。
說得更確切一點,是詩人看到這絢麗的春光時,先有了「留連」和「自在」的愉悅心情,而後將這種心情分別移到彩蝶和黃鶯身上。詩在「嬌鶯「「恰恰」中結束,繞有餘韻,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它與上句的「時時」相對形成對仗,語意更生動,更能表現出迷戀在鮮花彩蝶之中忽被鶯歌喚醒時的快意。這兩句詩用十二個臀齒音,造成一種咽喝自語的語感,進一步表現了詩人輕鬆、驚喜、陶醉的感情。
這首詩寫的是賞景,刻畫十分細緻。詩中雖沒有具體地描寫色彩,但詩中的空隙會使我們感到春天繁花似錦。通過「千朵萬朵」的具體描寫,加上彩蝶飛舞,嬌鶯歌唱,景色更加細麗,仿佛置身於明媚的春光中,享受著聽視給予的無窮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