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下的秦川律動 鄉風民俗體現精神維度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線條下的秦川律動

劉水力(國畫)

畫家劉水力令我肅然起敬。

他的靈魂棲息之地:一座山。圭峰山,在終南山乃至秦嶺體系中微如芥末,但在劉水力心目中,它高大且神聖,畫家生命的每個階段,藝術的每次升華,都離不開它的賜予。在這裡,他的靈魂不斷得到重鑄,藝術不斷得到精進。少年時的打柴經歷,艱辛中播下嚮往藝術的種子;中年時的素描磨礪,驚險中發現自然的俊美奇妙;退休後的尋訪,平淡中實現精神回歸。圭峰山使劉水力悟出線條的魅力、色彩的奇妙、變化帶來的驚喜。

他的生命之源:一座村莊。西焦蔣村承載著劉水力難以割捨的心酸和幸福,常使他不能釋懷。關於母親,關於鄉鄰,關於漸行漸遠的鄉風民俗,記憶中的日月星辰反覆出現在劉水力的畫中。困苦、堅毅、勤勞、友善,規定了他的藝術方向;悲憫、淡定、情趣、樂觀,成為他的藝術主旨。

他的寄身之所:一座小城。生命的軌跡在北京、南京等地轉了一圈之後,年過不惑的劉水力回到家鄉小城。他導排小品、編寫電視劇腳本、撰寫小說,這是劉水力在和命運抗爭,抗爭的結果是他選擇躲進大山,終日與畫筆為伴。

劉水力不畫亂力神怪,不畫王公貴族,不畫閒花野草。

他畫記憶。兒時的山脈、河流、村莊、銀杏樹、彎曲的小路,明月、流雲、暴雨、風雪,生活的艱辛,無際的悵惘。

他畫悲憫。早逝的母親、鰥寡孤獨的鄉鄰、乞丐流浪者,被風雪壓垮的房屋,被遺棄的動物。

他畫情趣。老夫老妻嬉戲、爺孫逗樂、頑童不拘、村婦回娘家,大實話中的怪誕作為。

他畫禪意。月光下空空的劇場、水流中人鴨各行其道 ,憨態可掬的被馴養的狗,與魚鱉對話的老者。

劉水力的繪畫處處可見中國傳統文人情懷。

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體現在《秦嶺行走》系列山水畫中,體現在人與動物親密相處中,也體現在對生存環境密切關注中。

立身立命德為首。劉水力給自己定下「三不」的做人準則,即:不就高位,不先發言,不做無謂辯論。於是,謙謙君子、正義化身、尊老愛幼者屢屢出現在劉水力的畫面中。

鄉風民俗體現精神維度。《老家的日子》系列一畫多年,劉水力孜孜不倦。關中人的吃喝睡行,年節祭祀、婚慶禮儀,匠人把式成為他永遠的畫不盡的素材。

劉水力的畫作極少西方的寫實、透視的多維、色塊塗抹的逼真,更多的是虛實相協相照,線條的溫婉飄逸與變化。畫面中人物生動富有情趣:老者闊臉細眉、粗腰短腿,滄桑而又仁厚;少者圓臉大眼方額,腿如藕節,活潑可愛。作為陪襯的景象,其山型皴法或雨點或披麻幻化多姿,實處富有濃淡變化,虛處溪流雲霧巧布其間。冷色雜以紅花,空中高懸紅日,山間飛鳥盤旋,令觀者擊節拍案。劉水力使用線條,或粗或細,或潤或枯,皆氣脈相通,使他的繪畫勃發出濃烈的生命氣息。

觀劉水力人物山水畫,悅目賞心樂神。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河北省打造鄉風民俗「名片」
    劉樸    鄉風民俗是涵養一個地區百姓生活的最重要內核。任何鄉風,都是長期的物質、精神生活在人們內心形成的折射。這幾年我參加過全國長城調查和文物普查,或淳樸或本色或內斂的各式鄉風中,崇尚歷史文化,注重鄉土傳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價值維度
    在價值維度上,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國家價值、民族價值、人民價值和世界價值,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為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提供了精神引領,為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提供了精神支撐,為人類文明長久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啟發。  一、國家價值維度: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  國家獨立和富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
  • 豐富村民文體生活 培育文明鄉風民俗
    豐富村民文體生活 培育文明鄉風民俗2012年10月23日 15:15:04來源:核心提示:第28屆「海疆杯」籃球賽於10月22日晚落下帷幕,我縣首支村級籃球隊小三盤籃球俱樂部代表隊取得了第4名的佳績。一支新組建的村級籃球隊如何在縣級比賽中脫穎而出?
  • 懷柔橋梓鎮「鄉風民俗文化」繡出大「錢」景
    懷柔橋梓鎮峪口村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上日前頻頻轉發著由蒲墩、鉤織等用大自然取材製成的裝飾品所裝飾的精品民俗院落,抖音裡也不時展示村民們的精湛茶道。濃濃的「鄉風民俗文化」心得眾人點讚。而這場「鄉村民俗文化風」則是兩年前由三位愛好「鄉村民俗文化」的在村居民所倡導和發起的。疫情期間,懷柔峪口村20多名婦女,在三位鄉風民俗文化藝術老師的影響下,掀起了學手工製作民間藝術作品、茶道、花道、院落裝飾等技能的熱潮。只見,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從學員手中誕生。
  • 【平陽縣】以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之路
    在溫州,鄉風文明牽動每個人的情感,並在時間的跨度中指向未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鄉愁、鄉情、鄉村記憶。它是本土的溫情的,和我們很親近,不擺出居高臨下的面孔;它是鮮活的,並不拒絕鄉村悠遠時空的梳理,沿著它所提供的路徑,可以追尋鄉村文化的價值。尤其是從鄉村文化探索裡我們可以走向鄉村的未來。  在溫州,鄉風文明體現的是生產價值、生活價值、生命價值,尤其是文化價值。
  • 河南日報:用紅色文化塑造鄉風民俗
    原標題:用紅色文化塑造鄉風民俗 門口幾個老人圍著一盤象棋;一樓農民書屋裡,有農民在借閱圖書;樓上展覽室內,來自鄰近華陽產業集聚區的打工者在參觀,講解員介紹著烈士事跡……這是孟津縣白鶴鎮西霞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運行的常態。
  • 李家巖家風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村民趙東洋在展示的《耕讀傳家》中回憶了其祖父教育後輩耕讀傳家的故事,對整個家庭影響深遠。在好家風農民畫展中,色彩鮮豔的農民畫,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畫面中既有在母親教導下學習的小姑娘,又有孝順婆婆的好媳婦、互幫互助的好鄰居,風格質樸的農民畫,表現出了濃鬱的生活氣息和積極樂觀的時代精神,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培育文明鄉風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 培育文明鄉風每日甘肅網12月14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張凡)近年來,鎮原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用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通過開展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價值引領、文明創建、文藝潤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將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舞臺搬到田間地頭和農村院落,傳承優良家風,培育文化新風,以鄉風文明推動幸福美麗鄉村建設。
  • 聽得見詩韻 尋得見鄉愁 ——卓資縣復興鄉大同營村推進鄉風文明...
    近年來,受鄉風文明建設引導,這裡的農民摒棄舊日不良習俗,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穩步推進「六進村」活動,利用重大節慶節點,積極組織開展背詩大賽、秧歌表演、戲曲大賽等民俗文化活動,農民群眾精神文化得到不斷滿足,整個村莊處處充斥著濃濃的詩意氛圍。  說起大同營村,離不開它特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早在200多年前,一群山西漢族農民千裡遷徙,來到卓資縣復興鄉大同營村開荒種地、定居繁衍。
  • 政協委員劉國珍:弘揚客家精神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視頻)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歐豔芬報導:「我的提案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客家精神,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客家人在千年的遷徙中孕育出了崇先報本,愛國重義,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的客家精神。現在,我們的鄉風文明建設和客家精神是相契合的,我建議必須發揚客家人愛國重義的精神,來重新塑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2月15日,贛州市政協委員、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校副院長劉國珍說。  劉國珍認為,目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過度的開發已使生態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到了極限。
  • 關中八百裡秦川
    《關中八百裡秦川》 王林昌 2018《關中八百裡秦川》此是舊稿,今再讀,還是唏噓。《關中八百裡秦川》畫心情畫心事。畫中款識:「關中八百裡秦川,東有華嶽,南有秦嶺,北有黃土高原,西是陳倉古道,入川門戶。自古為戰略要地,十四朝古都更迭,就地理位置而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華山更是三秦的驕傲。華山高俊險拔,挺而不屈,有一種超然物外的剛毅凌絕之氣,如同秦川三千萬父老鄉親一般。秦昭王勒石碑撰:「王與天神博於此」三詔陳摶,宋太祖博弈輸華山。
  • 書法氣象就是如風一樣走過的生命律動
    一是視覺直觀可見的外在筆墨形象,簡稱視覺形象;一是由筆墨形象引發的內在生命律動,它如風走過一樣流暢和空靈,在此稱之為書法氣象。古人認為,氣是物質的,生命的,精神的,也是審美的,但一切皆源於自然的。煙霞蒸騰,聚散有形;雲霧繚繞,變化多端;氣動成風,疾徐有韻……有形,自然有狀、有態、有體;變化始於陰陽;風動如飛而產生了格調。
  • 鄉風文明「滋養」了網紅村
    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新城區保合少鎮惱包村先行先試,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網紅樣板」。志願服務隊伍類別齊全,老中青年齡層次齊全,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領導下,村裡完善了「一約四會」,成立了黨員志願服務志願隊、文化文藝志願服務隊、述說村史志願服務隊、鄉風文明志願服務隊、社會安全志願服務隊、環境衛生志願服務隊等志願服務組織,根據村民需求,提供衛生保健、電子商務、信用貸款、文藝輔導等服務,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人力支持。
  • 失去了鄉風民俗的農村,你還願意去嗎?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農村作為民俗活動發源成長的土壤,民俗活動的內涵與形式和農村生活密不可分。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宗教信仰、巫術禁忌等等,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 吉林水南村:植根傳統 打造朝鮮族村落鄉風文明
    地處邊陲心卻不遠——水南全村254戶、672名村民凝心聚力,共謀朝鮮族村落鄉風文明新發展。以民俗文化為脈絡 打造朝鮮族鄉風水南村在建設鄉風文明時,充分發掘朝鮮族的民俗和文化,通過通俗易懂和寓教於樂的表達方式,讓新鄉風融入每個水南村村民心中。一方面,水南村與時俱進,不斷從生產生活中賦予鄉風文明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水南村珍存傳統,保留原汁原味的朝鮮族鄉村風貌。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楊美榮家生活面貌的改變不僅僅源於精準扶貧,全家人精神風貌的大力提升還得益於鄉村文化的發展,鄉風文明的建設。「在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建立文化宣傳隊、技術培訓班,挖掘文化背景和內涵,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鄉村氛圍、美好和諧的人文環境、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
  • 陝西合陽:一個古老的傳統民俗——「破老」
    每逢春節(正月初一),在這一傳統中國節日裡,合陽縣路井鎮雷莊村的村民都會舉辦一種特殊的鄉風民俗----「破老」,這是合陽縣路井鎮雷莊村的先輩們為後輩們留下了一種寶貴精神文化遺產,是雷莊村生生不息且不斷發展壯大的一種精神力量。
  • 安土城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的體現
    城郭作為統治者權威象徵的比重急劇增加,通過城體現已今非昔比的領國統治者的威嚴,成為領主的普遍認識。於是,堅牢、威嚴、繁榮,成為築城的三大基本要求。而安土城和大阪城,不僅是上述新的築城理念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的體現。在體現時代精神和價值觀的建築物中,首先無聲地敘述城的上述性格的,是安土城。
  • 一口氣讀懂中國畫的線條發展史
    線條作為中國畫的精髓,是描繪物象的結構骨架,表達主觀意識、情感的重要手法,也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基本語言,是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最簡練的概括,更是繪畫者的道德和精神力量的體現。它的魅力,譜寫著整個中國畫史,詮釋了中國美學的價值,成為永恆的、有生命力的實體。
  • 讓攝影作品活起來,巧用線條表現「活潑」和「穩重」?
    在攝影的創作中,線條,光線,影調,色彩構成了攝影的藝術的四種造型語言。線條也是攝影構圖的元素之一。有人經常說:「攝影的光線是攝影構圖的靈魂」,但我認為:"攝影的線條是攝影構圖的魂魄」。當然攝影的靈魂和攝影的魂魄意思都是一樣的,這就說明攝影的線條,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