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阮海峰 實習生 杜淑慧 通訊員 寧偉 文/圖)走進河南省鹿邑縣玄武鎮橋北村,一種鄉村新時尚之風撲面而來,光滑平坦的通村路,整齊規劃的民居房,文明主題牆繪新穎多樣,文化廣場內大人陪著孩子閒適的玩耍。
「一到晚上,我們村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都會來這裡表演,大家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路過文化廣場的橋北村村民朱高坡說。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午後閒適的楊美榮,正在自己家裡放著音樂,練習著剛剛學跳的一曲廣場舞動作,寬敞明亮的房屋,屋內擺放整齊講究,乾淨平整的小院,院內蔬菜碧綠,幸福的笑容溢滿她的臉龐。「做夢都沒有想到俺家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楊美榮說。
楊美榮家以前十分困難,丈夫多病長期吃藥不能幹活,21歲的兒子輟學後一直在家裡閒著,家裡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親戚鄰居幫助才能生活。被精準扶貧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家裡的房屋通過縣裡危房改造煥然一新,鎮政府又為其辦理低保、健康卡。通過村「兩委」的說服教育,兒子經常去村圖書室閱讀,學到了很多生活常識和農業技術,也從中增長了志氣,農忙時在家裡精心種植農作物,農閒時就在村裡的家庭作坊企業裡打工,家裡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美榮也高興地加入了村裡的民間舞蹈隊。
楊美榮家生活面貌的改變不僅僅源於精準扶貧,全家人精神風貌的大力提升還得益於鄉村文化的發展,鄉風文明的建設。
「在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建立文化宣傳隊、技術培訓班,挖掘文化背景和內涵,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鄉村氛圍、美好和諧的人文環境、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玄武鎮黨委書記邵立飛說。
橋北村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帶動下,充分發動群眾討論制定鄉村文明村規民約,要求群眾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勉克儉、愛惜公物、言行有度等,成立村民代表會、紅白理事會,並參與民間事務的調解、監督與服務,遏制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定期開展「五好家庭」「孝順兒媳」「優秀村民」「致富能手」等評選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人民和樂的文明新氣象;利用村文化廣場、文化牆繪、民間藝術團、民間舞蹈隊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以多種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建設鄉風美民風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利用農村書屋、村民課堂、宣傳欄、專家講座等形式,組織群眾學文化、學科技、學法律,培育新型農民,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助力鄉村振興。
解春霞是橋北村民間舞蹈隊一隊的隊長,家庭生活早已奔了小康,她每天都會早早帶著音響、道具來到文化廣場,帶領大家免費學習舞蹈,解春霞說:「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了,只想著能讓生活豐富一些、有意義一些。」看著大家一起歡快的舞蹈,解春霞的心裡就會特別充實快樂,除了健身娛樂之餘,這支舞蹈隊,還經常參加各種省、市、縣級比賽並獲獎,2018年底,赴澳門演出並獲得重要獎項。
橋北村黨支部書記朱宗保介紹說,橋北村目前全村綠化、亮化、硬化率達到100%,供水供電供氣設施齊全,人均年收入超過三萬元,80%的家庭有私家車,橋北村曾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國家級森林村」「河南省五好黨支部」等榮譽。正如村民朱宗田歌中所唱到「生在橋北幸福,長在橋北自豪」,橋北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都明顯得到提升。
說起未來的發展,朱宗保若有所思,下一步,我們將重點維護古村落、古民居建築風貌,保護和發展傳統民俗文化,守護文化根脈,留得住鄉韻鄉愁。
玄武鎮橋北村只是鹿邑縣培育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走在鹿邑縣的鄉村鄉土上,處處可見不同特色的鄉村文化建設,它們側重於德孝文化、民俗文化、人文素養等不同,但總會有純樸的鄉音鄉情,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激發著你的鄉村情結。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既要塑形更要鑄魂,不能把鄉風文明建設當作『虛功』『慢活』,尊重民情民意,立足鄉村發展實際,保留鄉村風貌古韻,讓優秀的鄉風民風助推鄉村振興。」鹿邑縣縣長李剛說。
(映象網鹿邑新聞熱線:15638505767,傳稿郵箱yxwlypd@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