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2020-12-16 河南人客戶端

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阮海峰 實習生 杜淑慧 通訊員 寧偉 文/圖)走進河南省鹿邑縣玄武鎮橋北村,一種鄉村新時尚之風撲面而來,光滑平坦的通村路,整齊規劃的民居房,文明主題牆繪新穎多樣,文化廣場內大人陪著孩子閒適的玩耍。

「一到晚上,我們村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都會來這裡表演,大家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路過文化廣場的橋北村村民朱高坡說。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午後閒適的楊美榮,正在自己家裡放著音樂,練習著剛剛學跳的一曲廣場舞動作,寬敞明亮的房屋,屋內擺放整齊講究,乾淨平整的小院,院內蔬菜碧綠,幸福的笑容溢滿她的臉龐。「做夢都沒有想到俺家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楊美榮說。

楊美榮家以前十分困難,丈夫多病長期吃藥不能幹活,21歲的兒子輟學後一直在家裡閒著,家裡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親戚鄰居幫助才能生活。被精準扶貧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家裡的房屋通過縣裡危房改造煥然一新,鎮政府又為其辦理低保、健康卡。通過村「兩委」的說服教育,兒子經常去村圖書室閱讀,學到了很多生活常識和農業技術,也從中增長了志氣,農忙時在家裡精心種植農作物,農閒時就在村裡的家庭作坊企業裡打工,家裡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美榮也高興地加入了村裡的民間舞蹈隊。

楊美榮家生活面貌的改變不僅僅源於精準扶貧,全家人精神風貌的大力提升還得益於鄉村文化的發展,鄉風文明的建設。

「在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同時,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建立文化宣傳隊、技術培訓班,挖掘文化背景和內涵,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鄉村氛圍、美好和諧的人文環境、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玄武鎮黨委書記邵立飛說。

橋北村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帶動下,充分發動群眾討論制定鄉村文明村規民約,要求群眾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勉克儉、愛惜公物、言行有度等,成立村民代表會、紅白理事會,並參與民間事務的調解、監督與服務,遏制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定期開展「五好家庭」「孝順兒媳」「優秀村民」「致富能手」等評選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人民和樂的文明新氣象;利用村文化廣場、文化牆繪、民間藝術團、民間舞蹈隊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以多種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建設鄉風美民風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利用農村書屋、村民課堂、宣傳欄、專家講座等形式,組織群眾學文化、學科技、學法律,培育新型農民,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助力鄉村振興。

解春霞是橋北村民間舞蹈隊一隊的隊長,家庭生活早已奔了小康,她每天都會早早帶著音響、道具來到文化廣場,帶領大家免費學習舞蹈,解春霞說:「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了,只想著能讓生活豐富一些、有意義一些。」看著大家一起歡快的舞蹈,解春霞的心裡就會特別充實快樂,除了健身娛樂之餘,這支舞蹈隊,還經常參加各種省、市、縣級比賽並獲獎,2018年底,赴澳門演出並獲得重要獎項。

橋北村黨支部書記朱宗保介紹說,橋北村目前全村綠化、亮化、硬化率達到100%,供水供電供氣設施齊全,人均年收入超過三萬元,80%的家庭有私家車,橋北村曾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國家級森林村」「河南省五好黨支部」等榮譽。正如村民朱宗田歌中所唱到「生在橋北幸福,長在橋北自豪」,橋北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都明顯得到提升。

說起未來的發展,朱宗保若有所思,下一步,我們將重點維護古村落、古民居建築風貌,保護和發展傳統民俗文化,守護文化根脈,留得住鄉韻鄉愁。

玄武鎮橋北村只是鹿邑縣培育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走在鹿邑縣的鄉村鄉土上,處處可見不同特色的鄉村文化建設,它們側重於德孝文化、民俗文化、人文素養等不同,但總會有純樸的鄉音鄉情,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激發著你的鄉村情結。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既要塑形更要鑄魂,不能把鄉風文明建設當作『虛功』『慢活』,尊重民情民意,立足鄉村發展實際,保留鄉村風貌古韻,讓優秀的鄉風民風助推鄉村振興。」鹿邑縣縣長李剛說。

(映象網鹿邑新聞熱線:15638505767,傳稿郵箱yxwlypd@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相關焦點

  •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培育文明鄉風 助推鄉村振興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推動鄉村振興夯實思想道德基礎,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貫穿「五星級文明戶」創建始終,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道德教化、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每個家庭成員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 鄒城市大束鎮: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以來,鄒城市大束鎮依託豐厚的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優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大束鎮實現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孟子學堂、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全覆蓋。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平陽縣】以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之路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標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可見「鄉風文明」之重要。近年來,溫州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已蔚成風氣,溫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已有雛形。
  • 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發展我國鄉村的主要手段,是我國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框架下,一些地方對鄉村振興的方向認識不清,簡單認為城鄉一體化就是把農村變成城市,盲目引入汙染較重的工業發展地方經濟,大肆拆具有濃重文化特色的古建築,對鄉風鄉俗無差別批判,導致部分農村失去原來的色彩,變得千篇一律,發展後勁不足。
  • 臨洮縣雙聯村:推進文明鄉風,共建美麗鄉村
    近年來,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堅持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培育為抓手,以志願服務和群眾參與為工作機制,以助推鄉村振興為目標,打造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村落地生根。
  • 沁源縣李元鎮:以鄉風文明之「魂」引鄉村振興之「路」
    沁源縣李元鎮:以鄉風文明之「魂」引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02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曲靖麒麟珠街:弘揚鄉賢文化培育鄉風文明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街道以黨建引領,精耕厚植傳統文化沃土,挖掘培育新興鄉賢文化,充分發揮鄉賢在道德引領、共同致富等方面作用,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治理模式,以此引領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
  • 助力鄉村振興|美化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美化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鄉風 2020-09-17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發展農耕文明 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王躍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文化作為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以其先導性、戰略性,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
  •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2020-12-19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州南潯雙林鎮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近年來,雙林鎮發揮新鄉賢、基層宣講員、群眾文藝團體等鄉土人才的骨幹作用,充分發掘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鄉土文化的時代價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 南昌縣富山鄉:提升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南昌縣富山鄉:提升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0-18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郟縣冢頭鎮:抓鄉風文明 促鄉村振興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楊冰冰)六月炎夏,豔陽高照,在郟縣冢頭鎮35個行政村遊園廣場、街頭巷尾弘揚鄉風文明和移風易俗的標語牆畫醒目亮眼隨處可見,處處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近年來,冢頭鎮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鄉風文明建設,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培育文明鄉風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 培育文明鄉風每日甘肅網12月14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張凡)近年來,鎮原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用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通過開展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價值引領、文明創建、文藝潤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將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舞臺搬到田間地頭和農村院落,傳承優良家風,培育文化新風,以鄉風文明推動幸福美麗鄉村建設。
  • ​廈門集美:文明實踐引領鄉風文明 扮靚美麗鄉村
    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2020年以來,廈門市集美區5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鄉風文明」主題,開展豐富系列課程活動,實現宣傳、關心、教育、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傳遞時代正能量,弘揚文明新風尚。
  • 村規民約助推鄉村振興「美麗鄉村」有顏更有內涵
    號外深度客戶端湖南訊(通訊員 晏嫦娥)「現在,家鄉不僅變美了,而且有了村規民約,更講文明了。」11月25日,嶽屏鎮文昌村張家組的村民對衡陽市雁峰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高興說道。今年來,雁峰區農業農村局在文昌村張家組試點村規民約與鄉村振興結合工作,通過繪製文明新風牆,採取圖畫、歌曲、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孝道、禮儀風尚等傳統美德刻畫在村莊顯眼位置,使群眾在無形中被薰陶感染,村規民約入腦入心。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推進鄉村振興,要注重鄉村產業經濟發展,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經濟是一種複合型經濟,具有助推農業轉型發展、增加鄉村發展人氣等多重優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抓手。對鄉村而言,同樣要注重空間的拓展和功能的優化,這也是基層治理的題中之意。要通過鄉村旅遊,打造複合型鄉村空間,拓展鄉村的功能。中國的鄉村,有許多待挖掘和開發的物質資源和文化亮點,這是由我國古老的文明文化積澱形成的。與城市空間的單一性不同,在鄉村中,每一個具體的空間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及文化內涵。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讓村民有錢賺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讓村民有錢賺 2020-12-17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舞陽縣舞泉鎮:打造「開心農場」助推鄉村振興
    河南頻道 > 三農 舞陽縣舞泉鎮:打造「開心農場」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