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

2021-01-21 西部文明播報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這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發展我國鄉村的主要手段,是我國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舉措。

然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框架下,一些地方對鄉村振興的方向認識不清,簡單認為城鄉一體化就是把農村變成城市,盲目引入汙染較重的工業發展地方經濟,大肆拆具有濃重文化特色的古建築,對鄉風鄉俗無差別批判,導致部分農村失去原來的色彩,變得千篇一律,發展後勁不足。對此,黨中央強調,要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地制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由此可見,保留和發展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在挖掘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堅持綠色發展,加大鄉村文化建設,打造宜居宜人、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實現差異發展。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特色各異,每個村落都有各自的鄉風鄉俗、風景名勝,如果不加調研,盲目改造,疏於繼承、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就無法實現差異化發展,雖然能在短期內帶來發展,但由於缺乏特色,難以形成可持續的長期發展動力。因此,必須對地方地理環境、生物資源、作物生產情況、旅遊資源等方面進行全面調研,科學統籌,制定長期化發展戰略,像渠縣龍潭鎮,依託高山,發展茶葉基地,因地制宜,集茶、旅、康養於一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美山美景發展旅遊業,形成自身特色,取得長足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宜居鄉村。堅持綠色發展,要求我們在鄉村建設規劃之初,優先發展汙染較少的經濟作物產業、旅遊業,要求我們摒棄緊盯經濟發展總量、GDP等單一發展指標的做法,堅持經濟、生態協同發展,既要經濟發展,也要綠水青山,要求我們對汙染嚴重的低端、零散養殖業堅決取締,加大打擊力度,探索建立集成化、規模化的養殖產業,減少對農村環境的汙染。

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提高鄉風文明。體現鄉風鄉貌,關鍵在人,人的素質提高了,鄉風鄉貌自然向好。然而,在生活中我們發現,一些村花大力氣搞建設、搞經濟,卻惰於建文化場地、搞文化宣傳,村民收入是提高了,但素質、眼界卻還如同井底之蛙。再者,村民的觀念、眼界會直接影響整個村建設的方向、進度,試想,如果一個村的村民只想保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意接受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用地解決不了、發展不願出力、建設不願出錢,何談經濟發展、共同富裕。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只有堅持保留、繼承、發展鄉風文明,才能實現鄉村的長久發展,才能實現全面小康。(段小龍)

作者/來源:光明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平陽縣】以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之路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標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可見「鄉風文明」之重要。近年來,溫州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已蔚成風氣,溫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已有雛形。
  •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2020-12-19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 湖州南潯雙林鎮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近年來,雙林鎮發揮新鄉賢、基層宣講員、群眾文藝團體等鄉土人才的骨幹作用,充分發掘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鄉土文化的時代價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 南昌縣富山鄉:提升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南昌縣富山鄉:提升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0-18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鄒城市大束鎮: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以來,鄒城市大束鎮依託豐厚的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優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大束鎮實現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孟子學堂、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全覆蓋。
  • 郟縣冢頭鎮:抓鄉風文明 促鄉村振興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楊冰冰)六月炎夏,豔陽高照,在郟縣冢頭鎮35個行政村遊園廣場、街頭巷尾弘揚鄉風文明和移風易俗的標語牆畫醒目亮眼隨處可見,處處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近年來,冢頭鎮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鄉風文明建設,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 沁源縣李元鎮:以鄉風文明之「魂」引鄉村振興之「路」
    沁源縣李元鎮:以鄉風文明之「魂」引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02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助力鄉村振興|美化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美化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鄉風 2020-09-17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洮縣雙聯村:推進文明鄉風,共建美麗鄉村
    搶抓項目機遇,高質量完成新時代文明平臺搭建搶抓全縣沿洮文化產業帶和馬家窯洮硯特色小鎮建設機遇,雙聯村謀劃建設了「狄道鄉韻」美麗鄉村項目,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帶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精準對接需求,「點單服務」浸潤群眾心田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設置理論宣講、脫貧攻堅、文明新風等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的多支志願服務隊伍,為群眾提供精準、便利、高效、多元化的志願服務活動,豐富群眾生活、調解鄰裡糾紛、化解家庭矛盾、塑造文明鄉風,真正實現鄉村治理有效。
  • 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這5大措施值得借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那麼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下面這5大措施或許值得借鑑!一、什麼是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指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在農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
  •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詞】資源優勢  群眾幹勁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解讀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可以看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深挖各方優勢資源,提振群眾的幹勁。
  •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主題文化講堂...
    「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道德講堂現場。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李麗璇)為深入推進廳系統文明創建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文化講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12月21日,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以「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文化道德講堂活動,廳二級巡視員羅振新主持活動,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洪豔為大家授課。
  • ​廈門集美:文明實踐引領鄉風文明 扮靚美麗鄉村
    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2020年以來,廈門市集美區5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鄉風文明」主題,開展豐富系列課程活動,實現宣傳、關心、教育、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傳遞時代正能量,弘揚文明新風尚。
  • 鄉風淳厚文明 鄉村美麗振興——西安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亮點紛呈
    今年以來,陝西省西安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入實施「美麗人家」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濃鬱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在打通教育、服務、宣傳、引領群眾「最後一公裡」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全市農村文明程度、社會風氣等發生可喜變化,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了,心勁兒也更足了
  • 江蘇崑山:打造鄉村振興之「魂」 走出鄉風文明金光大道
    鄉村文明建設是支撐起社會文明的強大支柱。近年來,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圍繞「鄉風民風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目標,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堅持文化興鎮新理念,立足鄉村振興好經驗,多措並舉掀起「鄉風文明」新浪潮,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打造鄉村振興之「魂」,走出了一條鄉風文明的「金光大道」。
  • 努力營造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王小平在博愛縣調研脫貧...
    努力營造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王小平強調,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鄉村振興;鄉村不振興,脫貧攻堅就不可能鞏固,做好二者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機制銜接、規劃銜接、政策銜接、發展銜接,重點解決好「人」「地」「錢」的問題,以改革促進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中的生態文明智慧
    如何把生態文明貫穿於鄉村振興的總目標,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個難題。  鄉村是生態文明的寶庫,我們用生態文明視角審視鄉村生產與生活,就會發現:生態理念體現在鄉村的各個構成要素之中,形成完整的鄉村生態文明體系,涵蓋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關係以及包括信仰、習俗在內的鄉村文化等各個方面。這些要素相互滲透、影響、制約,無一例外地充分體現著生態文明理念。
  • 福清龍田鎮樹下村:揚文明鄉風 助鄉村振興
    近年來,樹下村將提升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通過改善軟硬體設施、剔除生活陋習、組織文體活動、開展志願服務等措施,著力提升農村精神風貌,在鄉村大地鋪開了一幅幅「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社會有序」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