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17: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張斌
12月17日,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向陽村的威風鑼鼓隊迎來了又一次彩排。「鑼鼓隊的成員多是賦閒在家的村民,他們會在國慶、春節等節假日義務為村裡演出。」村主任黃火林表示,隨著腰鼓、戲劇、書畫等文化活動持續開展,群眾參與熱情高漲,曾經習慣觀看演出的農民,如今成了參與演出的「主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近年來,雙林鎮發揮新鄉賢、基層宣講員、群眾文藝團體等鄉土人才的骨幹作用,充分發掘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鄉土文化的時代價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新時代,風尚高,婚喜事,簡辦好,生厚養,喪簡辦……」在雙林鎮儒林村文化長廊內,移風易俗「三字經」、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十個有」等宣傳展板映入眼帘,文明標語簡單入耳也入心。為破除農村婚喪嫁娶中的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以及各種名目繁多的宴請等陋習,順應民心民意,當地在所有行政村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倡導紅事新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走進七星橋村黨員示範戶沈子鳳的家中,房屋打掃得一塵不染,客廳、臥室、廚房整潔有序,院內花香縷縷、生機勃勃,房前屋後綠樹成蔭。去年初,雙林鎮以向陽、七星橋等村作為試點村,率先開展「出彩人家、富美鄉村」創建活動,鄰裡村舍之間比學趕超、植樹種綠美化庭院,綠色庭院、生態庭院、文明農家創建熱潮在大街小巷湧動。
除了創建文明庭院,熱議鄉風民風、熱評百姓典型也成為當地的一道文明風景。近年來,雙林鎮發揮農村黨員、能人鄉賢、群眾骨幹的作用,組織開展各類鄉風文明評議活動,讓群眾真正成為鄉風建設的主力軍。
「抓鄉風文明建設,讓文化和道德淨化鄉風、促文明,我們充分利用各村道路兩旁的牆體,進行了彩繪、標語噴制,還製作了文化櫥窗、文化牆等,讓文明方式入腦入心,改變陋習。」雙林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在33個行政村實現牆體彩繪全覆蓋,共計書寫各類文明標語1萬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