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印也可作活字印刷,且效果最好

2020-12-16 陶瓷藝美

說起陶瓷,可謂是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中國的四大發明中並沒有將陶瓷納入,但是陶瓷一直貫穿著我們從古至今的生活,不過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將陶瓷與印刷結合到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提起印刷,大家不禁產生疑問,這印刷術通常不都是木版嗎?怎麼能跟陶瓷掛鈎呢?但還真就有,而且後面還演化出了瓷印,您且接著往下看。

瓷印術:重複利用的印刷

畢升是中國北宋偉大的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後來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生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其實畢升的活字印刷術與景德鎮瓷器的淵源,在民間早有傳說。

畢升與陶瓷活字

相傳當年畢升心痛於當時印刷的困難與浪費,費盡心思想要發明出一種既快捷,又能重複利用的印刷術,可是在試驗了多種方法後依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一天他看到景德鎮的瓷器上的印花之後,突然有了靈感,便收拾行李從家鄉來到了景德鎮,而這一趟行程終於讓畢升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心願,一到景德鎮,畢升就開始學習了解瓷印的工藝流程。

而正是在這個了解的過程中,畢升意識到陶泥是製作印刷字塊的最好材料,首先,陶泥過火後性能穩定,遇墨、遇水皆不變形,另外,最重要的是它耐高溫的特性,就這樣,畢升在景德鎮待了下來,精心摸索著用陶泥來做印刷材料的方法,而這一待就是幾年,直到他完全把瓷印和印刷結合起來後,才回到家鄉,發明出了舉世聞名的活字印刷術。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饒州推官,集磁戶,造青磁《易經》一部,所謂青磁(活字),據專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燒成的陶活字,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景德鎮尚有一些掌握瓷印技藝的師傅,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這項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少,如今在景德鎮,瓷印這項技藝已經不多見了,並且留存下來的實物也並不多。

瓷印版不在,瓷印章尚存

陶瓷印,中國傳統印章的一種,也是現代印章的一大流派,相對於以純天然石材(如:壽山石、青田石等)為載體的傳統中國印章而言,陶瓷印承繼了我國舉世聞名的古老瓷器藝術,以瓷土、為原料,完全人工製作而成,其印章鈕體及獨特的治印方法,印章在戰國秦漢已經非常流行,而瓷最初作為印材是晉唐才開始的,當時作為一般的私印或作陪葬的明器。

有普遍的觀點認為,瓷印應當是受到了瓷活字印刷的啟發,由於瓷印的製作難度較大,工藝較複雜,要經過制坯、雕鈕、素燒、刻字、上釉,再經預定的溫度入窯燒造,成本低、色彩豐富、堅硬無比、保存方便等,但是也有不足之處,不足之處體現在工序繁瑣、不易操作、從創作到成品時間較長、一但成品後,不可打磨另刻。

陶瓷印燒制前為泥胎印體較柔軟,沒有石印硬度大,燒制後比石印硬度大,抗碰摔力強,所燒的陶瓷印,因要經過1300℃的高溫長時間的燒制,其過程難免出現變形、爆裂等情況,實踐證明2.5-3cm之間的印模,此規格變形小,印面平整,蓋印效果好,用於實用,尺寸大的用於展覽,印稿效果獨特,所以說,瓷器制印,活字印刷最好。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相關焦點

  • 活字印刷在臺灣:臺灣漢字活字印刷之發展脈絡
    之後,上海美華書院的主任姜別利(William Gamble),不僅利用電鍍方式複製香港的漢字活字,也自行開發新的漢字活字,並制定號數,奠定了漢字活字的基礎。之後姜別利退休返美前,應日本活字印刷的先驅本木昌造之邀,至長崎傳授漢字活字印刷技術,開啟了日本的西式活字印刷時代。
  • 「活字印刷」亮相磁器口 市民可將喜歡的「活字」帶回家
    這裡陳列了3萬多個「活字」,不過和以前的活字印刷不同的是,這些「活字」全部採用了金屬材質,遊客不僅可以現場體驗「活字印刷」,還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活字」作為紀念品帶回家。活字印刷是用泥或者木頭製作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由北宋時代畢升發明,延續至今已有1000年的歷史了。但隨著雷射技術的普及,現在活字印刷技術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應該被所有人銘記,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體驗一下。
  • 唐閘小學生體驗活字印刷
    本報訊 (記者任溢斌)12日下午,唐閘小學四年級的50多名學生在唐閘古鎮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上了一堂特殊的德育課。 課上,在聽完講解後,同學們各自動手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
  • 中國古代印刷術,其實畢昇的活字印刷,還不如雕版印刷好用!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而相對於雕版印刷,它的就早的多。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
  • 劉向東丨對古代活字印刷的看法三題
    活字印刷術是古代工匠發明和掌握的技術,千百年來文人學者極少關注,存留文獻極少,且多文字簡略,造成後世研究者往往對同一條資料中字句的理解(比如「薄如錢唇」「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等)見仁見智。即便在今日,文人學者也和前人一樣,對身邊使用過的印刷技術,關注和研究不夠。
  • 「活字印刷」,原來這麼神奇!
    「活字印刷」,原來這麼神奇!不過,在延安西路1538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畢昇館」裡藏著一件寶貝,能夠讓你親身體驗活字印刷的奧秘,它就是鎮館之寶「排版工作檯」。北宋慶曆年間,畢昇發明活字版印刷,隨後才有了南宋木活字、元代錫活字和明代銅活字。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現代的印刷技術已十分成熟。但對人類文明來說,活了千年的活字印刷術值得每個人永遠銘記。話不多說,快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近距離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吧。
  • 雲南省首家「活字印刷博物舘」在昆明市五華區沙朗文創基地
    經多處考察,選中了離昆明市區不遠,山高且溶洞不少的沙朗。雲南日報備戰基地建在(沙朗天生橋溶洞)今西遊洞內。洞中建有三層鋼混結構樓房,上層編輯部,中層排字車間,下層印刷車間。並建有小型紙庫和一些生活設施。在洞外大村南邊建了生活區(沙朗人叫報社),生活區規模大一些,佔地十四畝,有宿舍、食堂、大型紙庫等。
  • 活字印刷之祖畢昇一介布衣,身世成謎,創活字印刷重大革命
    關於畢昇的職業生涯有很多猜測,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他是一名印刷工人。雖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但只有那些熟悉雕版印刷的人才最有可能發明活字印刷術,所以這個猜想仍然是具有參考意義的。西方學者曾不約而同地表示印刷術是德國人古登堡於1450年左右發明的。
  • 從唐傳承千年的凸版印刷: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如此這般,一頁才算印刷完成。印刷完成後,將所有活字拆解,更易於保存,下一頁內容又可以重複使用這些活字再撿字排版。四、泥、木活字為什麼沒有得到廣泛使用?北宋畢昇就發明了活字印刷,再到木活字、銅活字的發明,再到轉輪排字法的應用成熟。為什麼直到明清時代廣泛使用的還是雕版印刷或者手抄本呢?
  • 回鶻文木活字: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實物
    近日,記者採訪了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長兼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富學,他告訴記者,在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收藏著極為珍貴的回鶻文木活字,且這裡是我國唯一收藏有回鶻文木活字的單位,國家博物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所收藏的回鶻文木活字,均為從敦煌研究院所複製的複製品。
  • 歷史那些事,畢昇是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家,發明偉大的活字印刷術
    畢昇是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家,他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發明了偉大的活字印刷術,為世界印刷技術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畢昇(?這是因為,木塊的紋理有疏有密,沽上墨水以後,紋理疏的地方浸脹了,紋理密的地方沒有變化,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很不好。這可怎麼辦呢?「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畢昇下決心一定要解決這一問題。有一天,畢昇正在街上行走,看到有人在那裡刻石頭圖章。他突發奇想:石頭不怕水,浸溼後也不會膨脹,要是用石頭來代替木頭不是很好嗎?
  • 鉛活字印刷術創始人:在歐洲最先印刷的書,是最漂亮的書籍之一
    谷登堡作為一名金飾匠和鑄工,他的技術有助於他懂得印刷工人的一些難題,而這對製作一件獨特飾物的金飾匠來說是不用煩心的。例如,要印一本書,必須使澆鑄出來的字母每一個都與其他字母一樣高。起碼每個字母須是「活動的」。澆鑄成某一字母的所有活字,必須是可以互換的。
  • 青島市民體驗活字印刷 6000多鉛活字排滿牆
    6月21日,幾名顧客在青島「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體驗活字印刷。在體驗館裡,顧客可以按照傳統的印刷工藝流程,動手操作,印刷出各種「作品」,在現實當中觸摸、體驗活字印刷。[詳細] 青島市民體驗活字印刷 6000多鉛活字排滿牆
  • 從木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歐洲和中國古代的差距在哪裡?
    歐洲在12世紀時,才熟知從伊斯蘭地區進口的紙張,但於13世紀末便開始自己在義大利造紙,而於1380年左右又非常熱烈地歡迎雕版印刷術,並於1430~1460年間成功地使用了最早的活字印刷術。可中國社會卻經歷了一種既進步得很快,而又性質不同的發展。
  • 傳承國學文化 體驗活字印刷——市圖書館開展少兒讀者活字印刷體驗...
    傳承國學文化 體驗活字印刷——市圖書館開展少兒讀者活字印刷體驗活動 2020-08-24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體驗活字印刷
    體驗活字印刷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19-08-26 字體:[ 大 中 小 ]
  • 體驗"活字印刷"的快樂 武威市博物館開展體驗活字印刷術社教活動
    體驗「活字印刷」的快樂武威市博開展體驗活字印刷術社教活動孩子們收穫了自己的小作品  每日甘肅網5月29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市民體驗活字印刷 6000多鉛活字排滿牆(組圖)
    6月21日,幾名顧客在青島「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體驗活字印刷。位於山東青島市市南區新100創意文化產業園內的「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擁有從全國各地搜集的老式印刷機、鑄字機等上百臺老印刷設備。
  • 科學說話:為什麼古登堡被譽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畢升?
    中國最早的活字印刷記載是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裡面提到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後來又有人發明並應用了木活字。雖然中國最早發明了活字印刷,但直到清朝中期,活字印刷影響力遠遠不如雕版印刷,後者仍然在國內佔據壟斷地位。反觀西方,古登堡在1450年發明第一臺活字印刷機後,活字印刷很快風靡全歐洲,並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活字印刷之父。
  • 活字印刷:在中國並不曾好好地活過
    如果說新羅在706年已經能印出《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這樣的東西,但之後三百年間的印刷成就居然一片空白,無論如何也難自圓其說。韓國爭不了印刷術的起源地,轉而去爭金屬活字印刷的發明權。即便考古發現已經證明:最早紙幣北宋「交子」印刷銅版上所用的銅活字,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但韓國人仍然竭力向世界宣傳他們才是金屬活字的發明者。講真,這確實很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