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不應犧牲民生福利

2020-12-26 北方網

  年關將至,房企進入年度業績「衝刺模式」,各種優惠力度撥動著購房者的心弦,如何使用公積金購房成了繞不開的話題。其實,這些年來,有關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討論不絕於耳,核心是存與廢的爭議。很顯然,取消公積金可能群眾並非受益者。與其「一刀切」取消,當務之急是加快制度改革的步伐,靈活取用、兼顧公平,讓更多群眾從這項福利制度中受益。

  1 公積金從「雪中送炭」變成「錦上添花」

  住房公積金制度設立的初衷,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改善我國住房建設資金短缺和供給嚴重不足的局面。經過多年發展,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開,規模不斷擴大,對推進住房市場化和住房保障工作發揮了顯著作用。 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共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286.04萬筆、提取人數5648.56萬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和提取人數佔實繳職工人數約40%。 正是得益於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存在,群眾可以獲得數十萬元乃至更多低於商業銀行利率的貸款,降低了購房門檻。根據制度設計,個人每月在繳納公積金的同時,所在單位也會以一定比例繳存公積金至個人帳戶。日常還貸,公積金還可以直接衝抵,減輕了還款壓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 不過,隨著這些年各地房價的快速上漲,原本發揮了「雪中送炭」作用的公積金,正變得越來越像是「錦上添花」。 一方面,現實生活中,仍有企業單位並未給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限制了這項福利制度的廣泛覆蓋。不繳納公積金的現象在如共享經濟等新興業態以及低收入群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另一方面,相比於一二線城市動輒幾百萬元的總房價,不少單位每月幾百元的公積金顯得杯水車薪。

  更遭人詬病的是,有的地方提取公積金手續十分繁雜。各種複印件一厚摞不說,公積金管理中心跑了一趟又一趟。「明明是我自己的錢,提取卻要看別人臉色」,不少人「吐槽」公積金常年趴在帳上,利息少不說,提取的前置條件十分苛刻。還有的樓盤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明目張胆地「拒收」公積金貸款,這更使得一些急於購房的人不得不忍痛割愛放棄公積金貸款。

  2 審慎對待「取消」呼聲

  有一種觀點更是尖銳地指出,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劫貧濟富」,其理由是「窮人」買不起房也就壓根用不上,「富人」有錢買房還要使用「池子」裡的公積金享受低利率。長此以往,呼籲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聲音逐漸佔了上風。 細品呼籲取消的聲音會發現,這種聲音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企業界。尤其是一些「企業家」熱衷於在各種場合不遺餘力呼籲取消公積金,從而為企業減負。更有甚者提出建立「新型制度」作為取消公積金後的補充,卻始終未給「新型制度」的設計謀劃出清晰的方向,也就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鏡花水月。 在這些「企業家」心中,設法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是真,倡導建立新制度恐怕並不一定為真。取消公積金不見得就能使企業「起死回生」,但卻是真真切切以犧牲群眾福利為代價。一項惠及全民的制度,從出臺到推廣開,是一個極為審慎、複雜的過程。一旦推倒,再想重建難上加難。 誠然,我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化程度已經不低,商業銀行成為提供房貸的主體。但這並不意味著,住房公積金制度就變得無足輕重。面對越是高昂的總房價及月供,通過公積金實實在在減輕一定程度的負擔就變得越發可貴。 市場的問題就應當回歸市場,企業減負本就應從地價房租、水費電費、減稅降費等方面尋求空間,而非一門心思在群眾身上「下功夫」。

  3 改革需力求普惠、公平、保值

  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箭在弦上。改革的方向絕不是「一刀切」式盲目取消,而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謀劃釋放制度紅利的大文章。 允許患有重大疾病的職工或其直系親屬提取公積金救急;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探索建立統一的平臺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可以看到,近年來從上到下加快了改革的節奏。這些改革力求呼應新時代群眾對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期待,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公積金的提取方式需更為靈活,租房、裝修、舊房翻新等與住房密切相關的用途,使用公積金應進一步減少手續,做到應辦盡辦。對於重大疾病、家庭變故等應急需求,甚至是醫療、養老,也可考慮特殊性,適當放寬使用範圍,力爭讓沉澱的公積金物盡其用。 鼓勵各地創新形式擴大繳存,將公積金盤子做大,夯實支持住房保障的基礎。公積金本就是一種補貼政策,而相當一部分需要提升購買力的低收入群體並未被納入。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既是提高繳存「蛋糕」,緩解資金壓力的方式之一,更是讓這項福利惠及更多群眾,減輕購房壓力的具體體現。對低收入群體可實行反向補貼政策,即高工資人群多繳政府少繳,低工資人群少繳政府多繳,體現公平。 在解決一些地方資金池「見底」、存量資金貶值等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上,可探索住房公積金制度跨區域統籌,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手段,及時總結經驗,借鑑推廣。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任何制度設計,只有真正以人民群眾作為出發點,回歸初心了,才能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具備更持久的生命力。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12期

  半月談記者:毛振華

相關焦點

  • 廢除住房公積金制度應是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共同呼聲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近日,原重慶市長、清華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主席黃奇帆發布了一篇《新冠疫情下對經濟發展和製造業復工的幾點建議》的文章,提出了不少改革意見,其中一條重要內容就是建議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
  • 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 再次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意見》提出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將「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 董明珠:贊同取消住房公積金,如何看待?
    20世紀90年代,中國住房制度進行市場化改革,在住房金融制度上也大膽創新。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公積金制度的推行。這套學習借鑑新加坡的制度,在當時為推動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到了今天,這一制度受到了部分人的質疑。
  • 中國住房公積金制度三十年:大事與大勢
    人民視覺 圖住房公積金制度誕生於我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是自下而上、從試點到推廣、從局部走向全國的制度創新典範。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即將滿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其功能定位始終基本一致,制度框架基本保持穩定,這在改革開放以來湧現的各項制度創新中十分罕見的,體現了這項制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 暫住證制度取消 戶籍改革迎來關鍵年
    原標題:暫住證制度取消 戶籍改革迎來關鍵年   近日,《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已經中央審議通過,即將印發實施。
  • 丹姐辣評:喚醒「沉睡」的住房公積金 以民為本加速改革
    丹姐辣評:喚醒「沉睡」的住房公積金 以民為本加速改革 資訊標籤: 丹姐辣評 沉睡的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改革
  • 惠民利民「圓夢安居」——張家界市住房公積金保障和服務民生綜述
    業務不中斷、服務不缺位。疫情防控期間,張家界市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有效維護了繳存職工權益。  張家界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全市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率達到87%,繳存人數達到6.7萬人,累計歸集總額102.43億元,提取總額58.28億元,歸集餘額達41.23億元。  尤其是「十三五」期間,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通過強化宣傳力度,主動上門服務,擴大制度覆蓋面。
  • 北上廣深住房公積金福利大PK:北京上海亮了!
    為了確保取消公積金後老百姓不吃虧,黃奇帆提出了三個措施,其中核心的一點是:取消公積金後,企業原本替職工繳納的6%公積金轉變為企業給職工繳納的6%企業年金,而職工個人的6%年金並不強制繳納,職工可以自願決定是否繳納。
  • 爭議公積金存廢:取消為企業減負?取消會減損職工利益?
    他認為住房公積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從新加坡學來的,現在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為提供貸款的主體,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將之取消可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那麼,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到了該廢除的時候嗎?當前如果真的取消公積金就能為小微企業紓困了嗎?取消公積金制度,職工的權益如何保障?為此,新京報將圍繞上述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和採訪。
  • 黃奇帆:取消公積金轉變為年金 不會降低老百姓的公共福利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要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培育長期投資資金,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通過改革公積金制度,和年金相結合,將可形成資本市場長期投資資金的重要來源。公積金是社會公共福利系統的階段性產物,有它特定的歷史環境和國家環境。
  • 福利!村幹部有了住房公積金—全州住房公積金「歸集擴面」觀察
    洪易汽修另行贈送的保養一次(不兌換現金)或者贈送價值260元的智能垃圾桶一個。還可以贈送九頭鳥高清汽車音樂U盤。 與李昌銀一樣,三胡鄉石橋村支書鄧磊擔任村幹部2年,根據政策也繳存了住房公積金,月繳存200元。說起村幹部繳存住房公積金,鄧磊臉上洋溢出幸福之情:「雖然每月繳存的錢並不多,但意義重大,也算是對基層幹部辛勤勞動的一種回報,我們感到很滿足。」
  • 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折射發展、改革成效
    ——從經濟發展動力來看,改善民生是發展提質增效的必要條件。   「加快保障房、農村水電、環保治汙等民生工程的建設,改善群眾生活,也增加了消費和投資,穩定並擴大就業;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既能讓農民工早日擺脫尷尬身份,也能助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加快實施。」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佔斌舉例道。
  • 不應盲目追求西方福利制度(觀點)
    西方福利國家制度的主要特徵大體相似,即在某個時間點向就業人口徵稅,然後將所得稅收向貧困、需要醫療和就業保障的人口進行補貼,是在同一時間點的一種財政轉移。這種福利制度是普惠性的,也就是說,它不太具有甄別性。不管是什麼理由導致的貧困、失業或疾病,符合標準的人口都將得到補貼。
  • 人民同泰:「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勞動關係調整暨計提辭退福利
    人民同泰:「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勞動關係調整暨計提辭退福利 時間:2021年01月08日 21:05:45&nbsp中財網 原標題:人民同泰:關於「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勞動關係調整暨計提辭退福利的公告
  • 改革興豫|民生為本託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並同步實行省級統籌和即時結算;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保持在140萬人左右;在全國率先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整合……
  • 人民同泰:關於「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勞動關係調整暨計提辭退福利的...
    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勞動關係調整暨計提辭退福利的議案》,同意未競聘成功、內部退養等不再參與企業未來經營的人員進行勞動關係調整或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同時,對其中符合條件並協商一致的員工支付勞動關係調整的相關費用,具體情況如下:        一、「三項制度」改革概述        為優化資源配置、激發企業活力、建立高度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公司實施「勞動、人事
  • 公積金是「錦上添花」遊戲,還要取消?央媒發聲給出「解決方案」
    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為代表,她支持取消公積金,在她看來,格力員工根本不需要用公積金來買房,曾承諾格力8萬員工人手一套房。特別是這次「突發事件」來襲後,幾乎成了取消公積金的導火索。按照公積金的5%-12%的繳存比例,公積金最高可佔企業員工12%的薪酬支出成本。所以,從企業的角度而言,為渡過難關,比較支持取消公積金。
  • 大改革!取消「稅管員」,稅務局剛剛通知!
    大改革!日前,稅務局發布通告:稅管員固定管戶模式正式取消!企業不同涉稅事項不再由固定稅管員負責,而是由不同的專業團隊負責。稅局緊急通知!取消稅管員!檢查雙隨機!11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海口市稅務局發布關於稅源管理分類分級改革的通告。
  • 民生三問: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如何傾斜?
    推進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提高工資和保障標準等政策的受益面廣,各級政府一定要落實到位。民之疾苦,國之要事,我們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教育是民生之基。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迅速完成了對舊中國教育制度的「堅決改造」,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改革開放後,國家確立了教育優先、人才強國戰略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有力行動,通過堅持黨的領導與促進教育公平、完善正規學校教育體系和構建終身學習機制平行、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力量參與有機結合、切實保障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我國的教育制度不斷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