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百項研究成果都在這個展覽裡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中國。35年來大興區堅持推進以麋鹿保護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高生態規模與質量,為麋鹿種群的繁衍復壯貢獻大興力量。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如今我國境內的麋鹿數量已經擴增至8000多隻。

9月20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大興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開幕,大會特舉辦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以時間為序,通過生動詳盡的圖文介紹,向公眾系統展示35年來圍繞麋鹿開展的物種保護、棲息地生態建設、科學研究與文化建設的100項重要成果,全面展現麋鹿保護和研究的波瀾壯闊史。

記者在展覽中發現,自麋鹿重引進以來,81個遷地種群和6個野生種群在我國建立,從種群復壯,到野化訓練,再到自然種群恢復,麋鹿保護戰略逐步落地生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麋鹿保護科技人員全面開展麋鹿及環境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出版多部科研專著,為麋鹿繁殖和保護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技術資料。

麋鹿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為喚醒公眾生物保護意識,近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不斷創新科普形式和作品,深入開展麋鹿及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

展覽不僅內容引人入勝,展區布局也暗藏巧思。從上空俯視,展區呈栩栩如生的鹿頭造型。

為進一步鞏固麋鹿保護和研究成果,《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也同期發布。這本著作梳理了35年來麋鹿種群健康監測、麋鹿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麋鹿遺傳多樣性評估、麋鹿棲息地建設等詳實內容,為麋鹿種群的生存繁衍保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世界物種保護及生態建設提供了優秀的中國範本。

鹿力同興,文產共融。35年來,大興區不斷挖掘和豐富麋鹿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釋放文創產業發展潛力,推動麋鹿文創產業和其他產業實現多元聯動發展,構築大興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在「新國門·新大興」的歷史機遇下,大興將繼續以麋鹿的非凡力量為支撐,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業態,興傳統文化、興文創產業、興生態旅遊、興創新科技,創造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6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北京麋鹿文化大會大興開幕 「紫禁瑞鹿」即將上線故宮文創平臺
    大會上,首屆「一鹿有你」麋鹿文創大賽評選結果揭曉,麋鹿文創集市熱鬧開市,創新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正式亮相,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首次發布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精選珍稀郵票;開設35周年百項成就展,同期發布《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一系列重磅內容充分展現了大興區在麋鹿保護和麋鹿文化建設中的創新引領作用,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發布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倪元錦)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日前發布。麋鹿於1865年被科學發現,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1985年漂泊海外的麋鹿回歸中國,重返北京南海子故裡。北京市大興區南海子溼地是麋鹿的物種發現地、本土野外滅絕地、重引入地,與麋鹿有著不解之緣。大興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德剛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上介紹,郵折採用三折頁的形式,封面選用麋鹿在自然溼地環境中的特寫作為主圖,下半部分綠色七巧板設計寓意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麋鹿保護,燙金字體突出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主題。
  • 回歸35周年,北京大興「麋鹿」年底要「入宮」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9月20日上午,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舉行了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麋鹿文創集市隨即熱鬧開市,創新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正式亮相,為大會添彩。部分文創產品有望今年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
  • 「紫禁瑞鹿」年底亮相故宮文創旗艦店 大興麋鹿文化大會力推產業...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首屆「一鹿有你」麋鹿文創大賽評選結果揭曉,麋鹿文創集市熱鬧開市,創新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正式亮相,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首次發布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精選珍稀郵票;開設35周年百項成就展,同期發布《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
  • 麋鹿重歸故裡35年:「文化+」釋放麋鹿文化潛力
    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現場展示的麋鹿文創產品。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羅鑫)古樸清麗的麋鹿瓷器、時尚便捷的麋鹿手袋、栩栩如生的麋鹿角模型、象徵「福祿壽喜好運來」的麋鹿四季文創系列產品……豐富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20日亮相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
  • 麋鹿回歸30年:曾在南海子滅絕 英國公爵幫助回歸
    這個物種曾在中國滅絕80餘年,後來在英國十四世貝福特公爵的幫助下,得以重回它最後消失的地方——北京南海子公園。  今年是麋鹿回歸故土30周年,11月15日,十五世貝福特公爵來到南海子公園的麋鹿苑,探望這些由先祖從各地收購,又由他父親送回來的珍稀動物。聽說南海子的麋鹿數量已從30年前的22頭繁衍到170餘頭,全國的種群數量已達3000頭,公爵表示非常欣慰。
  • 國家文物局推介百項主題展覽,「國歌從這裡唱響」主題陳列展入選
    近日,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 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 本次推介的百項展覽內容涵蓋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脫貧攻堅奔小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家風家訓、民族民俗、紅色基因傳承等主題,既有多館聯合舉辦的大手筆製作,也有獨立策劃的小成本精品,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中國麋鹿化石新種
    麋鹿最早由法國博物學家兼傳教士David於1865年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進行動植物考察時發現,他將這種鹿製作成了標本運回法國,被法國的動物學家Milne-Edwards命名為一個新的物種,在其後的幾十年裡,英、法、德等幾個國家的商人從南海子購買了幾十頭麋鹿在歐洲進行圈養。由於人類對土地資源的濫用以及戰亂期間對麋鹿的過度捕殺,這個物種於19世紀末在中國大陸上滅絕。
  • 國家博物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門票+介紹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展期:2019/9/17 - 2019/11/17  地點:北2、3展廳  門票票價:免費,需預約門票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425件,包括圓明園青銅虎鎣、鼠首、兔首等眾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珍貴文物和義大利返還文物。展覽文物年代跨度之久、品類之全、價值之重、參與單位之眾,均為過去所少有。
  • 我國麋鹿數量已達7000餘只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麋鹿在我國曾廣泛分布,上世紀初在北京大興南海子滅絕,1985年8月24日重返故裡並繁育成功。
  • 中國麋鹿化石研究取得新進展
    麋鹿最早由法國博物學家兼傳教士 David 於1865年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進行動植物考察時發現,他將這種鹿製作成了標本運回法國,被法國的動物學家 Milne-Edwards 命名為一個新的物種,在其後的幾十年裡,英、法、德等幾個國家的商人從南海子購買了幾十頭麋鹿在歐洲進行圈養。由於人類對土地資源的濫用以及戰亂期間對麋鹿的過度捕殺,這個物種於19世紀末在中國大陸上滅絕。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在中國絕跡85年後失而復得
    麋鹿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堪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自古以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然而麋鹿這一特有物種,由於八國聯軍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從此在中國絕跡。
  • 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主題畫展、畫冊亮相北京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國家畫院和澳門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濠江新韻——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主題美術作品展」20日在北京開幕。展覽邀請了35位內地畫家、3位香港畫家和10位澳門本地藝術家共同創作出100餘件作品參展。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
    本報訊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
  • 大興麋鹿文創產品年底「入宮」
    來源標題:大興麋鹿文創產品年底「入宮」 今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上,大興區人民政府與故宮出版社達成合作,將共同致力於推廣麋鹿文化。
  • 326項獲獎成果出爐!陽新百容科技成果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值得祝賀的是,由海大集團旗下公司陽新縣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完成的項目「基於組學的團頭魴種質資源開發及育種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成果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成為黃石市13個獲獎成果中唯一一個一等獎。同時,「團頭魴種質資源開發及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成果在農業農村部關於「2018-2019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的表彰中榮獲科學研究類成果一等獎。
  • 國博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門票免費嗎?(附預約入口)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展覽門票:免費對公眾開放  參觀預約:點擊進入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承辦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  展覽介紹:點擊查看
  • 麋鹿與黑熊在合肥野生動物園同居?竟然很和諧!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麋鹿回歸35年,全國約有8000頭麋鹿屬於鹿科,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可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
  • 中國農科院8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獎勵
    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獲獎數量創歷史最高紀錄。其中,作物科學研究所王連錚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廣適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中黃13的選育與應用」和植物保護研究所陳萬權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等2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國博展出回歸文物觀賞攻略(展覽時間地點+門票及預約入口)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展覽時間:2019.9.17-11.17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承辦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  展覽介紹:點擊查看  這是一條回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