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高峰何時到來?多久能結束?張文宏全面解讀

2020-12-17 廣州日報

張文宏:

1 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冬天是否再來尚不確定,持續一兩年是有可能的。

2 人人都給檢測,會產生巨大的醫療浪費,帶來醫療資源的擠兌。

3 疫苗通常1-3年可以面世。

4 不要試圖改變外國人的思維,保持社交距離。

下文為微信公號「荷樂網GoGoDutch」整理,刊發時有部分修改

3 月 17 日,德國杜塞道夫中國總領館邀請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為近 200 位駐德國北威州華人同胞,包括留學生、家長、中資企業人員等,通過視頻對目前正在德國進一步惡化的新冠疫情進行了講座與答疑。以下是經過整理的精要版。

張文宏教授:想要把日子過好,就不能糾結於網際網路(的各種新聞消息)。目前(留學生們)是圍城:在外面待著(覺得)危險,回國(覺得)沒勁。所以,還是要對疫情有一個科學的預判,才是最重要的。我大概不會回答大家是買張機票回國,還是繼續在德國待著。但下面我會和大家分享,基於哪些事實,可以幫助你們自己做出科學的判斷。(對於過去幾周歐洲的疫情而言),德、英德防疫措施相對是淺薄的。但讓人比較欣慰的是, 雖然每個國家應對的策略不同,但都在採取越來越積極的措施。

首先我談一下新冠病毒到底是什麼,我首先要告訴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新冠是一種和 SARS 非常接近的病毒,但是沒有 SARS 厲害。可是正因為它沒有 SARS 厲害,所以早期你識別不了,還到處跑,所以傳播得就很快。有些患者的低燒,可能連體溫計都測不太出。而 SARS 一生病就是重症,你想跑也跑不出來了。所以,不太厲害的病毒,傳播性反而很厲害。如果給予最好的治療,SARS 的病死率是 10%,而新冠的病死率呢,在德國是小於 1%的,在中國也是。

馮總領事,我想問您還記得嗎,2009 年的大流感,也波及到了歐洲。(馮答幾乎沒有印象) 沒有印象,為什麼?因為它病死率低。所以說新冠就是這樣一種病毒。但這個病的特殊性是,如果你管控不好,那麼後期是要很麻煩的。比如武漢,重症病人達到 20%。如果病人很多,幾萬人同時生病,城市是對付不了的。到時重症病人住不進去了,那麼病死率就會變得很高。

我這裡有確切的數據,德國新採購了 10000 臺呼吸機。假如 5%的病人需要呼吸機。(編註:此處是張教授以上海的情況類推的:上海有 350 個重症,25 人使用了呼吸機。)那麼,我不考慮德國存量的呼吸機,就說這 10000 臺,對應的就是 100000 個重症病人了。而你看現在德國的病死率,是不到1%的。(編註:此處表達了對德國的樂觀態度,關於醫療資源冗餘,後面還會提到。)

所以差異就在於態度,在於對疾病的管理。談到對疾病的管理,德國有Robert-Koch,這個研究所是地球上最好的疾病研究室之一——當然中國的現在也很好,但畢竟人家已經好了 100 多年了。上海幾個禮拜悶下來就真的沒有(新增)了,但德國要不要也採取上海的策略呢?可是,德國一是沒有到中國(發病擴散)的程度,二是你也沒有趕上春節啊(春節假期對我國封城效果起到作用)。我認為目前德國的策略還是正確的,也就是出來一個(確診),就治一個, 而不是封城。能不能封城呢?——杜塞道夫關掉了,而柏林沒關掉,那你問題就大了。所以說,想短期見效,就必須採用激烈的手段——但這個激烈的手段必須統一。你德國封了,那歐盟都得封,你歐盟封了,還得看美國封不封。

中國做得好在兩方面,一是輸入人口的管控——這個全球都能做得到;二是社區的管控——這個可是除了中國全球都做不到的。所以我提出的策略是兩個,一是 lock down,二是 slow down。德國現在做的就是 slow down。(編註:slow down 是基於馮總領事介紹的,德國目前關閉了娛樂場所、 學校、非必要的集會等。)

預計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會經歷一個低谷。但是過了夏天,到下一個冬天是不是再復發現在不好說。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不排除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不過究竟是今年夏天結束,還是年底結束,還是明年的夏天結束,還是明年的年底結束,事實上這些問題都跟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採取的疫情防控策略有關,不好預估。

對個人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別生病。你肯定會問,那怎麼樣才能別生病?記住,這個病毒只有唯一一個感染風險,它只出現在「密切接觸」的情況下!現在有人說,你避免不了不必要的 Social,那你還談想回國幹嘛呢?你回國了不就是主動斷掉所有和德國的 Social 了嗎?所以,你們吃飯自己吃自己的,不聚會或小範圍聚會,華人戴上口罩,減少接觸,勤洗手,通風,分餐。對於那些中資企業,可以要求華人戴上口罩,德國員工自願。

馮:對於那些症狀很輕的人,要不要去急診呢?

張:不要。去了也不給你按新冠處理。這裡對於症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有沒有呼吸困難。怎樣知道有沒有呼吸困難,很簡單,你走兩層樓梯,一試便知。

馮:默克爾總理在日前發表的講話說,會有 60-70%的人感染,您怎麼看?

張:默克爾很高明,她不講這句話,德國的娛樂場所到現在也關不掉。而且,傳染病理上講,不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這個疫情到最後最壞的結果,就是會達到 60-70%。比如,我和你馮總之間隔著10個人,而我是感染的,我就會傳給第1個人,接著第1個人傳染給第2個人,以此類推……但是傳染到第6個人時,也許就傳染不動了,因為他有抵抗力。(編註:因此,感染率達到 60-70%,傳染會進入一種非常緩慢的狀態)。所以,默克爾把最壞的結果告訴給你了,只不過她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政治家很厲害,將來如果德國只有 10%,那你看這就是她的政績。所以政治家比經商的厲害,經商的比我們做醫生的厲害。

馮:德國的疫情向何處發展?

張:基本上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就斷了這次疫情在歐洲短期內會結束的念頭。如今整個歐洲的策略其實是一致的:第一點,極大程度地提高社區的醫療力量的布控;第二點,提高對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第三點,控制城市內的各種活動。德國已經採取措施了,如果高峰不過去,疫情不斷的蔓延,德國一定會出臺更高級別的防控措施。

馮:疫情高峰何時到來?

張:我判斷疫情高峰會出現在4月份到5、6月份!在夏天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但是控制好以後這個病是不是就沒了?從今天我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程度來講,這個比較困難。因為跟每個地方採取的措施有關,跟國際疫情的走勢走向有關,這是我可以提供給大家的一些參考。

馮:這個疫情是否會如此新增下去,還是會突然暴發?

張:暴發是要有暴發點的,而在現有的措施下,我看不到有暴發點的存在。但是仍會增加感染率,原因很簡單,病毒的傳播就是1傳2,2傳4,4傳8,8傳16……最近2周很關鍵,14天後如果效果不好,那麼德國的應對等級要加大,因為到那時重症會加多,資源配置(呼吸機等) 也會出問題。所以華裔自己也要提高應對等級。

馮:德國的醫療水平(條件)能夠應付疫情嗎?會出現超載嗎?

張:這個就得看重症數量與床位數之間的相關性。80%的確診是不需要住院的,住院主要考慮的是重症。我這裡有數據說,德國是 30000 張床位應對500個重症,所以德國的冗餘度比較大。以目前的態勢而言,我認為德國可以應付。

馮:關於檢測,在德國不是你想測就給你測,我們的同胞對此感到不解,為什麼德國要這樣對待呢?

張:我要說明,中國也不是都給你測。在中國也是只測來自疫區的人口,只測疑似。人人都給測,會產生巨大的醫療浪費,會帶來醫療資源的擠兌,那麼到時重症病人怎麼辦?北威州 1000 多萬人口,而只對應 2700 名確診的人,試想人人都去測,那是很昂貴的,那醫保系統是會崩潰的。所以我認為不要去挑戰它(德國的關於檢測的規定)。

馮:在德國一旦確診,就被要求居家隔離,這是否反而會推波助瀾?

張:如果不是居家隔離,那實際上就是是否需要治療的問題了。如果是輕症,治療意義是不大的,80%的人最終還是自己痊癒的。居家隔離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看國情),中國居家隔離是不好,因為我們居住的地方小。而且,中國政府的決心是,2-4 個月內就控制住疫情。(每個國家的決心和措施都不同)。

馮:在德國許多留學生都是合租,這怎麼防?如果出現疑似怎麼辦?

張:這個沒有最好的辦法,只有更好的辦法。多讀書,少社交。共用廚房不會感染,共用衛生間也不會感染,只有密切接觸才會感染。在杜塞道夫,感染率是萬分之一。你只要自己降低接觸,你在 10000 個人裡只會遇到一個感染者,而且你非要和他密切接觸嗎?

馮:大家都在關心的一件事:疫苗什麼什麼時候出?

張:1-3 年。從歷史上看,等到疫苗出來的時候一般傳染病都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們對疫苗的研製,實際上是為了下一次暴發做準備。疫苗在實驗室裡的成功,不代表臨床的成功,不代表你可以使用到它。或許我們明年的這個時候再來討論這個問題更好。

馮:德國是限制中藥的進口的。而最近聽說一些中藥是有療效的,如連花清瘟等等。那麼中藥到底管不管用?為什麼德國不能特事特辦,在非常時期允許我們進口中藥?

張:這個大家要考慮一下對等原則——德國的藥在中國的使用,也不是想用就用的,都是要經過臨床研究的階段(編註:他舉了瑞德西韋的例子)。同理地,你無法要求德國政府放開對中藥的限制。如果你無法改變這些現狀,那你就不能通過私人途徑帶一點過來用嗎?

馮:為什麼就連最權威的Robert-Koch也只提倡醫護人員戴口罩,而不倡議普通人戴口罩?

張:首先我們說,戴口罩有沒有效?肯定有,沒有效醫生們幹嘛要戴?但這裡有一個國家對風險評估的問題。也就是說,只有這件事好處足夠大(而代價足夠小)時才會要求你去戴。而德國為了萬分之一的感染率,要求全體人民戴口罩,一是德國人精神崩潰了,二是哪裡有那麼多口罩給你戴。(初期時捐給我國很多)。那你問為什麼中國接受得了,一是東亞的習慣問題, 二是效率高——中國政府就是要求2-4月內高效地控住疫情。

馮:不戴,有感染風險;戴,會遭遇很多尷尬,左右兩難,有什麼解決辦法?

張:在一個疫情不高的地方戴口罩是效率低的,而且德國也沒有那麼多口罩。德國認為,等發病率高的時候,生病的人戴不上才是最麻煩的。所以,不要試圖去改變德國人的思維,你能做的還是保持社交距離。口罩的確是有效,但不要高估了。我在視頻中見過的,一群華裔聚會,一邊離得很近一起吃飯,一邊還罵著德國不給戴口罩,所以這就很不像話了。你改變不了德國,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

來源: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張文宏:難測全球疫情何時結束 倡導樂觀對待
    &nbsp&nbsp&nbsp&nbsp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記者20日獲悉,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瞰見」雲課堂系列線上公開課上表示,很難預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
  • 張文宏:難以預測疫情高峰何時到來,以及高峰會有多高
    北京時間18日(周六)12時,為了促進疫情防控經驗的國際交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共同舉辦「中新專家對話新冠『阻擊戰』」視頻連線訪談節目,邀請了李蘭娟、張文宏、蘇安華素、梁浩楠四名來自中新兩國的頂尖專家,以其豐富的實戰經驗,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階段性的回顧和評價
  • 張文宏:全球疫情尚未達高峰結束時間仍難判斷,控制要兩年左右
    7月19日20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參加了復旦管院「瞰見」雲課堂,與多位專家探討了全球疫情態勢、精準防控以及疫情下的全球化之路。活動中張文宏指出,全球新冠疫情到了夏天依然「消停不了」,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
  • 張文宏: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 也很難預測什麼時候會結束
    7月20日,據媒體報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也很難預測什麼時候會。報導稱,張文宏教授表示,這次疫情最大的問題,就像當初預測過的一樣,到了夏天並沒有消停。但是流感的特徵在這次新冠裡面就顯示不出來,它還是處在持續的傳播過程,所以世界上的高峰到現在為止沒有到來,也很難預測它什麼時候會結束。張文宏指出,疫情高峰未到來,就無法去得知低谷在哪裡,因此很難預測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新冠病毒的臨床表現非常特別,用應對SARS、禽流感等病毒的經驗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此外,病毒也可能無休止地存在,但疫情最終會得到控制。
  • 何時結束?張文宏稱全球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
    疫情何時會結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今日與人民日報連線時表示,全球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輸入性偶發病例或成常態。張文宏稱,這次疫情到現在為止沒有結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個月以後或三個月當中都有可能整個世界會重啟, 整個世界重啟的一個標誌就是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輸入性偶發病例。
  • 張文宏稱全球第一波疫情還沒結束 談不上第二撥何時來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9日7時34分,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近1950萬,為19497292例;累計病亡人數超過72萬,為723854例。  8月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做客「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關於全球新冠疫情走勢,他指出:所謂的秋冬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結束為標誌的。
  • 張文宏:金秋10月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
    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復工復產了還安全嗎?全球新冠疫情將會如何發展?在昨日下午的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張文宏、李蘭娟、翁心華、葛均波、盧山、陸蒙吉、金冬雁等7位全球一線專家在一起分析,給出最新回應。夏天會否結束疫情?全球一線專家這樣說……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
  • 2020疫情什麼時候結束?預測疫情解除還要多久時間
    無症狀感染者是傳染源嗎  口罩可以戴多久?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戴多久更換  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多長?新型肺炎幾天內會發病?4月8日  【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張文宏:沒有人可以回答】4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次的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沒有人可以回答。國外有專家說在疫苗產生之前 ,很難想像我們可以回到這次疫情之前的狀態。我今天上午也在和國際專家討論,上海已經回到疫情之前,目前已經一段時間沒有本地病例,後面階段就是依靠我們強大的體系,針對輸入性病例來防控。」
  • 張文宏:全球疫情最終得到控制預計仍需要兩年時間
    7月19日晚,在最新一期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瞰見」雲課堂上,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全球疫情的高峰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到來,疫情最終得到控制預計仍需要兩年時間。
  • 張文宏:下一波疫情將在11月到來,準備不充足的國家很難度過冬季
    "我認為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會在11月份左右到來。在今年的夏天,我們把這個病毒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日前,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說。張文宏指出,今年11月份將面臨巨大挑戰。據報導,4月11日晚,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和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峰,共同探討全球經濟寒冬下的抱團取暖之道。張文宏就下一波疫情何時到來展開預測:"冬天到來的時候,大家又開始呆在家裡了,又開始聚集了。
  • 美國疫情何時出現拐點?張文宏做出最新判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美國疫情何時出現拐點?張文宏做出最新判斷北京時間3月26日21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在線解答留學生、華僑華人抗疫問題。北京日報客戶端將張文宏教授的部分觀點摘錄如下:紐約具備核酸檢測能力張文宏介紹,紐約州現在有確診病例3萬多例,問題嚴峻,全美疫情沒有看到峰值。不過,紐約如果不具備檢測能力的話,哪裡來的3萬多確診病例呢?這說明紐約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檢測能力,同時醫生也可以準確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
  • 這些地方疫情風險最大!張文宏作出最新判斷!
    如果這些都能做到,即使在中國有散發疫情,(它)對我們整個國家的影響都能控制到最低。開學以後,我們也想所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都能夠最大程度恢復到正常線下的課程,但是如何開展還要等待教育部與衛健委的通知。談特效藥:成功只是時間問題最近世衛組織警告稱,新冠可能永遠沒有特效藥。
  • 美國疫情拐點什麼時候來?張文宏直播解讀美國疫情
    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確診病例達到 82404例,成為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紐約州、華盛頓州、加州等多個州被列為疫情「重大 災區」。 疫情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在美留學生要注意什麼? 要不要回國?
  • ——來看張文宏的「時間表」與「行程單」
    隨著全球疫情的不斷發酵,各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不斷升級,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張文宏教授近期參與了多項越洋交流,分享抗擊新冠疫情中的「上海方案」。記者梳理了他近日的部分「時間表」和「行程單」,記錄他積極參與全球攜手抗「疫」的行動。
  • 【張文宏:群體免疫要多年才可完成 全球範圍內第一波疫情還沒結束...
    2020-08-08 11:12:09來源:FX168 【張文宏:群體免疫要多年才可完成 全球範圍內第一波疫情還沒結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高瓴全球健康產業峰會上表示,基於免疫的一個數學模型,我們可能是要很多年才可以完成群體免疫,所以這種姿態來看的話,近期內並沒有到達高峰的可能性。
  • 今年最好的季節在10月,之後或有高峰……張文宏李蘭娟等專家這樣說
    目前新冠疫情在各國不斷蔓延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全球新冠疫情將會如何發展?各國抗疫策略有何不同?3月29日下午,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翁心華、李蘭娟、葛均波、張文宏、盧山、陸蒙吉、金冬雁等7位全球一線專家在一起分析。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
  • 疫情何時歸零?聽張文宏醫生怎麼說
    「戰疫新常態下的青少年體育與健康」在線論壇上,張文宏表示:「我不能決斷疫情何時結束,但今天不會呼籲大家再次悶在家裡。他認為,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雖然無法避免散發病例的出現,但能避免小規模爆發的情況:第一,散發性案例不可避免,現在小規模爆發的情況,對大家日常工作、生活運動給出提醒:人群聚集的時候,口罩不可或缺。
  • 張文宏:全球疫情今夏結束概率低,不感染有一關鍵秘訣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唐小麗目前,中國國內疫情從暴發期進入康復期,但境外正進入全面暴發期,疫情進入了全球大流行狀態,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境外輸入風險。上海作為境外輸入的第一線,該如何做好防控,這場疫情又帶給了大家什麼啟示?
  • 張文宏凌晨發文:全球疫情在1-2年內不會結束
    12月8日0時許,張文宏微博發文談未來防疫策略。張文宏表示多種信息透露未來防疫策略和全球交流場景。但數個事件卻已經透露出明年全球交流的可能場景。上海進博會和日本奧運會防疫策略的共通之處。首先是11月10日,上海進博會在閉環管理下順利閉幕,入境人士實施了閉環管理,會議結束後離境。參觀人員均做核酸檢測,不做其他行動限制。進博會共130多萬人參加,它的成功開展算是對於國際大型互動活動做了一個探索,雖然規模不大。
  • 夏天還是年底,全球疫情究竟何時結束?中外多篇論文預測走勢
    彤彤 曹俊 鹿鳴 上觀數據這場全球浩劫究竟還要持續多久,怎樣的防疫措施才最有效?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有效抑制,但隨著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超過60萬,輸入型風險進一步加大,許多人心裡這個疑問也越來越大: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徹底摘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