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2020-12-15 農俗俱樂部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

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

門不離五

木匠在以前的農村可是很吃香的,因為那時候農村的很多家具大多是木質的。

比如木床、木質的衣櫃、馬車等等,生活中幾乎都需要用到木質工具,故而那時候木匠是一個吃香又體面的活。

而對於木匠們來說,就有一些做工的習俗和俗語流傳下來,指引他們進行手工藝製作。

比如「門不離五」,說的就是農村做木門的時候,不管大小寬窄,尺寸末尾數都不能離開五,比如長度是一米八五,寬是95釐米的門,反正就是末尾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要是五。

這個規矩的用意其實也是為了好的蘊意,即「五福臨門」,只要門與五有關,那麼就會被看作是吉祥能帶來好運的。

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木床,尤其是新婚夫婦,都會請人打一張新的婚床,哪怕簡陋也要新的。

而坐床的規矩是,「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木匠們用的是木匠尺子,丈量時也會在末尾留上七,比如二尺七村、三尺七等。

不僅是尺寸,結構也離不開器,比如穿堂正好是氣根,床頭靠背也是七根。

這點現在有的床還保留了,原因在於,人們希望通過新床帶來好運,「床不離七」,諧音「床不離妻」!

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其實娶妻都還是挺困難的,所以人們希望通過新床把妻子留在身邊,蘊意夫妻和諧美滿。

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

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棺不離八

除了嫁娶,農村的大事還有喪葬白事。

關於做棺材,之前也和大家說過很多,這裡再次補充一點。

農村做壽棺的時候,不管身高是高是矮,大多都會按照八尺來做,不多不少。

原因是農村覺得「八」和「發」諧音,而「棺」和「官」發音一樣,所以常說「棺材棺材」,既升官又發財!

農村普遍的認知裡都覺得,把老人的白事辦好是能影響後人的,是能庇佑後代的。

所以棺材做成八尺,目的也是想給自己帶來好運而已。

其實大多人的身高都是七尺,「七尺男兒」,女性的身高則普遍更低一些。

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

桌不離九

相對應的,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那種木桌子,比如八仙桌、大圓桌等,農村一些地方辦酒還有「八大桌」的習俗,非常熱鬧。

而用到的桌子,那時候大多都是找木匠打的。

額「桌不離九」的意思是說,桌子的長度大於或等於90。

為何呢?這和桌子用起來的便捷度有關,成年男女的肩寬一般是44—46釐米左右,平均下來就是45釐米。

木匠製作桌子的時候,會考慮能否同時坐下兩個人,所以才會設置長度大於或等於90釐米。

而且「九」和「酒」又是諧音,意思就是吃飯不離酒,有酒有肉,在農村就是生活好的象徵。

而一起喝酒,說明家裡賓客比較多,農村賓客多說明有事情,這裡當然大多指的是喜事。

所以不離酒,既說明家裡喜事連連,是好兆頭。

而且哪怕不是辦酒席,家裡經常有人喝酒,也說明主人家熱情好客,廣交甚友,說明這家人的人緣很好,這也是好的體現。

所以桌不離九的含義,不僅是長度的科學依據,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福。

而且九和八在農村的含義都很好,蘊含「長長久久」的意思,蘊含的意義很好。

農村做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說法和意義,尤其是喜歡討個好彩頭,一些數字或詞語聽起來順口,蘊意好,人們就會遵從。

反之,像桑樹之類的,因為聽起來意思不好,就會被人們遺棄,比如「前不栽桑」!

其實木匠的確屬於手工藝製造者,但因為現在木材現在還是挺貴的,木製品的價格也比較高,老百姓們大多已經用不起。

而且因為很多木匠工藝活失傳,木匠越來越少,大部分都被機器代替,這些木匠習俗和規矩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還有火葬的興起,人們可能對壽棺的用處都會減少,也會增加手藝人的減少。

不過呢,這些老祖宗們留下的智慧,還是有必要傳承下去,大家還知道哪些相關信息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想必大家都聽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來源於《魯班經》,聽起來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其中的含義可不簡單呢!
  • 深層次解讀: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玄 升 子風水/擇日/起名/預測/姻緣/奇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中國人講究吉利、無時無刻都充滿中國文化的每一處空間,從數字以及現在的中國人民生活的規律便能看出來,其中在《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我帶你們細細品味一下這個話。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每個數字的吉祥寓意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可見,「床不離七」不但有著美好的寓意,而且也是按照人的身高來量制的尺寸。 還有一個說法是「床不離半」。過去民間的雙人床也常見四尺二寸半,若是問起師傅,他必定回答:「床不離半(伴)嘛! 討個彩頭,這是行家規矩。」因為「半」和伴」諧音。
  • 農村老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木匠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其鼻祖魯班也留下了很多光輝的傳說,傳於後世的《魯班經》更是傳的神乎其神,木匠工藝的傳承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口口相傳下來,其中關於木匠製作家具的尺寸就有很多講究。例如農村木匠常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諺語是比較經典的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即使一輩子沒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也能說出很多諺語俗語之類的,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咱們來說說少有人知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這句話只能算是說了後一半,另一半也是取自於農村,全部合起來說的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上面的諺語總結了古代木匠們,在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上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寄託才得到的。在冷兵器時代,沒有任何科技基礎,但就是在這樣貧苦的生活條件下,仍然創造了很多經典的不朽佳作,那時候會一手木工手藝,簡直是大熱門的搶手活。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古代做床的尺寸,也是很講究的。一般都為「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用現在的術語就是1米2多、1米5多、1米8多。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床不離七隻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也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古代做床的尺寸,也是很講究的。
  • 老祖宗為何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男人們應該了解
    文/靜一說史魯班是歷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建造大師,而他這一生的很多經驗,都積累在了一本《魯班經》中,可是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本來是木匠打造床、棺材和桌子的一句口訣,但是卻被大家解釋出了不同的意思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魯班書》如何解釋?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魯班書》如何解釋?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積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很多發明創造、文獻典籍等,彰顯著古代先民的無窮智慧。其中下冊記載一些法術和咒語,以及一些醫療之術,又稱「魯班術」,開篇第一句話是「欲學此術,必先絕後」,即「五弊三缺」,由於過於兇險,現已失傳;上冊則主要記載一些木匠手藝之法,又稱「魯班經」,其中記載:「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成為木匠業界的行話,到底啥意思?魯班祖師爺為何定下這些規矩?
  •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平時的一些言語交際中,通常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簡練而形象化,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我們的意思。因為不少俗語,語言精練簡短,往往有著含而不露的深長意味,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今天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句清奇的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短短十二個字,卻是意味深刻。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看完還真長見識!
    自古就流傳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俗語出自明朝的工匠專著《魯班經》,一開始只是一句木匠的專業用語,後來發展到民間。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短短12個字,卻是字字珠璣,處處蘊含著大智慧。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講究?看完漲知識!
    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清晨,獨自撐一把綢傘,漫步竹林間 雨打竹林的清音,輕輕叩響心鍾 輕嗅,葉露馨香,淡淡流轉 心境,閃過一陣悸動 背負起無聲而這句「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凳不離三「凳不離三」,是指做長條木凳時長度的末尾一般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四尺三等。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
    時間不老,歷史就不老。歷史上的精彩不會被時間衝刷,反而會永遠的流傳。我是不老歷史事的小編,我會用另一種方法講述昔日的歷史故事,又到了今天小編講歷史故事的時間了。在我國古代誕生了數不盡的名言警句,這些話非常的簡短只有寥寥幾個字,但是裡面要表達的內涵卻是非常多的。一些俗語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看看具體的意思和其中背後的精華。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原來是這說法,看完這些,明白了
    在農村裡拉家常的時候,老人會通過一些俗語老話讓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經常聽人們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就跟大家好好解釋一下吧!整體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在生活中的各種文化影響著各行各業的規矩,這句話講的也是這個意思,每個數字都尤其獨特的含義,也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凡事都想圖個吉利。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木匠魯班也迷信,他打造的棺材尺寸竟如此講究?長了短了都不行!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木匠們經常說的話,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門不離五」這個就很好理解,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象徵著「五福臨門」,恭迎福氣的到來,使得闔家歡樂之意。「床不離七」有兩層意思:一方面,一般老式木床的床頭,選床檔,要選七根。另一方面就是床的尺寸,要以尾數七結尾。
  • 為什麼老木匠常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話老木匠常說,指的是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從古至今,中國人講究吉利,都喜歡把一些美好的願望寄托在一些器物之上,而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源遠流長,人們用諧音代替了這種意願,所以這句話也有很美好的願望寄托在其中!
  • 你可知「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福氣
    而這些講究都是可以帶來福氣的哦。其中,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在以前的時候,做木匠可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而這句話我以前也聽木匠提起過,其原話是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