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詩歌看似在寫美食,其實蘊含的是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2020-12-14 花自飄零落

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對飲食是比較講究的。因為飲食不僅滿足了他們味覺、視覺、嗅覺等感官方面的生理需求,還是觸發某種特定思維、感情的媒介。錢鍾書在《吃飯》一文中說過:「我們通常把飢餓看得太低了,只說它產生了乞丐、盜賊、娼妓一類的東西,忘記了他也啟發過思想、技巧。」時空的阻隔、人生境遇的改變、原有經驗與現實體悟的相碰撞,使詩人在面對熟悉或陌生的食物時,總會產生種種微妙複雜的心理變化,從而引起某種特定思想感情的迸發,激蕩出思維的火花。飲食,既是生理必需的果腹之物,又是情感思緒的寄託品,飲食詩也成為詩人表達情感和寄託情恩的載體。

鄉情,是人類內心深處一種普遍存在的思想感情。故鄉是人出生並成長的地方,是人的根基所在,也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心靈的棲憨之所。一旦遠離故土,思鄉之情與離家之愁就會衝擊著詩人敏感而脆弱的內心世界。「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王架《登樓賦》〉無論地位高低,成就大小,懷鄉之情都是共通的。有時這種思鄉念親之情不會直白地表露出來,而是通過某種媒介宣洩而出。他鄉異土的不同風物,往往會引發士人隱藏於內心深處的濃烈鄉思。「瑤替玉筍不可見,使我每食思故國''(張來《郭圃送芫菁感成長句》〉「鄉人得得分鄉味,轉使鄉心念故鄉。」(王十朋《士昭贈寸金魚子》)「自古達人輕富貴,例緣鄉味憶還鄉。」〈陸遊《初冬絕句二首》其一)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飲食則成為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重要催化物。

因鄉味引起鄉情最有名的例子是西晉的張翰,據《晉書·張翰傳》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提菜、荒羹、每盧魚臉,目: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雖然張翰的還鄉歸隱有更深刻的社會原因,但從表層看,卻是因提菜、藥每盧等家鄉美味引起的,「純鏟之思」也因此成為思鄉懷家的象徵符號。入宋以後,人們提起歸思,很多都和荒伊聯繫在一起:「江湖去為思每盧繪,霧雨還歸養豹姿。」(楊億《弟偶歸鄉》〉「未得休官作遭客,河梁歸思滿鏟菇。」(楊億《皇甫太博知蘇州》〉「何時徵掉一歸去,江有鏟斃岸有風。」

(王連《南海館中》)當然,這裡的菇鏟只是一種文化象徵,不是因為詩人家鄉也盛產藥費盧。滋味承載著鄉情,每個地區又都有其固定的飲食風貌,宋詩中出現更多的,是「季鷹情懷」的發散式表達:韋驟食轍,「始動季鷹心」(《食頓》),嘗到新鱔,也會「大吸一杯相思動」(《又答惠詩井新鱔》〉:孔平仲食鱗魚簍蓄,引起「人各甘鄉味,每盧茹未易伴」(《初食鱗魚萎蓄》〉的感慨;李綱食蟹,發出「家山漸近意漸適,思歸豈獨鏟魚鄉」(《食蟹汩的啃嘆;黃公度「贏摻莫怪歸鞭急,心在輕紅荔子梢」(《題白沙鋪》〉。王十朋在《答趙撫幹伯椿》中說:「蠟蟬風味,不惟勝無腸公子,自可以輩瑤柱江君。會稽固不易得,錢塘又絕無之,臨食必起故鄉之思。」

遠離故土,客居異鄉,在陌生的文化習俗環境中嘗到熟悉的滋味,思國懷鄉之情常常會以不可抑制之勢噴薄而出。如賀鑄《食芙實作》:錢侯官舍旁,走水來方塘。暑雨過初伏,斜陽生晚涼。風翻支盤卷,萬常爭低昂。猶疑秦雞暴,擅此六國場。下榻延密客,開搏薦新嘗。金刀剝老蚌,玉沙磨夜光。殷勤煩打怪,未咀悲生腸。引領孀衛西,百泉乃吾鄉。水產富此物,數錢論鬥量。朝餐取展飽,無復炊黃粱。貪嗜比羊棗,況乎惟味良。十年去國仕,遇得縫微芒。季鷹思芫羹,拂衣謝齊王。我亦散浪者,未許斯人狂。長歌定行矣,千載會相望。

詩人生長於衛州百泉,當地盛產茨實,詩人甚喜,日日取食之。漸長,貧迫於養,磨勘輾轉於低級武職間,不覺去家巳十年。元豐六年,詩人遊部擲,赴有單R從事錢景菜宴,見到席上發實,「未咀悲生腸」,強烈的思鄉之情澎湃而出。詩人甚至想效仿張翰,辭官歸裡。仕途的不得意故然是詩人想歸家的內在真正原因,家鄉美食卻是引發詩人鄉情的重要契機。再如項安世《食角泰懷江陵》:經年不食三間餌,一日相逢似故人。旋剝青掠奪滿手,試餐黃顆軟粘唇。蕉漿下筋甘元敵,昌本浮杯小作巡。正是鄉人行樂處,畫旗是鼓隧江津。

角泰又稱棕,俗「用蔬葉裹泰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技棕以紀念屈原的方式晉時即見記載。詩人項安世家鄉江陵,舊屬楚國,偉大詩人屈原哀悼不已的舊卸都,食糧之俗由來已久。離家經年,久不食之,於異鄉忽嘗到香粘甘軟的角君主,聯想到家鄉食棕時畫旗量鼓的歡欣場面,鄉情油然而升。又如王之道《大梁食李有感呈彥峙兄》:「葵花已過荷花繁,南風入戶清而溫。擔頭有李初入眼,令人引膽懷家園。」因食李而引起思鄉情懷。張九成《子集弟寄江蟹》:「新年庚運通,此物登盤姐。先以供祖先,次以宴賓侶。其餘及妻子,咀嚼話江浦。骨淳不敢擲,念帶煙江雨。」收到弟子集寄來的家鄉江蟹,歡喜無以復加,連吃剩的渣漳都不忍丟掉,因其充滿故鄉的回憶。

鄉味觸發鄉情,他鄉異味同樣剌激著詩人敏銳易感的內心世界。張來《寄蔡彥規兼謝惠酥梨二首》其一:自煮新酥籠旋開,秦霜猶汙紫梨腮。日園歌舞唐宮廢,灌頂睫蝴佛國來。寄我遠侍千裡意,憾君不舉百分杯。西來新味饒鄉思,淮蟹湖魚幾日田。面對友人殷勤寄贈的酥梨,詩人想到的卻是家鄉的魚蟹,由新味到鄉味,尋雖烈的歸思與鄉情一展無餘。

相關焦點

  • 這些詩歌看似在寫美食,其實蘊含的是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飲食,既是生理必需的果腹之物,又是情感思緒的寄託品,飲食詩也成為詩人表達情感和寄託情恩的載體。鄉情,是人類內心深處一種普遍存在的思想感情。故鄉是人出生並成長的地方,是人的根基所在,也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心靈的棲憨之所。一旦遠離故土,思鄉之情與離家之愁就會衝擊著詩人敏感而脆弱的內心世界。「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這首詩創作的作者是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等等,他的這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這首詩是蘇軾的思鄉之情,創作於元豐四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臨皋亭上倚欄觀江,便將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了下來。小編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大概的意思,夕陽美麗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裡,青山綠樹把一杯玉液都已經染綠了,詩人認得這個杯中的瓊漿是故鄉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開的。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這幾首古詩詞中感受古人的思鄉之情
    悠悠遊子心,濃濃思鄉情思鄉之情是千百年詩人們運用最多的題材之一。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馬騎,像陸遊就是騎驢入川的,還有乘船、坐轎,都很慢,由此可見古代遊子回鄉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 杜甫早年間很經典的一首詩,有濃濃的思鄉之情,打動了無數的遊子
    那麼杜甫初到成都時,其實內心是很傷感,也很是悲痛,同時也讓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譬如這首《絕句二首.其二》,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極為傷感的一首詩,而在這首詩中,也是表達了自己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畢竟對於詩人來說,儘管到達了成都,生活稍稍好了一些,可是骨子裡依舊傷感。
  • 宋之問的一首思鄉詩,滿滿的思鄉之情,引起無數在外遊子的共鳴
    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為我們的中國詩歌文化,提供了眾多優秀作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宋之問。今天我們介紹的這首詩歌是《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表現在詩歌的字裡行間,引起無數遊子的共鳴。「嶺外音書斷」說詩人走到大庚嶺以外,家鄉的音信就斷了。不難看出詩人是遠遊在外遠離家鄉,卻有著對家鄉有著深深的思念之情。
  • 王維的一生留下眾多經典詩篇,這組詩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
    今天,我們欣賞王維的《雜詩三首》,感受王維身在京城,心繫故土的思鄉之情。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可以說,一朵朵梅花便代表著王維深厚的思鄉之情。這首詩可以說正是王維寫詩最高明的地方,看起來平淡無奇,用詞極為質樸,但是在字裡行間都滲透著他濃濃的思鄉之情,看起來輕描淡寫,讀起來卻韻味無窮。
  • 羈旅思鄉詩——何人不起故園情
    內容詩人長期漂泊在外,往往會觸景生情,所以羈旅詩的內容多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嘆,表達思鄉懷親之情。如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詩人想到與思念之人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頷聯接著就說自己整夜不眠的思念家鄉之人。2.
  • 3首思鄉詩詞,轉發了!你濃濃的思鄉之情,飽含在詩詞之中!
    詩中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思鄉之情。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對家有著深深的眷戀和依戀之情,在歷代詩詞名作之中,更是有很多經典的思鄉之作,大家最為熟知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一首最為經典的描寫思鄉情緒的作品,今天和大家再分享幾首:未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這首詩創作的作者是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等等,他的這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這首詩是蘇軾的思鄉之情,創作於元豐四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臨皋亭上倚欄觀江,便將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了下來。小編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大概的意思,夕陽美麗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裡,青山綠樹把一杯玉液都已經染綠了,詩人認得這個杯中的瓊漿是故鄉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開的。
  • 此詩描寫音樂,不但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同時也感嘆時光匆匆
    #詩詞#唐朝是詩歌創作以及發展的頂峰時期李頎所創作的詩歌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送別詩,如《送魏萬之京》,一種是邊塞詩,比如《古意》,最後一種是描寫與音樂有關的詩詞,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 十首思鄉詩詞,送給在他鄉的你
    詩詞君: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一點與家鄉相似的景物,都會引起深深的鄉愁。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詞君:「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聯繫第一句看,這種遊子懷念故園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隱藏的、莫可名狀的,因偶然聽到的笛聲突然明朗、強烈起來了。笛聲來自何處,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遊子?是樂工?是歌妓?這些都讓詩人和讀者去猜測。
  • 初一詩歌抒情方式分析之羈旅詩
    (1)考點解析:羈旅詩又稱為記行詩、行旅詩,是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等內容的詩歌。羈旅詩的創作手法除了使用慣常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等表達技巧外,還有樂景襯哀情,側面落筆。
  • 「詩詞鑑賞」九首詩詞,道盡李白思鄉之情
    李白一生遊歷大半個中國,大部分光陰都是在路上度過的,漫遊的人生註定了鄉愁成為他詩歌的主要旋律,在李白眼中的鄉愁是那皎皎的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麼,你知道李白其他的思鄉的詩詞嗎?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碗臊子麵,一味濃濃的思鄉情,這是西北人離不開的麵食
    然而在我們內心最割捨不下的還是那碗臊子麵因為他是一碗家的味道因為他是一碗家鄉味因為他是一碗濃濃的思鄉情臊子麵的做法說簡單倒也簡單面有不同百家百家味菜亦如此各家有各家的小菜唯一不變的是對這碗面的記憶臊子麵、家常味臊子麵、家鄉味臊子麵、記憶中媽媽的手作之最
  • 宋朝詩人寫的一首七絕,看似思鄉詩,其實是一首諷刺詩
    (全文共2500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昨天,有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首「思鄉」詩。「思鄉」為什麼要加引號呢?因為乍一看,我也以為它只是一首思鄉詩,結果反反覆覆讀,卻發現它是一首諷刺詩。
  • 夕陽下倦鳥歸巢,詩人長途跋涉抒發思鄉之情,一首唐詩回味無窮
    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反映思鄉的詩詞。因為這表達的是普通人最普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古代遊子,他們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為了學業為了前途而選擇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不過對比今天便利的交通和通訊方式,他們當年只能把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都傾注在詩詞當中。
  • 邊塞詩人岑參:四首描寫西北荒漠的唐詩,流露出濃濃的思鄉之情!
    岑參年輕時仕途不順,而立之年後赴邊塞任職,先後任高仙芝安西節度使府掌書記,北庭節度使判官,他往來鞍馬、窮邊絕域之間,故擅長邊塞之作。他的詩風雄渾,色彩瑰麗,與高適齊名,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絕句亦有佳作。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岑參的四首描寫邊塞的七言絕句。
  • 周邦彥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思鄉之情更重
    《有憶》「愁腸泥酒人千裡,淚眼倚樓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歸》「夕陽樓處落花飛,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詞人看到了渺遠而開闊的景物,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勸君莫上最高梯」說出了自己思鄉的心緒,因為登得愈高,思鄉的離愁別恨也就愈加強烈,這裡表現了詞人怕觸動無法排遣的鄉情,才不敢憑高眺遠,但詞人卻不予點破,可以說是含而不露,深沉蘊藉。
  • 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抒發思鄉懷遠之情,渾然一體,深沉含蓄
    其實季節交替是大自然的內在規律,一般人都懂得適應這種變化。但是詩人本來就很敏感,加上老孟前途受阻,看見這些深秋的景象,就覺得心裡更堵得慌。全詩圍繞一個「寒」字抒懷,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以及落魄迷惘的心境。首聯營造了一種深秋的氛圍,「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 王維的一生留下眾多經典詩篇,這組詩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
    今天,我們欣賞王維的《雜詩三首》,感受王維身在京城,心繫故土的思鄉之情可以說,一朵朵梅花便代表著王維深厚的思鄉之情。這首詩可以說正是王維寫詩最高明的地方,看起來平淡無奇,用詞極為質樸,但是在字裡行間都滲透著他濃濃的思鄉之情,看起來輕描淡寫,讀起來卻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