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另闢蹊徑 核心技術或存在隱患

2020-12-16 環京津網

近日,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對「人民出行」平臺運營商做出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據悉,這是《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對租賃電動自行車運營企業開出的第一張罰單。同時,北京市交通委責令項目合作方限期回收所有「人民出行」租賃電動自行車。

「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 圖源:神州大地看點

「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於2019年9月上線,是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與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人民出行」項目的實體呈現,電單車以「公務出行」為賣點,打造慢行交通5G智能出行平臺。

但早在2017年印發的《北京市鼓勵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電動自行車作為共享自行車」,2018年11月起實施的《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更是明確提出北京市「不發展電動自行車租賃」。

據了解,「人民出行」共享電單車自上線起,因收取個人押金和租金,投放及運營模式違反相關規定,北京市交通委多次約談後,仍未整改到位,而這次的行政處罰,更是給共享電單車行業敲了一次警鐘。

在共享單車的基礎上,加入電池助力,省時省力,滿足使用者中短距離的出行需求。表面上看,給民眾提供了便利、節省了時間,為商家帶來了共享經濟下一階段的競爭力,但實際的運維情況卻與「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問世初衷,存在著較遠的距離。

目前投入使用的共享電單車,大都採用的是鋰電池技術。鋰電池容量大,性能遠高於鉛酸電池,但鋰元素的特點是「活潑且脆弱」,作為動力使用需要有合理的電池管理系統,溫度環境和振動頻率都是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一旦設計有缺陷,技術存在問題,或者使用者操作不當,都可能會出現自燃或者爆炸的現象。

試想一下,如果共享電單車在城市範圍內大面積覆蓋,一旦碰見溫度過高或者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再者,鋰電池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但受科技水平的制約,廢舊的鋰電池幾乎不具備回收價值,內部含有的六氟酸鋰、碳酸酯類有機物以及鈷、銅等重金屬元素,需要通過特殊的回收、處理,才能有效防止環境汙染。

但目前,鋰電池處理技術不夠成熟,回收成本比較昂貴,回收電池場所等配套設施、完整的回收體系均處於初級建設階段,大部分未經過優化處理的鋰電池,當做垃圾被丟入自然後,其中的重金屬無法被降解,造成不容小覷的環境汙染。

同時,共享電單車與普通的共享單車一樣,基於便利性的考量,一般都會採用無樁模式。使用者在劃定的區域範圍內,滿足「最後幾公裡」的通勤後,隨處停放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雖說,電動自行車的運營商會不斷調整禁停區域,採用違規罰款的手段,但仍存在灰色管控地帶、處罰手段缺乏強制性等特點。

隨著環保低碳的呼聲日漸高漲,建立健全的回收、治理體系,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的商業模式,發揮好共享經濟的「剩餘價值」,或將成為共享電單車行業做好城市準入功課的充分條件。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作者:鄒祖銘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共享單車的核心技術原理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在我看來,雖然共享單車的實現並不複雜,其實質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網際網路」應用。
  • 享騎電單車,國內第一家符合國標安全的共享電單車
    小王告訴記者說,他從2017年開年以來,就一直在使用一款叫做享騎的 「小綠」電單車。家住上海的小張由於家距離地鐵站有近4公裡的距離,自去年共享單車出現時,成了第一批「嘗鮮」用戶。但是最近共享電單車的出現,給經常需要遠距離通勤的他,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 共享電動單車鄭州為何難落地?
    相關部門調研結果顯示,共享電動單車存在五類隱患:一是車輛超標問題;二是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三是火災安全隱患突出;四是車輛運行安全風險高;五是車輛押金使用存在金融安全風險。相關部門表示,在上述隱患未整改到位,國家或地方出臺相應的準入、運行、管理政策之前,運營企業應停止在鄭州市範圍內一切共享電動單車運營業務。
  • 2017年共享單車將迎來爆發,但存在三大隱憂
    眼下,被資本裹挾的共享單車已開啟瘋狂擴張模式,隨著不斷開進新城市,單車投放數量節節攀升,對於盈利並非當務之急的共享單車玩家而言,現金流無疑是個巨大考驗。除此之外,我認為共享單車在跑馬圈地過程中還存在三大隱憂:一、盲目追求擴張而懈怠產品水準創業講究唯快不破,尤其是競爭對手蜂擁而至時對創業者業務成長速度提出更高要求,共享單車亦是如此。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共享單車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性  共享單車是將傳統公共自行車與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實現的一種實時租賃模式,但由於其創新性,許多管理模式和技術尚未成熟,由此也導致了定位不準確、用戶實名制信息安全等問題。
  • 小遛在杭發布兩項黑科技,攻克共享電單車亂停放難題
    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 共享電單車哪個好用 共享電單車哪款收費便宜?
    共享電單車哪個好用?  在共享單車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共享電單車又將拉開了新的戰局,作為介於短途單車和長途出行之間的出行工具。  今年的2月和3月,曾有小蜜電單車、電斑馬等多款共享電單車品牌進入北京市場,但都在投放當天就被北京交警叫停。根據其他媒體的報導,叫停原因均因為這些品牌所投的電動車都是超標車,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7761一1999,即《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的要求,存在嚴重的超速、超重等安全隱患。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單車有別,杜絕「放養」模式共享單車的存在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數量的快速激增,平臺維護管理不力和用戶使用不規範等方面的問題,使得曾經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變成「過剩單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給城市道路安全造成了隱患,其發展面臨著新拐點。但共享電單車並不等於共享單車,尤其對於小遛共享來說,最直觀的是產品載體的區別,小遛共享投放的車型為高端電單車。
  • 北京緊急叫停共享電動單車:不符合上牌標準且存安全隱患
    近日,北京突然出現了一批「共享電動單車」,這些電動車採用黃色塗裝,運營模式也和共享單車類似,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實現共享租用。日前,北京市交管部門公布了此款「共享電動單車」的調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此款共享電動單車不合法,交管部門責令公司相關負責人及時收回投放的電動自行車。據了解,這批「小蜜電動單車」由美車美商務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於今年2月14日投放,共50輛,主要投放地點為五環內地鐵站。
  • 長沙年增30萬輛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嚴重,安全隱患叢生
    三湘都市報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陳瑜玲哈囉單車和助力車已進駐400多個城市,青桔單車和電單車覆蓋了超過150個城市,美團在今年二季度投入了近30萬輛電單車……一系列數據表明,五顏六色的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在今年呈現井噴態勢,一場新的「彩虹大戰」正在上演。長沙正在成為核心「戰場」。
  • 沒人管的共享單車能否「獨享」
    共享單車的網際網路租賃模式突破了插卡式有樁單車租賃模式的限制,實現了就近停泊的效果,為緩解交通擁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些人為了實現個人私利,達到免費、獨自使用的目的,或是使用暴力手段拆除共享單車上的電子鎖具、二維碼,或是在未鎖、沒人管的共享單車上加裝私人鎖具,甚至還有的另闢蹊徑,搬著共享單車上樓。這類私自佔有共享單車的行為,根據具體情形的不同,可能涉嫌構成盜竊罪或侵佔罪,也可能涉嫌治安處罰。
  • 共享單車在安慶
    2019年10月,安慶市委辦公室回復了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欄目留言,分析了兩個原因:一是市場環境不成熟,安慶市作為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城市建成區較小,主城區道路較為狹窄,市民多以電動車為出行工具,較為便捷且低碳環保,共享單車市場運營空間不大;二是負面影響較多,共享單車投放後,運營企業監管受市場運營收益影響,很難做到對單車的有效監管,隨意停放、丟棄單車給市民出行、交通安全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 關於加強本市「共享單車」規範化管理的建議
    據有關方面初步統計,上海市場上最多的共享單車為摩拜和ofo,分別投放約8萬輛、4萬輛,上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營運城市。共享單車深受廣大市民喜愛,有利於促進綠色出行方式和市民健康,有利於體育休閒產業等共享經濟的發展。隨著共享單車布局範圍擴大和使用人群增多,諸如無序投放、安全問題、缺少慢行交通配套等問題逐漸呈現,需引起高度重視。
  • 共享單車以後「怎麼騎」?
    □記者丁倩文白周峰攝影    核心提示|鼓勵免押金、違規記入信用記錄、禁止12歲以下騎車……處於風口浪尖的共享單車行業,終於迎來首個國家級指導意見。    為用戶上保險,禁止12歲以下騎車    「騎共享單車出了安全事故,應該由誰來負責?」    自從共享單車進入視野後,很多用戶對此提出質疑,而此次的《指導意見》也給出了明確要求,指出所有共享單車均進行實名制註冊後方可使用,禁止向未滿12歲的兒童提供服務,並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等。
  • 法官說法:「獨享」共享單車可能會引發哪些後果
    但有些人為了實現個人私利,達到免費、獨自使用的目的,或是使用暴力手段拆除共享單車上的電子鎖具、二維碼,或是在未鎖、沒人管的共享單車上加裝私人鎖具,甚至還有的另闢蹊徑,搬著共享單車上樓。這類私自佔有共享單車的行為,根據具體情形的不同,可能涉嫌構成盜竊罪或侵佔罪,也可能涉嫌治安處罰。
  • 共享電單車被按下暫停鍵,北上廣深明令禁止
    同時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車輛將超過800萬輛。共享電單車市場價值的釋放也迅速吸引了各大平臺入局,仿佛一夜之間,許多城市的地鐵站出入口、公交站旁、寫字樓下、學校門口、小區門外,全部被五顏六色的共享電單車包圍。不過在這個時候,北京給共享電單車緊急按下暫停鍵。
  • 廈門共享單車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
    通過考核與淘汰,共享單車在我市由野蠻式生長階段進入到了調整期,在滿足公共出行需求的前提下,管理也慢慢走向規範。如今,單車停放點的設置是否跟上了規範的腳步?曾被廣泛關注的電子圍欄技術應用和使用又是怎樣的狀況?近日,記者對此展開走訪,發現了不少問題。袁厝公交站旁,兩處停放點中間僅剩一條盲道和不足半米寬的人行通道。
  • 你騎共享電單車嗎?
    除去共享電單車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使用不規範引發的問題也為人詬病。記者在北京多條城市道路上發現,機動車、電動車、共享電單車、踏板電動車、自行車等交織在一起爭奪路權,其中不乏有騎行者逆行、闖紅燈、橫穿馬路等違法行為,讓人看了心驚肉跳。 各類電動車闖紅燈的行為加深了市民對電單車的壞印象。
  • 共享單車棄置鐵路旁安全隱患大 西安鐵警及時清理
    有人將共享單車停放到鐵路邊,這有多危險!據西安鐵路公安處西安西站派出所所長馬藝波介紹,派出所所轄的西(西安)-餘(戶縣餘下鎮)是全開放式線路,鐵路兩邊屬於城郊結合部,民警每天例行治安巡防時,天天發現有人把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在鐵路邊,這給鐵路運輸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 千萬別把共享單車騎車成共享「雙」車!
    共享單車打通了城市「最後一公裡」 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 也衍生出不少因漠視交通法律法規 而發生的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