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什麼是領養?」這兩位媽媽給孩子的解釋,讓人心頭一暖

2020-12-23 溫柔虎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下孩子,養育他們長大就是父母不得不承擔的責任了,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明白這個道理,以至於一些孩子小小年紀便沒有了家庭,成了棄嬰、孤兒。社會上的好心人會領養孩子,不過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我們該如何跟領養的孩子解釋"領養"這件事呢?

要知道,孩子都是渴望待在父母身邊的,被拋棄的孩子中,有些是身體有缺陷或疾病,即便身體健全,他們也可能因為被拋棄而變得自卑、沒有安全感。此時,關愛他們的心理健康,就成了養父母們應當做到的事情。

01"媽媽,什麼是領養?"

天真懵懂的孩子不懂得領養是什麼意思,在聽到這個詞彙時會首先向父母發問,父母的回答很重要。以下這兩位媽媽的解釋,讓人心頭一暖,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No.1

寶媽小微和丈夫育有一個兒子,一家三口感情很好,一次契機,讓這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迎來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員。小微一直想給兒子生個弟弟妹妹,當時她聽說有個小寶寶被遺棄了,便在考量家庭情況後,跟丈夫商量著把孩子接了回來。

當然,在把妹妹接回來之前,小微夫妻倆也詢問了兒子的意見,孩子不但沒反對,反而很是期待,如今這一家四口生活得很融洽。有天,年紀尚小的妹妹懵懂又好奇地問小微"領養是什麼?",小微摸了摸孩子的頭,回答:"領養,就是別的小朋友在媽媽肚子裡長大,你在媽媽心裡長大。"

No.2

小美家有一男寶,已經上幼兒園了。這天,孩子聽到班上有人說,園裡的一個小朋友是家長收養的。他對此感到很疑惑,領養是什麼意思呢?作為一個合格的好奇寶寶,他放學到家就問了媽媽這個問題,媽媽跟他說:"領養,就是她的媽媽託別人照顧了她10個月,她跟你還有其他小朋友一樣,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

02如何跟孩子解釋"領養",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對於自己親生的孩子來說,在他們詢問的時候,父母有必要跟他們解釋清楚領養的意思,這能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而不是去歧視、欺負那些被領養的孩子。

而對於被領養的孩子來說,養父母也該重視自己的回答。被領養的孩子心思通常比較敏感,父母溫暖的解釋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心,健康成長,以後也不會因為一些流言蜚語而感到自卑。

03領養孩子,父母需要考慮什麼?

1.家庭經濟情況

養育一個孩子不容易,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還要考慮教育等的費用。領養孩子就要對他負責,所以在領養之前,父母要考量好自己的經濟條件,看是否能承擔起養育孩子的支出。

2.對孩子的陪伴

這裡的陪伴,不是要求父母必須每天陪著孩子,而是要進行有效陪伴。養父母要耐心跟他們溝通、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人愛著的,難受了、不高興了,都可以找爸爸媽媽傾訴。

3.處理好孩子間的關係

有些養父母家中已經有自己的孩子,若是這種情況,必須處理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親生的孩子可能以為父母不要自己了,心靈受到傷害;另一方面,養子養女可能會受到親生孩子的排斥和欺負。為了讓親生娃和領養娃都健康成長,父母一定要做好協調溝通,平衡好對兩個孩子的關愛。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考慮領養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兩位媽媽幼時開始的友誼 延續給了兩小無猜的孩子
    下午三四點,恰是她最忙的時刻,外賣員和顧客絡繹不絕:「你再等我一會,學生放學這波回家就有空了。」阿興笑著招呼記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阿興曾經是一位數學老師。還是十餘年前,在南城一所公辦小學教了兩年書後,她敏銳地發現校外培訓機構這片「藍海」。於是辭職,自己開了培訓機構,十年過去,她已擁有幾家分店:「現在步上正軌,需要我操心的事不多。」
  •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出去玩」,如何跟孩子解釋疫情?巧用繪本
    確實,對於天生帶只愛玩特徵的孩子來說,疫情讓他們無法去想去的地方,的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如果父母沒有清楚地向孩子解釋外面發生的情況,孩子們非但無法配合父母乖乖呆在家,反而還可能對父母的限制產生不理解,影響親子關係。今天,尼莫媽媽向各位父母推薦"繪本"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疫情。"媽媽我為什麼不能出去玩"?
  • 石家莊26歲媽媽確診,丈夫行程一紮眼細節曝光,網友:為了孩子,這都...
    前幾天,河北一個媽媽被確診了新冠,她這幾天內的行程也隨之被公開。 當時很多媒體用的標題是《河北一確診女子14天去30餘處公共場所》。
  • 關於這場疫情,媽媽可以這樣和孩子解釋
    看著窗外明媚的陽光,卻無法享受春日的喧鬧,大人著急,孩子更急。當孩子提出「為什麼不能出去玩」時,很多媽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網上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4歲的孩子在家呆了十幾天,想出去玩。媽媽拒絕,孩子又哭又鬧。無奈之下,媽媽拉著孩子走到街上,指著空蕩蕩的街道說:「你看,街上沒有一個人。這時候,到處跑,人會生病,會死的!」
  •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玩水?答案很暖很溫馨,媽媽們卻也要注意這幾點
    然後好幾個寶媽都說,很想買又不敢買,因為孩子太喜歡玩水了,每天洗澡都不肯出來,一玩就是半個小時打底,這要是買了這個玩具,那豈不是要玩一個小時了。看來孩子們都喜歡玩水,而且不僅是洗澡水,出門的時候也不肯停歇。上個月,我在小區裡玩,看見一個剛剛會走的孩子,只要家長把他一放在地上,他就徑直往噴泉方向走,因為要玩水,家長只好一直看著他。
  • 「媽媽,我要吃車釐子」,面對80一斤,兩位媽媽做法值得反思
    兩位媽媽面對80元1斤的車釐子,做法截然不同家長們不管去菜市場買菜,還是去超市買東西,都會習慣去水果區看一眼,有沒有便宜又很好從吃的水果,可以買一點回去。這天,小王帶著她4歲的女兒,逛超市,逛到水果區的時候,女兒看見紅彤彤的車釐子,就不肯走了,給媽媽說了一句:「媽媽,我要吃車釐子」,就拉著媽媽就去買,媽媽看了一眼價格80元一斤,好貴。果斷拉住孩子逃離這個區域,說這個水果太貴了,等過兩天便宜了,媽媽再給你買。不如我給你買蘋果吃吧,你看剛剛那個都沒有蘋果大,還沒有蘋果紅,肯定不好吃。兒子雖然不情願,只能接受媽媽這樣的做法。
  • 當孩子問起什麼是「鬼」,聰明媽媽居然是這麼回答的……
    這個周末孩子回鄉下奶奶家度過的,晚上給她洗澡的時候正準備打溼頭髮給她洗頭,孩子忽然驚叫起來,哭著說不可以洗頭,一問為什麼,孩子神神秘秘地告訴我說就要中元節了,鬼魂都要出來了,不可以洗頭的!還交代我過會要去門口燒紙,她還貼心地找奶奶要了紙錢帶回來了……我聽得一臉懵逼,後來才知道是孩子奶奶告訴她的,好說歹說才把她那話題給繞過去洗了頭。睡覺的時候還問我什麼是鬼?鬼和幽靈有什麼不一樣,我這一下就無語凝噎了。對於「鬼魂」,你們家寶寶都是什麼樣的反應?
  • 孩子的智商,遺傳爸爸的基因多,還是媽媽的多?科學家給出解釋
    在這時會不停地跟爸爸媽媽來做對比。而孩子的父母在親友們都散去後,也會盯著孩子的面龐來談論一下到底哪一個特質更像自己。毫無疑問,在相貌和智商方面,帶優勢的地方父母們都爭著搶著想將它歸功於自己,而有著弱勢的地方,則毫無疑問的扔給對方了。到底這些遺傳基因爸爸和媽媽誰的更強一些?科學家們為此做出了解釋。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提起媽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當蹣跚學步時,媽媽在背後張開雙臂;當放學回家時,媽媽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當天氣轉涼時,媽媽提前準備好添換的衣服……媽媽們似乎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準備為孩子打算好一切,恨不得全天24小時圍著孩子轉,生怕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會出什麼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勤勞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愛。
  • 影后陳衝領養「雙胞胎」後懷孕,娃出生後,領養的孩子悄悄消失了
    不久之後,陳衝和她的丈夫收養了一對雙胞胎女兒,這個幸福的家庭讓很多人稱讚陳衝的善良。但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陳衝在領養後不久發現自己懷孕了。 面對越來越多的懷疑,陳衝承認她生完孩子後,沒有精力照顧三個孩子,只能把領養的雙胞胎,轉給另一對沒有孩子要撫養的夫婦。這件事情受到很多指責,雙胞胎再次被」拋棄」會給他們蒙上更多陰影。
  • 母親節送上這樣一束康乃馨,媽媽的心都暖化了
    母親節就快到了,這個母親節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好呢? 自己動手製作的禮物最有心意了。不如做一次親子手工吧,媽媽和孩子一起親手做一束康乃馨。
  • 「媽媽,這不公平!」當孩子有了公平意識,如何對孩子解釋平等?
    文丨福林媽咪最近,我發現孩子開始經常說一句話:「這不公平!」媽媽什麼都可以管我,這不公平!媽媽定了一個規矩,自己卻沒有遵守,這不公平!媽媽對別的小朋友比對我還要好,這不公平!哥哥姐姐比我的玩具好,這不公平!孩子開始在意「公平」,在意「差別」,從根本上當然是件好事。這說明孩子長大了,他們開始對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有深度的認識和思考,並構建了自己的標準;說明他已經形成強烈的規則意識、正確的是非觀,具備了公平意識。
  • 五分之一媽媽後悔取錯孩子名
    對自己為孩子取的名字感到後悔的245名媽媽中,12%的人「一直都知道這是錯誤的選擇」,3%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8%是在幾天內,32%是在六周內,還有23%是在自己的孩子首次進入幼兒園或學校後開始後悔自己的選擇。
  • 鄰居媽媽摔傷,她當起夜間看護,本報聯合阿里天天正能量獎勵兩位暖...
    12月9日,本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授予兩位暖心鄰居汪蘭、陳婆婆正能量特別獎勵,及一萬元正能量獎金。丈夫病倒在床時,孩子還在讀幼兒園,20年來,家庭的重擔全落在汪蘭的身上,照料丈夫、做家務、操持修鞋生意,常年無休的生活讓她早生華髮。幸而有一群街坊幫她。在這群人中,今年74歲的陳婆婆在汪蘭眼裡較為特殊,是她的「鄰居媽媽」。
  • 17歲女孩「母乳不斷」,媽媽解釋孩子沒男朋友,醫生一語道明真相
    這讓小芳不能再繼續隱瞞下去,當她把這件事情告訴媽媽後,小芳的媽媽也感到奇怪,於是便在周末時帶著小芳到醫院檢查。 在進行詳細的檢查以後,醫生詢問了小芳的個人狀況,當媽媽向醫生解釋孩子沒有男朋友時,但醫生卻一語道明了真相:"這和孩子是否和男生交往沒有任何關係,是孩子的飲食出現了問題。"
  • 「媽媽你真漂亮!」孩子笑嘻嘻誇媽媽,媽媽的反應讓周圍人笑翻了
    結果沒一會兒,小姑娘就成了媽媽的腿部掛件,不停的誇媽媽:「媽媽你今天真好看!」她媽媽問:「我以前不好看?」小姑娘:好看,也好看!就是今天特別好看!她媽媽又說:別誇我,我不同意。雖然小姑娘的目的沒達到,但是這情商高是真的高啊!這樣我想起前幾天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玩,在玩兒玩具的時候,一直在誇我兒子的玩具:這個車好酷啊!你看,還能變型呢!嗚~飛起來了,好帥!我看著這孩子玩兒的開心,就跟朋友說:你家孩子真容易滿足啊,這麼一件小事就這麼開心。
  • 巧用媽媽的「做飯思維」,孩子讀書寫作都進步
    看到這題目,估計你覺得很好奇,也很疑惑。什麼?媽媽會不會做飯,怎麼跟孩子作文有關係呢?老師,你也太坑了吧,這不等於把孩子寫不好作文的罪過又賴到媽媽們頭上。哎呦!你可別這樣想,得罪那麼多可親可敬的媽媽,我可擔待不起。母愛之偉大,我歌頌還來不及呢!
  • 帶孩子出門,爸爸和媽媽有啥區別?這4方面過於真實
    以前家長照顧孩子的原則就是穿暖,現在由於時代進步,大家不光追求生理上的需求,還有精神上的需求。然而現在的年輕媽媽和爸爸帶孩子也是有區別的,媽媽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辛苦,對孩子更加關懷,除了健康外,還要讓孩子走在潮流的前端。爸爸因為粗線條的男性特徵,帶娃時自然沒有妻子那樣細緻,對孩子的要求可能就是活著就行。
  • 單親媽媽帶8個孩子沒飯吃,用「石頭湯」撫慰孩子,太讓人心酸
    當然,為了湯的味道更鮮美一點,他們還需要一點佐料,比如鹽和胡椒什麼的,如果有一點胡蘿蔔會更好……捲心菜呀、土豆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錯……如果再來一些大麥和牛奶,連國王都可以喝了……一鍋神奇的石頭湯真的煮好了!原以為「石頭湯」只是在童話故事裡才出現的,沒想到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近日,一名肯亞單親媽媽用鍋煮石頭的真人事件在網上曝光。
  • 什麼是幸福?4個孩子媽媽因病去世,孩子希望叫聲媽媽就是幸福的
    如果要問一個人什麼是幸福,我相信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會有每個人的認識,就像問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一樣,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會有一個最基本的標準。我覺得如果一個人能夠覺得幸福,最基本的就是健康。很難想像一個不健康的人,不健康的家庭會有多幸福。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家庭就是因為有人不健康失去了生命,這個家庭也因此變得不幸福了。希望大家能夠與故事產生共鳴,能夠有所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