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效應」--只是西方將中國文化中定義的同步感應性改了個名稱而已!

2021-02-08 樸素愛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圖4-5    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一候蚯蚓結:復卦,六四。《周易·復卦》爻辭:「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四爻動,卦變震。上震伏巽,互艮覆震亦伏巽,巽為蚯蚓,故曰蚯蚓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陰寒極之時,蚯蚓交相結而如繩也。」


蚯蚓是陰曲陽伸的一種生物,此時陽炁(氣)雖已經生長,但陰炁(氣)還是十分強盛,屬於六陰寒極之時,蚯蚓在地下土壤中,仍然蜷縮著身體,單個盤結或相互交結得像繩索一樣。蚯蚓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稱為地龍。例如,帶狀皰疹疼痛難忍時,西醫常常沒有好的辦法,難以治癒,就用大量的激素來破壞人體的防禦機制,而進行短暫的壓抑,效果還不明顯。但是中醫的療法卻很簡單,特別是民間的傳統中醫,就會到菜園子地裡收集一些新鮮蚯蚓糞,拿回家以後,用兒童的小便或清水調成糊狀,給帶狀皰疹(也叫蛇纏腰)患者外敷在患處,患者當即就會止痛,而且只需數次就能應手而愈,實乃奇效。帶狀皰疹看起來是個小毛病,但是痛起來要人命,而且後遺的殘毒很容易誘發體內深層的癌變,常用的治療方法效果並不理想。中醫採用的幾味藥都是很有效的,外用藥中的新鮮蚯蚓糞就是其一。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收集新鮮的蚯蚓糞,最好是用蚯蚓吐出來後堆在地面上帶有粘液的那堆土,那才是最新鮮的。




二候麋角解:復卦,六五。《周易·復卦》爻辭:「敦復,無悔。」《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五爻動,卦變為屯。互艮為角,覆震為麋為解。」


麋與鹿同科,但是陰陽卻不同。鹿,例如梅花鹿,其性屬陽,它長的角支伸向前方,與黃牛角相似,黃牛也屬陽。麋,雖然屬於相同科目,但是卻屬陰,它的角支是伸向身體的後方的,與水牛角的方向相同。夏至節氣時天地一陰生,鹿會感受到陰炁(氣)而脫解鹿角;冬至時節一陽生,麋則感受到陽炁(氣)而角脫落下來。夏至是陽之極,冬至是陰之極,萬物依據自己的陰陽屬性確定著本身的生長規律,不會主動違背,只有人類才會背離四時之度,自找災咎、疾病、困苦。

 


三候水泉動:復卦,上六。《周易·復卦》爻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徵。」《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爻動,坤變為艮。艮伏兌,兌為澤,故曰水泉。艮覆震為動。一說上坤為水泉,下震為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今一陽初生故云耳。」


物相的水,是天道「德一」的陽炁所化生。當陽炁經過休眠而再次開始運動時,水也就必然同步響應,一陽初生,陽生而動,出現變化。




現代科技已經發現量子具有這種屬性,即量子糾纏效應,利用這種屬性能夠創造出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訊方式,稱之為量子通訊。現代科學研究的這一進步及其研究成果的應用,驗證了中國古聖慧識悊學文化「必通天地之心」論斷的科學性。西方將中國文化中定義的同步感應性改了個名稱叫「糾纏效應」,缺失道德根文化的中國人也就欣然接受,並「以西解中」讚嘆西方科學,這真是「不聽古聖言,吃虧幾千年,若還不甦醒,何時真超前」。



其實,所謂量子通訊理論裡面所隱藏的,就是老子「上善治水」的奧秘。「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地、宇宙之間都存在著相互感應,所以,我們說整個宇宙都是一個道德的能量網絡,具有幾學所定義的雙重結構性。信息在質象能量場內傳遞神速而遠超光速,這是因為在物相世界裡還存在著空間扭曲和時間制約,而在質象世界內空間與時間的束縛已經不再存在。因而這裡動善,那麼千裡萬裡,光年之外,在質象境內都在同步動善;而這裡動惡,那麼光年之外,沒有空間距離的屏障,時間數值的制約,在質象境內都會動惡。並且這些善與惡都會翻轉成物相狀態而產生相互反饋性作用。所以做人一定要立善為本,以修德為終極的目標。從量子糾纏效應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因為兩個量子之間此動彼應,所以現代科學才將量子通訊設備通過衛星發上天,而在地球上對量子信息進行同步的編譯、閱讀,使現代通訊的保密性達到了最高層級,令敵方難以破譯。


實際上,生命的密碼,生命的現象,以及能量,都是所謂量子糾纏效應的表現,只是我們一定要等到西方的科學家承認了,才肯回頭看到我們的祖先們早就實證了這些方法。我們為什麼不能誠信與研究古聖的文化,應用於自己的科技研究領域,從而直超西方科技呢?主動汲取祖先們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具備超越西方的動能。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冬》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來購買此書!



文章編輯:古今子

投稿郵箱:msg@dehuizhi.net

版權聲明:德慧智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部分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道德根傳統文化的法則就是修身治世,要求我們「尊道貴德,敬天愛地,順天應己,治己事天。」這四句話高度概括老子五千言對我們的要求——通過內聖外王達成內成外就,再來無私的奉獻服務於蒼生!」——摘選自熊春錦先生相關講座書籍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懂得分享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更多系統國學智慧,請關注樸素愛屋微信平臺

國學版塊


當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熊春錦先生創立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源出於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以伏羲創立的易道文化、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和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為理論基石,根據生命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確定教育體系;目前,德慧智國學教育已經向全社會推廣了十幾年,已超過百萬人從中華傳統根文化的教育中獲益。

上海德慧智國學教育課程預報名中:

報名諮詢,請添加微信號:P554733677

請備註:德慧智

往期部分精彩文章推薦:

道德是宇宙萬物之母

《黃帝內經》所揭示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

「新高考」第一年,考題背後傳遞著什麼信息?

美國哈佛教授盛讚中國文化,西方到底瞄準了中國文化中的什麼內容?


近期部分線下活動回顧介紹:

(強烈推薦)欲報父母恩,請認真的讀這篇文章!

別把孩子教笨了-上海德慧智親子公益活動開始報名

更多理論理念及各地公益活動,請關注本號相關置頂文章及愛活動版塊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 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通過公眾號「purelovehouse」導航菜單「美食」,「健康」,「親子「,」樂活「,「心靈」,「樸門」,國學等可獲得為樸素愛屋家人收藏的各類豐富健康樂活主題內容


免責聲明: 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相關焦點

  • 張寶勝不是氣功大師——量子糾纏也只是研究人體科學的初級階段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對通信速度做出來了嚴格的限制。即:光速是極限的速度。比如我們如果需要發送一個消息到外太空,就會有一定的延遲性,光速傳遞信息也需要時間,因此我們無法打破相對論中的速度限制。但是,我們通過量子力學中的一個技巧,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將兩個粒子連接起來。先把它們分開,然後在一個很長的距離中觀察兩個粒子的變化,就是一個粒子對另外一個粒子的作用,就是量子糾纏。
  • 透過「量子糾纏」看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池中可能藏著一個巨大奧秘
    題記:西方極樂世界,是廣大信佛之人心嚮往之的清淨佛土。但關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離人類世界有多遠、該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前往等問題,想必有不少人並沒有搞清楚。非凡此次就站在科學發展的前沿,談談關於「量子糾纏」現象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間的奇思妙想。
  • 量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科學家成功觀察到生物體中的量子糾纏
    鳥類的導航方式或我們的嗅覺的工作方式也表明量子效應可能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在生物體內發生。但這些充其量只是半隻腳趾踏進了量子世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成功地誘導整個生命體(甚至是單細胞細菌)來展示量子效應,比如量子糾纏或量子疊加狀態。因此,牛津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現在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因為它宣稱細菌與光子(光的粒子)發生了成功的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與心靈感應相聯繫?
    量子糾纏與心靈感應相聯繫? 研究出無法破譯的密碼? 能設計出在大海中撈針的計算機? 那麼量子糾纏中描述的讓人驚異的科學,將因其對宇宙我們自身的描繪,讓人震驚和著迷! 它是如此奇異,想像力幾乎不夠用。如果你認為科學是可以預測的,具有常識性的失誤,也許有一點點枯燥乏味,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量子糾纏,作為一種非常奇特且無處不在的物理現象,量子糾纏顛覆了常理,因此本書稱其為上的效應,量子糾纏無法用通常的語言加以解釋,她可在瞬間從宇宙的一端傳到另一端有人推測糾纏是生命的來源,也可以用來解釋神秘的希格斯波色子比粒子的機率從牢不可破的密碼訴道遠距傳物糾纏都具有巨大的應用
  •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世紀對賭,在爭論中飛速發展的量子糾纏
    在量子力學中,兩個糾纏的粒子可以超越空間進行瞬時作用,也就是說即使一個糾纏粒子在地球上,另一個糾纏粒子在月球上,我們只需要對地球上的粒子進行測量,若發現它的自旋為下,那麼遠在月球上的另一個糾纏粒子的自旋必然為上。這個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科學界稱之為量子糾纏效應。
  • 統一資訊理論揭開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秘詭異面紗
    也即是說,這只是時間相對變慢,而不是真的時間變慢,時間永遠都是一維的均勻流失的矢量,根本不存在變快和變慢的情況,但在西方人的片面分析思維影響下,由於有一些人沒有理解其中的含義,卻把這種相對的時間變慢當做了絕對的時間變慢了,並由此得出了可以在宇宙飛船中可以無限延長生命的結論來。
  • 諾獎級猜想:意識的本質是量子糾纏?
    訣竅在於,他們將晶體放在一個固定和振蕩磁場的結合體內以保存脆弱的量子信息。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國留學生鍾滿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量子態非常脆弱,一般會在幾毫秒內坍塌。我們把這個存儲時間延長到幾個小時,這可能會徹底改變量子糾纏態在通信網絡中的傳輸方式。即使是以行人的速度傳輸我們的晶體,在特定距離內我們這種方法的損耗也要遠遠少於雷射系統。
  • 量子研究揭示:知識早已存在於每個人腦中,學習只是啟動它們
    而哲學家柏拉圖,在這個問題上就更加有名了,他在《理想國》一書中反覆強調多次的概念:「知識和真理早就存在於每個人的靈魂中,我們只不過是盡努力發現了它們的存在而已。」而近代的愛因斯坦、特斯拉等科學巨匠,也都公開表示過,自己的那些科學成就或者發明創造,其實它們早就存在於此,自己只是努力觸摸到了它們而已。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在他們看來,對於空間中容納的各種力和場的相互作用,空間有時僅僅只是一塊背景。空間本身,按照傳統的觀點來看,並不是由其他什麼東西構成的。   然而,一些科學家開始質疑這一傳統觀點。空間——或者說廣義相對論裡的時空——實際上可能是由小塊的信息組成的。根據這個想法,這些小塊的信息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作用,創造出了時空並賦予其各種特性,比如引起引力效應。
  • 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著名的科學實驗:薛丁格的貓
    在量子物理學中,我們可以說,在我們觀察之前,貓處於「疊加狀態」,也就是說它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而是兩種可能性的混合,每種可能性有50%。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量子尺度的物理系統上,比如電子在氫原子中運行,電子實際上根本不是在軌道上運動。
  • 物理學之「道」:西方量子物理與東方古代哲學
    乍聽起來,西方量子物理怎麼與東方古代哲學掛上鉤了呢?這兩者看起來毫不相關。西方量子物理,是指100多年前由西方物理學家,如愛因斯坦、玻爾、薛丁格、海森堡、與其它物理學家們等所創立的量子理論。東方古代哲學是關於對古代東方,特別是中國、印度等古代宗教思想哲學的統稱。有一本書,名為:《物理學之「道」》。
  • 首次實現15萬億個原子「熱混沌化」的量子糾纏
    糾纏態的驚人之處在於,如果一個粒子被檢測並且其個性隨之分解,則其對應粒子將立即受到影響,即使它們位於宇宙的相反兩側。量子糾纏成為衡量量子計算能力的重要元素,其研究對於即將到來的計算革命至關重要。研究糾纏態的困難在於,糾纏態過於脆弱,與另一個系統的任何接觸都可以影響糾纏態,從而消除糾纏態。
  • 用哪些佛學理念可以很好地解釋「光速不變」與「量子糾纏」呢
    在當下的中國,「佛學」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一般會解釋為:是對釋迦牟尼所創建的佛教經典與佛陀學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佛教經典的整理與注釋上。要是我們這樣來定義「佛學」,那麼佛學其實還只是宗教學,只是一門作用於精神安慰上的學問。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還有潘建偉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就是根據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這項技術目前僅中國掌握。而今天我們想要講的,是清華大學薛其坤,用 5 年時間不懈探索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他獻給世界的諾獎級禮物。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物理學家製作了一個極其精密的時鐘,通過量子糾纏來保持時間
    但是,即使是振動原子核的清晰滴答聲,也受到量子力學定律所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限制。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糾纏可以將時鐘推到這個模糊的邊界之外。現在,我們有了實驗形式的概念證明。物理學家將鐿-171原子云與從周圍鏡子反射的光子流連接在一起,並測量了它們微小擺動的時間。
  •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世紀對賭,在爭論中飛速發展的量子糾纏
    在量子力學中,兩個糾纏的粒子可以超越空間進行瞬時作用,也就是說即使一個糾纏粒子在地球上,另一個糾纏粒子在月球上,我們只需要對地球上的粒子進行測量,若發現它的自旋為下,那麼遠在月球上的另一個糾纏粒子的自旋必然為上。這個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科學界稱之為量子糾纏效應。
  • 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 中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120年前量子論誕生之時,中國只能做看客。而今,憑藉一批科學家取得的多光子糾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墨子號」衛星等突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動者與引領者。  百年量子,探究微觀世界推動人類文明  10月23日11時,清華大學物理系一間普通辦公室,陽光穿過窗戶灑滿書桌。
  • 生物大分子存在量子效應,薛丁格細菌或可預期
    量子現象的研究需要消除背景噪聲,所以常常會將粒子隔離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這樣幾乎所有的粒子運動都停止了。而環境溫度越高,粒子運動越快,背景噪聲嘈雜,量子效應會很快消失。這是維也納大學在常溫下進行研究的挑戰所在。
  • 貨幣實質上是一種讓我們彼此糾纏的量子現象
    貨幣這種令人激動,甚至讓人氣惱的特性,千百年來讓無數的使用者為之著迷,但貨幣卻根本未在這一段歷史中登場。在《量子貨幣:量子理論如何變革傳統經濟學》的作者戴維·歐瑞爾(David Orrell)看來,這些教科書——以及整個正統經濟學——給出的定義未免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