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內地上映後,雖然在各大平臺上口碑一直爛大街,但是最終還是以9.52億元的票房,成為了內地市場的最大的一批黑馬。這部影片不僅僅是刷新了臺灣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記錄,更是在當時一舉成功的超過了《驚奇隊長》,佔據了周票房記錄的榜單之首。作為電影人和影評人來說,就算是取得了票房的成功,也依舊只是曇花一現,名噪一時的爛片而已。可作為製片人和投資商而言,無論電影的口碑到底怎麼樣,至少錢是賺到了電影就成功了,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所謂。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營銷宣傳是十分成功的,吸引了不少的人在還沒開始觀看電影,就已經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式的愛情過山車般的體驗,等你去電影院買完票上車了,發現這個車開錯了,你想下車就下車,反正車是開了一半了,退錢是不可能給你退錢的了。現在有一部新的車上來了,一部比《悲傷更悲傷》還悲傷的故事上來了《寒單》。臺灣賀歲檔的票房冠軍,在4月18日和19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的首次亮相,就已經取得了肯定和良好的口碑,並且有望能夠在暑假檔引進內地市場上映。
《寒單》片名取自臺東的民俗節日,最早起源自內地河南的邯鄲市。每年的元宵節,臺東地區的人們都會挑選出幾名成年的男性充當寒單夜的肉身,以裸身來接受鞭炮的轟炸來接受洗禮。以此來完成求富貴或者是救贖又或者是還願的一個習俗。而《寒單》也正事在此民俗的背景下講述的是愛情的的沉淪和救贖的一個故事。寒單兩個字而言,也可以理解為寒色下的孤單的背影,從片名的時候就被賦予了濃重的情感色彩的內涵在裡面,而在電影劇情本身一開頭就濃重彩墨的科普了寒單的意義,中途又也不斷為他的鄭重留足了時間。
從視聽語言上來看《寒單》還是很新奇和震撼的,這是一部限制級影評12歲以下禁止觀看的,畢竟在火焰和炮火炸響之下,與人肌膚的碰撞。帶來的都是痛楚之中的血與火的考驗。片中的兩個青年,正昆和阿義,雖然各自家庭都很艱辛,一個是愛讀書,一個是街頭混混,可兩個人卻同時喜歡上了一個女孩萱萱,卻因此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條漫長而又黑暗的路程。一粒火種的鞭炮,講萱萱給意外炸死,剩下兩個孤獨的男生,開始苟延殘喘,而這個時候,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在爆炸後,為了救萱萱,剛被炸完」寒單「的阿義,在撲救中,變得右手殘疾,雙耳失聰,而此時放火要炸阿義的正昆,並會預料到自己心愛的女孩會因此喪生,因此他自己也變得沉淪,消沉,從此放棄了學業。兩個曾經水火不容,又有著深仇大恨的男人,在微妙的關係和情感下,開始慢慢的和解,在與權與勢與黑暗的鬥爭下,兩人也因此成為了生死兄弟。人的情感是複雜且多變的,有些人下一秒就可以翻臉,有些人下一秒就可以握手言和,根本想不清為什麼,也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也正是《寒單》不同於其他類型片的地方,在影片中「炸寒單「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和表現,也更不是簡單的形式的隱喻或者是暗喻,而是直接講現象給表露了出來,讓我們能夠從」炸寒單「中,看到了兩個青年人內心的堅韌與溫度。導演說這是一部經過5年打造出來的劇本,壓根就沒用想過只是簡單的拍個劇情片。現在看來,導演這句話說的還是有底氣的。電影的可看性和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確完成了三者之間的融合,還很出色。
作為賀歲檔上映的《寒單》已經完整的超過了其內核的意義,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說:「賀歲檔不一定是喜劇片,觀眾要的其實是「好電影」。毫無疑問的是,這部影片各方面都能看出導演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努力。雖然這部片子由於部分的鏡頭和表現方式,可能在大陸上映後會遭遇到刪減。不過無論刪減部刪減,這部電影都值得去買單,就算是接近10億元票房的《比悲傷的故事》從藝術和思想性上也比不過《寒單》,也期待《寒單》的上映,成為一批新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