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元在北京安一個家 北漂青年建中國最小蛋形蝸居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6000元在北京安一個家 北漂青年建中國最小蛋形蝸居

北漂青年建中國最小蛋形蝸居

北漂青年建中國最小蛋形蝸居

 

目前,大城市生活的高房價讓年輕一代的80們壓力重重,不堪重負。而一位北漂青年戴海飛利用公司的設計創意,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為自己的蝸居。戴海飛是湖南邵陽人,今年24歲,剛畢業半年。他的小屋利用竹子和釘子等製成。材料總成本6427元。蝸居裝有輪子可以挪動,一度曾遭物業驅趕,如今放在單位樓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天洋集團周政:北京LOGO,北漂青年安家的上上之選
    北京,是一座夢想之城,吸引著無數追夢的年輕人。然而,一面是高昂的房價,一面是不想輕言放棄的夢想。哪裡,才是一個兼顧麵包與理想的地方?於是,「燕郊」這片比北京更靠近北京的價值之地,成了眾多北漂青年安家的上上之選。
  • 小夥6400元造蛋形蝸居 月光族告別房租負擔(圖)
    利用公司的設計創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為自己的蝸居。小屋兩米來高,「蛋殼」上被掏出一個橢圓形的小門,沒有鎖。小屋的下邊,裝有輪子,可以挪動。在竹條外,還有竹蓆、保溫膜和防雨膜,最外邊,是麻袋拼成的保溫層,麻袋裡填充著發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裡面可以長出草來。」
  • 實拍蝸居地下室的北漂青年男女,孤單寂寞是常態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北漂一族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那些懷揣著夢想的當代青年男女,他們在那裡尋找著機遇,渴望著成功。
  • 《安家》開播,孫儷演技獲贊,致敬《蝸居》劇情用心
    《安家》未上映之前,編劇六六就成為了觀眾討論的焦點,對於六六來說關於房子方面的題材作品,最出名的就得數《蝸居》了,當年一部《蝸居》不僅令主演文章和姚笛紅遍大江南北,編劇六六也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度。12年後,六六再次親自操刀重製《安家》,雖然該劇是根據日劇《買房子的女人》改編,不過六六以一個新的故事來描繪,帶領團隊歷經八個月整理相關素材,保留了原劇中精華部分,也加入了一些符合國情的元素,避免劇作出現「水土不服,不倫不類」的事情。
  • 北京「心酸」城中村,曾是10萬「北漂」的家,卻難逃拆遷「命運」
    ,會想起這個令我們驕傲的「中國首都」。北京作為我們中國的「名片」,它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國家特色,代表著人民理想,更代表著光明的未來。在我們看來,北京無疑是美好的,是繁華的,是迷人的,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前往拼搏,這些外來的打工人口被稱為」北漂「,為了生存,為了奮鬥,為了」衣錦還鄉「,這些人都承受了不少的壓力。
  • 同是編劇六六,為何《安家》和《蝸居》差距這麼大?
    最近熱播的《安家》雖然收視率不錯,但大家的評價一直不高,主要原因是看了半天不知道電視想表達什麼主題,作為房屋中介是充當什麼角色,整個劇情很亂,同樣是六六作為編劇,感覺《安家》和《蝸居》相差甚遠,雖然有孫儷和羅晉主演,無數明星大咖友情加盟,可是最終呈現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 從「蝸居」到「繭居」,年輕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接受現實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北漂」、「深漂」、「蝸居」的生活麼,那一年《北京愛情故事》讓人看得一邊上癮一邊流眼淚。隨著時間的淡化,我們也似乎慢慢接受了蝸居的現實狀況,即便到現在北京依然還有很多的北漂客們擠在狹窄的地下室裡從容而過。
  • 見證京雄新航城美好生活丨給理想添加翅膀 美好社區讓安家北京不是...
    「一個人住在這城市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精疲力盡,還談什麼理想,那是我們的美夢……」——趙雷《理想》一首《理想》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而這些或許在北京生活過的人才知道這種感受。北京是一個充滿理想和誘惑的城市,同時又讓人有很多無奈。因為土地的稀缺、房價居高不下,讓想在這裡安家的人望而卻步。但孔雀城悅未來的出現,給更多「北漂人」的理想添加了翅膀,找到歸屬感,安家不是夢。悅未來優質的區位和交通條件,以及優質的產品,營造了很好的通勤和生活條件,讓有夢的人不再孤單。
  • 返鄉安家,北漂置業,回來吧!牛氣沖天,愛在一起!
    而京北恆大國際文化城,更懂返鄉遊子的需求,總價33萬起尊享一站式醇熟配套,圓漂泊遊子安家夢想,讓回家,成為一場歸心之旅。  區域優勢 發展機遇  上一個十年北京「發展往東」,成就了通州、燕郊和香河,下一個十年北京「往西發展」,給懷來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高鐵開通後,懷來納入「半小時生活圈」,交通的便利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使得懷來的居住價值凸顯。近年來,官廳湖沿線,成為置業度假的首選之地。
  • 《蝸居》和《安家》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城市房價買不起才正常
    從《蝸居》到《安家》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城市房價買不起才正常房子是這一二十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可以說是全民討論,因為房子是我們每個人最基礎的生活必須品,但房價的過快上漲讓很多人對於房子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也有不少以房子為話題的電視劇為大眾所熱捧
  • 從北漂青年到抖音美食博主,只需一個紅果家
    這個時候,一些做法簡單易懂、食材又方便易尋的美食視頻在大浪淘沙中凸顯出來,「紅果家」就是這樣一個存在。「紅果家」的視頻內容其實很樸實,就是一位操著山東方言的北漂青年敘述自己的做菜經。 最關鍵的是,如此大菜,廚房小白也能輕鬆上手。以一鍋紅果番茄魚為例,起鍋燒水,配菜燙熟,再次燒開水後,將紅果家番茄調味料、燙熟的素菜以及魚肉放入,燒開即可。
  • 北漂的日子:小遊北方歷史重鎮正定
    那時候我女兒還小,我們一家人去正定就是「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因為上班比較自由,在北京待煩了立馬就出北京轉轉,後來孩子上學後就沒有這麼多時間了,現在還挺懷念的那種感覺的。北漂很多年,北京也有很多大的寺廟,像潭柘寺,雍和宮,白雲觀等等眾多寺廟,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一家人能常常去到處轉轉。孩子不懂這些東西,就是看看這種各樣很有特點的建築和雕塑,我想對孩子的智力發育肯定有些影響,算是所謂的開智吧,這也是北漂的一個優勢,如果專門從很遠的外地來北京旅遊一次真的挺不容易。
  • 蝸居的香港和別無選擇的北京
    朱菲菲是個90後的北方姑娘,和她所有的北大博士同學一樣,在「北漂」的路上懷著希望,又常常被現實壓得沮喪。2017跨年的時候,她去香港呆了一周,租房蝸居在沙田一個10平米的小房間裡。因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她在遊玩之餘對香港房價做了一些調研,寫下了萬字的長文《蝸居下的香港》。
  • 北京「最溫柔」的城中村,北漂者的集聚之所,"包夜"不過25元
    在這裡生活的時候,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一些壓力,小編的朋友申申在就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她告訴小編北京的確給了人們無限的幻想,在這裡白手起家成功的人,不在少數 。可是大多數的人卻還是沒有結果灰溜溜的回到了家鄉,在這座城市中生活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機會。不過機會也是需要把握的,若是抓不住的話,想起這個機會的時候,可能還會讓自己懊惱。
  • 臺灣「北漂」女生:在北京有盼頭 再回臺已不習慣
    無論如何,她給所有大陸人提供了一個全新觀察窗口,去認知和理解臺灣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你想像不到臺灣有多悶。我最好的朋友,一個很聰明的女孩子,獲得美國名校學歷,她畢業後只能在臺灣液晶面板廠上班,收入在臺灣已經算很好了,每月4萬元新臺幣(約8584元人民幣)。在臺灣做到公司管理層很難,哪怕稍微小主管都要等到40、50歲以後,中老年人長期佔據位置。」
  • 北京像素:3萬北漂的蜂巢,暫時安放尊嚴和夢想
    因為相對而言單價低,面積小,「商改住」市場成熟,關鍵是不限購,北京像素曾是北漂一族剛需型住宅的替代品。在地鐵6號線草房站北邊這片商住LOFT集群上,單位面積內分布著最多的年輕「北漂」,藏龍臥虎。這裡也是草房地鐵站附近唯一有「設計感」的建築群:外牆刷有紅綠藍三原色,呈凹凸面,活像一個個蜂巢;若從高空看,蜂巢又排列成了大風車。
  • 北京租房報告:四環內 沒有一間低於2000元的單間
    01  中國房地產行情網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7月,北京房租同比上漲達到21.89%,環比漲幅為2.63%,北京房租以每平米92.33元/甩開其他一線城市。四環內,沒有一間低於2000塊錢的單間。
  • 誰不想在大城市安一個自己的家,《安家》寫出了所有異鄉人的渴求
    這一次她出演的《安家》,很多觀眾都十分期待。《安家》於2020年2月21日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兩衛視雙臺收視率破2,綜合收視率創近三年新紀錄,全網播放量已經過6億。由此可見,該片在豆瓣上雖然只有6.2分,仍然收掀起了收視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