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漫遊指南#
坦尚尼亞大草原被稱為地球上大規模野生動物最後的棲息地,在這裡,每年都會上演一場自然奇觀——數以百萬計的動物為了食物和水源夜以繼日跋涉數千公裡,輾轉於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
由於東非屬於熱帶草原性氣候,除了自身有封閉完整生態系統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外,其他地方都是會分雨季和旱季的,在旱季時,降水稀少意味著野生動物們沒有充足的青草和水源,為了生存,他們就會遷徙到降水豐沛、食物充足的地方。
東非大草原跨越坦尚尼亞和肯亞兩國,以馬拉河為界,其中幾乎有90%的草原都屬於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而其餘部分則屬於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動物遷徙的波次大概分為3波,按照喜歡吃的食物順序,一般是喜食青嫩草尖的斑馬打頭陣,然後是喜食燕麥草的角馬,最後則是瞪羚,因為它們想吃到其他動物吃完後剛長出來的嫩苗。
其實,動物大遷徙並非只有兩個月,它是一場跨越整整一年的集體行動——從6月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5月,但7-9月則是東非大遷徙的高潮,也是眾所周知的精彩部分——百萬角馬跨越馬拉河。
馬拉河是每年大遷徙時,動物們必過的一道關口,一般來說,角馬會尋找避開天敵鱷魚和河馬的最佳時機,待一位先鋒衝過去後,所有角馬就會起跑,直到安全過河前是不會聽停下腳部的,而這一壯觀景象則被稱為「天堂之渡」。
我去的時候並沒有趕上觀賞角馬渡河的最佳時間,但也幸運地記錄下了一群角馬渡河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晚我們住下的酒店是馬拉河邊的帳篷酒店,這裡有觀賞動物大遷徙的最佳視點,室內原生態的建築風格加上窗外蒼茫的東非大草原,我強烈推薦各位住在這裡,若有幸能看到「天堂之渡」,那就更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