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朝鮮脫北者的記錄傳聞其實已經不算是什麼新鮮事了,在特殊的政治環境和相對匱乏的物質基礎之下,總會有人做出大膽又出格的舉動,即使這樣的行為會讓其身敗名九死一生。然而也許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想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經也有四個美軍士兵,越過板門店非軍事區叛逃到了朝鮮,成為韓戰後至為今唯一一起美軍士兵叛逃朝鮮事件。
在1962年叛逃朝鮮的四人中,被西方稱為是「最後的美國叛逃士兵」的德雷斯諾克無疑可以說是活得最久也是混得最為有名的一個。詹姆斯·約瑟夫·德雷斯諾克,James Joseph Dresnok,1941年11月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17歲開始在美軍服役,曾經被派駐到西德兩年,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他的第一任妻子離開了他。後來調派到韓國成為駐韓美軍的一員,板門店輪換執勤的任務,成為了自覺萬事不如意的他投奔朝鮮的機會。
在剛剛來到朝鮮之後,德雷斯諾克和其他三名逃至朝鮮的美軍士兵還曾向蘇聯駐朝鮮大使館申請避難,但是沒被蘇方。自此以後,感覺無法離開朝鮮的德雷斯諾克開始接受自己選擇的命運,他努力學習朝鮮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甚至朝鮮的革命歷史,領袖金日成的各種事跡,打算安安穩穩地當一個朝鮮人。
由於投靠朝鮮西方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所以德雷斯諾克他們受到了朝鮮政府的極大照顧,至少短期內不用為生活發愁。後來,德雷斯諾克在朝鮮從事過英語教學和翻譯工作,負責把朝鮮領導人的著作譯成英文,有時也把剪輯過的西方電影配上朝鮮字幕。
到了1978年朝鮮的戰爭題材名劇《無名英雄》讓德雷斯諾克和他的難兄難弟們有了成為演員的機會。在《無名英雄》中,德雷斯諾克飾演殘暴的美軍戰俘營指揮官「阿瑟」一度給朝鮮民族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德雷斯諾克開始了寬銀幕上「美國壞蛋專業戶」的反派生涯。
在朝鮮,德雷斯諾克並先後娶了兩位妻子,一位來自羅馬尼亞,一位是朝鮮女子與湯加外交官的女兒,並且養育有三個兒子——詹姆斯、泰德和託尼。詹姆斯後來成了朝鮮人民軍的一名軍官,泰德在進入平壤外國語大學,主修英語和日語,畢業後在勞動黨下屬的一家國防教育機構工作。
得益於棄暗投明的美軍士兵和「電影明星」的雙重身份,德雷斯諾克一家被朝鮮政府的給予了特殊待遇,在朝鮮過得比普通民眾可優越多了,不但有自己的住所,即使在那一場」席捲的20世紀90年代的朝鮮大饑荒期間,他們一家也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和服裝。
在朝鮮拍攝的紀錄片《越界》中,德雷斯諾克自稱完全沒有回祖國的打算。「這裡才是我的家,我不會無緣無故放棄現在的生活」。2016年11月75歲的德雷斯諾克因為中風在朝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