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利用板門店執勤機會 叛逃到朝鮮的美軍士兵 後來的命運怎樣了

2020-12-18 聊歷史的書蟲

關於朝鮮脫北者的記錄傳聞其實已經不算是什麼新鮮事了,在特殊的政治環境和相對匱乏的物質基礎之下,總會有人做出大膽又出格的舉動,即使這樣的行為會讓其身敗名九死一生。然而也許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想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經也有四個美軍士兵,越過板門店非軍事區叛逃到了朝鮮,成為韓戰後至為今唯一一起美軍士兵叛逃朝鮮事件。

在1962年叛逃朝鮮的四人中,被西方稱為是「最後的美國叛逃士兵」的德雷斯諾克無疑可以說是活得最久也是混得最為有名的一個。詹姆斯·約瑟夫·德雷斯諾克,James Joseph Dresnok,1941年11月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17歲開始在美軍服役,曾經被派駐到西德兩年,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他的第一任妻子離開了他。後來調派到韓國成為駐韓美軍的一員,板門店輪換執勤的任務,成為了自覺萬事不如意的他投奔朝鮮的機會。

在剛剛來到朝鮮之後,德雷斯諾克和其他三名逃至朝鮮的美軍士兵還曾向蘇聯駐朝鮮大使館申請避難,但是沒被蘇方。自此以後,感覺無法離開朝鮮的德雷斯諾克開始接受自己選擇的命運,他努力學習朝鮮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甚至朝鮮的革命歷史,領袖金日成的各種事跡,打算安安穩穩地當一個朝鮮人。

由於投靠朝鮮西方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所以德雷斯諾克他們受到了朝鮮政府的極大照顧,至少短期內不用為生活發愁。後來,德雷斯諾克在朝鮮從事過英語教學和翻譯工作,負責把朝鮮領導人的著作譯成英文,有時也把剪輯過的西方電影配上朝鮮字幕。

到了1978年朝鮮的戰爭題材名劇《無名英雄》讓德雷斯諾克和他的難兄難弟們有了成為演員的機會。在《無名英雄》中,德雷斯諾克飾演殘暴的美軍戰俘營指揮官「阿瑟」一度給朝鮮民族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德雷斯諾克開始了寬銀幕上「美國壞蛋專業戶」的反派生涯。

在朝鮮,德雷斯諾克並先後娶了兩位妻子,一位來自羅馬尼亞,一位是朝鮮女子與湯加外交官的女兒,並且養育有三個兒子——詹姆斯、泰德和託尼。詹姆斯後來成了朝鮮人民軍的一名軍官,泰德在進入平壤外國語大學,主修英語和日語,畢業後在勞動黨下屬的一家國防教育機構工作。

得益於棄暗投明的美軍士兵和「電影明星」的雙重身份,德雷斯諾克一家被朝鮮政府的給予了特殊待遇,在朝鮮過得比普通民眾可優越多了,不但有自己的住所,即使在那一場」席捲的20世紀90年代的朝鮮大饑荒期間,他們一家也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和服裝。

在朝鮮拍攝的紀錄片《越界》中,德雷斯諾克自稱完全沒有回祖國的打算。「這裡才是我的家,我不會無緣無故放棄現在的生活」。2016年11月75歲的德雷斯諾克因為中風在朝鮮去世。

相關焦點

  • 外媒:朝鮮指責美軍在板門店建塔「挑釁」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據法新社5月27日電,朝鮮今天警告說,美軍最近在朝韓邊界一個停戰村的「挑釁」行為可能導致災難性軍事衝突。這一警告來自朝鮮駐板門店軍隊指揮官。這位沒有透露姓名的朝鮮軍方官員說,美軍最近的活動可能破壞這一敏感地區的穩定。
  • 拜登參觀板門店眺望朝鮮 朝士兵回看(組圖)
    7日,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韓國,參觀板門店地區,用望遠鏡向朝鮮觀望。板門店地區是南北朝鮮的分界線,是韓戰和朝鮮半島分裂的見證,也是當今朝韓雙方最為敏感的前線陣地。2012年7月22日,板門店被爆地雷埋設密度居世界第一。拜登5日下午離京,結束對中國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拜登此次訪華,帶了兒子亨特·拜登和15歲的孫女芬尼根。拜登離京前攜孫女遊國子監泡茶館。
  • 叛逃朝鮮的美國大兵都經歷了什麼?40年後在日本賣餅乾
    上世紀50年代,在朝鮮半島上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1953年,隨著韓戰的和平停火,三八線附近誕生了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戰爭結束後,美國軍隊依然派軍隊駐紮在三八線附近,1965年1月的一個寒冬深夜,一位喝醉酒的美國大兵翻越三八線,大難不死的越過雷區,叛逃到了三八線以北的朝鮮,那麼這位叛逃朝鮮的美國大兵都經歷了什麼?40年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 3分鐘探秘世界最危險地區之一板門店:朝鮮哨兵乾瘦 有偷挖向韓的密道
    資料圖片:2004年7月26日拍攝的資料照片顯示,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在板門店韓國一側(上)參觀,畫面下部為板門店朝鮮一側兩名正在執勤的朝鮮人民軍士兵。外媒稱,朝韓非軍事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冷戰角落,也因此成為最吸引西方遊客的地點之一。記者有幸到這裡探訪。
  • 板門店的春天
    從年初朝韓借平昌冬奧會積極互動,到年內文在寅同金正恩三次會面,再到年底朝韓雙方拆除非軍事區內試點哨所、解除板門店共同警備區武裝……很多變化是自韓戰籤署停戰協定以來第一次出現。儘管分歧猶存,但朝韓和解與交流的大門已再次打開。然而這一切,要從韓國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說起。
  • 詹金斯:叛逃朝鮮50年的美國大兵,如今怎麼樣了?
    韓戰結束後,朝鮮一方經常發生叛逃到韓國的事件,因此在外界眼裡,朝鮮人往韓國跑的多。其實也有韓國人跑到朝鮮的,還有美國大兵叛逃到朝鮮的事件,只是有些事件不報導,有的則被人忘記了。 1965年1月,在韓朝三八線附近就發生了一起美國大兵叛逃朝鮮的事件。
  • 朝鮮一名士兵不滿現狀 越過分界線「歸順」韓國
    越界士兵稱不滿朝鮮現狀  韓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說,15日上午8時左右,一名朝鮮士兵靠近韓國軍隊在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華川地區的一處哨所,表示希望歸順韓國。由於這名士兵明確表達投誠意願,沒有引發交火或鳴槍示警。  這名朝鮮軍人徒步穿越寬4公裡、遍布地雷和鐵絲網的朝鮮半島非軍事區,進入韓國境內。
  • 駕機叛逃的朝鮮傳奇飛行員:拒絕10萬美元獎金,大學教授身份退休!
    1953年9月21日,此時中美朝的板門店籤訂停戰協議剛剛籤訂2個月,21歲的朝鮮空軍飛行員盧今錫(也譯為盧錦淑 Ro Kum Suk)駕駛一架米格-15戰鬥機叛逃到韓國金浦空軍基地,盧今錫因此獲得美國政府的10萬美元獎金。1953年,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10萬美元可兌換大約88867克黃金。
  • 朝鮮在華餐廳員工「叛逃」還是「誘拐綁架」
    原標題:「叛逃」還是「誘拐綁架」   究竟是「叛逃」還是「誘拐綁架」?最近關於朝鮮在華一家餐廳員工集體「叛逃」韓國的消息在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朝韓對此各執一詞,韓方主張這些員工是「自願」投奔韓國的,而朝方認為這是韓國政府的蓄意「誘拐綁架」。這一事件意味著朝韓之間的「戰爭」在各領域擴展和全面升級。
  • 青瓦臺刺殺事件中僅存的兩名朝鮮特種兵 各自的命運究竟怎麼樣了
    雖然曾經是一衣帶水的同袍,即使是通過了板門店的特戰協議,然而朝鮮韓國之間的軍事對峙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雙方的滲透偵查和特工活動也一如既往的頻繁,而發生在1968年的1·21青瓦臺襲擊事件,可以說是朝韓雙方最為著名的一次間諜活動。
  • 1953年朝鮮板門店停戰協定籤字廳的建起
    板門店是位於韓國與朝鮮之間北緯三十八度停戰線上的一個村落。朝韓的代表在1953年7月27日於此籤定《朝鮮停戰協定》而聞名。板門店之名,得自於停戰條約籤定地點附近一個賣香菸的雜貨店。板門店與柏林圍牆一同被視為冷戰時期的象徵。朝鮮停戰談判經過兩年的時間,敲開了板門店停戰協定籤字廳的大門。
  • 韓國名將回憶板門店談判:一隻蒼蠅停到朝鮮代表臉上
    板門店位於朝鮮半島中西部、北緯38°線以南5公裡處,以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這裡籤字,板門店揚名於世。圖:1951年的板門店  關於板門店談判,近年已經披露了很多有趣的細節,比如中朝方的桌子比美韓方的高,美軍代表的吉普車上插著白旗,等等。  作為當事人和見證者,韓國方面對板門店談判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 "板門店"究竟啥來頭?"高音喇叭"廣播可傳20公裡遠
    韓方一側板門店視角  韓戰爆發後的1951年10月,朝鮮停戰談判從北方控制的開城市郊來風莊,轉移到了軍事分界線附近的板門店。那時,板門店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為了方便參加韓戰停戰協議的中國代表,就將會談場所附近的商店用漢字標註為「板門店」,板門店一名由此而來。  1953年7月,長達3年的韓戰結束,朝中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板門店由此揚名於世。同時,朝韓兩國沿此前劃定的38度線設立非軍事區,由美國、英國等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管轄。
  • 韓戰50周年紀念日前 布希親訪戰爭紀念館
    韓戰50周年紀念日前 布希親訪戰爭紀念館 ,向曾經參與韓戰的美國大兵以及目前駐紮在伊拉克的美軍表示敬意。他的右邊是雕有2500名美兵的黑色皇崗巖牆壁,左邊是行進中的美軍士兵不鏽鋼雕塑。  據報導,布希稱:「我來這裡向韓戰老兵表示敬意。美國同樣也會永遠感激目前在服役的男女官兵,就像我們感謝以前服過役的士兵一樣。」  當天上午7點,布希乘坐一輛沒有標記的SUV車,縮小衛隊規模,前往戰爭紀念館。這是紀念館於1995年7月27日建立以來,布希首次進行訪問。
  • 血染嶺之戰,美軍師長:南朝鮮軍先上,給他們一個實戰鍛鍊機會
    1950年8月18日,美軍第2師準備向「亥安盆地」西側的987高地發起進攻,剛剛受訓完畢的南朝鮮軍第5師也配屬給美軍投入這次戰鬥,美2師師長拉夫納少將深知對面朝鮮人民軍強悍的戰鬥力,如果美軍士兵貿然前攻必將會遭受巨大的傷亡,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南朝鮮軍第5師。
  • 韓戰停戰協議籤署地,現成了熱門景點,很多中國遊客來參觀
    今天板門店地區依舊是朝韓雙方最為敏感的前線陣地,也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邊境地區之一。來到板門店必看的景點就是當年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談判和籤署《停戰協議》的舊址,主要建築有雙方的談判會場和籤字大廳。中國遊客來到朝鮮旅遊,朝鮮方面都會安排旅遊團到板門店參觀旅遊。
  • 媒體曝朝鮮人集體「叛逃」背後有韓國特工推動
    今年4月8日,韓國統一部高調宣布,在中國一家朝鮮餐廳工作的1名經理和12名女服務員「集體脫北」,經東南亞第三國抵達韓國。之後,朝鮮數次發表聲明,稱這些服務員是被「誘拐綁架」到韓國的,要求韓國馬上送回相關人員。
  • 上甘嶺坑道唯一女翻譯,26年後來美工作,被曾經美軍俘虜一眼認出
    而今天我們聊一聊上甘嶺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在上甘嶺的坑道裡面,有一位女兵叫做劉祿曾。她是唯一一個在上甘嶺坑道中的女兵。等到他二十六年後來到了美國,還被一個曾經的美軍俘虜直接認了出來。當時劉祿曾是跟隨部隊的一個翻譯官,對於英語十分精通,它主要負責在陣地上跟俘虜們進行溝通。在戰爭時期劉祿曾見到了很多的美國美軍俘虜,而其中有一個人面對我們軍隊的時候一直哭。
  • 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在兩水洞戰役中,南朝鮮第6師第2團第3營和1個炮兵中隊被40軍118師全部殲滅,當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向著被包圍的南朝鮮軍隊喊出這句話時,一名南朝鮮軍隊的美軍顧問聽到後不由自主地舉起了雙手,志願軍戰士看到自己抓獲了一名美軍俘虜,頓時心中樂開了花,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 「四史」關鍵詞|美國為何被迫進行板門店談判?
    美國軍方後來公布的傷亡數據和我方統計數據比較接近:到1951年6月底為止,美軍傷亡7.88萬人,接近美軍在二戰中全部傷亡人數的1/3;李承晚軍隊傷亡21.2554萬人。經過五大戰役,美國當初擴大侵朝計劃破產。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韓戰》一書中說:我們將中國人推向他們的邊界,「只能增加他們的力量,正如赫爾克斯將安泰摔在大地母親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