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8日,美軍第2師準備向「亥安盆地」西側的987高地發起進攻,剛剛受訓完畢的南朝鮮軍第5師也配屬給美軍投入這次戰鬥,美2師師長拉夫納少將深知對面朝鮮人民軍強悍的戰鬥力,如果美軍士兵貿然前攻必將會遭受巨大的傷亡,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南朝鮮軍第5師。
拉夫納少將找來南朝鮮軍第5師師長,對他說道:「你們這個師大多是新兵,還沒有參加過實戰,這次戰鬥是一次絕佳的鍛鍊機會,你放心,我們會給予你們足夠的火力支援。」南朝鮮第5師師長何嘗不知道美軍的用意,這是將他毫無作戰經驗的士兵推上屠宰場,是去充當美軍士兵的替死鬼,然而他對此無可奈何,敢怒而不敢言,只得硬著頭皮去上了。
南朝鮮5師36團首先被派上了戰場,拉夫納也是說到做到,他給美軍炮兵下令,這次攻擊中沒有彈藥限制,全力支援南朝鮮軍進攻。一共有7個營的美軍炮兵支援了這次進攻,他們在4公裡寬的攻擊正面擺了200門大口徑火炮,炮擊開始後,朝鮮人民軍堅守的987高地與中朝軍隊炮兵陣地完全被炮彈爆炸所引起的煙塵所覆蓋,即將發起進攻的南朝鮮軍士兵看到如此景象後心中都在暗想,沒人能夠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中生存下來,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全都錯了,大多數人民軍戰士都在這驚人的炮擊中生存下來。因為聰明的人民軍戰士將掩體構築在了反斜面山坡上,當美軍炮擊時他們就躲在山頭背面的洞子裡,當炮擊停止時他們再返回前沿陣地。
炮擊結束後,南朝鮮軍36團開始發起地面進攻,然而他們首先遇到的敵人並非人民軍,而是朝鮮人民軍預先埋設的地雷,人民軍前沿陣地地雷幾乎無處不在,進攻的第一天南朝鮮軍一直都在與地雷作戰,從早上到夜間,南朝鮮軍始終未能突破地雷陣,除了在雷區留下了一大片屍體,外加背回的許多斷胳膊斷腿的傷病外,拉夫納少將什麼也沒有得到,只得暫時停止進攻。
第二天戰鬥仍然繼續,在清除完地雷後南朝鮮軍士兵與人民軍開始正面交鋒,但是在人民軍的頑強阻擊下紛紛敗下陣來,戰鬥從早打到晚,這天南朝鮮軍投入的兩個連打到最後已經不足兩個排了。南朝鮮軍第5師一連發起了九天進攻,雙方士兵的鮮血染紅了幾座山頭,美軍戰地記者看到這番景象後,他們全都驚恐地大叫:「Bloody Ridge」(血染嶺)!可見當時戰況是何等的慘烈與悲壯。
9天的連續進攻令南朝鮮軍第5師傷亡巨大,已經失去了戰鬥力。拉夫納少將看到南朝鮮軍徹底敗下陣來,不得不派遣美軍接替南朝鮮第5師的進攻,拉夫納心想,連日的苦戰朝鮮人民軍應該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於是美軍親自發起了進攻,可美軍的遭遇和南朝鮮軍如出一轍,同樣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在戰後美國人大大縮水的傷亡數字中也承認,在攻擊血染嶺的3周時間內,一共損失了2700人。美國人痛苦地看到,他們花費了3個星期的時間,無可計數的金錢和慘痛的傷亡,竟然只奪取了一個僅有4平方公裡的小山包,而朝鮮人民軍的主陣地仍然巋然不動,毫髮無損。
戰後,當交戰雙方提起這次戰鬥時不禁都在反思,為了那幾座小山頭而進行如此慘烈的廝殺值嗎?但這就是殘酷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