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紀念韓戰勝利70周年的日子。讓我們把鏡頭回到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當時雖然我志願軍已經在韓戰爆發前期,及時的組織軍隊採取晝伏夜出的方法將百萬大軍秘密送進朝鮮戰場。
但是由於當時地圖,測繪工具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志願軍40軍118師在當天與韓軍發生了一個遭遇戰。
在這十分危急時刻,志願軍素質過人,沉著應對,雙方激戰6天,在傷亡以少換多的情況下,首戰告捷。歷史也就把這一天定義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歷史由來如下:
01戰爭前期三八線被破,美軍依靠機械化部隊快速緊逼鴨綠江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北朝鮮依靠自身優勢成功把南朝鮮打得節節敗退,當時我國領導人分析當時局勢曾多次告誡北朝鮮領導人注意美國等外部勢力介入,小心要地如仁川等可能美軍登陸地,但是北朝鮮被快速獲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將這些建議放在心上。
美軍果然在仁川登陸,並以摧枯拉朽之勢讓北朝鮮兵力損失慘重,並很快趕到三八線以北,並有緊逼鴨綠江的形式。
考慮到各種因素,中國志願軍還是出兵了,不過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推進速度極快,很快的在10月19日就佔領北朝鮮首都平壤,這個讓志願軍預計來年會戰計劃落空。因為平壤後面就是無險可守了,志願軍迅速組織有針對性的阻擊戰。
02志願軍拋棄重裝,輕裝行軍,在要地進行阻擊戰
24日也就是打響韓戰的前夜,中國志願軍已經奉命靠近朝鮮的溫井地區,準備在此埋伏突襲敵人。根據事先的戰略部署,指揮該軍的師長鄧嶽與張玉華預繼在溫井會有一場激烈的阻擊戰。
敵人可能是為奪得勝利會加快步伐,鄧嶽讓官兵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養精蓄銳,做好隨時準備戰鬥的決心,並讓前衛354團在溫井以北的豐下洞和富興洞積極構築工事提前做好隱蔽;而我軍主力在兩側埋伏,根據實際情況機動處理。
03稍待片刻,敵軍緊逼溫井
溫井在地理位置來說的話,是位於清川江以北的一個公路匯集點,往北可以使美軍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到鴨綠江,往南可以迅速回撤到平壤,三八線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關鍵。而且這段路是正好經過我354團營部,由於我軍已經事先佔領有利位置,依託有利地形可以發揮居高臨下的優勢。
當晚據前線部隊回報,韓軍已經佔領溫井,但是關於敵人多少兵力,部署情況未明。354團團長及政委立即進行深入會議,根據敵情和地理優勢決定在這裡進行阻擊戰,安排2個排在溫井周邊方向進行警戒;2個連在以公路沿線進行布防,注意來往敵人。
主力部隊在原有的戰地工事裡面隱蔽等待敵人到來,養精蓄銳,以不變應萬變;同時利用現在的空擋由參謀長劉玉珠參與實際作戰部署以及實時跟蹤戰事,準備飯菜,抓緊休息,輪流吃飯。部署完畢後,各領導分開視察工作。
04志願軍沉著應對,戰鬥如期打響
1、敵人出現:
溫井公路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煙塵,果然就是敵人正在向我軍陣地大搖大擺的行進中,時間10月25日上午9時左右。面對氣焰囂張的敵人,志願軍不慌不忙,繼續等待有利時機。
2、確定見底:
當敵人越來越近時,看到敵人的重卡等重裝武器靠近時,是時候發起突然襲擊了,在一聲號角中,無數的志願軍從四面八方湧來。原本趾高氣傲的南朝鮮部隊,突然慌了。
迅速組織抵抗,在這個緊張時刻,敵人突然向輛車開槍射擊,車上人員立即下車隱蔽原來是師部人員在這裡停下休息,據後來記錄是對戰清沒有考慮周全,認為敵人沒有來得這麼快。
幸好周邊的是經驗豐富的偵察連,他們一邊掩護師部人員回撤,一方面用手中武器有力地回擊了敵人。不久敵人被暫時打退了。
3、發起總攻:
在敵人已經完全進入包圍圈後,在劉玉珠參謀長命令下,步槍,手榴彈一起開火,頓時戰場上無數火舌燃燒著,為了防止敵人逃跑,在敵人的後路上也安排了兵力嚴防著。這場戰鬥進行了大約一小時,以我軍勝利告終。
抗日戰爭雖然是曾經的「歷史傷疤」,但那一段歷史,那些為民族大義無私奉獻的勇士,也值得被我們銘記。
紀錄講述抗戰歷史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全面、客觀、真實易懂的,還要屬李繼峰的這本《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到1945年裡,發生過的各種戰役。戰鬥的起因、過程、重要人物等都有記載。還配有相關的真實照片,提升閱讀時的代入感。
想全面了解那段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年代,我軍男兒的滿腔熱血。
歷史不散場總結: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新中國來說是處於一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中央作出出兵朝鮮也是考慮很久才下發的指令,畢竟誰也不想打戰,誰也不清楚這會有什麼結果,但是本著我們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不打則已,逢打必勝。
這次戰鬥首戰告捷,是在不清楚敵人具體情況下打的一場小規模戰鬥,同時也是我軍面對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有力回擊,提高了我軍後續部隊的戰鬥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