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人民軍前期優勢明顯擊敗美軍,為何兵敗釜山?仁川登陸成轉折

2021-01-19 談古論今史有道

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其實非常的強悍,稱得上當時非常優秀的部隊之一,在韓戰初期就表現出極大的優勢。曾經以10個師迅速向南推進,僅兩個月的時間便統治了朝鮮南部大約90%的領土,控制了92%的人口。

而反觀那時的南韓部隊,大多數是未經過專業訓練的部隊,是當地的海岸警備部隊或者保安部隊等,並且有些是抓來的壯丁,當發現不敵對方時,都是想辦法逃跑,所以前期朝鮮人民優勢明顯,但為何兵敗釜山?

首先朝鮮人民軍的部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經過實戰的,有一些是關東軍的朝鮮族人,還有一些是蘇聯部隊的朝鮮人,當然也有一些四野部隊,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四野部隊中有幾個朝鮮族師,在得到上級的許可之後,他們最終歸到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序列,這些經歷過抗日戰爭或者解放戰爭,在真正戰鬥中優勢極其明顯。

而且早在1946年,蘇聯便幫助朝鮮建設部隊,曾經給他們培養軍事人才,還派遣軍事顧問,加上當時蘇聯價值13800萬盧布的彈藥裝備,以及日本繳械投降的裝備等,同時金日成更是進行了7000萬盧布的貸款,可以說朝鮮的13萬部隊大部分都是實現了蘇式裝備,而南韓只是獲得了日軍投降留下的少數裝備,並且在戰爭中的準備確實不足。

當時南韓方面意識到實力相差懸殊,是準備讓出約100多個席位進行和談,但是朝鮮人民軍堅持進行統一,於是不宣而戰,並且僅僅3天的時間便佔領了當時的漢城。

這一次使得南韓損失慘重,約有4萬多士兵陣亡,朝鮮方面則只有一千餘人犧牲,並且開戰之初南韓號稱有8萬左右的部隊,但是經此一役只剩下2萬多可以戰鬥的部隊,並且漢城戰役嚴重摧毀了他們的信心。

節節敗退的南韓不得已尋求美軍的幫助,而早在戰爭初期美國方面就打算出兵,但是短時間內沒辦法召集那麼多的部隊,唯一臨近的便是日本方面的美軍,但是二戰結束後,這裡的美軍進行了裁撤,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上似乎不再像以前那麼極具優勢。

美軍真正幹涉韓戰是在1950年的7月份,史密斯率領著24師的先頭部隊和朝鮮人民軍進行交鋒,這便是烏山戰役,但是百餘人且沒有大型攻堅裝備的部隊根本不是朝鮮人民軍的對手,於是很快敗下陣來。

後來有著美械裝備的24師終於趕到,他們與人民軍在大田位置展開交鋒,雙方此次均損失慘重,而最終的結果是美軍的24師的威廉師長被俘虜,大田戰役以美軍的失敗而告終。

於是美軍和少數的朝鮮部隊退守到釜山附近,而美軍的步兵和騎兵也先後登陸,他們以洛江東以東為節點,將兵力集中於釜山,構造起了環形防禦工事,按照麥克阿瑟的話來講就是不能夠出現敦刻爾克的現象,他們必須保住這最後一道防線。

而且這時美國的飛機也先後趕到,控制住了制空權,任憑人民軍如何戰鬥始終無法突破這道防線,而最終的轉折點卻是在1950年9月份的仁川登陸,這是直接由麥克阿瑟指導的,可見他對這次行動的重視程度。

其實朝鮮人民軍忽視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便是戰線拉得太長,導致後續補給和兵員跟不上,也許金日成是想要速戰速決,但是到了釜山防禦圈卻深陷其中,而這就造成後面已經控制住的領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或者沒有足夠的兵員去鎮守,就比如仁川當時約有1600多朝鮮人民軍,無疑給美軍留下了破綻,在美軍狂轟濫炸之下,這裡很快便失守了。

金日成想要回援但是已經是無力回天了,9月21日美軍便成功登陸仁川,而這確實給前線的人民軍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這時南韓的新兵也陸續補充進去,朝鮮人民軍無疑處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之下。

於是金日成不得不在朝鮮南部緊急徵兵,但是這已是杯水車薪,新上了的新兵大不多沒有經歷過實戰,沒有美國那些老兵精通戰術,反觀南韓方面在美國的幫助之下,戰鬥力有所恢復,所以朝鮮人民軍開始後撤。

並且尋求中國和蘇聯方面的幫助,而我們的志願軍在10月份左右入朝鮮,彭老總和金日成見面,這時詢問他的部隊,他說還能召集4個師,但是這些大多數是新兵,而且距離有些遠,好在最終我們的頑強鬥爭,獲得勝利。

而回過頭來朝鮮人民軍先勝後敗,最終兵敗釜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們不可否認驕兵必敗的因素,其實在大田或者烏山戰役中,美軍被擊敗,朝鮮人民軍便開始出現驕傲的因素,畢竟打敗一個霸主,但是這只是美軍的先頭部隊,而且朝鮮方面也確實付出慘痛的代價。

等到釜山包圍圈時,美國的優勢便顯現出來,後續部隊趕到,制空權控制住,還有一些精良的武器裝備確實要強過這時的朝鮮人民軍。並且也是在這時朝鮮人民軍是處於下坡路的狀態,一是前期推進太快,沒有考慮到人員傷亡勞累等因素,二是裝備出現磨損,不如前期優勢明顯,三是人員已經出現很多新兵,戰鬥經驗不足。

再者就是戰略上的失誤,仁川登陸和二戰中的諾曼第登陸有些相似,開闢了第二戰場,同時將對方包成餃子。由於朝鮮人民軍急於向前推進,導致兵力不集中,糧草跟不上,便給對方逐步擊潰的機會。

所以兵敗釜山是必然的,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這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經驗,至今這韓戰也成為研討軍事的重要戰役之一,而以上內容的素材大多數是來源於《韓戰》這本書,這是一本純之純味的軍事文學,也是研究韓戰的第一手素材,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而一本好書確實可以帶給人們很多,縱觀此次朝鮮人民軍由最初的勝利到後來的兵敗釜山,想必會給大家帶來不同的反思。50元就可以品讀真實的韓戰,一睹人民志願軍的風採,可愛可敬的人。

相關焦點

  • 志願軍進入朝鮮前,朝鮮人民軍面臨著怎樣的局面?為何會兵敗釜山
    我志願軍戰士之所以入朝,是因為朝鮮人民軍兵敗釜山,被聯合國軍逆推戰局,從南到北,一潰千裡,我國再不出手,後果將難以挽回。 朝鮮人民軍在兵敗釜山後,就再沒有取得亮眼的成績。可是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呢,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 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我國志願軍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朝鮮人民軍輸就輸在沒有聽毛主席的話,當年毛主席曾多次提醒朝鮮,一定要多注意仁川這個地方,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甚至局面會發生逆天反轉。結果朝鮮還是沒聽,他們決定一口氣拿下釜山,完成朝鮮半島大一統。後來的江陵戰役、彌阿里戰役、漢江戰役、水原戰役等等,朝鮮人民軍完全就是以摧枯拉朽的姿態贏得了勝利。即便美軍倉促派軍隊參與了水原戰役也不頂用,最後美軍反而死傷慘重。朝鮮人民軍已經意識到,美國打算幫助韓國,所以他們要在美國徹底援助韓國之前,一舉收復所有領土。
  • 錯失兩次戰略機會,朝鮮最終未能攻下釜山,毛主席的提醒全部應驗
    一韓戰前期,朝鮮人民軍佔據絕對的主動權,他們一鼓作氣將李承晚政府逼入絕境,但是此時卻是雙方拉鋸戰的開始,在此以後,朝鮮人民軍也始終未能攻克釜山,這也是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麥克阿瑟的積極參與。很明顯,當麥克阿瑟有針對性的進行戰略部署時,朝鮮人民軍的裝備再無任何優勢,於是,他們的T-34坦克開始被美軍集中火力網而擊毀,即便沒有被擊毀的也被破壞履帶而難以行動。
  • 美軍和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北朝鮮人民軍卻為何沒有攻下釜山?
    直到1950年7月23號,美軍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才意識到有一隻北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正在沿著朝鮮的西海岸向釜山一帶推進。於是,這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就立即命令把剛剛轉為預備隊的之前已經被擊潰了的美軍的第24師頂了上來。接到命令的美軍第24步兵師的在7月24號午夜時分,就命令他下轄的19團開始向釜山以西55公裡馬山以西27公裡處的晉州一帶運動。
  • 美軍為何能從仁川登陸?除了強大的海空軍掩護,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在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在蘇聯人的支持下,一路摧枯拉朽,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相繼攻佔了包括漢城在內的,朝鮮南部90%以上的土地,並將李美軍壓縮在了僅有一萬平方公裡的大邱、釜山一帶。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為何他能準確預測?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朝鮮西海岸中部的仁川港登陸,這是韓戰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被美軍視為戰局逆轉的關鍵轉折點。麥克阿瑟豪賭成功,聲望在國內達到了頂峰。在這之前,美韓聯軍被北朝鮮軍壓迫到面積僅有1萬餘平方公裡的釜山防禦圈內,危在旦夕。但美軍自仁川登陸後切斷了北朝鮮軍的補給線,北朝鮮軍後方空虛只能不斷敗退,此後美軍一路向北追擊,最遠處到達鴨綠江邊。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他為何能準確預測?
    但美軍自仁川登陸後切斷了北朝鮮軍的補給線,北朝鮮軍後方空虛只能不斷敗退,此後美軍一路向北追擊,最遠處到達鴨綠江邊。 早在1950年7月,也就是美軍仁川登陸之前的3個月,毛主席已經預測到美軍的行動,並通過蘇聯轉告了朝鮮。在7月下旬,9月初中國又兩次將相關情報提供給朝鮮,提示其防備。可惜,朝鮮方面未加重視,導致戰局逆轉。
  • 中國志願軍入朝鮮打的那麼艱苦,朝鮮人民軍在幹嘛?他們戰鬥力怎麼樣?
    佔領漢城不久,朝鮮軍就乘勝追擊,繼續向南推進,將韓國軍隊壓縮至釜山環形防禦圈內。6月30號,朝鮮人民軍發動水原戰役,在7月初於烏山擊潰韓國軍隊和美軍先頭部隊史密斯特遣隊,解放水原城。
  • 朝鮮打韓國,為何在即將勝利前全軍崩潰,僅僅是仁川登陸惹的禍?
    很快北朝鮮大軍就推進到了釜山一線,也就是在這裡原本順利的局勢突然出現了180度的逆轉,一路高歌猛進的朝鮮人民軍突遇身後的仁川登陸,其勝利的步伐在釜山防禦圈嘎然而止。這種突然的失敗當然有仁川登陸的原因,不過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別的因素呢?僅僅是仁川登陸惹的禍答案——當然有!
  • 中國志願軍入朝打的那麼艱苦,朝鮮人民軍在幹嘛?戰鬥力如何?
    佔領漢城不久,朝鮮軍就乘勝追擊,繼續向南推進,將韓國軍隊壓縮至釜山環形防禦圈內。6月30號,朝鮮人民軍發動水原戰役,在7月初於烏山擊潰韓國軍隊和美軍先頭部隊史密斯特遣隊,解放水原城。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朝鮮人民軍士兵】此圖為身穿夏裝的朝鮮人民軍戰士,旁邊還有一輛吉普車。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 韓戰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導語: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後路,南北夾擊,朝鮮戰勢立即逆轉。中國組建志願軍赴朝。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對美軍仁川登陸早有判斷。韓戰初期,本文作者雷英夫時刻關注戰爭走勢,認真研究美軍指揮官的特點,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為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 美軍仁川登陸朝鮮,中國提前23天已算準登陸時間,精確到分鐘
    臘斯克一個從沒有到過朝鮮的美國人,在美軍高級將領的壓力下,必須半小時內給出劃分方案。急得滿頭大汗的臘斯克大筆一揮選擇了北緯三十八度作為分界線,這條分裂線、血淚線就這樣誕生了。此後,三八線上的衝突不斷升級,以金日成為首的北朝鮮人民軍與南朝鮮李承晚偽政府武裝,在韓戰爆發前,已經有兩千多次的衝突。
  • 就差一點,人民軍為何拿不下釜山?他們遇到了一位猛人
    經過一個月的推進,三次大戰役的狂戰,北朝鮮軍隊已經兵臨釜山,將大軍推進到洛東江一帶,突破洛東江,就意味著拿下釜山,拿下釜山,那麼,李承晚就將成為「蔣介石第二」,只能退守孤懸海外的孤島「濟州島」。對於人民軍來說,勝利來得太快了,未來充滿了希望。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70年前的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給亞洲地區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 朝戰前期美韓完敗,美軍冒險仁川登陸,總參精準預測,卻被無視了
    韓戰前期,美韓聯軍被朝鮮人民軍殺的丟盔卸甲、一敗塗地,十幾萬軍隊龜縮在南朝鮮最南端釜山港周圍,眼看就要被趕到海裡。麥克阿瑟孤注一擲,計劃在仁川港冒險登陸。 與此同時,中國總參謀部準確預測到了此次登陸的地點和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
  • 朝鮮打韓國前期順利後期卻如強弩之末,難道僅是仁川登陸惹的禍?
    ▲朝鮮人民軍軍官但是短短3個月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就在仁川地區開始登陸,半島局勢瞬間被逆轉,人民軍的後路被切斷,「聯合國軍」大踏步進軍漢城。這回該輪到美、韓聯軍勢如破竹了,那麼朝鮮人民軍的潰敗難道僅僅是仁川登陸造成的嗎?
  • 韓戰爆發後,中國此司令員提前預警:美軍會在仁川等地登陸!
    並且,鄧華還特別強調,與美軍作戰,我們必須「充分發揚近戰」、「發揚夜戰」的長處。鄧華的這些戰術見解,後來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作為戰略預備隊的司令員,鄧華特別關注戰局的發展,尤其是美軍的行動。當時,人民軍已推進到洛東江一線,但是敵人負隅頑抗,戰爭進入膠著狀態。
  • 仁川登陸何以迅速扭轉戰局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揮師南下,韓戰爆發。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將大韓民國國軍逼至韓國東南角的釜山,8月初韓國國軍開始在洛東江沿岸構築環形防禦陣地—釜山環形防禦圈以堅守待援。6周後聯合國軍在韓國西北部的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全線潰退,美韓聯軍轉入反攻。
  • 美朝戰爭,美國為什麼選在仁川,反攻朝鮮
    似乎在首批美軍地面部隊招架不住朝鮮人民軍的衝擊後,麥克阿瑟就已將目光投入了仁川。威廉F迪安少將據報導失蹤,這讓麥克阿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將領。當時威廉F迪安少將正親自率領裝備了3.5英寸火箭筒的反坦克小組作戰。迪安躲過了46天,這期間聯合國軍正拼命尋找他,第5空軍司令部的帕特裡奇少將正一架接一架地起飛T6德克薩斯型飛機,希望能找到迪安並將他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