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此次香港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法抗議活動,民進黨當局表達對香港民眾抗議的「認同與肯定」。2014年香港爆發以政改為核心訴求的「佔中」雨傘運動,當時領導人馬英九公開表達支持,隨後國臺辦回應稱,臺灣應該尊重兩岸政制發展道路不同,「對於香港政改,臺灣方面不應說三道四」。相對於馬英九批判,蔡英文當局之批判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庸置疑,民進黨當局藉由操作香港逃犯條例修正,批評「一國兩制」適用性,藉此掩蓋「長於選舉、拙於治理」困境。民進黨當局若對香港事務過度插手,勢將引來大陸認為香港動蕩已涉及「境外勢力」不當介入,質疑美國利用中美貿易衝突之際介入香港問題並轉化為籌碼 ;而臺當局毫無忌諱對香港局勢「說三道四」,民進黨當局過度介入香港問題勢將坐實「境外敵對勢力」意圖顛覆其政權,致兩岸關係更為尖銳與敵對。
首先,採取當局與民眾有別差異化原則。臺當局的政治表態給予「反送中」運動精神鼓舞,政治立場傾向支持抗爭民眾,譴責政府暴力而未譴責民眾暴力。例如陸委會6月9日針對數十萬香港民眾抗爭「以具體行動,充分展現捍衛自由、法治與人權的強大決心與意志力,向港府的粗暴修法說不,我們由衷感佩」;6月16日針對逾百萬港人湧上街頭,聲明致上最高敬意,在追求民主自由道路上,臺灣永遠與港人並肩同行。7月21日陸委會譴責港警暴力,並呼籲港府及大陸當局應嚴肅面對廣大民意。陸委會聲明採取二分法:肯定抗爭民眾、批評香港政府。並無公開譴責包圍旅客、毆打記者、甚至襲擊警務人員等違法暴力行為,一味指責政府,形成一種對待處置「雙重標準」,這可能對香港「反送中」運動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其次,藉機反對「一國兩制」、倡議人民自決權,獲取選舉政治利益。6月9日蔡英文抨擊:在「一國兩制」之下,「港人的自由不再理所當然,過去驕傲的現代法制也逐步崩毀。」、強調「一國兩制」不會是臺灣人的選項。後續發表「臺灣撐香港 、我們守臺灣」,「自由的臺灣、 撐香港的自由」。6月13日蔡英文提及抗爭,讓臺灣民眾更珍惜現有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一國兩制」不適用於臺灣,強調「守護臺灣的主權和民主,讓世世代代的臺灣人擁有對未來的選擇權。」民進黨當局運用反送中運動,拒絕「一國兩制」,倡議臺灣民眾擁有未來選擇權。
近日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更直指,香港的流血衝突印證文化差異的強制統一註定失敗,……8月13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響應抨擊卓榮泰,企圖對香港事態推波助瀾、搞亂香港,企圖通過誣衊攻擊大陸,詆毀「一國兩制」,煽動臺灣內部民粹,藉此謀取選舉利益。甚至「正告民進黨及其當局立即收回伸向香港的黑手,否則必將自食惡果。」換言之,大陸視臺當局批判香港抗議運動,標籤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主要是居於選票極大化邏輯之考慮。
再者,宣稱採取「人道救援」或「個案協助」方式,解決香港居民來臺居留問題。民進黨發言人李問嚴厲譴責港府派出 「速龍小隊」準軍事單位, 「是一場還未出動坦克的血腥鎮壓」,表明 「蔡英文與相關單位已明確表示,將會以人道救援方式,給予個案協助」。相對於民進黨批判,陸委會則是回應指出,根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16條規定,有16種情況香港民眾可以來臺申請居留,包括直系血親或配偶在臺灣灣地區設有戶籍、具有專業技術能力並取得香港政府執業證書、或有特殊成就、在臺灣有臺幣600萬元以上投資等規定,皆可向「移民署」提出申請。
最後,邊緣化國民黨兩岸論述,批判「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民進黨當局藉以論證蔡英文所提反對 「九二共識」就是 「一國兩制」為 「政治正確」;全面徹底邊緣化國民黨兩岸政策,及影響2020年選情。這主要是源自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民進黨藉由連結 「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當標籤化或汙名化 「一國兩制」,也必然傷及「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以此搶奪兩岸論述話語權。
無庸置疑,民進黨當局運用香港政治情勢建構兩岸危機狀態,以守護「主權」為名拉抬2020年選情,藉此謀取政治利益。《人民日報》8月13日刊文評論方興未艾「反送中」行動,認為其背後系來自臺灣、臺獨勢力和美國介入,尤其臺灣當局聲援香港、募資供應香港示威者的行為是在博取政治利益,汙名化 「一國兩制」。顯然,大陸認為香港情勢惡化,有來自「境外敵對勢力」影響,除針對美國外,也劍指民進黨當局。顯見,香港問題已成為兩岸當局隔空喊話及較勁籌碼,然而這將進一步以惡化兩岸關係發展為代價,近來暫停陸客自由行觀光及大陸電影工作者來臺參與金馬獎即為明證。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