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一匈奴墓群墓葬年代初定東漢前期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3日電(郝芳芳)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境內的吉呼郎圖匈奴墓群考古有了新進展。根據2座已發掘完畢墓葬的結構及出土遺物特徵,初步將墓葬年代定為公元1世紀左右,相當於東漢前期。
-
被匈奴視為生命線的陰山山脈,在哪?中國自駕地理
漫長的地質歲月裡,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得陰山山脈和廣闊的草原從大海隆起、形成。 ,成為遼闊的內蒙大地,還在草原文明誕生之前誕生出曾經的世界霸主——恐龍。,導致湖泊眾多,水草豐美,山脈以北則是廣袤的草原,適合放牧。
-
內蒙古之西,陰山以北,有一片草原要多美有多美
內蒙古之西,陰山以北。有一個地方,要多美有多美。它的名字,就叫烏拉特後旗。這裡,藍天白雲大太陽,青山碧水綠草長。綠連天際天連綠,羊似雲朵雲似羊。這裡,馬奶酒也醉人,手把肉總飄香。你若是有緣來品嘗,一定會終身難相忘。
-
「不教胡馬度陰山」!千裡陰山居然是這樣的「分界線」?
陰山南北氣候差異顯著,為中國季風與非季風區的分界。高山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和北上的溼氣,山脈以北降雨量較少,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形成了大面積的草原、荒漠草原、戈壁荒漠等地貌。山脈以南,大氣降水相對充足而且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滋潤著沃野千裡的河套平原,十分利於耕種農作物。陰山為草原與荒漠草原的分界線。
-
內蒙古和外蒙古是怎麼來的?以戈壁為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地區
在當代,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而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共和國。在歷史上,內蒙古和外蒙古地區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內蒙古和外蒙古同屬於蒙古高原,在古代居住著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等民族,這一片土地一直擁有一個不變的名字——大漠。
-
匈奴最早的「國都」在哪裡?專家: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
然而,因為匈奴人的生活習慣問題,他們不可能大興土木留下一座城讓我們今天的學者去考察,再加上今內蒙古包頭市境內的頭曼城也一直沒有蹤影,於是就有了另外一種說法:戰國時代,匈奴的中心在漠南河套和陰山(今狼山和大青山)一帶的頭曼城(今內蒙五原縣),對戰國時代的燕、中山、趙、秦諸國形成重大威脅(參見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絲綢之路
-
不教胡馬度陰山,陰山在哪裡?
陰山,確切地說應該叫陰山山脈,橫亙於我國內蒙古中部,從地圖上看恰好位於黃河大「幾」字上方,是由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峰組成,西起阿拉善高原,東至多倫以西的灤河上遊谷地,從西向東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大馬群山等,東西綿延1200多公裡。
-
誰是中國草原的No.1?
01 誕生內蒙古地處內陸每年夏季從太平洋北上的東南季風到達此地時已如同強弩之末▼本文所述的內蒙古草原包括陰山、燕山山脈以北、大興安嶺以西的內蒙古高原地帶的草原,以及大興安嶺東南、內蒙古行政區內赤峰市 02 陰山王庭在陰山山脈以北國境線附近的戈壁沙漠以南大青山和狼山之間便是廣闊的烏蘭察布草原
-
敕勒川,陰山下:你為草原中原文化大融合作證(上)(組圖)
點擊進入>>> 位於錫林郭勒正藍旗的元上都遺址 魏、遼、元興於草原,推動著草原中原文化大融合 在內蒙古,幾走烏蘭察布紅山口,空中掠影山巔起伏的大青山,再閒暇徜徉平原沃土土默川,記者日漸明白:北魏人為何那樣縱情謳歌這裡的陰山下,為何如此迷夢當年的敕勒川?
-
匈奴的首都——龍城遺址被發現了
蒙古國國立烏蘭巴託大學18日宣布: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中部杭愛山脈(古稱燕然山)一帶被發現了。其中還發現了漢字瓦當,上面寫道:「天子單于」「與天無極,千秋萬歲」,這是在蒙古國首次發現「天子單于」瓦當。這裡就讓人疑問了,所謂的龍城到底是什麼地方呢?
-
敕勒川,陰山下---河套平原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多麼熟悉的唐詩,也是王昌齡眼裡的塞外。歲月流逝,龍城飛將留下的唯有名字與傳說,千裡陰山卻如舊。陰山,這條東西走向橫亙於我國內蒙古中部的巨大山脈,全長1200公裡。西起狼山、烏拉山,中有大青山、灰騰梁山,東有大馬群山,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北面是天野蒼茫的蒙古高原,南面是富庶漠南的河套平原。
-
秦始皇派蒙恬30萬大軍北擊匈奴,奪取的河南地在哪裡?
陰山以北乾旱少雨、氣溫低;陰山以南則氣溫稍高、雨水要多一些。加上這裡黃河比較平緩,河水易於灌溉,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宜農宜牧,有「黃河九曲,唯富一套」說法。這裡便是中原農耕文明和蒙古高原遊牧勢力角逐的前沿 ,都欲得之。
-
陰山,橫亙於內蒙古中部的天然屏障
,意為「七十個黑山頭」,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山脈是古老的斷塊山。它東起河北東部的樺山,西止於內蒙古巴彥倬爾盟中部的狼山,陰山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它的南北不對稱,南坡山勢陡峭,北坡則較為平緩。就像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時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溼氣,所以陰山南麓的雨水充沛,農業發達。
-
中國超小眾的博物館,藏有戰國時期匈奴王金冠,見證草原絲綢之路
說到內蒙古旅行的話,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草原或者胡楊林,其實作為景點豐富的內蒙古來說,自然不僅僅只有這些景致。其實這是一條可以與沙漠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媲美的一條絲綢之路,它是用於連接內蒙古草原和亞歐大陸的重要商貿通路,同樣是絲綢之路重要的構成。通過博物館內的介紹,了解到草原絲綢之路沿途分別經過中原,古代陰山,燕山,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最後到達歐洲。
-
包頭市青山區,青山隨雲走,陰山側畔大地沿河流
歷史上這裡曾是漢族和北方遊牧民族融合之地之一,古時這裡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的一部分,光陰流轉,如今成為草原鋼城的核心城區之一,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強工業區之一,是典型的工業區,也是典型的金融商貿集聚區;是一個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繁榮、環境優美舒適的現代新型城區。
-
內蒙古古墓發現匈奴酋長遺物,其製作工藝令人嘆服
戰國時期屬於匈奴。雖然它可能不是國寶,但它的價值也非常珍貴,尤其是它的生產技術真是令人驚嘆!1972年發生在內蒙古阿魯恰丁匈奴墓,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陵墓。當時,阿魯恰丁匈奴墓也被偶然發現被盜。隨後,立即通知內蒙古當地文物局。之後,考古學家來到這裡進行鑑定,發現阿魯恰丁匈奴墓長期失竊,於是考古學家發現該墓被盜,考古隊決定立即對該墓進行挖掘。
-
令古人頭疼的匈奴人,到今天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有匈奴後裔?
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在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匈奴人大約出現在公元前三世紀,屬於蒙古種族的一支。匈奴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民族混雜生活。匈奴這個國家滅亡後,同化於其他民族,歷時久遠,其民族特徵也逐漸消失,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出一個典型的匈奴人。
-
陰山,這座陌生的山脈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中國自駕地理
這首詩悲壯而不悽涼,慷慨而不淺露,可能你要去到了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踏上這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才會對王昌齡這首《出塞》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那麼,陰山山脈在哪?匈奴為什麼視它為生命線?一、陰山山脈是這麼來的?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中的「陰山」,就是我國古代為患北方的匈奴的發源地。大致位置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包頭地區,其活動區域大概就是現在的鄂爾多斯草原一帶。關於匈奴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司馬遷的《史記》中說「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
匈奴人不是中國人?歷史學家:有心人的「陰謀論」,必須中國人
匈奴人有時也被稱作匈奴,他是指我國古代居於北方草原的一些遊牧民族,主要擅長騎馬作戰。要是看今天的地理環境,就是在我國內蒙古陰山山麓。現在有一些言論說匈奴人並不是中國人,但這種說法可謂是一種陰謀論,匈奴人雖然生活在中原以北地區,並非漢族人民,是少數民族,但他也是中國人,且也必須是中國華夏人民。從匈奴人的最初起源來看,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提及過,說道:「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