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國內外海綿城市設計建造經典案例分析

2020-12-12 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環保示範 1.布里斯托海濱可持續的公共空間景觀設計
 

  歐洲綠都——布里斯托海濱可持續的公共景觀空間,其亮點包括:一個充滿活力的空間、路線和公共廣場: 創建一系列的空間和路線可以為浮動港提供更廣泛的公共領域,包括新的公共廣場、林蔭大道、harbourside新港口進口。濱水區的視野和通道極其開放,尤其是教堂和先前難以接近的港口,讓海濱回歸城市。
 

  布里斯托是一個位於城市邊緣浮動港的價值1.2億英鎊的多功能區域,對布里斯托的歷史濱水區的核心進行重建。可持續景觀設計在總體方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布里斯托公共區域景觀設計的最後階段由英國景觀建築師Grant聯合公司完成。布里斯托已經獲得了好幾個獎項,包括星期日泰晤士報英國家庭獎,表彰其綜合用途開發(2012)和建築黃金標準(2008)。再建項目完成之際,布里斯托慶祝自己在2015年成為歐洲綠色之都——授予優秀的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創造力、文化和創新的城市。
 

  與總體架構師Cullinan工作室密切合作,Grant聯合公司將廢棄的6.6公頃前碼頭汙染場地和煤氣廠改造成充滿活力的新街景、海濱散步區、公共開放空間和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
 

  Grant聯合公司的公共領域景觀設計是基於強大的可持續敘述性,接近海濱位置。其亮點包括:一個充滿活力的空間、路線和公共廣場: 創建一系列的空間和路線可以為浮動港提供更廣泛的公共領域,包括新的公共廣場、林蔭大道、harbourside新港口進口。濱水區的視野和通道極其開放,尤其是大教堂和先前難以接近的港口,加強了此地的視覺聯繫,讓海濱回歸城市。
 

  可持續城市排水:可持續城市排水將雨水從建築屋頂導流至港口,通過一系列管道、渠道和小溪,還可以灌溉種植。浮動的海港邊緣蘆葦在水進入港口之前過濾雨水和地表水。蘆葦也創造了寶貴的棲息地,並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水邊設置。其他棲息地包括面對中央廣場的綠牆。
 

  2.金華燕尾洲公園
 

  金華燕尾洲公園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華江、義烏江與武義江三江交匯處。其靈動的流線設計語言,將場地上的原有流線型建築、季節性的水流和川流不息的人流有機地編織在一起,解決了瞬時人流和日常休閒空間的使用矛盾,創造了富有彈性的體驗空間和社會交往空間,實現了景觀的社會彈性。
 

  金華板凳龍的人行景觀橋將「龍舞」兩江一洲,成為三江六岸最大的城市景觀亮點奉獻這一獨特創意的是北大城市與區域規劃教授、著名景觀設計大師俞孔堅。
 

  燕尾洲地塊位於東市街以西,總佔地面積約75公頃。燕尾洲是金華城市中心的「一灘一洲」之一,圍繞中國婺劇院建設的燕尾洲公園,是啟動多湖區塊的先導核心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俞孔堅倡導人與自然相和諧,尤其注重功能設施的景觀性。由他創意的人行景觀橋連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時分時合、時而盤亙於兩江之上,時而迴旋在溼地林中,兼具通行、觀景和美化城市景觀等多種功能,一橋架「活」了整個燕尾洲。再比如建立燕尾洲頭溼地保育區,引入梯田式防汛堤等,都讓人耳目一新。
 

  翻開金華城區地圖,多湖片區及其西北角的燕尾洲,就像燕尾嵌入三江匯流核心地帶,與江北、江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從「六水之腰」的蘭溪,到「江南鄒魯」的金華,自古有發達的航運水系支撐,八婺大地的繁榮興盛都與水脈息息相關。燕尾洲地處三江交匯之處,既是八婺經濟交流的親歷者,也是八婺文化的見證者。
 

  「不出城廊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江北江南城市發展早已天翻地覆,不經意間,燕尾洲已成為金華最富有詩意的都市「留白」。
 

  有人說,從空中俯瞰,燕尾洲和五百灘就像是鑲嵌在金華三江六岸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設計方案儘可能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環境,採取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完善和豐富場地中的食物鏈,從而促進溼地內生物多樣性的提高,使其形成健康的、能夠自我維持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在城市核心留出一塊控制遊人進入的溼地保護區,是需要極大智慧和魄力的。設計團隊列舉了國內類似自然條件溼地過度開發反成敗筆的案例。
 

  白鷺翩翩起舞,是在燕尾洲溼地經常可見的和諧一幕。與自然生態相和諧的鳥類棲息地,是俞孔堅為燕尾洲洲頭溼地設計的理想願景。
 

  俞孔堅曾說,中國景觀設計師的祖師爺是大禹,可見成功的景觀設計往往在處理洪水等生態安全問題上具有獨特的智慧。根據設計構思,採用梯田層層退臺的形式,把燕尾洲原有的硬質駁岸改造為具有不同安全級別的可淹沒的防汛堤,並在臺地上種植多年生、耐衝刷的鄉土植被,使都市人能在喧囂的生活中獲得回歸田園的獨特體驗。
 

  都市人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逐漸忘卻了田園之美, 而在生硬的水泥防洪堤的傳統觀念支配,堤壩難以成為城市公園景觀的一部分。這一設計理念正是希望破除這種落後的意識,喚回人們內心的田園情懷。
 

  3.法國馬恩河畔萊佩爾勒Perreux河岸景觀設計
 

  馬恩河畔萊佩爾勒市重新思考了與河流的聯繫,把它看成是一個主要的環境、社會、城市和政治問題。該項目的目標在於讓人們重新記起河岸,讓其他種類的動植物回歸馬恩河岸,煥發河岸的活力,弱化水與城市的界限。
 

  混凝土防護轉變成植物防禦,抵禦洪水泛濫,擴大環境功能。河岸一旦被改造成景觀人們就會被水景吸引,開始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與城市的聯繫。
 

  4.漢諾瓦康斯伯格生態社區
 

  Kronsberg城區位於漢諾瓦市東南,2000年德國世界博覽會在漢諾瓦召開,Kronsberg城區規劃項目作為世博會生態設計展覽部分開始啟動。該項目由漢諾瓦世博會組委會、德國環境基金會和歐盟共同參與。規劃總面積150公頃。
 

  Kronsberg城區從規劃到施工,始終將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化設計列在第一位。在能源,

水處理

,垃圾以及土地規劃各個方面和專業部門共同合作。城區貫徹了節約能源,「近自然」的雨水規劃,注重環境保護等理念,在雨水規劃、新能源利用、生態建築、土壤利用、生態恢復等方面作了全面、科學的規劃設計。 

  雨水規劃
 

  由於當地地下水位較高,kronsberg城區是漢諾瓦重要的地下水儲存地,這也是漢諾瓦政府一直遲遲沒有在kronsberg城區進行建設的原因之一。該項目提出了「近自然的水管理」概念和方法,目標是通過一些接近自然的排水方式儘可能的將雨水就地滯留並下滲,最大可能的減少流失量,讓城區的雨水流失量和地下水保持在未開發前的狀態。
 

  整個雨水規劃中的幾個大型雨水滯留區都很好的結合地形設計,由於地勢東高西低,在場地的西邊緣最低洼處,規劃了一個可作為公園綠地使用的大型滯水區域,下暴雨時可滯留大量雨水從而起到防洪作用,平時是可進入的休閒綠地。雨水順應東高西低的地勢沿地表可形成溪流景觀。

 

  城區雨水利用系統由「雨水滲濾溝」、「坡地雨水綠道」、「雨水滯留區域」「蓄水湖」和「輸水溝」五個部分組成。在這個系統中,雨水流入沿路設置雨水滲濾溝,滯留在溝中並慢慢透過溝底的濾水層淨化後下滲,當遇到暴雨的時溢出的雨水再通過管道運到較大的雨水滯留區域中,保持在那裡慢慢滲透和蒸發。
 

  在私人戶外空間內,業主可以根據法律和合同要求,在技術條件允許情況下做任何形式和尺寸的雨水滲透和滯留設計。
 

  在系統的生態設計中,雖然進行了大面積的施工,康斯伯格地區的自然水位仍得到保持,整個區域的降水幾乎完全不流失,極其接近1994年未開發時自然狀態下的情況:14mm/a。和普通居民區雨水165mm/a的流失量相比,康斯伯格城區的流失量僅為19mm/a。
 

  5.天津橋園公園
 

  橋園位於天津市河東區,河東區是天津的中心城區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佔地40平方公裡,人口63萬。公園場地南臨盤山道,東以天山路為界,西北朝向衛國道立交橋呈扇形展開,佔地22公頃。東南兩側為城市幹道,是公園與城市的活躍交界面,周邊社區人口近30萬。原為打靶場,北側尚有一土堤;場地低洼,有魚塘若干;地面建築物已被拆除,殘留楊、柳樹若干。
 

  設計的總體目標是為整座城市和周邊市民創造一個有多種自然服務機能的公園綠地,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淨化;在自然過程中改善鹽鹼土質;重塑鄉土植被風貌,實現低成本管理;發揮鄉土植物、自然系統、雨洪系統、土壤改良及景觀可持續性的科普教育功能;為遊人提供美的享受。
 

  多樣化的生態群落創造並開啟了植物適應性與群落進化的自然過程。混合植物種類的種子最初用來培育出新的植被,其他鄉土植物則宜地栽種。隨著季節更替,每一塊植物種植區將大大小小、有水無水、pH值不一的坑洞串聯在了一起。
 

  這一在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s Services)中扮演著生態基礎設施角色的公園以持續進化過程的視角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景觀美學——沒有規整的形式,沒有刻意的種植,洋溢著自然凌亂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觀中能夠充分體現其自身特有的美麗。
 

  在天津橋園公園項目中,土人景觀通過改造地形使城市雨水融入植被適應與群落更替的自然過程中,將一塊廢棄的打靶場變為了一座低人工養護的城市公園,使其具有雨洪調蓄、淨化等多種自然服務(Nature's Services)功能,改善了公園的鹽鹼土質,為環境科普教育提供了條件,為遊人帶來了賞心悅目的景色。
 

  該地區一度有著溼地、鹽沼景觀,但因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而消失殆盡。雖然這種鹽鹼土壤不適宜樹木生長,但地被和溼生植物卻在這片水位與pH值變化不定的水域裡繁茂叢生。適應性植物群落靈巧地裝點著這塊區域的景觀,這種簡單淳樸的、名為「適應的調色板」的設計方案旨在利用自然、利用開挖的21個大小深淺不一的坑洞——直徑幅度從10~40米,鑿挖深度從0.5~2米——解決場地垃圾問題。

 

  由於雨季和地下水位淺的原因,這些坑洞或成為了水塘,或成為了溼地,或成為了季節性水池,或保持原狀成為一些無水的坑穴。經過雨水的衝刷過濾,那些無水坑穴內的土壤由此得到改善,在匯集雨水徑流的深坑中營養逐步沉積。
 

  自然凌亂的野趣
 

  橋園公園僅用兩年就實現了其設計目標。水池內蓄存的雨水為多種多樣的水敏感植物群落提供了演替條件。植被的季節性變化與野趣的本土景觀美感結合在了一起,每天吸引著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公園開放的第一個月(2008年10~11月)內,約有20萬人入園遊覽。這座僅在一年內就將原有景觀進行更新的公園成為了既廣受社會大眾歡迎,又無需大量管理成本的成功範例。
 

  這一在生態系統服務中扮演著生態基礎設施角色的公園以持續進化過程的視角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景觀美學——沒有規整的形式,沒有刻意的種植,洋溢著自然凌亂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觀中能夠充分體現其自身特有的美麗。這個以生態功能為主導的「適應的調色板」已成為了天津人心目中一塊珍貴的非凡之地。
 

  6.其他國外優秀案例
 

  美國波特蘭雨水花園

 

  波特蘭位於美國的西北部,受季風氣候影響,是一個多雨城市,解決過多的雨水問題就成了波特蘭市的首要問題。由邁耶·瑞德景觀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波特蘭會議中心的「雨水園」,成功的解決了雨水排放和初步淨化處理問題。設計師利用當地水池、植物根系、沙石以及土壤特性,將渾濁的雨水進行淨化、沉澱,經過過濾乾淨清潔的水透過土壤被下滲到土地下,解決了雨水排放和過濾問題,同時還創造了美景。
 

  波特蘭的雨水園運用現代LID技術創造出了一種原野自然的生態空間,成功的平衡了自然生態與人工之間的對立,它曲折的造型、堆砌的粗獷玄武巖,不再是一種矯揉造作的『裝飾』而是成了空間關係和個性象徵,在人工和生態之間成功的實現了和諧統一。
 

  德國柏林波茨坦廣場

 

  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是柏林的新中心,它周圍的城市景象生動活潑而又多姿多彩。在高大宏偉的現代化建築裡, 餐廳、購物長廊、劇場和電影院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大融合。
 

  夜晚,索尼中心(Sony-Center)及其露天帳篷屋頂在迷人的燈光照射下,頗為引人矚目。柏林圍牆倒塌後,波茨坦廣場曾是歐洲最大的建築工地。1993年~1998年間,這裡建起了戴姆勒·克萊斯勒區,其中有辦公樓、商店、飯店、居民住房、餐館以及Stella——音樂劇院和一個卡西諾賭場等,柏林的高樓似乎都集中在這裡。大家比較熟悉的Sony中心和奔馳中心都在其中。
 

  澳大利亞墨爾本愛丁堡雨園

 

  愛丁堡雨水花園是為了給公園中的樹木提供水分為建立的,同時也為整個的公園提供裝飾性的作用,給人一個放鬆休閒的場所。墨爾本已經經歷了多年的乾旱,這個雨水花園有效的解決了這個乾旱難題。
 

  經過設計,整個的雨水花園每年將吸收16,000公斤的固體懸浮顆粒,同時通過植物生長吸收160公斤的營養鹽、氮等一些元素,減少垃圾產量。同時地下存水的過濾水將達200千升,提供每年公園所需灌溉水的60%。
 

  原標題:6個國內外海綿城市 | 案例分析

相關焦點

  • 6個國內外海綿城市設計建造經典案例分析
    再建項目完成之際,布里斯托慶祝自己在2015年成為歐洲綠色之都——授予優秀的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創造力、文化和創新的城市。   與總體架構師Cullinan工作室密切合作,Grant聯合公司將廢棄的6.6公頃前碼頭汙染場地和煤氣廠改造成充滿活力的新街景、海濱散步區、公共開放空間和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
  • 乾貨|6個國內外海綿城市案例對比分析
    海綿城市建設為城市汙水處理及雨洪管理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對於解決我國目前城市水汙染及城市水資源問題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海綿城市建設成功案例的理念及技術,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概念進行理解和把握,闡述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未來發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及問題。
  • 【組圖】海綿城市之國外水敏性城市設計經典案例
    北極星環保網訊:案例研究和技術報告2001年開始,金斯敦市議會設計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設計項目(包括200多個雨水花園)。文章的下面有總結介紹水質量改善項目,是由金斯敦市議會設計和實施的,例如雨水花園(也稱為生態滯留系統)、可滲透性路面和溼地。什麼是雨水花園?
  • 【揭秘】海綿城市國內外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揭秘】海綿城市國內外典型案例深度解析北極星環保網訊:海綿城市案例布里斯托海濱可持續的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布里斯托Harbourside公共區域景觀設計的最後階段由英國景觀建築師再建項目完成之際,布里斯托慶祝自己在2015年成為歐洲綠色之都——授予優秀的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創造力、文化和創新的城市。可持續城市排水:可持續城市排水將雨水從建築屋頂導流至港口,通過一系列管道、渠道和小溪,還可以灌溉種植。浮動的海港邊緣蘆葦在水進入港口之前過濾雨水和地表水。蘆葦也創造了寶貴的棲息地,並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水邊設置。其他棲息地包括面對中央廣場的綠牆。
  • 濟南首個海綿城市設計導則印發試行
    園林綠地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快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步伐,有效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充分發揮綠地海綿體功能,為建設海綿城市提供技術保障,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組織濟南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著手編制《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
  • [分享]海綿城市學校案例資料下載
    海綿城市學校案例專題為您提供海綿城市學校案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海綿城市學校案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最長監測時間近20個月 嘉興海綿城市試點區域面積為18.44平方公裡,建設工程涉及住宅小區改造、公共建築改造、公園綠地改造、市政道路改造等十大類,共計116個工程項目,歷時3年多。花大量人力物力推進的海綿城市建設,到底有什麼成效呢? 「我們在黑臭水體、主流河道斷面、地下水等不同水質中設點取樣,並對海綿城市建設的典型項目和示範區內的其他項目進行降雨監測,分析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城市內澇情況等內容。」
  • 圖文案例分析 | 玉溪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東風廣場生態景觀設計
    圖文案例分析 | 玉溪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東風廣場生態景觀設計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座多彩的生態城市客廳,不是烏託邦式的畫卷,而是自然過程和日常生活的舞臺。建立在雨水適應性基礎上的景觀和市民空間,體現了海綿城市對城市發展的多重積極意義,一體化環境設計方式和跨學科協同的有益探索。
  • 空間展示設計經典案例_2020年空間展示設計經典案例資料下載_築龍...
    專題地址請點擊:高大空間建築暖通空調設計經典案例分析  專題地址請點擊:高大空間建築暖通空調設計經典案例分析 ,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
  • 國家海綿城市圖集_2020年國家海綿城市圖集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2020新版《海綿城市設計標準》 全文: 北京市地方標準 《海綿城市建設設計標準》 DB11/T 1743—2020  本標準共分 10 個章節: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建設目標;5.總體設計;6.建築與小區;歷史文化街區
  • 史上最全國外海綿城市案例詳細解析!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國外「海綿城市」的案例,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的吧!1、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設計2001年開始,金斯敦市議會設計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設計項目(包括200多個雨水花園)
  • 分享|5個國家的海綿城市經驗總結及案例賞析
    關於海綿城市,我們來學習下國外「海綿城市」及案例,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 城市不同,特點和優勢也不盡相同。
  • [分享]城市景觀失敗設計案例資料下載
    國內外失敗的城市自行車道設計案例 查看詳情
  • [分享]國外鄉村規劃經典案例資料下載
    可以借鑑一些國外 查看詳情 國內外5個開放式住區的經典案例 查看詳情
  • 上海市15個海綿城市建設改造案例分享
    你知道什麼是「海綿城市」嗎?你知道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之魚」周邊道路等都是海綿城市改造案例嗎?市住建委說,目前,上海海綿城市建設正在進行中。徐匯區雲錦路跑道公園、長寧區蘇州河慢行步道、虹口區虹灣綠地……16個區都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嘗試。
  • 城市街道更新案例_2020年城市街道更新案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1978年至1995年,城市化水平約為改革開放以前的3倍,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30%左右,目前在城鎮人口已經佔總人口的45%左右。這種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成為新一輪城市道路建設的推動力,各省、市城市道路的裡程、面積總量得到穩定增長,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 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_2020年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資料下載_築龍...
    小編說 針對海綿城市建設中水力模型輸入的設計暴雨問題,分析了源頭、過程和末端在不同設計工況條件下的設計暴雨強度公式及設計暴雨過程的建立方法和適用範圍
  • 國內「海綿城市」建設優秀案例
    關於海綿城市,我們來學習下國內外「海綿城市」的案例,看看他們是怎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金華燕尾洲公園金華燕尾洲公園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華江、義烏江與武義江三江交匯處。其靈動的流線設計語言,將場地上的原有流線型建築、季節性的水流和川流不息的人流有機地編織在一起,解決了瞬時人流和日常休閒空間的使用矛盾,創造了富有彈性的體驗空間和社會交往空間,實現了景觀的社會彈性。
  • [分享]國家海綿城市圖集資料下載
    2020新版《海綿城市設計標準》 全文: 北京市地方標準 《海綿城市建設設計標準》 DB11/T 1743—2020  本標準共分
  • 海綿城市景觀設計應用技術研究
    結合相關的工程方案,將海綿城市系統應用在綠道景觀設計中,通過植草溝,下凹式綠地等技術手段實現道路徑流控制和局部雨洪管理。使海綿城市和綠道景觀共生。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當下對城市道路兩側慢行綠道景觀設計中,運用海綿城市技術的案例並不多,還沒有得到普及和推廣。歸因於海綿城市認識不充分,技術手段不成熟並且與地方交通差異化,綠道的推廣度有直接關係。大部分城市採用的道路布置方式主要仍以雙向X車道,兩側分機動車道設置,並沒有融入綠道系統。
  • 史上最全國外海綿城市案例詳細解析!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國外「海綿城市」的案例,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的吧!1、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設計2001年開始,金斯敦市議會設計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設計項目(包括200多個雨水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