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確實如此,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母親在這中間需要傾注許多精力與愛意,這世間也很少有不愛自己孩子的母親。
然而,近日海南某地發生的一起棄嬰事件,卻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
這件事的過程是,一位龍眼地工人發現,一名剛出生不久的棄嬰被樹葉掩蓋在泥土裡,當時嬰兒臍帶未剪,身上還混雜著泥土和血跡,一直放聲大哭。
接到報警後,民警火速趕往事發現場,將嬰兒送到醫院搶救。萬幸,經過診治,嬰兒暫無生命危險。
次日,一名自稱是孩子母親的29歲女子來到派出所,她向警方交代,自己於事發當天去找同學玩,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就跑到龍眼地產下女嬰。因為自己從沒有過這種經歷,所以在恐慌之下,用樹葉將嬰兒埋在野地後就逃走了。
我們難以想像,若是當天龍眼地裡,沒有工人在勞作或是女嬰被晚一點發現,那這個剛出生的嬰兒極有可能就性命不保。女子生下嬰兒後,轉手就拋棄於荒野,如果用樹葉覆蓋其上是不想被人發現,那如此行為便無異於謀殺。
於情於理,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我們珍惜,既然選擇將這個小生命帶來這個世界,就應該對他負責,照顧好他。不管有什麼難言之隱,都不足以成為父母們遺棄孩子的理由。
如果自己不想要孩子或者覺得目前沒有能力撫養孩子,那就應當早早做出預防措施,而不是將他們帶到這個世上後,再草率地奪走他們的生命。
雖然我們對這位女子的說辭尚存疑慮,不過畢竟她已經有29歲,將近而立之年。如今網絡又如此發達,很多疑問都可以在網上找到解釋,所以她不應該連這點常識都不具備。
不過性教育的缺失,確實是目前我國教育中存在的一個極大問題,有許多悲劇的發生正緣於此。加強對青少年階段孩子性教育的普及已刻不容緩,性安全教育的普及,可以從根本上減少那些少女媽媽的數量,進而減少棄嬰的數量。
另外,棄嬰的行為絕非個例,不少地方曾被爆出過類似新聞。遺棄嬰兒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孩子天生殘疾或患有重病,父母不願意承擔高額的醫療費用;有的是因為父母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所以就選擇生而不養;有的是受到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從而嫌棄女嬰;還有的是因未成年或未婚先育,而選擇拋棄孩子。
針對以上幾點,首先,需要推行強制性產檢,減少新生嬰兒患病畸形的概率,並對天生殘疾的孩子給予一定的治療補助,減少這些父母的經濟壓力。
其次,社會在普及性教育的同時,要加強男女平等和對生命負責的相關教育。都是成年人了,要根據自身情況考量是否生育孩子,杜絕只生不養的現象發生。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棄嬰事件一定會有所減少。
我們不知道女子在將嬰兒遺棄到野地逃跑後,內心是否有過激烈地掙扎,但是從其主動去派出所坦白這一行為,可以看出她有悔改之意。希望她在未來的日子中,能盡到一位母親的責任。
來源:都市民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