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環境治理方法與生態修復技術

2020-12-1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由於礦藏的不可移動性,導致礦山在長期開採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情況,不僅破壞了區域動植物系統,而且導致區域水繫結構出現了嚴重的毀損。據此,本文以礦山環境治理方法與生態修復技術為研究要點,闡述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現狀,分析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中的生態環境效應,討論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必要性。結合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影響因素,對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實踐應用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礦山環境;治理;生態修復

前言:人口、資源、環境,是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均衡和諧發展勢在必行。從理論層面進行分析,地方環境可持續發展是社會整體穩定運行的子集。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及修復則是地方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據此,綜合利用恢復生態學、資源經濟性原理及方法,對礦山土地生產力恢復及礦山生態系統維護進行探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現狀

1、礦山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概述

礦山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主要是利用人為工程手段或措施,在植被恢復不佳的礦山廢棄裸地坡面位置,為區域植被生長創作適宜的土壤環境條件。同時引入先鋒植物群落,對裸露地面進行初期覆蓋,以避免礦山廢棄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為後期目標群落形成奠定基礎。

2、礦山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現狀

在近十年發展進程中,我國礦山開發事業飛速發展,礦業在國民經濟中作業也直線上升,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但是,由於礦產資源開採是人類活動中最大規模改變地表景觀、破壞地表生態系統的活動,我國大規模的礦山開採對我國土地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促使礦區周邊土地資源急劇減少。現階段我國總礦山數量在20*104個以上,廣泛分布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及偏遠地區。由於小型採礦活動工藝較落後,且缺乏規範的管理制度,導致其存在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整體礦山管理的失控,也加劇了礦山對土壤的破壞。我國多數礦區生態恢復率大多在0左右,這種情況下,若我國不及時對小規模礦山進行有效治理,就會影響總體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率。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我國礦山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大多為生態重建的方式。現階段我國礦山生態重建主要針對採礦活動進行中造成的露天採礦場採空區、尾礦場、排土場、塌陷區進行生態重建。其中露天採礦場採空區主要生態重建方式為天然植被恢復、人工促進植被恢復兩種類型。配合蓄水重建、挖深墊淺技術、農林重建等措施,可促使植被加速恢復;而尾礦場生態重建主要利用人工綠化的方式,通過矸石生態重建、塌陷區生態重建,促使生態恢復;排土場生態重建主要用技術為排土場土壤植被恢復、排土場土壤穩定技術、植被物種篩選配置技術等;塌陷區生態重建主要依據礦區採礦塌陷區重建後發展方向,綜合考慮農業、水產養殖、建築等因素,制定對應的生態重建方案。

二、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生態環境效應

1、水文地質變化及區域水質汙

在礦山開採過程中,礦區疏幹排水、礦區裂縫及塌陷等問題的發生,會直接影響礦區開採模塊地下儲水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積疏幹漏鬥出現、地表徑流變更等問題發生。再加上礦山開採階段礦坑水、廢水淋濾水等工業廢水的排放,對礦山周邊水源造成了嚴重的汙染[1]。

2、地質災害發生概率增加

礦山開採作業的進行必然會導致地下採空問題發生。而地下採空問題的發生,不僅會影響礦山周邊山體及斜坡的平穩安全性,而且會加劇地面開裂、坍塌、滑坡等事故發生概率。再加上礦山開採排放廢渣大量堆積在山坡、溝谷位置,廢石廢渣與泥土混合會直接導致廢石廢渣摩擦力、透水性減小。此時若出現暴雨天氣,則會增加泥石流發生概率。

3、土壤汙染與退化

在礦山開採後需要將表土清除並覆蓋新土或礦渣,而採礦過程中大型採礦設備的重型荷載作用,會導致礦渣或新土逐漸堅硬、板結。再加上礦區地面採空塌陷問題的發生及礦山固體廢渣的排放,會直接導致土壤產生裂隙。隨著土壤裂隙的擴大,土壤養分會逐漸流失,礦山固體廢渣中毒害成分會直接滲入土壤中,造成嚴重的酸鹼汙染、重金屬汙染、有機毒害物質汙染。

4、水土流失加劇

在礦山開採過程中,由於露天礦坑開挖、井工礦抽排地下水等作業,會直接破壞地表植被。進而導致礦山開採區域地下水位出現大幅度下降,逐漸形成大面積人工裸地。此時若出現大面積降雨,則會在礦山地面起伏及溝槽的作用下加速地表水流動,最終促使水土衝刷加劇。

三、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影響因素

3.1土壤因素

土壤是礦山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作業正常運行的前提,也是巖石圈表面植被存活生長的關鍵因素。其不僅可以提供植被存活生長所需的礦物質元素、水分,而且可以為生態系統中生物部分、無機環境相互作業提供載體。這種情況下,土壤內酸鹼值、土壤結構、母質、營養狀況等因素,就直接影響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效果。

3.2光照強度

光照強度是礦區內植被光合作業主要能量提供者。根據光照強度的差異,礦區環境治理人員可選擇適宜的生態恢復植被類型,如耐陰植物、陽性植物等,以保證生態修復效果。

3.3溫度及水分

溫度可以通過氣溫、地溫兩個渠道對植被生長活性造成影響。而植被生長活性直接影響了礦區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效率。

水分是植被正常存活生長的關鍵因數,也是植被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主要參與元素。其可以為植被礦物質營養吸收、運輸提供良好通道。植被供水情況,也直接影響了礦區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效果[2]。

四、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典型技術

4.1礦山土壤汙染治理典型技術

4.1.1表土轉換及客土覆蓋

表土轉換主要是在礦區開採作業開展前期,作業人員可首先將表層、亞表層土壤挖走,並儲存在適宜的環境中。在礦區採礦作業結束後,將以往儲存的土壤放回原處。上述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礦區周邊製備,但是整體土壤物理性質、種子庫、營養條件沒有較大的變化,可以便於本土植物在較短的時間內生長存活。

客土覆蓋主要是礦區開採後廢棄地土層厚度不足時,利用異地熟土覆蓋的方式,固定在礦區開採後廢棄地表土層。在改良礦區開採後廢棄地土壤理化性質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在客土中添加微生物、氮素、植物種子,為礦區廢棄地製備重建提供良好條件。

4.1.2土壤物理性質改良

提高礦區廢棄地土壤孔隙度是礦區土壤物理性質改良的主要目的。在短期內礦區土壤物理性質改良作業中,礦區環境治理人員可以採用犁地,或者農家肥施加的方式,降低土壤容重,改良礦區廢棄地土壤結構。同時對於酸鹼度不佳的礦區土壤環境,礦區環境治理人員可以利用生石灰,或者碳酸氫鹽,進行酸鹼度調節,以增加土壤中鈣含量。

4.1.3土壤化學性質改良

改良礦區廢棄地土壤化學性質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因此,礦區環境治理人員可在化學肥料、固氮植物應用的基礎上,針對礦區土壤重金屬汙染及有機廢棄物汙染情況,採用適量微生物進行調節治理。

4.2礦山植被恢復典型技術

4.2.1植被生長捲鋪蓋法及高陡巖石邊坡綠化法

植被生長捲鋪蓋法主要應用於坡度較緩且低矮的土質邊坡,利用當地草皮進行鋪種。其可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種群。

高陡巖石邊坡綠化法主要是通過在礦山邊坡面上種植植被可持續生長的基質。並將基質長時間固定在礦區開挖後巖石邊坡面層。同時利用廢棄秸稈製作的固土板狀結構,根據不同地質條件,進行植被物種選型及室外生長實驗,以保證高陡巖石邊坡綠化效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環境質量的好壞,與人類生存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而綠化對改善和維護環境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植物(以及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保護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平衡,保護礦山環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開展以植物為主體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植物修復)對於改善和修復環境質量,實現環境友好,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技術措施研究
    隨著金屬礦產資源需求量逐漸增大,使得金屬礦山開發力度加大,致使礦山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金屬礦山開發引起的地質災害、水土汙染等。如果不加以人為的治理和幹擾,那麼最終將會導致採礦區生態失衡,資源枯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農業建設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會引發大的地質災害,威脅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礦山土地復墾技術,實現礦區生態重建。
  • 礦山環境修復設計_2020年礦山環境修復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實現礦區「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觀相協調、因地制宜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區域整體生態功能得到保護和恢復」等目標?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內多位地質環境修復領域的專家,一次有關礦山環境修復的專業性討論就此展開。
  • 「技術交流」砂石礦山修復的十種技術方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現階段,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常採用的礦山復綠技術方法主要有覆土綠化、擋牆蓄坡綠化、開鑿平臺綠化、邊坡鑽孔綠化、魚鱗坑蓄土綠化、掛網噴播綠化、生態袋綠化、生態草毯綠化、飄臺綠化、植生混凝土綠化等。
  • 龍巖上杭:打造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紫金典範」
    衣帶當風,清風拂面,在復墾區的紫金山植物園裡馬尾松林颯颯作響,裹挾著這座中國第一大金礦和上杭縣檢察院綠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經驗,隨同山下蜿蜒的一道汀江碧水,譜寫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交融的史詩,不停地奔流向新時代。這滿目的「生態綠」,離不開「檢察藍」的守護。
  • 韓國強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調研
    韓國強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調研時強調 讓廢棄礦山成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4月9日,市委書記、市長韓國強,市委常委、秘書長唐延海,市政府副市長李強帶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運輸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進行調研。
  • 河北:露天礦山修復重塑綠水青山
    長城網訊(記者 吳新光)記者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河北各地探索出礦山復綠、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空間再用、休閒公園、文化造景、邊採邊治、礦山公園等8種礦山環境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技術方法體系。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是武安市一座典型的礦山修復公園。
  • 北京市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項目-2019年度密雲區不老屯鎮兵馬...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中鋼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密雲分局(本級行政)的委託,就北京市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項目-2019年度密雲區不老屯鎮兵馬營村鐵礦治理區(項目編號:003-JH001-XM00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成交結果如下: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03-JH001-XM001
  • 礦山生態修復有哪些新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本篇內容為礦山生態修復中的新技術探討。1仿自然地貌修復技術(一)人工地貌通常,在礦山開採破壞前,礦區原本的經過10年乃至百年自然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遭受破壞,繼而促使了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的發生。
  • 玉山修復礦山生態還原綠水青山
    玉山訊 在玉山縣巖瑞鎮關山橋村雞頭山生態修復現場,放眼望去,苗木林立,鬱鬱蔥蔥。「以前這裡是一片廢棄的石灰石礦,山上光禿禿的,晴天灰塵到處飄。治理以後空氣也好了。」家住附近的趙阿姨對礦山修復帶來的環境變化深有感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 新鄉市部署北部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
    12月4日,新鄉市召開北部礦山治理整頓及生態修復推進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躍勇強調,要壓實責任、科學統籌,紮實推進北部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為新鄉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副市長王天興出席會議。
  •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關於印發《陝西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技術要求...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2019年12月30日陝西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技術要求與驗收辦法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促進綠色發展,保護礦山生態,規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與驗收工作,保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質量,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陝西涇陽縣紮實推動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陝西鹹陽市涇陽縣積極推動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面積約6.6平方千米,平整土地約3.33平方千米,栽植各類苗木約170萬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37.5平方千米,並完成18千米的沿山扶貧路東段改造工程,整個礦區綠意初現、生機煥發。
  • 滇池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獲自然資源部點讚
    2018年,昆明市明確,通過轉變傳統植樹種草的單一方法,探索多樣化再利用途徑,將生態修復與城市旅遊功能進行結合,在改善滇池流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優化土地利用,提升城市形象與旅遊品質。根據「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耕則耕」的修複方案,滇池流域「五採區」完成生態修復後,有的將作為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利用,有的進行植被修復,有的則作為耕地復耕復綠。
  • 生態修復治理 讓廢棄礦山披綠「重生」 破損山體變回綠地花園...
    在山東大學興隆校區東北側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現場,山上已栽滿了植被,看不出以前山體破損裸露的樣子。新時報記者張曉園攝進入農曆的冬月,濟南天氣愈加寒冷。在山東大學興隆校區東北側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山坡上新覆蓋上了鬆軟的種植土,剛栽的松、柏等樹苗迎風搖曳。
  • 案例分享: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應該怎麼做?
    PPT~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PPT~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詳解PPT~礦山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PPT~地質勘查工作簡介及其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PPT~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建議收藏\轉發PPT案例分析~生態的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的方案PPT~地下水汙染調查及建井技術
  • 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水生態修復技術作為河道治理中的新興應用技術,通過強化自然界自身淨化水質的治理思路,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關鍵詞:水生態修復;河道治理;應用引言:水體惡臭以及由水體富營養化引起的藍藻水華泛濫,給城市水體景觀和居民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
  • 「一盤棋」修復 「一體化」治理——重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地處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是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城市。他們把生態修復作為「一盤棋」統籌設計、治理,取得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綠」的修復成果。其修復治理類型多、樣本種類全、典型性強的鮮明特點,使得重慶的工作經驗,對於地理、自然條件類似地區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有較強示範意義。
  • 案例|國內外礦山修復優秀案例介紹
    案例|國內外礦山修復優秀案例介紹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內外礦山修復優秀案例介紹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廢棄礦山(採石場)給城市帶來較為嚴重的景觀生態問題,如水土流失、威脅城市防洪、降低生物的多樣性、對地表的破壞等,對城市生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 礦山生態恢復工程_2020年礦山生態恢復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巖土事業積極發揮行業影響力,承擔社會責任,近年來,工勘集團不斷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專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