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上杭:打造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紫金典範」

2020-12-16 澎湃新聞

全屏觀看 效果更佳

濃雲翻湧,甲光乍現,在虎踞龍盤的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觀景臺遠眺,幾處裸露的採礦區被大片綠黛如墨的青山綠樹包圍。

衣帶當風,清風拂面,在復墾區的紫金山植物園裡馬尾松林颯颯作響,裹挾著這座中國第一大金礦和上杭縣檢察院綠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經驗,隨同山下蜿蜒的一道汀江碧水,譜寫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交融的史詩,不停地奔流向新時代。

這滿目的「生態綠」,離不開「檢察藍」的守護。近年來,上杭縣檢察院主動作為,創新履職方式,強化法治擔當,在構建檢企共建、檢行共治、檢民共創方面不斷深耕細作、持續發力,全面踐行「三位一體」生態檢察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條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新路子」。

檢企共建,多合力鑄「紫金典範」

在很多人印象中,礦區大概都是漫天飛舞的塵土、螞蟻般往來的礦車、廢氣瀰漫的廠區……然而,5月7日,記者在紫金山礦區卻是另外一種「世外桃源」的場景。上杭之北,汀江之岸,是這麼一處綠色生態改造的工業旅遊休閒基地。園區不僅有復墾區打造的農業休閒觀光園,還有排渣場建設的紫金山植物園、花果鮮明的生態花果園、汙水淨化後滴灌的高山茶園……

陽光下的紫金茶園

紫金山白鷺紛飛

「在紫金山是邊生產邊建設礦山公園項目,這和國內大多數礦山公園都是在礦山閉坑之後才建設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離不開檢察院的一份『檢察力量』。」紫金山金銅礦安全環保總監許輝標自豪地介紹道。經過多年努力,紫金山礦區已恢復礦山植被8265畝,紫金山國家礦山公園,成為我國首批礦山公園。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生態理念在這裡體現得特別明顯。「法治礦山,共建生態園」的標語在成片成林的馬尾松映襯下,格外奪目。「多年以來,上杭縣檢察院與紫金礦業建立生態保護『檢企聯絡機制』,積極參與紫金山礦區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助推礦山企業落實環境安全措施,恢復生態治理,讓紫金模式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典範。」4月29日,在成立駐紫金山金銅礦生態檢察聯絡室的現場,檢察長戴宇明為多年來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檢察工作做了註腳。

實地查看

同時,該院還積極轉變司法理念,全面踐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三位一體生態檢察工作機制,「雙監督、雙預防」,作用可圈可點。「雙督促」就是利用「兩法」銜接平臺,從制度、教育、監督等方面督促職能部門加強礦山監管;針對紫金礦區集中的實際,建議縣政府專門成立以環保、安監、國土、公安等部門組成的環境監察大隊駐紮紫金山礦區進行專項監管。「雙預防」就是結合紫金金銅基地實際,開展環保執法危險廢物監管、土壤汙染等生態專項預防調查並提出建議;同時,通過以案釋法積極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利用典型案例教育相關人員遵紀守法,做到警鐘長鳴。

召開座談會

可以說上杭縣檢察院為上杭紫金山國家礦山公園築起了強有力的司法屏障,形成了紫金山礦區「開發一片、恢復一片、成效一片」的礦山生態修復「紫金模式」。

檢行共治,打好守護「組合拳」

「鍾某等人的行為造成該山場礦產資源破壞價值390餘萬元,情節特別嚴重。案發後被告人鍾某外逃,於2017年2月2日被公安民警抓獲歸案。」2017年5月9日,由上杭縣檢察院起訴的被告人鍾某非法採礦案,縣法院一審以非法採礦罪判處被告人鍾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這是上杭縣檢察院生態檢察部門經辦的一起重大涉礦案件。

為了守護秀美杭川的這片青山綠水,上杭檢察院加大對涉礦犯罪案件的懲治力度,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讓「檢察藍」緊盯涉礦、涉砂重點環保領域,讓「生態綠」成為不可觸碰的法治底線。

自2004年12月起,張某偉與其兒子張某浩未經申請辦理採礦許可證等手續,在舊縣河「水東壩」河道從事採砂作業,超出工商執照從事立體農業綜合開發兼營項目基建清淤泥石土銷售的許可範圍,非法採砂銷售牟利657餘萬元。

「在辦理該起利用宗族勢力,長期在紫金山周邊非法佔用農用地、非法採礦案件中,及時召開檢察官聯席會會商案情,依法提起公訴,被告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經辦檢察官袁曉帆介紹。該院還對所在的鎮政府在健全完善幹部管理制度、加強村財管理,實行常態化監管,實現村務信息的公開等方面制發檢察建議,推進掃黑除惡工作向綜合整治、堵塞漏洞進一步延伸,為紫金山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辦理生態案件的檢察官換了一茬又一茬,生態檢察職能部門名稱也隨著司改在變化,但是守護青山綠水的初心始終不變。該院深入開展「破壞環境資源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建立危害生態環境犯罪案件優先辦理、快速辦理工作機制,注重偵捕訴銜接,依法從重從快打擊破壞環境、危害生態刑事犯罪。2016年以來,該院審查批捕、起訴非法採礦案件10件11人。積極開展打擊涉礦領域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活動,從中辦理涉礦案件2件6人。

檢民共創,清新杭川「司法盾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杭縣檢察院進一步強化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理念,注重將生態檢察從傳統林業向水、土、大氣、礦山修復、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延伸,實現統籌兼顧、全方位保護。

「檢民共創」則是上杭縣檢察院發動群眾參與礦山周邊環境治理的又一個新探索。黃潭河流域是上杭境內汀江流域的一條重要支流。自古以來,黃潭河就享有「黃潭河清則汀江綠」的美譽。2016年初,上杭縣檢察院針對流域兩邊礦業集中的汀江、黃潭河受礦山汙染問題,組織人員深入流域、鄉鎮、村居、廠礦企業走訪調研後形成《關於黃潭河流域水汙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促成縣政府專門下發通知,推動黃潭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共同促進黃潭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黃潭河治理後

針對毀林犯罪隱含的生態破壞性,該院大膽探索、更新觀念,尋找最佳辦案效果,優化刑罰功能,積極建立補植復綠機制,讓受損的生態資源及時修復。在上杭縣城的環城綠道相鄰的臨城鎮「金灣哩」山場,山杜英、紫荊正在茁壯成長,間隙的野花點綴其間,有個牌子顯示著這片樹林的特殊身份,它是該院全省率先建立的生態修復示範基地暨綠色公益社區矯正基地。

「現有面積400畝長遠開發可達1000畝,通過組織矯正人員參與種植景觀樹種9000餘株,目前已蔚然成林。」李葆明檢察官介紹,這片樹林是把社區矯正工作融入生態恢復補償機制的探索,此項創新機制受到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的肯定,於2017年全省泰寧生態檢察現場會上作典型經驗發言。

同時,該院聯合法院、司法、公安、農業、林業、水利等9個部門建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協作機制,在水利局掛牌成立駐縣河長制辦公室檢察聯絡室,加強與河長制辦公室及其成員單位的協助配合、監督制約。

「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紫金典範』是上杭人民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而我們檢察院將為守護「一江兩河」及周邊的青山、綠水、藍天、淨土,積極探索環境司法保護新機制,構築起一道守護清新杭川的『司法盾牌』。」戴宇明如是說。

紫金山休閒步道

紫金庫區

視頻剪輯:張麗招

視頻配音:賴映渠

文 案:藍 潔

編 輯:何蘇蘭

轉自:上杭檢察微信號「杭檢在線」

原標題:《龍巖上杭:打造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紫金典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院一故事】19 | 上杭檢察:創新檢察工作模式 守好一方綠水青山
    龍巖上杭縣紫金山龍巖上杭縣紫金山,現今國內第一大金礦,早在90年代就已開採,但由於當時採用洞採的粗放開採方式,給人以開採「亂」象。這只是上杭縣人民檢察院生態保護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作為上杭縣生態保護工作的參與者,上杭縣檢察院打造檢企共建、檢行共治、檢民共創的生態檢察工作模式,以莊嚴的檢察藍守護好上杭縣的生態綠。
  • 韓國強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調研
    韓國強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調研時強調 讓廢棄礦山成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4月9日,市委書記、市長韓國強,市委常委、秘書長唐延海,市政府副市長李強帶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運輸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進行調研。
  • 礦山環境治理方法與生態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由於礦藏的不可移動性,導致礦山在長期開採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情況,不僅破壞了區域動植物系統,而且導致區域水繫結構出現了嚴重的毀損。據此,本文以礦山環境治理方法與生態修復技術為研究要點,闡述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現狀,分析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中的生態環境效應,討論了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必要性。
  • 新鄉市部署北部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
    12月4日,新鄉市召開北部礦山治理整頓及生態修復推進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躍勇強調,要壓實責任、科學統籌,紮實推進北部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為新鄉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副市長王天興出席會議。
  • 龍巖如何變廢棄礦山為3A級景區
    然而,多年前這裡卻是一座廢棄的礦山。作為福建省最大的產煤市,龍巖市煤炭產量和儲量佔全省的一半以上。紫金山體育公園地塊就曾是煤礦開採區,從1970年開始,福建省龍巖礦務局在此開採煤礦,開採面積達2843畝,採出煤炭300萬噸左右,加上當地370多個無證小煤窯的亂採亂掘,該區域地下巷道、採空區錯綜複雜,總體體積達250萬立方米以上。
  • 從廢棄礦山到宜居之地 龍巖紫金山體育公園的前世今生
    每逢周末,90後龍巖市民劉文華習慣開車載著家人到離城區4公裡外的龍巖紫金山體育公園去遊玩。他告訴記者,「這裡到處是綠地,空氣清新,是我和老婆談戀愛時常來的地方,我們還在此拍過婚紗照呢!」然而,多年前這裡卻是一座廢棄的礦山。
  • 玉山修復礦山生態還原綠水青山
    玉山訊 在玉山縣巖瑞鎮關山橋村雞頭山生態修復現場,放眼望去,苗木林立,鬱鬱蔥蔥。「以前這裡是一片廢棄的石灰石礦,山上光禿禿的,晴天灰塵到處飄。治理以後空氣也好了。」家住附近的趙阿姨對礦山修復帶來的環境變化深有感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 山東臨沂完成135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兩年前,磨峪村對露天礦坑進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引入社會資本,著力打造「鳳棲谷」項目,目前已在礦坑舊址上種植桃樹400畝,建起了生態循環農業昆蟲育種大棚,當地村民年均增收3萬元。無獨有偶。7月27日,記者走進臨沂高新區臥虎山田園旅遊區,一座玻璃棧橋橫跨翠綠色的礦坑,荒山點綴著片片綠意,遠處還有成片的油菜花。
  • 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廢棄礦區「蝶變」生態景區
    河北日報記者 白增安陽春三月,武安市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內,山坡上連綿不斷的松柏林顯得鬱鬱蔥蔥。貫穿整個區域的公路像一條條銀帶在花海綠廊中穿行,點綴其間的三湖六潭六溪15個水系,如一塊塊翡翠,與片片綠色交相輝映。
  • 陝西涇陽縣紮實推動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陝西鹹陽市涇陽縣積極推動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面積約6.6平方千米,平整土地約3.33平方千米,栽植各類苗木約170萬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37.5平方千米,並完成18千米的沿山扶貧路東段改造工程,整個礦區綠意初現、生機煥發。
  • 新鄉市全力推進北部礦山治理整頓和南太行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12月4日,新鄉市召開全市北部礦山治理整頓暨南太行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會。新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躍勇,副市長王天興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北部礦山治理整頓暨南太行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進展情況匯報,新鄉市北部礦山治理整頓工作指揮部與衛輝市、輝縣市、鳳泉區政府籤訂了軍令狀,兩市一區政府及相關市直單位分管負責人進行了發言。
  • 為礦山生態修復可持續提供動力
    ◎首席記者 王瓊傑/文在近日於海南舉行的2020全國首屆礦山生態修復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海南農墾旅遊集團與北京建大科技產業研究院就生態修復後產業導入標準研究項目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該項目的啟動,將進一步豐富拓展海南農墾旅遊集團「旅遊+礦山修復」模式,促進礦山生態修復向縱深發展。蓮花山文化景區是在一片廢棄礦坑上「修」出來的生態景區。
  • 滇池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獲自然資源部點讚
    為此,從2009年開始,結合當時的生態修復狀況和條件,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和部署,先後出臺多個文件,將33個「五採區」植被生態修復片區分為片區開發、捆綁開發、純植被修復和不再採用植被修復4種類型。2017年,「五採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進一步升級,形成了「1+8」關停和治理工作方案體系,確定滇池流域及西山重點保護區範圍內應關停礦山87個。
  • 礦山生態修復及旅遊開發典範—布查德花園
    布查德花園是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園,而且創造了世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一個奇蹟。
  • 生態修復治理 讓廢棄礦山披綠「重生」 破損山體變回綠地花園...
    施工人員忙碌著平整土地、栽樹澆水……曾經的廢棄礦山正在實現「美麗蝶變」。這是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規模開展礦山生態整治修復的一個縮影。廢棄礦山變身生態「百花園」在山東大學興隆校區東北側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現場,新時報記者看到山上已栽滿了植被,看不出以前山體破損裸露的樣子。
  • 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技術措施研究
    文章針對某礦山邊坡現狀,對其穩定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從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兩方面考慮的整體修複方案,進而為礦山邊坡生態修復提供指引和方向。關鍵詞: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技術;措施1導言社會發展離不開資源的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是科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 雲南修復礦山生態 讓「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中新社昆明10月25日電 題:雲南修復礦山生態 讓「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作者 韓帥南 羅天雲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礦產資源豐富,號稱「有色金屬王國」,但長期以來的開採帶來了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等問題
  • 治理廢棄礦山 山東地礦五院助力徂徠山汶河景區生態文明建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玉唐 通訊員 朱寧近日,山東地礦五院全力協助泰安市徂徠山汶河景區管委會啟動連珠山廢棄礦山治理工作。此項工作既是地礦五院近年來承擔的最大單體生態修復項目,也是「政地融合」合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家園的典範之作。
  • 央視《新聞聯播》關注海南礦山生態修復、旅遊開發工作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日報海口12月14日訊 (記者鄧鈺 通訊員楊光 胡建南)12月14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以《海南:廢礦披「綠」 旅遊「掘金」》為題,報導了海南農墾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以「礦坑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打造蓮花山文化景區的典型案例,體現了海南踐行
  • 中國礦山修復經典案例
    礦山修復中的「城市雙修」是以探索市場為導向促進礦山生態修復。結合礦山改造、環境治理、達到生態恢復效果。(城市雙修)通過對廢棄礦山進行城市改造、礦山公園建設等,有效的還原山體修復效果。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是礦山改造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