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騎編輯按:flyingwsh是一位崇尚「極簡單車旅行」理念的騎行愛好者,在歐洲騎行之旅結束後,本篇要分享的是他此次騎行之旅的第8站目的地——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境內騎行路線
經過波赫段的騎行,絲路任我行騎行文化之旅來到第七個國家:塞爾維亞。
騎行路線為:圖茲拉(波赫)-沙巴茨-貝爾格勒-諾維薩德-賈科沃(克羅埃西亞)
D29:圖茲拉-沙巴茨
塞爾維亞和波赫都是對中國護照免籤的國家。
所以非常順利地通過了波赫邊境,騎過橋便是被譽為「歐洲十字路口」的塞爾維亞。
而後路過的小鎮卻沒有任何商店可以補給,所以一路缺水直到沙巴茨。
沙巴茨是入境塞爾維亞後經過的第一個城市,整個城市布局和規模很像90年代的感覺,那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感覺。
沙巴茨在塞爾維亞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城市,所以這裡不會被旅行者青睞。
而我在這停留也是因為順路,但是收穫了一個寧靜的下午。
在東歐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已經開始慢慢適應這裡城鎮的安靜與閒適,以及和國內相比斷崖式下跌的人口密度。
當陽光透過樹林灑進公園的過道時,總能碰見些許當地人就這樣坐在椅子上打盹,看報,聊天。
在城市的邊緣,有一座足球場。
於是今天的傍晚,我便和當地人一起坐在看臺上,欣賞一場小朋友的足球賽,直到夕陽西下。
D30:沙巴茨-貝爾格勒
從沙巴茨出發後,一路穿過塞爾維亞的農村,路邊每戶人家的獨棟小樓都打理得非常漂亮,院子裡種花種草種果樹,生活愜意。
到貝爾格勒全程小起伏,距離不長又是輕鬆的一天,於是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比如拍照。
位於塞爾維亞北部薩瓦河和多瑙河匯合處的貝爾格勒是塞爾維亞的首都,也曾經是南斯拉夫的首都,是塞爾維亞的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所以這是在巴爾幹地區一路上我遇見的規模最大的城市。
立交橋此起彼伏,讓剛從農村過來的我一時間有點懵逼,找不到方向。
到了貝爾格勒,打卡景點暫且放一旁,相信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是每個中國人到了都會來看看的地方。19年前的我怎麼會想到今天竟然會騎車來到這裡。
多瑙河穿城而過,河上的幾座橋梁將貝爾格勒分割成老城區和新城區。
大使館遺址位於新城區,這邊的建設比較現代化,道路平坦而且相對寬敞,遍布自行車道,有一段沿河的單車徑也是當地人騎行,跑步的鍛鍊場所。
隔河而望的老城區顯得熱鬧而擁堵,更加市井,幾乎所有景點都在老城區,這裡的建築老舊滄桑,文化氣息也更加厚重。
D31:澤蒙小鎮
如果第一次來貝爾格勒,那麼這個附近的小鎮是不容錯過的。
另外在貝爾格勒有一個福利,在報刊亭可以買到一張一日公交卡,當天不限次數換乘公共運輸,只需要290din,折合人民幣大概20元。
買卡之後來到共和廣場旁邊的公交總站,這裡可以乘坐84路公交車直達澤蒙小鎮,路上就會經過一條叫glavna的街道,站名應該叫Trg Branka Radicevica,在這裡下車就非常近了。
小鎮坐落於多瑙河畔,距離貝爾格勒市區僅7km,卻已遠離了城市的喧囂。
走過街道,再穿過古典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的街邊建築,你就能望見整個城鎮的制高點,它是Kula Grados塔,站在塔上可以鳥瞰整個小鎮橙色的屋頂和蔚藍的多瑙河。
當然這個塔需要收取200din的門票。
登高望遠後,不要忘記去河邊漫步,撩撩成群的白天鵝,或是坐在河邊長椅上,吹吹風,享受自己的慢時光。
晚上在趕回市內米哈伊洛大公街感受熱鬧和喧囂,結束這充實的一天。
D32:貝爾格勒
今天是打卡的一天,主要就是貝爾格勒市區騎行穿梭,用騎行的方式去感受這座城市。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給塞爾維亞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傷害。
所以在貝爾格勒的市中心,還原封不動地保留著當年被北約空襲後的大樓遺址,大樓上斷裂的縫隙就像傷口一般,建築裡裸露的鋼筋和周圍的建築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人慶幸現在處在和平年代。
來到貝爾格勒的第三天,我第一次在白天來到卡拉梅格丹城堡。
不過誰會想到在城堡裡修建一座恐龍樂園和國防樂園呢?這種結合真是讓人感到驚喜。
離共和國廣場不遠的斯卡達利亞步行街是一條非常古老又不失風情的街道。
街道兩邊都是各具特色的美食餐廳,在飯點之前到來,可以享受安靜的環境,除了鋪滿鵝卵石的街道對自行車不大友好以外,整條街的波西米亞風情和保留百年歷史的古典餐廳足夠讓人印象深刻。
即將離開貝爾格勒的前一個夜晚,突然發現這個城市我還是挺喜歡的,但又道不出和其他巴爾幹城市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就是那種有點捨不得離開的感覺!
D33:貝爾格勒-諾維薩德
沿著去澤蒙小鎮的大道,騎出貝爾格勒。
途中除路的兩旁全是已經枯萎的棕黃色玉米杆,便沒有其他的景致。
只是沒想到,剛穿過巴奇卡運河的大橋,諾維薩德便用一場大雨迎接我。
在一所學校屋簷下躲避這場暴雨後,天氣便開始轉晴了。
自由廣場是諾維薩德的市中心,市裡最有名的建築基本匯聚於此,廣場周圍遍布咖啡館和餐廳,大人們喜歡聚集在這裡聊天,孩子們則無拘無束地在廣場地大空地上奔跑玩耍,在這裡你也能看到看民間藝人的表演,前面放著一個敞開的琴盒,行人如果駐足欣賞拍照,都會自覺地放些零錢進去表示支持。
唯一遠離自由廣場的景點是位於多瑙河畔高山上的彼得羅瓦拉丁堡壘,它也被稱為「多瑙河上的直布羅陀」,同樣是諾維薩德最具代表性的地標,隔著河岸望去,堡壘就像這座城市的守護神一樣屹立在那裡。
它曾經是多瑙河上堅不可摧的要塞。南斯拉夫人民為了對抗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的侵犯,從1692年起就開始在此興建城堡,工程於1786年才全部完工,共經歷了94年漫長的歲月。
要塞也是整個城市的制高點,上面的視野很好,站在城牆上就可以看到諾城高矮不一的紅瓦屋頂,以及多瑙河兩岸風光。
在這個堡壘上有一座燈塔,燈塔上有巨大的時鐘,和普通鐘錶不同的是錶盤上的時針和分針長短是反過來的,即時針長分針短,據說在那個缺少現代計時工具的年代,是為了方便遠處河上的漁民辨認時間。
在鐘樓下方,有一副巨大的眼鏡,站在合適的角度,配合遠處的大樹,就仿佛一個人頭,很有意思的設計。
此時8月,大樹的葉子還算茂盛,估計到了冬季,頭髮會由茂密變為稀疏,最後會不會是一副禿頭的景象呢?想到這裡又覺得好殘忍。
D34:諾維薩德-賈科沃
從諾維薩德出發到邊境大概40km,一路依然是玉米地,沒有什麼驚喜,通往克羅埃西亞的道路很長很直,狹窄而沒有應急車道,沒有障礙物遮擋顯得十分開闊。
當看到這個邊境站的圖片時,說明塞爾維亞的騎行路程就結束了,我們克羅埃西亞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