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扶貧的神奇「裂變」——鳳凰「竹山模式」調查報告

2020-12-20 紅網

編者按:湖南省鳳凰縣竹山村、老洞村是省文化和旅遊廳的駐村扶貧點。近年來,在省文化和旅遊廳的駐點幫扶下,駐村工作隊會同當地黨委政府立足資源特色,發揮行業優勢,轉換發展思路,把老洞村、竹山村作為旅遊目的地來打造,成功探索出新形勢下文旅扶貧的「竹山模式」。3月18日至22日,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揚先率廳人事處、財務處、藝術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產業發展處、資源開發與全域旅遊推進處、推廣傳播和交流合作處等相關處室負責人深入村裡專題調研「竹山模式」,總結文旅扶貧經驗,探索後發展地區可推廣、可複製的文旅扶貧新路。現將其調研報告予以編發,以資借鑑與參考。

3月中旬,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揚先牽頭組成專題調研組,並率隊深入鳳凰縣麻衝鄉竹山村、老洞村就鄉村文化旅遊業助推脫貧攻堅情況開展調研。調研組一行體驗了《愛在竹山》深浸體驗村落劇,調研了竹山無邊界遊池、竹山鄉居、老洞百畝荷花園、自駕車露營基地等文旅項目,探訪了老洞苗寨和竹山傳統古村落。大家認為,竹山村、老洞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依託文化旅遊產業,創造了經驗彌足珍貴的「竹山模式」,實現了落後山村的神奇「裂變」,譜寫了文旅扶貧可推廣、可複製的嶄新篇章。

一、「竹山模式」是新時代鄉村發展的「網紅明星」

竹山村、老洞村地處湘西地區腹地、鳳凰縣城西北,距離鳳凰古城30公裡,共有662戶2808人,是純苗族聚居村和古傳統村落。這裡曾經一度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滯後,村容村貌較差,群眾觀念「守舊」,是湘西地區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省文化和旅遊廳先後派出兩輪扶貧工作隊進駐老洞村、竹山村,聯合當地黨委政府,發揮行業優勢,聚集各方力量,打造一村一景點、一組一主題、一戶一場景,迅速將「名不見經傳」的兩個村變成了遊客「最想去」的目的地。目前,竹山村成為了當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當之無愧的鄉村發展「網紅明星」。其成效體現在「變」「實」「活」「惠」四個關鍵字上:

——變:村莊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竹山村、老洞村由曾經遠近聞名的落後村,迅速蝶變成脫貧村、度假村,村民們在一樣的土地過上不一樣的生活,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是「三年的變化抵得上三百年的變化」。首先是路修通了。進村道路由原來的3.5米寬、山路彎彎、陡峭險峻的水泥路改擴建國家三級旅遊公路,安全性、舒適度大為提升。其次是環境變美了。過去村民多以打工、種田為生,村內石頭屋、土坯房眾多,牛欄豬舍亂搭亂建,蚊蠅滋生,草堆、糞堆、垃圾隨處可見。現在村莊房屋齊整、花草掩映其中,四面青山,鬱鬱蔥蔥,清澈的沱江,蜿蜒東流,村內森林覆蓋率升至68%。第三是住房改善了。老洞村、竹山村兩個易地扶貧安置點分別安置貧困戶89戶、55戶,青瓦黃牆,桃紅柳綠,象鑲嵌在群山環繞中的兩顆耀眼明珠。

——實:山村發展基礎得到全面夯實。過去兩村尤其是竹山村耕地零散,廣大群眾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祖祖輩輩延續著傳統農業勞作,無規模農業、無集體經濟和經營收入。近年來,兩村紮實推進公共基礎建設,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文旅扶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是可進入性大為增強。以竹山村、老洞村為重要節點,貫通「千麻」旅遊公路,串聯鳳凰鄉村旅遊北線南線,閉合古城景區、苗鄉旅遊的旅遊圈(環線),形成快捷、高效的全域旅遊交通網。二是接待能力穩步提高。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停車場、旅遊廁所、商品販售點迅速建成,竹山鄉居、竹山康養、老洞自駕車露營基地等集餐飲、住宿、休閒一體的鏈條初步形成,村內日接待量可達200餘人次以上。三是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建好了旅遊標識標牌,整治了環境衛生,抓好了改水、改廁、改廚、改圈等工作,有效提升了鄉村文化旅遊舒適度。

——活:鄉村文旅產業攪活「一池春水」。產業互動格局初步形成,《愛在竹山》景區、竹山苗嶺無邊界泳池、竹山鄉居民宿、老洞露營基地「四個業態產品」全新推出,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發展。營銷推廣活動紛至沓來,竹山村提煉了「真心擁抱苗鄉」「到竹山苗寨做客」等富有情懷的口號,舉辦了美麗鄉村四季攝影賽、「苗族食俗」廚藝大賽、評選「孝老愛親模範」、文藝「雙送」惠民等系列活動穩步開展,引來了「人氣」、帶來了「財氣」。老洞村每年舉辦中國鳳凰苗族「三月三」馬蘭情人節,2017年還成功承辦湖南秋季鄉村旅遊節。可以說,這兩個村穩步實施「旅遊+」戰略,豐富鄉村文旅內涵與外延,打造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全產業鏈,讓山區變景區、舊房變新房,建成了集文化體驗、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產業體系。來村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隨農家俗,悄成當地時尚。今年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後,「竹山鄉居」民宿於3月8日正式開業,開業以來人氣很足,有時「足」到一房難求。目前,兩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有效攪動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成為帶動周邊發展的新「引擎」。

——惠:貧困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老洞村、竹山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200元、1800元分別增長到5600元、5300元,貧困發生率由37.2%、21%下降至0.8%、0.6%,成功完成整村脫貧出列的目標任務。兩村廣大貧困群眾津津樂道、交口稱讚的是,他們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家門口賺錢」,還可以房屋、土地等資產入股分享旅遊紅利,獲得穩定收入。竹山村一組吳信胖,今年81歲,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年齡這麼大還能當上「演員」,其編籮筐、織草鞋「竟然」成為遊客眼中的「絕活」,而且每月能掙上1600元;一組龍炳妹自從被聘上村落劇演員後,既能照顧好家庭,又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年房屋資產性收入和工資收入達到3萬元,生活質量大為改變,幸福感普通增強。老洞村麻志明建成了村裡第一家「苗家第一宴」,當上了苗家餐飲「老闆」,年收入可達5萬元。應該說,這兩個村的廣大群眾真正做上了旅遊事,吃上了旅遊飯,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竹山苗寨鄉居。

二、「竹山模式」是新時代鄉村發展的「全新路徑」

竹山村、老洞村以文旅為主攻,闖出美麗戰勝貧困新路子、走出鄉村振興新模式,創造了落後山村跨越發展的「奇蹟」和打造了新農村建設的「標杆」。其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四方面:

1.凝聚合力是「竹山模式」成功的根本。「竹山模式」有效將省文旅廳的引領力、地方政府的執行力、村民群眾的向心力「三力」有機結合、科學整合,凝聚起求發展、促脫貧的磅礴力量。在引領力方面,省文旅廳瞄準打造文旅扶貧新樣板,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文化旅遊產業規劃;廳黨組書記禹新榮、廳長陳獻春、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揚先等廳領導經常進村入戶調研,摸實情,抓調度,「手把手」指導、「實打實」推動,幫助整合資金、協調項目、解決難題,特別是文旅融合後,繼續保持焦點不散、靶心不移,力度不減、標準不降,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智力提供智力,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凝聚起全廳強大的幫扶力量。如廳財務處將產業發展資金資納入年度預算,保障駐村工作隊運轉經費;人事處選齊配強能力強、素質高的幹部,先後派出兩輪駐村扶貧隊員;資源開發處精準指導景區創建,確保鄉村旅遊點建設標準和質量;非遺處引導挖掘苗族民俗文化,豐富文化旅遊內涵和外延;產業發展處實施「文旅+」戰略,培育了一批符合當地實際融合產業;推廣傳播處指導編制文旅宣傳手冊,納入全省整體文旅宣傳營銷內容,等等。在執行力方面,鳳凰縣委、縣政府、省文旅廳駐村扶貧隊、鳳凰旅投公司廣泛動員村民群眾,蹄急步穩推進村民培訓,並以千麻公路通車為契機,聚集各方力量,先後投入5000萬餘元,17天建成老洞露營基地,3個月建成苗嶺無邊界溫泉遊泳池、竹山鄉居民宿和「愛在竹山」沉浸式體驗景區。其中,老洞露營基地成為湖南省四個露營基地打卡之一,陸續接待貴州銅仁、重慶秀山、湖南懷化、長沙等省內外遊客,短期實現收入50.2萬元。

2.對接市場是「竹山模式」成功的關鍵。省文旅廳積極牽線搭橋,先後邀請自駕友、OAD設計公司、美聚源、快居美、智成旅遊等公司去村裡「問診把脈」,幫助謀劃文旅扶貧「切入點」和相關項目工作。目前,兩個村在成立老洞村旅遊公司、竹山村旅遊合作社的基礎上,成功引進鳳凰旅投公司,實現了與市場的有機嫁接,確保了鄉村文旅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實踐證明,鳳凰旅投公司的進入成為「竹山模式」成功關鍵的一著棋。該公司採用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運作模式,立足山水、民情、民俗資源,挖掘苗家農耕、編織草鞋、紡紗、織布、婚嫁等民間習俗,讓習俗文化在保護中得到合理利用,進而再造「實景」旅遊產品,巧妙地將農村民居轉化成文旅場景,較好地實現了將村內資源變資產、產品變商品、農民變股民。

3.融合發展是「竹山模式」成功的基礎。「竹山模式」不僅有文化和旅遊的融合,還有農業和旅遊的融合,更有自然山水與民俗的融合、古老傳統與時尚藝術的融合。兩個村十分注重文物保護,陳渠珍公館、麻家大院等20處文物得到保護維修、合理利用;十分注重文化再造,開發「實景」旅遊產品,遊客可在吃簸箕宴、舂碓、磨豆腐、讀農耕、玩婚俗、學苗語、唱苗歌等過程中尋覓鄉愁、愉悅心靈;十分注重文化創新,引進項目資金100萬元,成立非遺產業合作社,建立家庭非遺作坊,20餘名非遺傳人獲得穩定收入。在農旅融合方面,竹山村種植優質油茶160畝、獼猴桃300畝、懶漢梨100畝;老洞村提出「一業帶四園」思路,以鄉村旅遊為主業,成功開發兩百畝高山荷園、百畝黃桃園、百畝奈李園、百畝金銀花園,實現旅遊與農業的有機融合,多層次、多維度、多方面豐富了文化旅遊的內涵。

4.群眾參與是「竹山模式」成功的保障。村落變景區,村民變「演員」是「竹山模式」的真實寫照。竹山村、老洞村巧妙地將村民納入苗寨故事,全方位讓其參與其中,讓村民真正成為發展的「主人」。目前,「竹山鄉居」租用村民住房44棟,每年每戶租金3000元,並按三年遞增5%的標準補助;安排村民務工42人,人均年收入可達2.7萬元。建立竹山旅遊合作社,直接提供就業崗位82個。籤訂建檔立卡戶委託幫扶協議書,每年每人享受固定收益160元,其中2019年每戶分紅300元。設立農村電子商務中心,拓寬藍莓、黃桃、蓮子、臘肉、苗繡等特色產品市場,讓鄉村農旅產品走出「山門」。老洞村推行「農戶+合作社+公司」模式,開發荷花田210畝,農戶入股定期參與分紅,僅土地流轉租金增加收入6萬元。此外,「竹山模式」還帶動翻身村稻花魚、下麻村雞蛋、涼燈村黃酒等周邊村寨10多種農產品銷售。

三、「竹山模式」可為後發展山區提供「有效參照」

總結「竹山模式」經驗、放大「竹山模式」效應對於後發展地區來說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建議有條件、有資源、有潛力的地方把文旅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鄉村振興的有效之策來抓,找準突破口,點燃「導火索」,形成促發展、促脫貧的「裂變」效應。

一是觀念要轉變。當地村民群眾思想僵化、觀念落後是制約文旅扶貧的首要「瓶頸」。這些年,省文旅廳對症下藥,先後安排村支兩委、村民骨幹和積極分子分批次赴省內長沙、永州、邵陽,省外山東、河南、四川、江浙等地開闊眼界,培育了一大批發展「帶頭人」。省文旅廳駐村工作隊、當地黨委政府、鳳凰旅投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對村民開展全員培訓,以上「夜校」、看電影等方式,「現身說法」,反覆溝通,引導村民群眾實現了思想大轉變、行為大轉移。同時,在執行層面也要轉變觀念。開始大家對老洞村、竹山村開展鄉村文旅扶貧的決心是不夠、信心是不足的。省文旅廳駐村工作隊經過反覆調研、多方做工作,成功促成各方統一了思想認識,激發了戰貧困、促發展的「奮鬥」精神。近年來,駐村工作隊、當地黨委政府、市場主體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幹,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氣度和敢打勝仗、善打勝仗、敢於勝利的鬥爭精神,硬是將昔日交通不便、基礎很差,自我封閉、觀念落後,無人看好、不敢想像的苗區山寨打造成如今文旅高度融合、發展勢頭強勁的美麗鄉村。

二是力量要整合。推進鄉村發展必須綜合發揮當地政府、市場主體、村民群眾和社會的力量。當地黨委、政府要主動引領文旅扶貧發展,將所要打造的村或地區納入文旅發展全域規劃、作為重要節點來打造,抓實抓好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整合部門項目和資金,讓其快速傾斜、快速集結。在此基礎上,要主動對接市場,主動融入市場,將鄉村文旅開發和建設具體事項交由市場去做,堅持用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讓其快速見成效。村民群眾和社會力量也是開展文旅扶貧的重要力量,有時甚至影響發展全局,必須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他們參與文旅脫貧的主戰場。

三是市場要對接。很多地方在脫貧攻堅中,在政府主導期間各項工作做得非常好、非常到位,但一旦政府力量退出,則馬上陷入「衰敗」,極大可能出現「前功盡棄」。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功課做得不足、市場對接不夠。鳳凰縣委、縣政府、省文旅廳駐村工作隊十分注重培育市場,注重化真功、用真心,引進專業公司、專業團隊,全面開啟了對接市場、市場主導開發的新局面。目前,無論在景區定位,還是在市場營銷;無論是客源組織,還是文化挖掘,都按照市場需求、市場規律辦事,抓得好很到位,最終實現文遊產品建設、產業體系構建和市場營銷的有機結合,實現與客源地的緊密銜接(甚至可無縫對接),走出一條符合文旅發展規律、切合當地發展的市場化道路。

四是機制要建好。老洞村建立了「文旅公司+合作社+農戶」的「三級管理」方式、竹山村建立了「旅遊合作社+農戶」的「兩級管理」方式。實踐證明,兩個村的管理方式,能較好地兼顧村裡、村民及市場運營主體的各方利益,尤其是能快速處理矛盾和協調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動員群眾支持文旅開發、參與文旅開發。在有條件擬開展文旅扶貧的村或地區,建議村級層面要建立以村支兩委為主的矛盾協調機制;以合作社為主的村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合作機制;以市場運營公司為主的開發運營機制,找準各方利益平衡點、契合點,形成全方位、穩步高效的運行機制。

五是利益要共享。著眼建立利益共同體,建議成立旅遊業發展等專業合社,以寨內每戶村民的民居、土地、山林、資金等作為股份,注入專業合作社,讓村民自主結成利益聯盟,「捆綁」村民,把資源變資產、產品變商品、村民變股民,實現盈利共享,風險共擔。專業合作社還可代表村民群眾,與市場開發主體合作開發,或代表集體爭取村民旅遊利益。專業合作社還可以作為投資方,以資源入股,與相關市場主體合作經營,雙方各持一定比例股權,收益實行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形成多方參與、風險共擔、互利共贏機制,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三重效益。

(本文系省文化和旅遊廳專題調研組調查報告,調研組成員:高揚先 楊寶奕 周志勇 顏 喜 黃國斌 夏陽春 李新橋 龍刻銘 劉焱琳,執筆:龍刻銘)

相關焦點

  • 鳳凰縣竹山村:落後山村神奇「裂變」鄉村遊新名片
    近年來,在鳳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竹山村立足資源特色,發揮行業優勢,轉換發展思路,通過「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堅持旅遊傳承非遺文化、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路,探索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新路。竹山村民宿錯落有致。
  • 汲取「竹山模式」「牛角山模式」精準經驗 雪峰山公司以「他山之石」強動能
    掌上懷化訊 日前,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組織107名員工來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鳳凰竹山和古丈牛角山參觀學習,並請專家授課培訓鳳凰竹山村近年來在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駐點幫扶下,立足資源特色,發揮行業優勢,轉換發展思路,把竹山村、老洞村作為旅遊目的地精心打造,成功探索出新形勢下文旅扶貧的「竹山模式」,讓一個窮山村變了樣,群眾致了富。
  • 《邵陽市文旅資源調查報告》專家論證會召開
    論證會現場8月4日,邵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持召開了《邵陽市文旅資源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和單位圍繞《報告》內容深入探討、充分論證,提出建議。來自湘潭大學、湖南工商大學、邵陽學院的專家組成了論證專家組。
  • 2020「惠遊湖北·相約竹山」文旅推介大直播活動本周六啟動
    竹山縣文旅局為響應省、市關於「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的部署和號召,進一步激活和炒熱竹山文旅市場,宣傳推介竹山文旅資源及旅遊品牌形象,提升竹山旅遊影響力。特舉辦「惠遊湖北·相約竹山」2020年竹山縣文旅推介直播活動。
  • 農本智造 | 湖北竹山寶貝多
    對竹山而言,要讓種類繁多的「竹山寶貝」走出大山並為人所知,打造竹山公用品牌是明智的選擇。就竹山實際來看,農業是「全民產業」,綠松石是「明星產業」,文旅資源豐富且有特色,是秦巴文化的區域性中心。竹山創牌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品牌將這些資源串聯。同時,以竹山公用品牌打造為契機,孵化培育特色農業品牌,深化鄉村文旅發展。
  • 鳳凰《竹山花開》情景劇激情上演
    10月5日19時30分,湖南首臺農民自導自演的情景劇《竹山花開》在鳳凰縣麻衝鄉竹山苗鄉景區激情上演,為遊客奉獻一場精彩的原生態文化視覺盛宴。《竹山花開》是一部由當地村民自己演繹、講述村民自己鄉村故事的情景劇。
  • 竹山五大景區引來150萬人圍觀
    本場文旅推介大直播活動以「源源流長堵河水」為軸線,採取主會場+分會場的方式,分別在上庸文化旅遊區、女媧山旅遊區、國際綠松石城、太和梅花谷旅遊區、武陵峽·桃花源景區介紹竹山旅遊特色資源和惠民活動,系統推介我縣歷史文化、綠松石產業文化、太河村生態扶貧、武陵峽堵河生態文化。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短視頻與扶貧報告》
    論壇上,人民在線副總編輯、人民網新媒體智庫高級研究員劉鵬飛發布《短視頻與扶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深入分析5G時代短視頻平臺的資源優勢,研究探討「短視頻+扶貧」的可持續發展,為貧困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借鑑參考。
  • 2019中國文旅十大趨勢報告發布(薦讀)
    3、撬動存量資產 玩轉「旅遊景區+業態升級」輕資產模式。例如祥源集團不僅投資齊雲山、鳳凰古城等多家存量旅遊目的地,還在景區內實現多個業態改造升級,形成祥源文化、自由家等內容板塊。小結資本寒冬,讓泡沫和妄想破裂,讓文旅人緩下腳步。2019年文旅投資將更加冷靜、更重實效和產出比、更關注輕重並舉。
  • 首臺農民自導自演實景劇鳳凰竹山開演
    10月1日晚,湖南首臺農民自導自演的實景劇《竹山花開》在鳳凰縣竹山村愛在竹山景區盛大開演,為全國各地遊客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原生態文化視覺盛宴。 當天晚上7時,演出正式開始。住在竹山景區竹山鄉居民宿的長沙遊客張先生說:「慕名前來竹山景區,恰逢《竹山花開》首演,本地農民自己當主角,講述自己的故事,非常精彩,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苗寨神秘的原始美。」 鳳凰旅投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順心介紹,《竹山花開》演員全部為當地村民,共43人,導演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鄉土文藝工作者。
  • 文旅扶貧看三明 | 建寧:扶貧新模式做大「一棵果樹」價值
    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採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超越。
  • 竹山,夢中的故鄉
    如今,湘西又多了一處不可錯過的「打卡」勝地——竹山。竹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依山傍水、民族風俗保存完整、擁有古老鄉風鄉情的傳統村落。竹山民宿:有山、有水、有風、有你。如果在鳳凰古城你能感知舊時歲月,那麼在竹山,你就能回到夢中故鄉。
  • 小鹿茶獨立:瑞幸從「店面裂變」到「模式裂變」
    美團點評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達到41萬家,一年內增長74%。其中一線城市現制茶飲門店增長59%,二線城市增長120%,三線及以下城市增長最高,達138%。面對這樣的市場蛋糕和增長速度,瑞幸的入場也就顯得毫不奇怪。
  • 張家界+八面山+鳳凰+竹山5天4晚秘境穿越房車之旅
    160公裡3小時√√×鳳凰古城第4天鳳凰古城-竹山32公裡50分鐘√√>在提車時門店會刷取您10000元的預授權租車押金,還車後車輛沒有碰擦等使用問題,當場進行釋放,並同時刷取5000元的違章押金,如無違章在30天後自動解除預授權;請自備洗漱用品、防蚊、防曬用品、電蚊香、電熱水壺(1000W以內);取車時,請注意檢查車輛,門店工作人員會帶您熟悉車輛及為您做車輛使用培訓;山路駕駛請注意油量,並建議您山路行駛時全程使用手動模式
  • 鳳凰出版社出版《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情調查報告》
    本報訊(記者 丁楊)近日,以社會調查文本形式多方面不同角度展示上世紀30年代中國國情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情調查報告》由鳳凰出版社出版。作為「十二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這套書共計266冊,總文字量近千萬字。
  • 山東諸城:竹山生態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焦自香 濰坊報導養生仙境,逐夢竹山。竹山隱深處,生活歸自然。諸城市竹山生態谷佔地2萬畝,以其獨特的山景,山趣,山味,山憩,山情,使得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生態和生活相得益彰。為人們提供吃、住、遊、購、娛、養於一體的多樣化綠色健康體驗。山東潤竹山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依託諸城竹山片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創意包裝了「九峰五穀」等景點,讓歷史文化融入景觀,讓生態美景融入生活。
  • 庚子秋湘西行· 鳳凰「竹山故事」前臺:那頭領工資的黃牛今天不在
    庚子秋湘西行· 鳳凰「竹山故事」前臺:那頭領工資的黃牛今天不在聽說此行要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縣,長沙友人娜娜想要我抽空去趟竹山苗寨,如今的她,既是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也是鳳凰旅遊的網紅打卡地。這一趟的鳳凰之行,有半天的時間可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