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槍昏迷的張小偉,誰也不知道他為何要劫持一個瘦弱的女副縣長,可能他走到縣政府集體宿舍的時候,就是隨便想找一個人
《瞭望東方周刊》 記者黃柯傑 | 浙江麗水報導
2012年5月22日上午八點多,安寧籠罩在浙江麗水市雲和縣政府大院內,這是一個開放的大院,晨起鍛鍊的老人和上班公務人員擦肩而過。
在縣政府大院最後的集體宿舍內,鳳凰山街道河坑村村民張小偉持刀走上五樓,雲和縣女副縣長李一波正準備從宿舍出門,他們不期而遇,李一波被堵在門內。
經過九個多小時的談判和僵持,張小偉提出見新聞記者,並要求拆除他家旁邊的公廁,警方一一滿足他的要求,但是人質並未被釋放,直至下午五點多,警方開槍將張小偉擊傷,成功解救出被劫持的李一波。
張小偉是誰?這起「公廁引發的劫持」案,到底有什麼內情?
張小偉其人
河坑村距離雲和縣政府二十來分鐘的車程,一條沿溪的公路穿村而過,張小偉的家就在小村公路的旁邊,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山村,村民除了出去打工外,幾乎都靠種植香菇為生。
圍觀的村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張小偉是河坑村四組村民,張小偉的父親張幫成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現在已經過世。今年42歲的張小偉和母親一起住,至今未婚,家中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張家的房子原先是生產隊裡的倉庫,在分田到戶後,張小偉的父親將倉庫買下來安家。
在村民眼中,年輕時候的張小偉活潑好動,在初中讀了一年書後,就學做木匠。他曾在家裡掛著一個大沙包,對沙包進行拳打腳踢,經過幾年的鍛鍊後,個子只有一米六十多的張小偉身材強健、手臂粗壯。
張小偉的哥哥張啟委告訴本刊記者,張小偉二十歲的時候,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張啟委回憶,當時河坑村裡要修一條通往山裡的公路,在修路過程中,工程隊挖掉了張家的一些油茶,在當年,油茶是張家的主要經濟收入,張小偉聽到自家油茶被挖掉後,就跑去跟施工隊理論,要求賠償,雙方起了爭吵後,施工隊仗著人多,差點把張小偉給打了,跑回家的小偉氣不過,拿著一把老虎鉗,把施工隊架設的電線給剪斷了。
村裡的領導大為光火,叫來派出所把小偉抓走,在拘留所裡關了半個月。張啟偉把弟弟從看守所裡接出來,他回憶說,出來後的張小偉一聲不吭,後來他告訴哥哥,在看守所裡,因為不聽人家的話,被打了好幾次。
「那是1990年左右,被派出所處理,讓他在村民面前抬不起頭來。」張啟委說。
回到家後,張小偉再也不去學木匠,整天躺在床上發呆。看著弟弟抑鬱不開心,張啟委跑到木匠師傅家裡,請師傅回來勸張小偉回去幹活,來回叫過幾次後,張小偉就再也沒去過。
在張啟委眼裡,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小偉越來越不聽他的話,張啟委只是勸弟弟找一個正經的工作,然後結婚成家,也可以讓年邁的父母放心。
一座鄰家的公廁
2005年的一座公廁再度影響張小偉的命運。
在張家房子附近,原本就有一排露天的糞坑和兩個牛欄,在河坑村,張家的黃土坯房顯得很扎眼,從位置上看,2005年造的公廁是在張家房子的後門邊,位置大概是10多米左右。
當時的河坑村開始新村改造,村委會決定將村口的7個糞坑填掉,改建成公共廁所,在方案提出來的時候,張家兄弟就提出過異議。張啟委說,原先的糞坑位置比較低,現在做成公廁後,地方變大,抬頭就可以看到了,因此希望村裡別造。
從位置上看,公廁對張家的採光也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的雲和鎮政府工作人員也曾到現場看,覺得也有一些影響。但是,因為原先就是糞坑,造成公廁後,對環境確實起了改造的作用。張啟委說,他告訴脾氣暴躁的張小偉,這是村裡的公益事業,不要隨便去插手。
對於這個公廁的位置,現任河坑村村書記葉好和解釋說,當年村裡對7戶人家的露天糞坑和兩間牛欄,進行原拆原建,本來廁所想建裡面一點,但是因為整個河坑村有10個自然村,建在村委會附近的位置更能服眾。
他還記得,張家兄弟當時曾提出,既然露天糞坑拆掉了,就不要再建造了,但是其他7戶提出來,只能建公廁,否則的話,糞坑就不搬掉。「大家都是考慮到這個位置上廁所方便。」葉好和這樣介紹。
「公廁造完後,鄰近公廁的張家一塊宅基地就不能再建房子了,小偉對這件事情意見很大。」張啟委說。
據張啟委回憶,在建造公廁施工的時候,他們兄弟也很多次去阻止過施工,有幾個和承包施工的包工頭差點打起來,為此還驚動了派出所。這個包工頭算起來和張家還有一點親戚關係,張家兄弟也就沒有繼續糾纏下去。
公廁使用後,張啟委多次去雲和鎮政府反映,他告訴本刊記者,因為公廁造完後,使用的人就多起來,卻一直沒人打掃,夏天臭氣燻天,有時候隨風飄到張小偉的房間,讓他夏天沒法開窗睡覺,張小偉為此十分惱火。
張啟委說,他曾找到雲和鎮委書記,反映這個廁所的問題,書記當場打電話給村裡領導,「我看鎮書記打電話時候,一副對村裡很生氣的樣子,也覺得不很好意思。但是,幾次事情後,都沒結果」。
刷標語被判侮辱罪
2009年後,張小偉開始上訪之路,且一發不可收拾。
在此之前,他曾有過一段努力生活的時光。姐姐張鳳娟回憶,弟弟張小偉曾在雲和的一個木製玩具廠幹活,他有嫻熟的木工技術,在車床上,把一塊木頭卡住後,用旋轉的刀片切割成圓形的玩具,經過一年多的勞動後,賺了3萬多元錢。
「他很開心,還跑到麗水去學車,考了一本小車駕駛證。」張鳳娟說。
但是,一旦回到河坑村的老家,公廁的事情又壓在張小偉的心頭。
2009年的1月,張小偉將他去世父親的骨灰從公墓中挖出來,他捧著骨灰盒到縣政府上訪,以父親是革命英雄的名義,要求政府解決公廁的問題。
雲和縣信訪局局長李克和對張小偉捧著骨灰盒上訪的事情記憶猶新,他說,當時縣政府大院都震動,張小偉說話很大聲,和保安吵架,不肯讓大家把骨灰盒搬走,最後事情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