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且蘭通用航空
【作者】侯珉
航空器的使用是有成本的,我想這點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就好比你買了一臺車,用不用你每年都要扔進去至少幾千元,除了辦保險和例行保養外,加油、過路過橋費、意外維護費等等,至於多少,那可能要看你買的是什麼車、多少錢的車、怎麼用了……。近聞某款飛機直接使用成本是每小時250元,這真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是從業時間太短不知道?還是故意誤導大眾?均不應該。
航空器的直接使用成本(DOC)、間接使用成本(IOC)、總使用成本(TOC)其實早有定論了(可能不少於半個世紀了),20多年前老外在我辦公室裡一條一條給我解釋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今天再小結分享一下,大家看有無道理。
一、直接使用成本(DOC)——就是你願意不願意都要支出的那部分
1、機組人員補助:就是飛1小時給飛行員多少補助(200-300元/小時/人不算多吧);
2、地勤人員補助:飛1小時給出場的機務維修人員的補助(30-50元/小時/人也不算多);
3、折舊費:發動機的比較好算,比如發動機2000小時要大修,大修需要花費6萬元,那麼每小時的直接使用成本就是30元;飛機的折舊不太好算精確,但大概還是能算出來的,比如1架飛機100萬購買,使用報廢是15年,每年按飛行300小時計算,得出折舊是每小時222元,如果你沒用到15年飛機就廢了、不能飛了,那小時折舊還要高,如果你每年飛機使用超過300小時,那麼小時折舊就會低,反之亦然。
4、保險費:每年為飛機保險需要花一筆錢是定的,這個還是個模糊算法,通常按每年飛行300小時計算。比如一架100萬的2座飛機,財產險保100萬,座位險各保100萬,地面第三責任險保100萬,合計保400萬,保費1.6萬,那每小時的平坦費用是:53元,與上一條同理,每年飛行超過300小時,這個費用是降低的,低於300小時是升高的;
5、零配件、維修費平攤:與車一樣飛機每年都要做保養,與車不同的是,車是看跑的公裡數,飛機是看飛的小時數,還有關鍵不同是:車的保養換件非強制(4S店會跟你商量),飛機的保養換件是強制性的,飛到小時數或1年、3年、5年之後即使沒壞也要換新。跟前2點一樣,這項也只能算個大概,按每年飛300小時計算,100小時做一次保養,每次保養換件費用按2000元計算,那每小時分攤大約是20元。同理每年飛的少,這項的值就小,當然這裡面沒算換輪胎、換剎車片、換剎車油的費用等,更沒有算意外損壞維修換件的費用,提醒大家注意,當前階段凡是沾上航空的零件、配件都貴,不會比奔馳、寶馬配件便宜。
6、燃滑油費:每飛行小時要燒油這個不用解釋了,航空汽油貴一些,95號機車燃油便宜一些,目前多數發動機消耗滑油不多,但星型活塞發動機或要求滑油、汽油混合後加注使用的發動機,你就必須單獨計算每小時滑油的消耗量,然後折算成錢。有人說咱家的飛機不用油、用電,那也好計算,除了計算電費外,還要知道電池充放電多少次就充不滿了、廢了,每次能用多長時間?電池組總共多少錢,也能很方便地算出每小時大約消耗多少元。
有人說俺們家計算直接成本就是油料消耗不成嗎?真不成,DOC是約定成俗的,內容都大同小異,不必來裝傻充愣的。
二、間接使用成本(IOC)——不能算在直接使用成本裡的其它支出
顧名思義,間接使用成本就是非直接的、但一定和/或可能發生的費用,此項計算更加複雜,比如飛行員工資,年薪15萬,每年按300飛行小時計算,每小時就是500元,如果只飛了100小時,那小時間接成本就是1500元。再比如一個年行政開支過千萬的大公司和年行政開支不到百萬的小公司或者飛行個體戶,他們的行政開支差距是很大的,這個花費平均到每個飛行小時構成每小時的間接使用成本,在當前我們可能必須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1、辦公、飛行場地使用費用;
2、管理人員、一線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用;
3、辦公車輛、交通費用;
4、內部培訓費用;
5、日常辦公消耗費用;
6、市場開發、迎來送往、公關和廣告費用;
7、稅收費用;
多年的實踐表明,間接使用成本對輕型飛機而言,遠遠地高於直接使用成本,即使你管理的再出色,這塊費用仍很大,只能靠多飛有效的小時數來攤薄間接使用成本。但,再攤薄也還是有底線的,除非你的飛機不要錢、不要保養、不要維修、不要折舊,用廢了就丟掉。所以,正規的公司一般是要認真核算的,一般是不參與打價格戰的,對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公司是不正眼看的。
三、總使用成本(TOC)
總使用成本(TOC)= 直接使用成本(DOC)+ 間接使用成本(IOC)這個算式有點太簡單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