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飛來好運卻沒來,在這幅畫中感受一位皇帝的美與哀愁

2020-12-25 上觀

12月2日起,「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亮相遼寧省博物館,這一跨年度大展被許多觀眾視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重磅展覽之一。

在多件國寶級展品中,有一件藝術價值極高的畫作,那就是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這幅被視為祥瑞之兆的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罕見的宋徽宗御筆畫

1112年,北宋都城汴梁在元宵節前舉辦了五天五夜的盛大燈會。正月十六日清晨,街上的彩燈還未摘掉,剛起身的宋徽宗收到一個喜訊。汴梁出現了一道奇觀:一群白鶴在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有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整個皇城內外的官員、百姓都爭相觀望。

鶴自古被視為延年益壽的標誌。古人用鶴來比喻品德高尚的賢能之士。在皇家,鶴更被視為祥瑞,在吉祥鳥中地位僅次於鳳凰。宋徽宗見到這一祥瑞之兆後,欣然提筆畫了一幅畫,還以其獨特的瘦金體書法記錄了創作此畫的來龍去脈,這幅畫就是《瑞鶴圖》。

這幅絹本設色畫縱51釐米,橫138.2釐米。宋徽宗用淡石青色渲染天色,18隻瑞鶴翱翔於天空,另有兩隻站於殿脊的鴟吻之上。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汴梁,掠奪了無數書畫珍玩。北宋滅亡後,《瑞鶴圖》散落民間,元末明初時輾轉到了名僧釋來復手中,他在畫上加蓋印章並題寫了跋文。此後,這幅名作被明代大收藏家項元卞收入府中,他如獲至寶,在畫上鈐上了「平生珍賞」印章。清朝乾隆年間,《瑞鶴圖》進入清宮。乾隆、嘉慶、宣統皇帝都在畫上鈐上了鑑賞璽印,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之中。

清末,《瑞鶴圖》隨末代皇帝溥儀輾轉流亡。1950年,劫後餘生的《瑞鶴圖》被送入東北博物館即後來的遼寧省博物館,一直保存至今,被視為鎮館之寶。

宋徽宗趙佶的繪畫才能非常全面,人物、山水、花鳥皆通。其傳世畫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御筆畫」,另一種是「御題畫」。「御筆畫」就是宋徽宗的親筆,「御題畫」則是他人代筆,宋徽宗題字押款。《瑞鶴圖》是公認的、存世較少的宋徽宗工筆寫實花鳥畫真跡之一。


《瑞鶴圖》局部

中國繪畫史上的特例

美術史論家徐建融教授認為,趙佶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兩點:追求生活的真實性與追求詩意的含蓄性。

《瑞鶴圖》中的鶴群呈現出一種動與靜的美。它們有的顧盼,有的昂首,有的回望,有的矗立,有的展翅,有的收羽……如果沒有對禽鳥長期的觀察力和刻畫能力,是不可能有這樣生動的表現的。尤其是踞於屋頂左右對稱的兩隻仙鶴,一隻低蹲扇翅而回顧,另一隻高立收羽而仰望,幾乎是仙鶴寫生的造型範本。

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看來,《瑞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罕見的一個特例。淡石青色的天空均勻地布滿畫面,這種平塗法在古代中國畫作中是很少見的。由於古人作畫所用的多是礦物質顏料,容易參差不勻。因此,《瑞鶴圖》應該是經過反覆慢染細抹,層層覆蓋,才有如此密不透風的效果。

雲是中國畫中最難畫好的物象之一。此畫建築上的雲彩前後遮襯,輕靈飄逸,氣韻生動,有種朦朧的雅致。雲彩的形狀全靠微染以見深淺厚薄。這種以虛襯實、以動襯靜的手法,極為老到。

傳統中國畫鮮有方構圖,宋徽宗卻偏偏以最不討巧、無勢可借的方形畫面與自己「為難」。《瑞鶴圖》的取景上下皆不靠,只截中景,並沒有採用傳統繪畫中的「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的架構,而是一個罕見的具有現代審美的平面圖形。

陳振濂認為,宋徽宗這幅作品的最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有沿襲當時的「摹古主義」,模仿古人的題材,而是依據當下的經驗,是眼見為實的「寫生主義」。他沒有現成樣板,也不承傳某家某派,所觀所畫,全是獨創。這幅作品不襲前式,不落窠臼,是一種創新的表現。「歷代中國畫要論現代意義上的『創新』,《瑞鶴圖》當為首選。不但對於中國美術史上的各朝各代甚至同朝代的人,是無可置疑的唯一,就是對比宋徽宗自己的十幾件存世作品而言,也是貨真價實的唯一。」


宋徽宗自題《瑞鶴圖》

淡而無為的美學家

宋徽宗作《瑞鶴圖》時,北宋朝廷正面臨內憂外患,身為皇帝的趙佶篤行道教,內心一直期盼祥瑞之兆預示國運昌盛,宮門上空突現群鶴盤旋,正是他內心期盼已久的吉兆。然而,所謂的吉兆也無法挽回日益衰敗的北宋國運。

後人常說,宋徽宗趙佶做皇帝不合格,當藝術家卻是一流。這位「文藝皇帝」不僅是一位書畫兼長的大家,還精通金石學、園藝庭院、鑑定收藏、編纂著錄,對於中國藝術史的貢獻頗多。

在書法上,趙佶初學黃庭堅,後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既有「天骨遒美,逸趣藹然」之感,又充滿個人特點,筆法張弛有度,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

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工筆畫的創始人。他學習崔白、吳元瑜的技法,又學習黃荃的用色,並力求兩者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

宋徽宗在位期間,宮廷畫院體製得到完善,他將全國各地優秀的繪畫人才都網羅到宮中,並親自指導、培養。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畫家,如《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千裡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等都是宋徽宗的宣和畫院所培養的,對後世書畫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宋徽宗愛美,稱得上是一位美學家。他的審美觀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北宋採取的是重文輕武的國策,頗具文化鑑賞能力的士大夫階層開始興起。至徽宗時代,北宋社會在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為一位愛美的帝王提供了大量的外部物質基礎。宋徽宗強調一種無功利的審美心態。無欲、忘心的美學觀,推動了他對淡而無為的極簡美學的熱愛。

相關焦點

  • 史上最高清《瑞鶴圖》實拍,畫中隱藏著北宋滅亡怎樣的秘密?
    這便是此次在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亮相的北宋徽宗《瑞鶴圖卷》畫好後,宋徽宗意猶未盡,再提筆,以他獨步天下的瘦金體書法,記述此畫創作經過。在畫和題跋之後,他還瀟灑地籤了個名,就是他著名的「天下一人」花押!這幅書畫合一的傑作,被認為是中國歷代帝王傳世書畫中的絕頂精品。
  • 唐太宗見太液池有隻怪鳥,急召閻立本作畫,為何這幅畫沒流傳下來
    這故事流傳千古,其中的畫,卻因為一種原因沒有流傳下來。您可知道是什麼原因?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宋徽宗的《瑞鶴圖》!
    恍惚之間,天空飛來群鶴。這仿佛仙境般奇妙的景象,被記錄在一幅畫卷之中,成為後世關於青空與白鶴最美的記憶。(請橫屏觀看)宋徽宗的《瑞鶴圖 》 絹本設色 收錄於:《宋徽宗書畫精品集》記載了《瑞鶴圖 》這幅畫的作者,宋徽宗趙佶,歷史最著名的藝術帝王,雖無能於政事,卻以卓越才思曠絕古今;據說,他好穿道袍而非皇袍,喜愛焚香而不好權術,因此與治國之道漸行漸遠,
  • 玄關掛什麼畫寓意好,好多人都選這幅畫
    劉燕姣在山水畫創作中,充分利用想像、幻象的神秘創造力,從而使此物更豐富、更生動、更富幻想力之美,讓天人合一式的中國圖畫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畫家劉燕姣在作畫的時候也會注重一些風水元素,通過這些元素來傳達畫家對欣賞此幅作品的書畫愛好者的美好祝願,同時也希望自己的畫作真的能夠給大家帶來好運,幸福平安。
  • 像這幅畫中的景色卻很少,沒想到美的讓人,想不到詞語來形容
    抓緊帶著,看到這些景色,會發現景色怎麼那麼美,當我們滿懷欣喜地打探著這個世界,見證了這樣的奇觀,美景人人都喜歡,如果你沒有遊玩的去處,所有的景色都生動起來了,像這幅畫中的景色卻很少,沒想到美的讓人想不到詞語來形容眼前的這個景色,面前的景色疊疊復重重
  • 宋徽宗的《瑞鶴圖》是否帶來了祥瑞
    這是宋徽宗的《瑞鶴圖》局部(12月5日攝)。 此時,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鶴來儀,他覺得好似上天對他「統治有方」的嘉許,就親自提筆描繪這番景象,留下傳世之作《瑞鶴圖》。 跨越九百多個春秋,2020年12月,《瑞鶴圖》出現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瑞鶴圖》在唐宋八大家最小的蘇轍離世當年繪成,此次展出意在鋪墊當時宋文化的底色。」
  • 18歲天才畫家,23歲去世,一生只畫一幅畫,卻火了一千年
    然而這幅名垂千古的鴻篇傑作,僅用半年時間完成,作者王希孟,不過是18歲的少年。公元1113年4月,王希孟趴在畫案上絞盡腦汁,準備為老師獻畫。王希孟政和三年春天,皇家園林新延福宮落成,皇上龍顏大悅,更讓他欣喜的,還有小徒弟王希孟獻上的這幅長卷!
  • 學不會真正的高級美?來看看這幾幅畫
    若問這世上什麼東西有最高級的美感,那一定是中國傳統的詩、書、畫。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國的詩書畫,不需要太多的學識和文化來辨別和評判,僅僅是欣賞,它就能立即喚起人們純粹的內心深處的一種朦朧意境。就像好的唐詩宋詞,有時並不需要逐句逐字去理解詩中要義。但凡是生活在中國的國人,稍微受過點教育,識得漢字,看到一首詩,往往會立即在腦海中出現一種朦朧的意象和感受。雖說不清詩人表達的具體意思,但對詩詞的整體氛圍和感覺的表達往往能一語中的,這就是意境。
  • 他用40年畫一位美女模特,畫遍所有角度,卻敗給冷軍這幅畫
    起源|本期導讀:在當代畫壇中,寫實主義一直是備受詬病的一種繪畫風格,甚至於稱之為「工匠」、「照片的搬運工」等,但是中國畫壇中,卻崛起了一位超寫實畫家。想必大家也都耳聞目睹過,他就是超寫實繪畫大師冷軍,一位在畫壇中獨樹一幟,以超寫實繪畫風格一舉成名的畫家。
  • 宋畫裡的花鳥魚蟲叫醒春天,6幅在美國,2幅在日本
    或許,這一字一畫可以抵消江山之恨?我們不得而知。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趙佶的《桃鳩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我們還是從趙佶的這幅《桃鳩圖》開始,穿越千年,從詞人的詩句裡去欣賞宋代的花鳥魚蟲吧!尤小幅,筆觸工細,布色鮮明,生機盎然,所畫為世人所寶。此幅花圖,現藏於日本富士紀念館。我們現在從詞中尋覓花之美吧!
  • 多肉植物硬葉十二卷中的貴族——瑞鶴!
    瑞鶴是百合科十二卷屬中的一員,屬於硬葉十二卷中的大型品種,瑞鶴整體株形緊密,成株體積可達15CM左右,植株無莖,成型的植株有8-10片肉質型葉片,葉片肥厚,呈三角錐形,螺旋狀排列成蓮座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南非共和國,經過多年雜交,也形成了其獨特的體系。
  • 3位畫家畫妻子人體,為什麼唯獨這幅賣3000多萬?專家:有4個原因
    但有這樣一些畫家,選人體模特不喜歡選專業的漂亮人體模特,反而讓妻子來當模特,反而能從中找到某種默契。比如這三位畫家,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畫妻子反而很有感覺,他們筆下的妻子,不但個個美若天仙,而且高貴大方。
  • 世界名畫《土耳其浴室》,畫中一群女子在洗澡,這幅畫好在哪?
    針對《土耳其浴室》這幅畫,人們存在著不少疑問:為什麼一個西方畫家,要畫不穿衣服的東方女人?這幅畫這麼有名,但它到底好在哪裡?先說線條乾淨利落的大線條,是安格爾作品中的突出特色。《土耳其浴室》這幅畫中,第一眼就牢牢抓住人眼球的,是一個女子不著衣物收納的美麗背影,線條很簡潔、但是人物極為柔美自然。女子的體態豐滿迷人,找不到多餘細微的線條。
  • 她兩歲畫一幅畫賣18.7萬,4歲辦畫展9幅畫賣105萬,真把群眾當傻子
    她兩歲畫一幅畫賣18.7萬,4歲辦畫展9幅畫賣105萬,真把群眾當傻子 藝術門檻有多低?她2歲畫一幅畫賣18.7萬,4歲辦個展9幅畫賣105萬 大家都聽過傷仲永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方仲永在五歲的時候,向家的人要筆墨紙硯,但是方仲永從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當他們的家人把筆墨紙硯給他買來時,他當即就寫下了四句詩句。
  • 簡單一幅畫讓你的生活充滿美,不止是電影中才有的!
    適合裝飾的山水畫一、徐坤連最新力作八尺橫幅山水畫作品《峽江雄風》 作品來源:易從網徐坤連創作的《峽江雄風》,密實之處不失清透,疏朗之處又不失渾厚,畫面顯得空靈飄逸、意境幽遠,這種對整體畫面的強調和把握,畫中意境引人入勝,處處展現了他的才情和學識,也透露出他的現代審美意識和新的追求。
  • 以「野渡無人舟自橫」為題目作畫,卻偏偏一幅畫了人的畫被選中了
    以「野渡無人舟自橫」為題目作畫,卻偏偏一幅畫了人的畫被選中了「野渡無人舟自橫」這一句詩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是出自於哪一位作者的筆下吧,沒錯就是韋應物,這首詩的全文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達文西畫了3幅《蒙娜麗莎》?一幅值28億,另一幅顏值爆表!
    《巖間聖母》兩個版本第一幅咱們已經看見了,現在來說說第二幅,這第二幅其實挺有趣,這幅畫畫的是耶穌,原本的作品名叫《救世主》,但因為和第一幅而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也非常宏大,據歷史學家和鑑定家考證,這幅作品是達文西為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定製的耶穌主題作品之一,畫面中的耶穌穿著藍色和棕色相間的長袍,正在為全人類祈福。
  • 張大千花500兩買一幅畫,細看是幅情報圖,現成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而張大千也看中了,預感這幅畫相當有水準。幾經權衡後,愛好還是戰勝了理智,張大千把買房錢交給了賣寶人,帶走了這幅畫。 買回古畫的張大千對其愛不釋手,更是廢寢忘食研究該畫。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一幅什麼樣的畫,能讓張大千如此魔怔呢?
  • 女畫家畫一肖像畫,三次售出都被退貨,這幅畫有何不同?
    這幅畫一個月左右就完成了,捷列茨稱她為《雨中女郎》。畫作剛剛發表的時候,和以往一樣,這畫作很受歡迎,人們爭相想要收藏這幅畫。畫作的傳言不過,每當一位買家最終將這幅畫買走後,這幅畫都會遭遇退回,原因是這幅畫作給買家帶去了恐懼感。這幅作品看上去雖極具藝術感,但卻蒙著一層恐懼的氛圍。
  • 新娘只畫了半邊,新郎卻左右逢源,這兩幅畫道盡天下男女小心思
    新娘只畫了半邊,新郎卻左右逢源,這兩幅畫道盡天下男女小心思。這幅畫是不是很奇怪?中間有一條細線看到了嗎?左圖才是原畫,右圖是我把原畫鏡像後拼上去的,只是想看看新娘長什麼樣。因為原畫只把新娘畫了半邊。這左圖是陳承衛2016年畫的油畫《大民國 半生緣》,畫面上美人只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