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最近幾天,土耳其舉辦多種活動,紀念挫敗未遂軍事政變一周年。一年前的7月15日,土耳其多個重要政府部門遭到了政變軍人襲擊,造成264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土耳其記者鄔凡報導,伊斯坦堡、安卡拉、布爾薩等土耳其重要城市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11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總理耶爾德勒姆同民眾一起前往安卡拉公墓憑弔政變中犧牲的烈士,民眾在現場自發組織集會,並高喊「祖國永不分裂」的口號。14日凌晨,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伊斯坦堡烈士大橋亮起了代表著土耳其國旗顏色的紅白彩燈,過往大橋的車輛主動鳴笛向犧牲的烈士表示敬意和哀悼,伊斯坦堡奧塔科伊清真寺徹夜亮燈為犧牲的烈士進行祈禱。15日晚,埃爾多安總統邀請了烈士家屬和部分民眾在安卡拉總統府舉辦了紀念儀式。埃爾多安在儀式上發表講話說,人民絕不會忘記7月15日的政變,國內各地舉辦的紀念活動表明土耳其將永遠保持團結和統一。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阿卡爾稱,土耳其軍人和民眾用生命捍衛了國家,使叛國者的險惡用心沒有得逞,土耳其軍方決心清除軍隊中所有的叛國者。據悉,除了在土耳其國內,德國、英國、巴基斯坦等國的土耳其公民也舉行了紀念活動。
土耳其國內主要媒體均對紀念挫敗軍事政變一周年活動進行了報導,大部分媒體認為,土耳其民眾通過自己的犧牲精神維護了國家的民主和法治,土耳其將在現任政府的領導下保持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但土耳其反對派則表示,烈士當然應該被紀念,但政府不應該藉口打壓政變,對反對派進行鎮壓。反對派稱,在近一年來的政變調查中,已經有5萬多人被捕,16萬多人接受了調查,而被判刑的大多數人是反對派成員,政府和司法部門應該在調查過程中秉承司法公正原則。但奧地利和荷蘭等歐盟國家卻對土耳其紀念未遂政變一周年活動表示了異議,並以大規模集會對公共秩序構成威脅之由,拒絕土耳其部長級官員入境參與在該國舉辦的紀念活動。
另據了解,土耳其14日解除了7000多名警察、政府官員和學術界人士的職務。被解職的警察中有些人警銜頗高,還有各大學院校的300多名學術界人士。土耳其指控2016年的未遂政變,是由在美國的伊斯蘭傳教士居倫策劃,一再要求美方將其引渡回土耳其,並將其領導的「居倫運動」列為恐怖組織。然而居倫否認相關的指控,美國方面也表示,宗教領袖居倫只能走「法律程序」引渡,引渡申請需要合理合法,換句話來說,美土關於是否引渡居倫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土耳其政府整肅未遂政變的種種做法,也讓歐盟與土耳其漸行漸遠。歐盟批評土耳其有損人權和法治,土歐關係因此交惡。今年4月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歐盟多國認為:此舉將加大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勢力,因此拒絕土耳其官員入境「拉票」,雙方關係再次陷入了緊張。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土耳其和德國的關係更是至今難以修復。埃爾多安原打算在德國出席G20峰會期間向在德土耳其人發表演講卻被拒絕,埃爾多安因此批評德國的做法是「政治自殺」。
土耳其修憲之後,和歐盟矛盾越積越深,加入歐盟變得遙遙無期。不過,這並不代表土耳其與美國的關係也沒有調整的餘地。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表示,川普政府與歐巴馬政府,對土耳其的政策或許會有所不同。
李紹先認為,川普就任以來,對土耳其的政策和歐巴馬有明顯的不同,目前美國對土耳其的態度不像歐洲那麼強硬,川普對土耳其的政策可能更多的和地緣政治有關聯,而不是土耳其內政。
在外界看來,昔日被稱作「中東之光」的土耳其,如今與西方關係陷入了低谷,其外交政策必將向東方靠攏。去年,土耳其對俄羅斯態度的軟化便是一個徵兆。然而,土耳其與俄羅斯關係尚未進入蜜月期,去年年底就發生了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遇刺身亡的事件。直到近日,新任大使才就任。李紹先認為,土耳其並不會徹底靠向東方,未來的土耳其外交政策仍然會在向左走和向右走之間盤桓流連。這與土耳其本身這個國家的處境密不可分。土耳其過去幾十年,特別是凱末爾革命以後,孜孜以求要加入歐洲,它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西方國家,但是冷戰結束後實踐證明它要加入歐洲國家是受阻的,歐洲在當前形勢下不可能接納一個7000多萬人口,主要是穆斯林的土耳其。與此同時,最近十多年來特別是在埃爾多安執政的這十多年來土耳其開始轉向東方。現在既加入不了西方,又回不到東方,未來土耳其的外交擺動性會非常大,埃爾多安註定在外交上是一個機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