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1」交通事故常見法律問題彙編(含《民法典》新規)

2020-12-13 法制視界

1. 機動車駕駛人與登記車主不一致,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由誰承擔?

答: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首先由交強險在保險限額內優先承擔,不足的部分,原則上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但是登記車主有過錯的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認定登記車主有過錯: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09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掛靠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責任由誰承擔?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掛靠人與被掛靠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以最大限度彌補受害人的損失。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11條: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

3.私下轉讓車輛沒有辦理過戶手續的,責任由誰承擔?

答:分兩種情況而定。第一種,僅一次轉讓沒有辦理過戶手續的,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條規定,應該由實際受讓人來承擔;第二種,多次轉讓均未辦理過戶手續的,根據司法解釋第四條規定,由最後一次轉讓並交付的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10條: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或者其他方式轉讓並交付機動車但是未辦理登記,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

4.套牌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由誰承擔?

答: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屬於機動車一方的責任,由套牌車輛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被套牌車輛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套牌的,應承擔連帶責任。

5.拼裝車、報廢車輛進行私下轉讓的,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由誰承擔?

答:拼裝車、報廢車輛進行私下轉讓的,發生交通事故後,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一條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應由轉讓人與受讓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14條:以買賣或者其他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經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6.學員在駕校學習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由誰承擔,是駕校還是學員?

答:根據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應由駕校培訓單位來承擔賠償責任。

7.想買車,在試乘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責任由誰承擔?

答:在試乘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應由提供試乘服務者承擔賠償責任,但試乘者有過錯的,應當減輕提供試乘服務者的賠償責任。

8.在存有缺陷的道路上行駛,發生交通事故,責任由誰承擔?

答:應由道路管理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道路管理人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9.不具備上高速公路行駛條件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由誰承擔?

答: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未經許可進入高度危險活動區域或者高度危險物存放區域受到損害,管理人已經採取安全措施並盡到警示義務的,可以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

若高速公路管理人未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對交通事故發生存在一定過錯的,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43條:未經許可進入高度危險活動區域或者高度危險物存放區域受到損害,管理人能夠證明已經採取足夠安全措施並盡到充分警示義務的,可以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

10.在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物品等妨礙道路通行,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由誰承擔?

答: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另,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條規定,道路出現坍塌、坑漕、水毀、隆起等損毀或者交通信號燈、交通標誌、交通標線等交通設施損毀、滅失的,道路、交通設施的養護部門或者管理部門應當設置警示標誌並及時修復。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發現前款情形,危及交通安全,尚未設置警示標誌的,應當及時採取安全措施,疏導交通,並通知道路、交通設施的養護部門或者管理部門。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應由實際行為人承擔責任,如果能證明道路的管理者有過錯的話,管理者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56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公共道路管理人不能證明已經盡到清理、防護、警示等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11.機動車存在缺陷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應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答:這種情況屬於產品責任糾紛,當事人可以以產品存在缺陷為由,向汽車的銷售者或者生產者主張權利。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03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12.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同一人損害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答:這種情況下,應由多個侵權人按過錯程度進行分擔。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172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13.《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人身傷亡」是否包括精神撫慰金項目?

答: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人身傷亡」,是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等人身權益所造成的損害,包括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各項損害。故,這裡的「人身傷亡」,包括精神撫慰金。

14.營運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停運損失?

答:根據司法解釋第十五條規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故對合理停運損失應該支持。

15.非營運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使用替代交通工具產生的合理費用是否應該支持?

答:根據司法解釋第十五條規定,非營運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應該支持。

16.交強險保險公司的訴訟地位是什麼?

答:在司法解釋出臺前,各地法院做法不統一,有的將保險公司列為第三人,也有的將其列為被告。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對此予以統一,即將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該保險公司已經在交強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

17.商業三者險保險公司的訴訟地位是什麼?

答:根據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當事人請求將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人民法院可以判決商業險保險公司在保險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但保險公司可以依據保險合同進行抗辯。

18.既有交強險又有商業三者險的情況,責任應如何承擔?

答:首先由交強險保險公司進行優先承擔,不足的部分由商業險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的部分,再由實際侵權人來承擔。這樣不僅保護了受害人的利益,也保護了被保險人的利益。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13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先由承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保險人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承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予以賠償;仍然不足或者沒有投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由侵權人賠償。

19.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精神撫慰金由交強險保險公司優先承擔,人民法院是否應支持?

答:根據司法解釋第十六條規定,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0.無照駕駛發生交通事故後,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答:無照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交強險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保險公司享有向實際侵權人進行追償的權利。

21.醉酒、服用違禁品發生交通事故後,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責任?

答:醉酒、服用違禁品發生交通事故的,交強險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保險公司享有向實際侵權人進行追償的權利。

22.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

答: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或者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後,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16條: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人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或者搶救費用超過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後,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23.駕駛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答:駕駛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交強險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保險公司享有向實際侵權人進行追償的權利。

24.未購買交強險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該如何承擔?

答:未購買交強險的機動車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範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投保義務人與實際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的,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5.多輛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失的責任應如何承擔?

答:這種情況下,如果損失數額超過各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和的,由各交強險保險公司在各自的範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損失未超過各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和的,當事人請求由各保險公司按照其責任限額與責任限額之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6.牽引車(半掛車)在連接使用時發生交通事故後,保險公司該如何賠償?

答:依法分別投保交強險的牽引車和掛車連接使用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當事人請求由各保險公司在各自的責任限額範圍內平均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7.同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受害的,應如何賠償?

答:同一交通事故的多個被侵權人同時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各被侵權人的損失比例確定交強險的賠償數額。

28.無名氏發生交通事故後,賠償金由誰領取?

答:實踐中有很多做法,一種觀點是由事故科進行領取,待公告找到死者近親屬後,再轉交給他們;一種觀點是由事故發生地的民政部門代表國家進行領取,如果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由路政管理部門進行領取。根據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被侵權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無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明,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死亡賠償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9.在道路以外發生交通事故的,是否可以適用司法解釋?

答:根據司法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機動車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時引發的損害賠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30.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是怎麼理解的?

答:「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範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在單位管轄範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這一解釋將在學校、單位、施工單位等發生的車輛致人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納入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約束範圍。

來源:山東高法、普法欄目平臺 、民商法律智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號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

ID:hjfy63840236

相關焦點

  • 一「典」就通08 | 交通事故常見法律問題彙編(含《民法典》新規...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掛靠人與被掛靠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以最大限度彌補受害人的損失。新規連結:《民法典》第1211條: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
  • 民法典是什麼意思?不是全新法律,也不是彙編,卻將影響你生活
    大家好,我叫畢文強,北京律師,也是我們北京市律師協會物權法專委會的主任,今天應該說是受北京市律師協會的指派,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民法典》出臺以後對於我們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做這個題目,我有兩點考慮:第一點:是《民法典》它對徵收拆遷法律事務實務的影響,它確實是一個全方位的,它不是某一點某一線。
  • 我國民法典編纂中的幾個問題
    我自己雖然能力有限,但是非常高興地把自己學習和研究民法典編纂問題的幾點體會在這裡做一個匯報。匯報的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民法體系和我國的民事立法;二、民法典的基本內容;三、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幾個現實問題。請大家指正。
  • 「民法典進鄉村」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縣委組織部和司法局舉辦《中華...
    「民法典進鄉村」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縣委組織部和司法局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學習解讀和基層人民調… 2020-06-16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新《離婚協議(範本)》(含《民法典》新規解讀)
    由於離婚問題事關重大,應當允許當事人反覆考慮、協商,只有在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併到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自願辦理協議離婚手續時,所附條件才可視為已經成立。故,如果雙方自願協議離婚並籤訂《離婚協議書》,但未辦理完成離婚登記手續的,《離婚協議書》雖成立但沒有生效,協議內容對夫妻雙方不產生法律約束力。若一方提起離婚訴訟,該《離婚協議書》不能作為法院處理離婚案件的依據。
  • 《婚姻法》即將廢止,民法典:離婚「新規」,2021年1月1日實施
    《婚姻法》即將廢止,民法典:離婚「新規」,2021年1月1日實施2020年5月28日我國《民法典》審議通過並明確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1980年頒布於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對「離婚制度」進行了重大變革。相對而言離婚將更難!
  • 「學習宣傳民法典」謝鴻飛:《民法典》中的世界性、中國性和時代性
    傳統民法僅關注社會的經濟領域,而《民法典》將法律觸覺拓展到非經濟的社會領域,對推動非營利法人的發展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不言自明。三是回應了社會關注的重要法律問題。首先,《民法典》吸納了司法解釋中行之有效的條文,而司法解釋對實務的回應最為迅捷。
  • 關乎我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民法典中的這9個法律要點要知道
    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日常生活,《民法典》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可謂包羅社會萬象,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其中,民法典中的這9個法律要點不可不知!2、住宅到期自動續費《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條: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地,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 新規速讀,《民法典》對在上海買房有什麼影響?
    2021年,《民法典》終於來了。 這一部編纂了5年,取代了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等9部法律的百科全書終於面世!新規速讀給你答案。
  • 走進民法典丨《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遼陽燈塔市法院開展...
    通過以案釋法、召開新聞發布會、庭審直播以及報刊、網站、微博、微信、室內外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及時刊發圖文視頻,發布各類民事典型案例,廣泛宣傳《民法典》。著力打造《民法典》宣傳網格化模式,員額法官結合所在庭室的基本情況,圍繞民事單行法律的修改情況、法典中顛覆性的亮點、以及婚姻家庭新規、權益保障等貼近民生的內容展開宣講。各位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有代表性的案例,為基層群眾送去《民法典》的「法律大餐」。
  • 民法典 | 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打開民法典」濫用遠光燈傷人應承擔侵權責任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多方都會遭受損害。民法典明確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駕駛員濫用遠光燈造成其他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能否脫得了干係?7月16日,慈利縣人民法院法官楊妮亞接受了記者採訪,對此進行解讀。
  • 【《民法典》解讀四】侵權責任篇
    《民法典》本就脫胎於我國現行的法律,因此其各部分的修改也蘊藏著重大意義,本所之前已經就《民法典》的內容進行了系列解讀,這次將同大家分享《民法典》侵權責任篇相較原《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變化。 侵權責任編
  • 政法學苑 | 《民法典》之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宣講」博羅縣人民法院黃植忠講《民法典》融入基層糾紛調解
    授課以《民法典》的頒布為切入,以「《民法典》融入基層糾紛調解」為主題展開。黃植忠從「做好基層調解的意義」「基層矛盾主要分類」「調處糾紛的主要做法」三點出發,援引其審判實務中的生動案例和《民法典》的具體條文,注重分享了其對家事糾紛、相鄰糾紛、民間借貸等基層常見矛盾糾紛的調處心得。
  •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2021-01-15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物權編解讀及法律適用
    法制網6月11日訊 為了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為廣大青少年、人民群眾、法律職業人士及黨政領導幹部進行民法典系統學習提供便利,助力國家法治建設。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自6月9日開始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四)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本文整理49個須知要點,供大家參閱。
  • 楊立新:《民法典》新規中15條法律要點解讀
    ,民法典主要起草人楊立新教授主筆撰寫了《中國民法典新規則要點》一書。本書結合楊立新教授數十年的研究心得,逐一梳理並解讀了《民法典》1260條文中的613條新規則。下述我們擷摘了15則新規則要點解讀,以饗諸位師友研習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