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靜濤:知識精英與收復琉球、釣魚島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褚靜濤:知識精英與收復琉球、釣魚島

2013年07月29日 15:32:41來源:中國臺灣網

  前言

  琉球群島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二次大戰後,美國軍事佔領琉球,關於琉球的歸屬引起中國軍政界、知識界的關注。近年來,海峽兩岸幾位學者展開國民政府與琉球歸屬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臺灣方面主要有許育銘《戰後處理與地緣政治下的國民政府對琉政策:以40、50年代為中心》(「中國のインパクトと東アジア國際秩序」學術研討會論文,大阪:大阪大學千裡生命科學中心,2006年11月),任天豪《中華民國對琉球歸屬問題的態度及其意義(1948—1952)——以「外交部檔案」為中心的探討》(《興大歷史學報》第22期,2010年2月)。大陸方面主要有,石源華《論戰後琉球獨立運動及琉球歸屬問題》( 第五次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參會論文,浙江溪口,2006年7月),侯中軍《困中求變:1940年代國民政府圍繞琉球問題的論爭與實踐》(《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上述論文對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知識精英對琉球問題的認識與研究明顯不足。為此,筆者不惴淺陋,對戰後初期知識精英與琉球歸屬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兼析國民政府的琉球政策。不當之處,尚祈海內外方家批評指正。

  一、國民政府收復臺灣及澎湖列島

  琉球群島位於太平洋上、東海之中,陸地總面積約有3000平方公裡。古代琉球群島的範圍(古中山國),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統稱薩南諸島,現屬日本鹿兒島縣),衝繩諸島、宮古列島、八重山列島等(統稱琉球諸島,現屬日本衝繩縣)。

  在古代,中國與琉球保持著宗藩關係。1879年,日本宣布「廢琉置縣」,將琉球國改為衝繩縣。之後,日本佔領下的琉球群島的地理範圍有所擴大,與古中山國的地理範圍不完全一致。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簡稱釣魚島)位於我國臺灣島東北方,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及其附近的3個小礁組成,陸地總面積約6平方公裡。島上沒有居民,附近海域是閩臺地區漁民的傳統捕魚作業區。

  釣魚島是中國人民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使用、最早宣稱歸中國所有,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歷史文獻有大量關於釣魚島屬於中國的原始記錄。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第二款規定,中國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以及「澎湖列島」,並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甲午戰爭期間,1895年1月21日,日本內閣同意衝繩縣在釣魚島設立「國標」,佔據釣魚島,並將其劃入日本版圖,改稱為「尖閣群島(尖閣諸島)」,編列在衝繩縣八重山郡內。日本侵佔釣魚島是通過偷竊的方式,是「暗偷」,未告知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

  1916年4月,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委任汪洋,赴臺灣參觀勸業共進會。汪洋根據親身考察及臺灣總督府公布的大量統計資料,編寫成《臺灣視察報告書》。1917年6月,該報告由上海中華書局刊行。關於臺灣島及附屬島嶼的位置,根據日本人公布的資料,汪洋寫道:「臺灣系合併臺灣本島、澎湖列島及附屬各島嶼而成,起北緯21度45分,終25度38分,由東經119度18分,以至122度6分。」臺灣島「極東臺北廳棉花嶼東端」,「極北臺北廳彭佳嶼北端」。 臺灣總督府未將釣魚島包括在臺灣島附屬島嶼的行政區域內。

  民國前期,中國大陸知識界人士主要通過汪洋著《臺灣》等書來了解日據下臺灣及臺灣的行政區域,並加以引用。他們未將釣魚島包括在臺灣島附屬島嶼內,主要是受到臺灣總督府出版的地理書籍的影響。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大規模侵略中國的戰爭。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次日,林森主席發布《國民政府對日宣戰文》,中國對日本清算已追溯到甲午戰爭前。據此,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竊佔的釣魚島也在收復失地之列。

  1943年11月,蔣介石赴開羅參加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聯合發表《對日作戰之目的與決心之公報》,也就是通稱的《開羅宣言》,明確宣示:「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雖然《開羅宣言》沒有明列釣魚島,因其為中國固有領土,被日本竊取,自然在歸還中華民國之列。開羅會議期間,中美就琉球問題的處置,僅有意向性的口頭交流,沒有達成最終共識並形諸文字。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廣播投降詔書。9月2日,日本在向各同盟國投降而籤署的無條件投降書中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國共同籤署的、後來又有蘇聯參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據此,根據盟國對戰敗國日本的安排,日本的固有領土僅包括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附近的一些小島,並不包括琉球群島,更不包括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中國政府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根據臺灣總督府編印的《臺灣現勢要覽》,編寫了臺灣省及各縣市位置與面積,臺灣省極東位於基隆市棉花嶼東端,東經122度6分,北端基隆市彭佳嶼北端北緯25度37分。 

  1946年,地家學者宋家泰編著《臺灣地理》,由正中書局印行。關於臺灣島的位置,他沿用了日本人的資料,「臺灣位於北緯21度45分(南端七星巖)至25度38分(北端彭佳嶼),及東經119度18分(澎湖列島西之花嶼)至122度6分(基隆東北之棉花嶼)之間。」 

  他注意到琉球與臺灣的關係,「琉球群島與臺灣關係密切,其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頗多相同之處。或謂歷史上之臺灣,原包括琉球群島在內,惟本書未將其合併討論,但於都邑章下,附琉球群島一節,蓋權宜計也」。 

  該書第十一章「都邑(附琉球群島)」一節,對琉球群島做了簡介。因「琉球為我國所發現,距今蓋一千六百餘年,以內屬時期計,今亦五百七十餘載,乃日人竊據,於今又七十年矣。夫臺灣為我先人故物,固應歸我,而琉球之為我故土,史信有徵,故尤當及時光復,茲恐國人重於彼而輕於此,故附論及之。」「地理上之琉球,系位於我東海之外緣,介於日本九州與臺灣之間,自東北而西南,蜿蜒海上凡八百浬,計包括七十餘島,面積五千方公裡,人口約八十萬」。 

  琉球群島包括北部諸島、中部諸島、南部諸島。「南部諸島計包括宮古諸島、八重山諸島及尖頭諸島三部分,亦稱先島群島。」「尖頭諸島,位於八重山諸島北,最西者魚釣島,其東為北小島、南小島,東北則有衝之北巖及衝之南巖,再東有黃尾嶼及赤尾嶼,均系小嶼。」 宋家泰編著《臺灣地理》中關於釣魚島資料,來源於日本人編寫的書籍。

  這裡必須指出的是,1895年至1945年日據下琉球群島包括古代的琉球群島和中國的釣魚島,及其他日佔島嶼。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二戰後中國試圖收復琉球 為何被日本強佔
    根據美國外交檔案,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中國收復臺灣,並與蔣介石提及琉球問題。「蔣介石答稱,中國很願意同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根據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蔣介石後來做出解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當時,中國地理學界的一些精英也關注著臺灣、琉球的命運。
  • 二戰後中國試圖收復琉球 但為何被日本強佔
    根據美國外交檔案,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中國收復臺灣,並與蔣介石提及琉球問題。「蔣介石答稱,中國很願意同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根據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蔣介石後來做出解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當時,中國地理學界的一些精英也關注著臺灣、琉球的命運。
  • 二戰後中國曾嘗試收復琉球,美國產生獨佔念頭
    根據美國外交檔案,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中國收復臺灣,並與蔣介石提及琉球問題。「蔣介石答稱,中國很願意同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根據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蔣介石後來做出解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當時,中國地理學界的一些精英也關注著臺灣、琉球的命運。
  • 再議琉球
    抗戰勝利前夕的1944年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重慶編著《臺灣與琉球》一書,大聲疾呼:「臺灣、琉球之必須收復,不僅因其過去原為我國之領土,不僅因其為六百萬之華夏同胞(琉球當時約有70萬人口——筆者注),急待解放,而尤重要者,在其對於我國之軍事形勢,我國位於太平洋之西岸,臺灣、琉球一日不能收復,則我海上活動,一日不能越出黃海、東海範圍之外。」
  • 中華書局出版褚靜濤著《國民政府收復臺灣研究》
    中華書局出版褚靜濤著《國民政府收復臺灣研究》(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19日北京消息  值《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之際,2013年6月底,中華書局出版了褚靜濤著《國民政府收復臺灣研究》一書。
  • 琉球群島與釣魚島
    琉球與釣魚島形成強關係,核心的年份當然是1969年。這一年5月28日,在基辛格寫的備忘錄裡記錄:尼克森同意1972年歸還琉球…… 琉球群島,日本稱為衝繩。從歷史的角度看,它與釣魚島並無關係。
  • 關於琉球群島及釣魚島的歷史考證
    1879年,日本天皇政府將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流放到東京,進行「廢藩設縣」,並在琉球強行推行「琉球分處」,把琉球一分為二:北為日本領土,改為「衝繩縣」,南為先島群島,為大清領土(此內容中沒有涉及釣魚島,可見釣魚島在琉球群島以外),並企圖硬逼中國承認。清政府迫於內外交困,於1880年9月9向日本讓步,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籤分界條約。
  • 釣魚島屬中國 琉球主權可再議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1885年—1895年之間日本政府(包括琉球政府)商討在釣魚島設置「國標」以及把釣魚島列嶼劃歸衝繩縣的問題。在釣魚島設置「國標」以及把釣魚島列嶼劃歸衝繩縣是與日本完成攫奪琉球並進而指向臺灣聯繫在一起的。  《馬關條約》籤訂,清政府沒有能力重提琉球,臺灣以及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琉球就被日本奪走了。但是,1941年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廢除《馬關條約》。
  • 外交部:釣魚島從來就不是琉球或衝繩的一部分
    就《人民日報》刊文答記者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重申釣魚島從來就不是琉球或衝繩的一部分  據新華社電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從來就不是琉球或衝繩的一部分。  有記者問,《人民日報》昨天刊文「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見右文)」,質疑日本對琉球的主權。中方是否認為琉球和衝繩是日本領土?
  • 港媒:中國要軟硬兼施逼日放棄釣魚島保琉球
    12海裡領海範圍內執行公務,還第一次有海監飛機抵達釣魚島海域上空,配合在該海域的4艘海監船編隊,實施首次海空聯合巡航,有力地宣示了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就講釣魚島,本來歷史上是中國人發現、命名,地理上屬於東海大陸架,行政上即使日據時代亦隸屬臺灣宜蘭縣,釣魚島屬於中國毋庸置疑。
  • 人民日報再談琉球、釣魚島:從未承認日本非法佔有釣魚島
    以下為文章全文: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疆域組成部分大量歷史文獻無可爭辯地表明,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最晚從明清兩代開始,釣魚島已成為中國疆域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自明朝之初,釣魚島已納入中國疆域版圖。嘉靖十三年(1534),明政府派給事中陳侃前往琉球,冊封琉球國王。
  • 琉球王國文獻證實: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日本政府聲稱擁有釣魚島領土主權,其中一個重要論據便是釣魚島是琉球的附屬島嶼;1972年美國政府也是根據這一點把它移交給日本的。我們撇開琉球問題尚未結案一事不談,釣魚群島也不屬於日本領土,因為琉球版圖根本就無釣魚島。」復旦大學出版社編審、即將出版的32冊《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叢書編者之一韓結根昨日向本報記者獨家披露了他接觸到的一些有關釣魚島的歷史材料。
  • 衝繩親華人士:釣魚島不屬於中日 而是琉球的
    原題:說說釣魚島歷史常識長期以來,日本民眾對釣魚島歸屬有自己的看法,一遇釣魚島之爭,對華好感就會下降。其原因之一是,在日本廣泛流傳一些似是而非而又根深蒂固的誤解和謬說。因此,耐心聽聽對方的看法,有理、有據、有的放矢地解疑釋惑,或許有助於活血化淤。前不久,筆者訪問衝繩,遇到一位日本右翼人士。
  • 專家:釣魚島主權不能放 琉球問題不能忘
    近日,人民日報刊文談《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揭示了釣魚島列嶼是在《馬關條約》中隨著臺灣島、澎湖列島等被日本竊取,在二戰後又與這些島嶼一起回歸中國的事實。釣魚島列嶼從來不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由此來看,處理中日之間的海洋問題,應把握好三個要點:一是釣魚島屬我之歷史與法理依據;二是衝繩海槽(黑水溝)是中日(琉)兩國的天然和歷史邊界;三是琉球國的歷史地位及琉球群島的法律地位尚需討論。總結為兩句話,就是「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掌握著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完整的歷史證據鏈和壓倒性國際法理優勢。
  • 吳懷中:從琉球入手解決釣魚島問題
    其中的「琉」即琉球,也就是日本所稱的衝繩。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日前解讀釣魚島問題時說,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必須採取行動,應將釣魚島問題放到琉球問題的框架內加以解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吳懷中是認為日本對衝繩的主權缺乏國際法基礎的學者之一。他說,必須要對複雜的衝繩主權問題發出中國明確的聲音。
  • 學者回應「琉球主權」問題 意在明確釣魚島歸屬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記者 楊牧)5月8日,人民日報推出「釐清釣魚島問題」系列文章第一篇,在題為「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的文章中,中國社科院資深學者通過充分的史料論證,否定了日本所謂擁有釣魚島主權的依據之一,即《馬關條約》第二條中所說的「該列島不在清朝割讓給我國的臺灣、澎湖諸島內」。
  • 琉球漢文文獻充分證明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釣魚島(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上海7月30日電 根據《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最新研究成果,復旦大學教授韓結根撰寫的《釣魚島歷史真相》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聯合推出,書中大量琉球漢文文獻充分證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
  • 《人民日報》刊文:釣魚島必回歸琉球也可再議
    5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的文章指出,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中對戰後處置日本的規定,不僅臺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
  • 人民日報:中國明代起管轄釣魚島 日本琉球認同
    大量歷史文獻無可爭辯地表明,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最晚從明清兩代開始,釣魚島已成為中國疆域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自明朝之初,釣魚島已納入中國疆域版圖。嘉靖十三年(1534),明政府派給事中陳侃前往琉球,冊封琉球國王。
  • 專家:中國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近日,人民日報刊文談《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揭示了釣魚島列嶼是在《馬關條約》中隨著臺灣島、澎湖列島等被日本竊取,在二戰後又與這些島嶼一起回歸中國的事實。釣魚島列嶼從來不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由此來看,處理中日之間的海洋問題,應把握好三個要點:一是釣魚島屬我之歷史與法理依據;二是衝繩海槽(黑水溝)是中日(琉)兩國的天然和歷史邊界;三是琉球國的歷史地位及琉球群島的法律地位尚需討論。總結為兩句話,就是「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掌握著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完整的歷史證據鏈和壓倒性國際法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