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諾日產聯盟將成立新合資公司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產汽車公司、雷諾汽車公司和三菱汽車公司已達成協議,將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專注於先進汽車技術的研發。日本共同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這三家公司將在明年1月宣布一項具體計劃。該報導稱,新合資企業還旨在進一步加強聯盟關係。
2.北京發改委:重新核定高速公路收費標準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價格聽證會公告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規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擬於近期召開落實國家新的車型分類標準,重新核定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價格聽證會。
同時,北京市發改委相關還表示,落實國家新的車型分類標準,重新核定高速公路收費標準,是北京全面落實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大力推廣不停車收費(ETC),提高收費公路通行效率,促進物流業提速增效和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
3.大眾ID. CROZZ新消息,售價或為4萬美元
近日,大眾美國執行長斯科特·基奧表示,在美國市場,ID. CROZZ的補貼前售價可能在4萬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8.1萬元)。據悉,新車車長或將介於進口版Tiguan和Tiguan Allspace(歐美版本途觀L)之間,但由於MEB平臺的優勢,新車軸距將比Tiguan軸距更長。
預計新車將分別在前後橋搭載一臺電機,其中,前電機最大功率為80kW,後電機最大功率為150kW。此外,新車將與ID.3共享動力電池部分,所以新車有望提供45kWh、58kWh、77kWh三個容量版本電池組。新車預計將於2020年下半年正式發布,並率先在美國上市。
4.威馬汽車回應股權被凍結:運營不受影響
啟信寶數據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股權凍結風險,股權凍結數額達2736萬人民幣,起止日期為2019年11月27日-2022年11月26日。另有消息顯示,今年12月5日,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有三起合同糾紛案開庭。
對此,威馬汽車方面回應稱,威馬汽車科技集團股份未遭凍結。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與合作方發生業務糾紛,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對方向法院申請對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持有威馬新能源銷售公司的部分股權進行司法凍結。目前威馬汽車運營和現金流不受影響。
5.PSA證實寶能是長安PSA股份潛在買家
近日標緻雪鐵龍集團(PSA)宣布,將出售其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的長安標緻雪鐵龍(長安PSA)50%股份,並將於12月6日對出售長安PSA股份計劃進行審查。據路透社報導,在PSA宣布計劃出售長安PSA 50%股份當天,PSA發言人證實中國寶能集團是收購長安PSA 50%股份的潛在買家之一。
PSA同時表示,雖然打算拋售長安PSA股份,但是DS品牌並不打算退出中國市場,還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針對寶能收購長安PSA一事,寶能集團尚未進行相關回應。寶能集團在造車方面並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收購觀致汽車後觀致汽車確實有所發展。如果寶能進一步收購長安PSA重建整個生產營銷體系,不知道對DS這一邊緣品牌是否奏效。
6.奧迪國產Q3轎跑將於明年4月上市
據奧迪官方消息,其旗下首款國產轎跑SUV——Q3 Sportback將於明年4月份正式上市。和奔馳、寶馬旗下緊湊型轎跑SUV產品策略不同(GLA尺寸小於GLB,X2尺寸小於X1),奧迪Q3 Sportback的車身尺寸與普通版Q3基本相當,車身高度降低40mm,軸距則同為2680mm。與GLA、X2兩個主要競品相比,新車在尺寸上明顯佔優。新車起售價預計會高於普通Q3(27.18-35.98萬元),在28萬元左右。動力方面,Q3 Sportback沿用了Q3的1.4T、2.0T(高/低功率)發動機,傳動系統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2.0T高配車型將提供四驅系統。
7.2021年量產,博世設立氫燃料電池中心
日前,博世(中國)於無錫設立氫燃料電池中心。該氫燃料電池中心將主要用於研發、試製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相關產品,具備從關鍵零部件到電堆乃至燃料電池系統全部測試設備以及電堆樣件試製線。按照規劃,該中心將於2020年底建成,並計劃於2021年實現小批量生產。
燃料電池系統具有重量較輕、續航裡程長、燃料補充時間短以及駕駛零排放的優勢,對於需要長途駕駛的中型及重型商用車而言尤為適用。博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事業部總裁表示:「氫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轉換效率高、燃料來源多樣等優勢,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技術路線之一。」
8.SK創新將在江蘇鹽城建電池廠供應給起亞汽車
據外媒報導,韓國電池製造商SK創新(SK Innovation,SKI)計劃投資10.5億美元(約合73.8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江蘇省鹽城市建一家電動汽車(EV)電池製造廠。此前,該公司在江蘇省常州市還有一家電池廠,該廠年產能為7.5 GWh,一旦鹽城工廠建成,SK創新在華電動汽車電池產能將顯著提高。SK創新此舉與韓國汽車製造商起亞汽車的商業戰略有關,而SK創新的新電池廠預計會靠近起亞汽車鹽城工廠,生產的大部分電動汽車電池將供應給起亞汽車。
起亞汽車鹽城工廠的年產量從2016年的65萬多輛降至去年的37萬輛,在電氣化大的趨勢下,東風汽車公司、悅達集團和起亞汽車創辦的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決定在鹽城的第一家工廠停止生產起亞汽車,轉而打造悅達集團的電動汽車工廠。此後,據說東風悅達起亞在鹽城的第三家工廠也變成了一個電動汽車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