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文人留下的作品,這都是現任為後世的人留下的瑰寶。宋朝作為整條歷史線中最為重視文人的朝代,這個時代留下的文學作品也是比較多的。辛棄疾就是宋朝的一位豪放派的詞人,他生於被金人佔領的北方。
雖然辛棄疾的文採很好,卻並不耽誤他是一位能夠帶兵打仗的將領。在辛棄疾晚年的時候,依靠寫詞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平。人在不同的年紀會表達不同的想法,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發生改變。
《生查子·獨遊雨巖》是辛棄疾優秀的作品之一,其中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01所處的時代背景
北宋覆滅之後,辛棄疾出生。生於戰亂,再有才華的人也無法獨善其身。辛棄疾跟隨家人在金人的統領下生活,但是在金人的眼中,那些曾經的北宋人都是最低等的人。北宋覆滅的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百姓,都在金人的受下勉強過活。
因此辛棄疾在青少年的時候就產生要報效宋朝,一雪前恥的想法。金人長時間的壓榨,終究會有一些反抗,辛棄疾也參加了,並且在隊伍中擔任了一個角色。辛棄疾不僅在文學方面有優秀的作品,也有武學方面的較高的造詣。
正是因為辛棄疾文武雙全的優勢,他們的確反抗成功。辛棄疾也因為這個契機回到了南宋朝廷,在回歸的過程中,辛棄疾的表現很好,因此在南宋朝廷為官。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會對人的作品產生莫大的影響。辛棄疾的許多詩詞都被後人所熟知,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裡的句子字裡行間都展現出英雄的豪邁之氣。
02人世艱難,盡人事
文學家都是以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來進行文學創作,辛棄疾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經常在軍營,他所寫下的作品令人神往亦令人感傷。在戰火紛飛的時代,辛棄疾作詞來寄託自身的愛國之情,也表達著自己的遠大的抱負。
奈何舉世維艱,辛棄疾的力量還是過於渺小,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他前半生寫的詞極富有感染力,讀一遍就能夠感受到辛棄疾的氣勢雄渾,年輕人該有的朝氣,在他的身上都可以體現。
辛棄疾的一路走來,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恢復北宋的土地。雖然他的志向遠大,但是這並不是一件簡單事。
辛棄疾的閒居的時候也會感慨自己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生查子·獨遊雨巖》是辛棄疾在晚年的時候寫下的詩詞,這是辛棄疾在一次出遊時,自己所看到的景色描寫。
這首詞也不失為一篇佳作,令人感受到辛棄疾的日常生活。幽靜的環境往往會讓人產生一種悲涼的心境,與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此時的心情很相似。
03北伐失敗,心情壓抑苦悶
辛棄疾這樣的人才,進入南宋做官,原本是一件如魚得水的好事。但是伴君如伴虎,縱使是再好的人才也會有被冷落的時候,這就是現實的殘酷。
辛棄疾原本在金人佔領的北宋生活,一朝回到南宋,不被那些官場上的人所容納。有時候,才能並不是人的敲門磚,虛偽的面目依舊對他嗤之以鼻。
曾一度受到彈劾,過期了閒居的生活,《生查子》就是在閒居的時候所寫。《生查子》裡面描寫的景色幽靜,讓這位壯志未酬的辛棄疾觸景生情,作詞一首。
主張北伐的人士讓已經六十幾歲的辛棄疾的精神振奮,但是他的年紀已經不允許他在上戰場。
後來有更多的諫官彈劾辛棄疾,他的官職一降再降。他的目標從未變過,在閒居時候的詞不僅將山水風景描寫的很好,也表達出自己孤寂的心情。
這樣的心情在辛棄疾的晚年就不曾改變,他主張抗金的想法雖然有人欣賞,但遭到打擊之後的辛棄疾只能依靠寫詞寄託情感。
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學形式,詩詞凝聚了漢字的朦朧和精煉之美。尤其是宋詞,在各派詞人的筆下,更是演變成不同風格的語言藝術。
無論是蘇軾的豪放派;還是李清照的婉約派;亦或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帝王之詞」,都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以及詞人當時的心境。
了解一位詞人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賞他的詞作。根據他們不同風格的詞作,了解他們的平生。
喜歡宋詞的朋友,可以看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些詞傳引用詞作的同時,也參考了各種正史資料,為我們呈現真實的,活靈活現的詞人。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總結:《生查子》的言辭很優美,辛棄疾的山水詞絲毫不亞於他的那些富有英雄氣概的詩詞。即便詞優美,引人入勝,但是也包含著一位晚年的老人與自身目標漸行漸遠的無奈之心。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也是一位被生活磨平稜角的人。原本心有報負,志向偉大,因為曾經在金國生活過,不被南宋官場容納。
一個人也只有在面臨優美的景色,幽靜的環境才會抒發自身的情緒,《生查子》與其說是辛棄疾在表達孤寂之心,不如說是在抗金的問題上,少有人與他一起主張,也沒有人欣賞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