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文化】—韓家院村名的由來

2020-12-16 影視來看我

韓家院村名的由來

韓家院韓氏家族定居現址是什麼年代?什麼原因到此定居?沒有準確資料可供參考。現在的唯一資料是《韓氏家譜列祖牌位圖》可作依據。從先祖牌位上看,第一代到現在是第20代,第20代人如今尚是兒童,所以過去估計28代是錯誤的,20代比較接近事實。每代按25~27歲計算,距今500年上下,也就是在500年前,韓氏第一代就在此定居生活。在此定居的還有兩姓,一為趙姓,一為王姓。韓家大院有遺址;趙家胡同有遺址(老祠堂正北那條巷為趙家胡同),而且村東家人後來遷往蘆莊村;王氏遺址不祥,後來遷往固鎮王家嶺定居,現在韓家院尚留有七八戶王氏人家。只有韓氏家族在此留下來繁衍生息,人丁興旺,後昆分支,逐步擴大,韓家院遂以韓姓命村名。

建置沿革

清代—午間裡韓家院村。

民國8年(1919年)—第三區韓家院村。

1947年4月河津解放—第三區韓家院村。

1953年全縣劃為41個鄉—魏家院鄉韓家院村。

1956年3月,全縣合併為17個鄉—幹澗鄉韓家院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樊村人民公社韓家院大隊。

1984年4月至今—樊村鎮韓家院村委會。

(撰文:韓大命)

相關焦點

  • 【河津文化】—張家巷村名的由來
    張家巷村名的由來據老人們傳言,張家嶺分溝東、溝西,100多年前,從蘆莊遷來張姓家族住在溝東,從鄉寧縣遷來張姓家族住在溝西,張家嶺便以張姓命村名,至今未改。民國時期,張家嶺屬劉家院行政村轄區,1953年張家嶺從劉家院分出成為獨立行政村,屬劉家院鄉,1956年張家嶺屬幹澗鄉,公社化後張家嶺屬劉家院大隊,1976年張家嶺從劉家院大隊分出屬張家巷大隊,現屬張家巷村委會。
  • 【河津文化】—張家巷村名的由來
    張家巷村名的由來據老人們傳言,張家嶺分溝東、溝西,100多年前,從蘆莊遷來張姓家族住在溝東,從鄉寧縣遷來張姓家族住在溝西,張家嶺便以張姓命村名,至今未改。民國時期,張家嶺屬劉家院行政村轄區,1953年張家嶺從劉家院分出成為獨立行政村,屬劉家院鄉,1956年張家嶺屬幹澗鄉,公社化後張家嶺屬劉家院大隊,1976年張家嶺從劉家院大隊分出屬張家巷大隊,現屬張家巷村委會。
  • 【河津文化】—西磑村名的由來
    西磑村名的由來西磑村,原名「古寺村」,因村西有一寺廟(廣勝寺2011年11月,在村民解好科家發現嘉慶二年(1797年)的「青石峽修路築橋碑」,從文中推得,此次修路築橋為第二次義行,距今217年,說明西磑村地界北至石匣溝(青石峽,即石匣溝),也說明石匣溝一帶,在清時屬河津轄地。
  • 燕郊鎮這五十多個村街村名的由來!
    從燕郊村莊地名來歷談地方文化發展燕郊各村的地名有的歷史很悠久,不比江南小村資歷來得淺。可惜的是隨著鄉村改造,各村相繼拆遷,如今有的變成房地產商的某某堡、某某城、某某園,名字很現代,但村裡人還是村裡人, 只是養育祖祖輩輩的村落的名字從人們的記憶中淡漠了。
  • 陳城子村名的由來探究
    一、陳城子村名的由來:陳城子村名的由來記載,見1987年村委在村莊西南角石碑:陳城子位於東南曲坊東北4.5公裡,明洪武年間建村,石碑的記載依據,是《臨沂縣誌》對周圍村名的認定,當時縣誌有一定的權威性,但畢竟因其歷史資料的局限性,其真實性有待於進一步考證研究。現重新考證研究陳城子村名的由來,先從村名字上研究,陳城子的「城」字,古文文獻「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防守的牆垣,即古代王朝國都、諸侯封地都邑周圍建設的防衛牆垣;「城」特指古城牆以內的地方。
  • 新樂市化皮村名的由來
    化皮村村名,是鄉村的第一張名片,是一個體積雖小但內存巨大的信息存儲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村名也隨之演變。你知道村名的由來嗎?期待您的分享哦!
  • 你知道嗎 邢臺市部分村名的由來
    悟思村在明代萬曆以前原名茂思村,根據《邢臺縣誌》記載,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邢颱風沙遍地,旱荒嚴重,邢臺縣令王以悟親臨查訪災情,在雲壽寺賑濟災民,土地全部免稅,村名為了表示恩謝,改村名為「悟思」,以示永世不忘以悟的功績。王以悟,陝西人,進士出身,萬曆三十七年時任邢臺縣令。
  • 商都縣村名的由來(一)
    村名,不但是一個村子的立村史,更是一部創業史、奮鬥史的濃縮。商都縣歷史悠久,有人類居住的時間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人類活動密集期可尋跡於遼金時期。漫長的遊牧為主生活,曾經生活在這裡的各北方少數民族並未留下太多的諸如「村名」的遺產。商都村名的大規模產生,源於清末民國初的大規模墾荒及其來自山西、河北墾荒人流的湧入。
  • 青雲古鎮——村名的由來.您是哪個村子的?
    如果您知道其他村子的由來歡迎聯繫我們與大家一起分享!幫我們轉發,為我們一同尋找知道歷史的朋友吧!高莊村:村莊村名雖為「高莊」,但村內姓高的村戶僅為7戶,不到全村總戶數的3%。由高莊村最早的姓氏「王」姓現存祖墳記載的日期來看,高莊村應該建立於明朝崇禎年間之前,至於村名由來卻無人知曉。
  • 「地名故事」燕塔街道:老宅村名由來
    老宅村名由來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滅的印記,每一個地名的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故事。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歷史碎片;一個地名,就是一幅風情畫卷。地名,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更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山東聊城莘縣歷史悠久,古蹟眾多,許多村名、地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莘縣地名的形成方式可謂豐富多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既是過去地名命名規律的體現,又是今後地名命名原則的借鑑。莘縣史志將帶您品讀地名背後的故事,了解莘縣、熱愛莘縣、傳播莘縣。
  • 【桓臺非遺】桓臺部分村名的由來
    桓臺境內村名繁多,仔細研究它們的由來發現,桓臺村名以姓氏命名的居多,其餘因物
  • 「地名故事」燕塔街道:老宅村名由來
    老宅村名由來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滅的印記,每一個地名的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故事。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歷史碎片;一個地名,就是一幅風情畫卷。地名,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更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山東聊城莘縣歷史悠久,古蹟眾多,許多村名、地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莘縣地名的形成方式可謂豐富多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既是過去地名命名規律的體現,又是今後地名命名原則的借鑑。莘縣史志將帶您品讀地名背後的故事,了解莘縣、熱愛莘縣、傳播莘縣。
  • 臨清市戴灣鄉部分村名由來……
    1958年搞水利建設時已將該庫廢除,又建新橋,以利交通,但村名未變,仍稱戴閘。東大屯東大屯村建於後唐,村北一公裡處有後唐明宗李嗣源駐蹕之處皇殿崗。這裡是其當年較大的屯兵之地,故成村後命名「大屯」。今因與市內其他大屯重名,於1981年更名為「東大屯」。
  • 「魚躍龍門 華耀河津」文化交流會開幕
    4月16日,遊客在「魚躍龍門 華耀河津」三月三文化交流會上欣賞傳統文化節目。《古韻頌聖賢》《老腔唱響新河津》4月16日,「魚躍龍門 華耀河津」三月三文化交流會吸引了數十家中央、省、市媒體競相拍攝。為了展示、傳承、發展優秀民俗和民間文化,當日,為期3天河津市「魚躍龍門 華耀河津」三月三文化交流會在該市九龍廟拉開帷幕,鑼鼓、舞獅、幹板腔等數場精彩節目不僅讓現場萬餘遊客享受了視聽盛宴,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打造了文化品牌,推動文旅融合,進一步擴大河津影的響力和知名度。
  • 河津午芹峰
    這說明午芹峰不僅是河津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河津文明傳播的一個高地。 在午芹洞的正北上面,建有一樓閣名曰:玉皇閣。當地村人俗稱『寨子廟』。亦稱『天容寨』。不知何時何代所建。雖規模不大。但很精緻。初建時功能可能是用作守村防寇。隨著時間推移,幾經變遷山寨遂改稱之為玉皇閣。
  • 「魚躍龍門·華耀河津」文旅融合彰顯文化自信
    、聚人氣,讓古耿文化活起來,讓魚躍龍門亮起來,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河津,了解河津,投資河津。4月16日,為期三天的「魚躍龍門·華耀河津」「三月三」文化交流活動拉開序幕。逛廟會、品名吃、看表演、賞非遺、談招商、搞推介,藉助「三月三」傳統節日,以「文化交流會」為載體,該市將文化旅遊和物貿交流有機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非遺工藝展示、地方名吃以及招商旅遊推介等一系列活動,既豐富了河津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時也讓遊客領略河津的文化魅力,實現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 「魚躍龍門·華耀河津」三月三文化交流會
    「三月三」文化交流會主題:魚躍龍門 華耀河津「三月三」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河津真武廟廟會的日子。從市委宣傳部了解到,我市將藉助「三月三」傳統節日,以「文化交流會」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動。日前,系列文化活動正在緊張籌備。此次文化交流會旨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風尚。交流活動從4月16日至18日(農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三),為期三天。
  • 【頭條】桓臺部分村名的由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村莊
    桓臺部分村名由來桓臺境內村名繁多,仔細研究它們的由來發現,桓臺村名以姓氏命名的居多,其餘因物
  • 河津上央視了?原來你是這樣的河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津琉璃河津被稱為中國琉璃之鄉,考古發現,唐、宋、金各代瓷窯遺址的分布圖中,均有河津。可見河津陶瓷琉璃技藝之悠久。明代修建故宮時,曾在河津抽調大量工匠,前往北京參加琉璃燒制,河津琉璃也因此登上故宮的屋頂。
  • 河津正在申報中國灰陶琉璃文化之鄉
    8月10日,河津市組織召開申報中國灰陶琉璃文化之鄉專家評審會。中國民協顧問、中國民協彩燈專業委員會主任常嗣新,我市副市長賀紅林等出席會議。賀紅林致歡迎辭。他說,河津灰陶琉璃歷史悠久、技藝精湛。近年來,我市堅持「文化+產業+旅遊」融合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灰陶琉璃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綠色發展,制定《河津市灰陶琉璃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打造集「文化旅遊藝術、研發體驗展覽、生物物流施工」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文化產業園,讓具有700年歷史的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河津對外交流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