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翟羽
提起飛地,南京人想到的或許是「梅鋼」,它是上海在南京的飛地,這裡很多人是上海戶口。
鮮為人知的是,南京在外省、外市也有很多飛地,不同於「梅鋼」——當年由於經濟建設的需要而成為上海的鋼鐵原料基地,南京的這幾塊飛地的成因至今籠罩著一塊「疑雲」。
南京有24塊飛入地
飛地,百度百科解釋為:是一種人義地理概念,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地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飛地」一詞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位於甲行政區境內而隸屬於乙行政區的土地,對甲來說是飛入地,對乙而言則是飛出地。
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南京市有飛入地24塊:其中秦淮區飛入地1塊,面積0.3公頃;建鄴區飛入地1塊,面積1.7公頃;鼓樓區飛入地1塊,面積10公頃;雨花臺區飛入地2塊,面積20.9公頃;棲霞區飛入地2塊,面積11.2公頃;江寧區飛入地7塊,面積103.5公頃;浦口區飛入地1塊,面積68.2公頃;六合區飛入地4塊,面積29.6公頃;溧水區飛入地3塊,面積63.3公頃;高淳區飛入地2塊,面積239.6公頃。
這個數據既包括市內各區之間的飛地,也包括南京與外省、本省外市間的飛地。
南京在安徽的飛出地最多
記者從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南京在外省、本省外市的飛出地大致有這幾塊:六合區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天長市以及江蘇省儀徵市各一塊;浦口區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有一塊飛地;棲霞區在鎮江句容市有一塊飛地;高淳區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有一塊飛地;溧水區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有一塊飛地。
這些飛地具體在什麼位置呢?紫金山新聞記者在南京市方志辦查閱到了幾本年代已久的書籍《南京土地管理志》《南京行政區劃史》,上面記載了原溧水縣和原江浦縣的飛出地。
據記載,溧水「西有明覺鎮之西莊村一塊飛地,在安徽省當塗縣境內。」在地圖上看,西莊村面積還不小,四面被當塗縣包圍著。
浦口區的飛地就有意思多了,浦口有飛出地,也有飛入地。星甸街道有塊飛入地,屬於安徽和縣石楊鎮的大包村。而星甸街道在安徽省和縣石楊鎮境內的飛出地,由老薑組、泉水組、茆村組幾個組組成。
探訪六合程橋街道的飛出地
聽說六合區的飛地最多,記者電話聯繫了該區規劃資源分局,地籍管理科朱科長告訴記者:「飛地分為『飛入地』和『飛出地』兩層意思,六合的飛出地一般按照飛入地調查的原則,一些飛出地的形成原因至今未能搞清楚。」目前能搞清楚原因的,是程橋街道在來安縣的飛出地。「程橋街道與安徽接壤,這裡的皂七組、皂八組因為當年開挖向陽河,而成為了飛地,這裡三面被來安縣包圍,一面被龍池街道包圍。」
從程橋國土所出發,車子一路向滁州方向奔去。車上,國土所辦事員劉洋介紹道:我們要去的地方是程橋下轄的最大一塊「飛地」。十來分鐘後,車停在了一座只許一輛車通過的橋上,皂七村、皂八村到了。
村莊被河道包圍,宛若一座孤島。劉洋打開了手機地圖,打了一個比方:「這個村子就像是一隻烏龜的腳,伸到了安徽境內。」
放眼望去,村民在田間低頭勞作、屋前漿洗,有些田園牧歌的意思。劉洋說,這個村莊的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只有一些留守老人。
村民宋阿姨告訴記者,因為村子離來安縣的集市較近,他們採買生活用品一般會去來安,「騎電瓶車十幾分鐘就到了。」
大多數飛地,鮮少有人能說出形成原因
在採訪中,劉洋告訴記者,在省界處飛地其實還挺多的,很多飛地需要通過衛星圖片才能分辨清這塊土地的隸屬。「我們程橋國土所去年查處了一塊地,這塊地當年承包給了安徽商人。我們剛來,都不知道這塊地的歸屬,後來通過衛星圖片才知道。」劉洋說,很多飛地是歷史遺留原因形成的,這就使得參加工作沒多久的國土工作人員不明白其中的情況。
劉洋分析當地飛地的形成,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歷史遺留問題,例如當年兩地的村民互換耕種地,形成了省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二是土地的漂移,例如河流改道、新建公路等原因。」曾有媒體探訪了浦口區與安徽和縣交界處的兩塊「飛地」,形成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村民說是民國時大戶跨界買地造成的,也有說是土改時期留下的。
追溯歷史,從中國古代起,劃分行政區的主要依據是戶口與賦稅,從而往往造成戶籍與其實際居住地和耕作田地的分離,這就成為飛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目前國內出現的大量「飛地」也並非完全是歷史原因。因為行政規劃、經濟建設等多方面的原因,也產生了許許多多的「飛地」。比如由一級政府出面,在另一個行政單位轄域內建農場、工廠、礦山,就會形成「經濟飛地」,而這種狀況在土地稀少的直轄市更為普遍。
中國最密集的飛地要數上海在安徽和江蘇間的7塊飛地。在安徽省內,有兩座勞動教養性質的農場,一座牧場,以及黃山的一座茶場,它們都隸屬於上海。江蘇省大豐市內的上海農場、川東農場和海豐農場,也都是上海市的「飛地」。這裡,說上海話,吃上海菜,持上海戶口。收成的蔬菜、禽蛋,也都送往上海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