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送電緬甸佤邦
從雲南電網普洱35千伏芒信變電站引出的35千伏芒勐線出線。
35千伏勐平變電站投運操作。
變電站投運負責人李國華(中)現場指揮緬方人員投運操作。
緬甸佤邦第二特區勐平開發區到中國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的芒信邊境口岸僅有15公裡,一江之隔。5月18日,中方送電勐平開發區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在3萬多人的緬甸佤邦轄區立即成了「特大新聞」。通電前夕,筆者和同事一起走進佤邦,領略了此次送電對佤邦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7年向緬甸佤邦供電6323萬千瓦時
接近孟連縣芒信邊境口岸,筆者看見中方施工人員正在橫跨邊境的23至24號塔上放最後幾根導線。線路施工負責人陳小軍介紹,該線路共有23基塔,線路境內、境外全長近24公裡,該段是全線架設最困難的一段,因涉跨境手續報批和施工地處陡坡等特殊性,工期和線路設備運輸著實花了些功夫。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雲南省孟連縣成為中國與緬甸貿易的重要口岸和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道,以勐啊、芒信為軸線的「三點兩線」口岸建設,是普洱市加強與緬甸貿易合作、促進雙方人民友好往來的重要戰略。
自2007至2013年,雲南電網公司普洱供電局孟連供電有限公司發揮區位優勢和自然優勢,實施南方電網公司「走出去」戰略,在電力供應方面對緬甸佤邦的替代產業和經濟發展給予大力扶持,7年來累計向緬甸佤邦境外供電6323.7萬千瓦時,僅2013年境外送電佔就該公司總供電量的23.07%。在促進佤邦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中,此次送電佤邦勐平開發區也在計劃之中。
在勐平開發區唯一的水電站——賀島水電站內,眼前是泥沙沉積的河流和陳舊的發電機組。勐平電力公司業務經理趙州介紹,該水電站1999年發電,由於設計水頭不足和雨季河流含沙量大等原因,3臺400千瓦容量的發電機組最高出力才到600千瓦,加上電站檢修頻繁,枯水期基本處於停運檢修狀態,僅能滿足賀島片區的基本用電。2007年經10千伏允阮線與中方雲南電網普洱35千伏芒信變電站併網供電才緩解了地方電力的不足。
勐平開發區是緬甸佤邦的主要產糧區之一,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近幾年甘蔗、橡膠、咖啡等種植業的迅速發展,電力缺口超過1500千瓦,加上即將立項的日產300噸的水泥廠和2015年擬建日處理500噸的莫帕錳鐵礦選礦廠,兩企業用電負荷可達4500千瓦,到2015年,該區最大負荷預測將達8310千瓦。「目前運行的10千伏輸電線路由於導線截面大小不一,供電可靠性低,電能質量差,加上勐平電網結構老化和線路故障頻發,遠遠不能滿足現有的負荷增長和用電需求。」
為解決該區供電瓶頸,普洱供電局接到勐平開發區送電申請函後,協調孟連供電公司實地勘察,開展35千伏孟連芒信變電站至緬甸佤邦35千伏勐平變電站送電工程。
盼望接通中國「大電」
在採訪期間,筆者真實體驗到了當地客戶急切需要接通中國「大電」的需求。5月25日當晚,途經賀島區街邊一餐館時,老闆娘鄭永瓊指著店裡的兩臺冰箱說:「經常停電,電壓不穩,家裡的冰箱這幾年就燒壞了5臺,目前的兩臺冰箱還配置了4個3000千瓦的穩壓器才能用。」說話間,她手指著沿街的店鋪,「家家都自己發電,油貴,一度電下來要2元多呢。」
在勐平區團圓鄉改新村,村長張正華說他家停電兩個月了,因為電壓不穩定,幾年來家裡的電視就燒壞了4臺。在村頭一戶人家,工作人員用電壓表上去測量,上面顯示130伏的讀數。「我們500多人的村子,就共用一臺變壓器,因為電不正常,電器也不敢買。」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說著。
趙州介紹,由於電壓低,功率大點的電器無法啟動,除居民和商戶用電困擾外,駐區的一些加工廠和企業都不能正常生產,4家磚廠目前只剩1家在運行。來到這個運行中的磚廠,眼前七八個工人在忙碌著,磚廠負責人瀘發昌從配電室的窗口介紹,磚廠當前電壓為340伏,接著他指向周圍的粉碎機、攪拌機、真空機說:「廠裡有一臺500千伏安的變壓器,這些機器正常運行需要380伏至400伏的電壓,現在的電壓下壓制的紅磚硬度不夠,磚的品質差;因為粉碎機和真空機不能同時使用,工人只有晚上加班生產,這樣原本可以每天生產3萬坯的紅磚,現在還不到2萬坯,每天的損失接近4500元。」
與瀘發昌的磚廠境況相似的還有碎石廠,午後走進廠區,此時正是忙碌的生產區卻空無一人,負責人王貴寶無奈地搖著頭,「最近電壓才到330伏,機器老跳閘,只有讓工人回家休息嘍。」王寶貴說,這幾年豐水期廠裡還能每天生產1000多方碎石,但枯水期他們只能「人家睡覺,我們幹活」,還好碎石設備電壓過低會自動停運,否則機器長時間低電壓運轉電機很容易燒毀。
提起電壓低而燒毀生產設備,勐堆沙廠工作人員楊光洪體會更深,他說近半年裡,該廠的電機就燒了7次,光修理費和買電纜就花了10多萬元,還有一次工地上一天燒了20多個手機充電器。經了解,該廠有一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可每天產沙1000多方,但由於線路平均電壓低於320伏,無法帶動機器,於是購買了一臺柴油發電機,現在每天要耗3000多元的油錢,一度電的費用高達3元多,本虧大了。
「我們這裡因為缺電,很多想來投資的商家聽說後就打退堂鼓了。」趙州介紹。
當天,聽說勐平區要接通中國的「大電」,人們奔走相告,歡喜得像過節一樣。「如果電好了,我們沙廠今年就要安裝新的沙金機,還計劃在下遊再建兩個生產點。」沙廠的楊光洪開心地說道。
所選設備與南網農網項目一樣
5月15日,在35千伏勐平變電站,投運各小組分頭忙碌著,來自中方的「五防」、戶外配電設備、後臺保護等廠家幾天前就悉數就位,為此次送電配合施工人員調試設備。「給站上值班員搞培訓,如果不懂,我們都留下電話,他們可以24小時打電話諮詢。」
「這個站是按照南方電網公司的要求設計的,所選的設備均和我們自己的農網項目一樣。」
「雖然保護設施是海外版,但是我們已經切換成中文版本了,便於雙方溝通和交流。」
開關場上,該站的6名值班員圍著孟連供電公司輸變電管理所的兩位師傅,大家一起對上一次發現的設備缺陷整改情況進行檢查、核實。「去年我們就讓這個站的值班員來孟連供電公司跟班培訓了兩個月,這次我13號進站,計劃送電後花一個月的時間再培訓,讓他們儘快熟悉設備、操作設備。」從主控室到開關場,該公司輸變電管理所操作隊成員李勁正帶領大家提前「熱身」。
連日來,投運現場忙碌著、等待著。5月18日11時22分,按照投運方案,在中方縣調的一步步指令聲中,站內操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操作著。11時40分,35千伏芒勐線帶電。經過對變壓器和線路帶電衝擊後,17時整,35千伏勐平輸變電工程成功投運。
看著新投運的35千伏勐平變電站,勐平電力公司董事長鮑巖丹笑呵呵地對現場中方人員表示,「感謝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為我們送來『及時雨』,這次送電不僅滿足我們生產生活和發展經濟的負荷需求,也為我們下一步向緬甸佤邦的勐養、勐卡和色勒3個縣送電打下基礎。」 (方皖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