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不是執著神通,而是相信因果;學佛,不是迷信,而是學佛的智慧。修行,不是徒有其表,而是修無量無邊的慈悲心。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真正接觸佛法、進入佛門,往往是在生活中遇到坎坷了,走投無路了,轉而將希望寄托在大慈大悲的佛菩薩身上。所以,很多人最初與佛結緣是帶有那麼一絲迷信色彩的。
但真正了解佛法之後,才慢慢領悟到,佛法是智慧,迷而信之則為迷信。真正信佛,要建立正知、正念、正覺。雖然佛菩薩具有無量神通,但不會以神通示人。執著神通而不修慧,難免會讓人誤入極端和歧途。修行不是為了投機取巧走捷徑,而是要自我覺悟、自我救渡。
學佛不要功利主義,不要「臨時抱佛腳」,要將功夫用在平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要想真正改善命運,就要修好自己的念頭,人的心念轉了,風水和氣場就轉了,運勢自然隨之發生變化。學佛後,出現這4大「吉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一、身上事少,則苦少
不要去無故招惹是非,身上無事一身清閒,「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事多了,煩惱就多,各種障礙憂愁瑣事纏身,身心不自在,消耗人的福報,自然感受到諸苦。人生在世,要多行好事,多發心利益他人,行善積德方可消業增福,而作惡就是自找苦吃。造惡業傷害眾生,最終都是傷害了我們自己。「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報自修、禍事自找,不作惡,災禍自然遠離。
「隨緣不是隨意,放下不是放棄」,身體可以忙碌,但是心要自在。人生的自在與解脫來源於那顆安定清淨的心,業力清淨、不造惡業,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二、心中欲少,則憂少
有句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欲望太重的人,沒有智慧和福報。人生在世,福報有定數,不可能什麼都屬於你,可以爭取,但不要強求。攀緣爭搶來的東西,其實根本就不屬於你。總想得到更多,也註定會失去很多。
娑婆世界就是遺憾,每個人的人生也都是不完美的,我們可以盡最大努力付出,但要懂得結果隨緣,盡人事、聽天命,人生福禍相依,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知足常樂,才能多歡喜,少憂愁。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人生百年,最終什麼都帶不走,不要把名利慾望看的太真太重,一顆快樂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三、腹中食少,則病少
對食物貪慾心太重,後果也是非常嚴重。出家人講究「過午不食」,我們在家人雖沒有那麼多要求,但是也一定要注意飲食,少食多餐。吃的太多,會加重我們對食物的貪慾,這也是一種惡習。除此之外,吃的太飽,避免不了會加重人器官的負擔,時間長了,各種疾病就會出現,嚴重損害人的身體健康。
身體不適,對於修行也是連帶效應,會使人昏沉懈怠,沒有精氣神,萎靡不振,這非常消耗人的元氣和能量,對身心都極為不利。吃飯要吃七分飽,遏制欲望,才能趨利避害。
四、口中言少,則禍少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佛門裡有一條戒律就是要「止語」,少說話、多靜思。有「三不」,即不看、不聽、不說,眼見的未必是真,口中言少,自然禍少。修行是修正自己,而不是整天盯著別人是非、修理別人。
人的嘴是福禍之門,守不住嘴,張口閉口,口舌是非、尖酸刻薄、惡語傷人,福報也必然從中溜走。「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口業清淨,福從中來;妄造口業,禍從天降。再好的風水不及一顆善心,心不好,言語惡毒,最終毀掉的是自己的福氣。
以上這4大「吉兆」,你佔幾個?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眾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