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把融創文旅當做普通文旅地產項目來看,那一定是淺薄的。
唯有多角度去剖析,才會看到其新高地與格局意義。為城市產業升級,為經濟發展賦能。
如同孫宏斌所說,「文化就是詩,旅遊就是遠方,簡單來說我們就是投資『詩和遠方』。」
如今,融創正以「城市共建者」為責任擔當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助力人民美好生活。
· 城市共建者 ·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備受追捧,究其原因無非是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美麗家鄉。
只是家鄉的發展似乎總是留有一些遺憾,比如有著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卻沒有形成系統的旅遊產業,對於家鄉經濟缺少明顯的帶動作用,換言之,有些家鄉在城市升級的過程中落後了。
其實,從城市升級的角度和趨勢來看,探索以文化、旅遊為重心的新型發展模式,是當今城市群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文旅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從量向質轉變的一個縮影,也是城市群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城市轉型升級其背後更是城市更新的具體表現,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總監徐岱雄指出:"城市更新"肩負著新時代下城市空間盤活、人文記憶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的歷史使命,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引擎。"
家鄉也好,城市群也罷,不僅僅是簡單的文旅,更是一種產業的落地發展。都說做文旅產業難,但反觀融創不僅是認真,更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由文旅帶動產業發展,從而服務於城市升級。
疫情衝擊下2020年對於文旅地產行業並不友好,但當一座又一座的融創文旅城拔地而起、火爆開業,昭示著復甦的信心與力量。
進入9月融創發力西南板塊,繼9月19日成都融創文旅城開業之後,9月26日,重慶融創文旅城開城。
融創中國執行董事、執行總裁兼西南區域集團總裁商羽在開城儀式上表示:「未來,融創將持續加大在重慶的投資力度,發揮融創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領先優勢,堅持企業的擔當和責任,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國家戰略,與重慶共建美好未來。」
有分析認為,成渝地區開業的雙城距離近,能實現遊客共享,形成呼應之勢,也將成為成渝雙城經濟圈上重要的文旅產業發力點,帶動西南大眾文化旅遊生活升級,開創西南文旅產業發展的經典範式。
一大現象值得關注,打造航母級文旅產業正在成為融創文旅的顯著特徵,重慶如此,成都亦如此。
融創文旅城作為重慶市級文旅重點項目,其開業投用後,可創造就業崗位近萬個,拉動每年超2000萬人次的消費,極大地助力重慶打造世界旅遊名城。
僅在今年十一長假期間,重慶融創文旅城客流就達到了約90萬人次。成為重慶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新地標。
成都融創文旅城,是融創文旅集團推出的世界級特大型文旅綜合體,佔地約4800畝, 成都融創文旅城的建成將全面升級整個四川的旅遊格局,形成「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歡聚文旅城」的西部文旅新三角。
成都融創文旅城在十一長假期間,同樣表現搶眼,客流超過80萬人次。
融創所布局文旅城與其城市升級發展的高度契合。融創在成渝地區構建的業態深度融合、相互賦能文旅生態圈,正構築文旅產業「聚能環」,助力旅遊產業提檔升級,培育發展經濟新動能。
此外,融創文旅城給所在城市群帶來大量客流、資金流的同時,也通過全產業鏈條的布局優化助力所在區域經濟升級發展,並通過成為文化新地標,深植區域文化,推動區域全域旅遊和全域經濟發展。
· 文旅產業賦能地方經濟 ·
面對萬億級市場,各地政府非常重視文旅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對文旅寄予厚望。
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會給國民經濟相關行業帶來4.3元增值效益。文旅已經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我國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高於GDP;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令人欣慰的是,文旅產業復甦信號明顯,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融創是文旅行業的積極實踐者和領頭羊,通過為中國家庭提供歡樂度假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優質內容與家庭娛樂平臺。在滿足人們追求美好生活同時,助力文旅市場消費升級,繁榮文旅市場經濟、暢通經濟內循環。
從西南到珠三角再到長三角皆如此。數據背後,所呈現出融創文旅城的硬實力。
2019年6月15日,廣州融創文旅城盛大啟幕,首日接待客流突破30萬人次。
作為華南地區獨具特色的超大型文旅綜合體,廣州融創文旅城能夠提供全球少有的全時全季歡樂服務,必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流量中心」,助力大灣區成為世界的旅遊目的地。
廣州融創雪世界開業七周累計客流量15萬人次,累計收入超過4900萬元,融創酒店群開業七周平均入住率超50%,周末平均入住率超80%。
2019年6月29日,無錫融創文旅城盛大啟幕,首日接待客流突破30萬人次。
根據無錫市旅遊局數據,2018年全年旅遊收入為1906.02億元,文旅城開業後的2019 年,全年旅遊收入達到2062.90億元,比上年增長 5.7%。
2020年1月15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人民文旅主辦的「2019中國文旅品牌影響力大會」暨頒獎典禮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融創文旅獲頒「2019中國文旅投資機構典範」,無錫融創文旅城更是從眾多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中國親子遊品牌供應商典範」大獎。
可以說,已開業的融創文旅城均表現出超強的IP效應,實實在在的繁榮了地方經濟,對於地方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正向作用。
未來,融創將積極擔當城市共建者的責任和使命,用企業的穩健長遠發展,助力產業與城市的協同發展,拉動城市居民就業。提升居民和家庭幸福指數,共同建設有高度、有溫度的美好城市。實現人、產、城的和諧共生,共迎美好未來。
· 地產+詮釋「雙循環」 ·
2020年, 「雙循環」正在成為一個熱詞。
隨著國家提出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的城鎮化也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文旅行業對經濟具有極大的帶動能力,一方面,文旅行業是關聯性極大的產業,不僅可以為工農業、建築業等提供巨大的市場,還可以帶動和促進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發展,甚至可以衍生出一些新的產業。
另一方面,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有很強的吸附能力,旅遊業的發展,對解決勞動就業問題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融創產業,正在形成服務經濟大循環。與經濟帶動力相比,最重要的是文旅城的開業極大促進文旅產業的提檔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消費者可以在高端酒店群住宿、在融創茂購物、在融創樂園遊玩,通過對該遊客多種消費需求的滿足,各種業態在文旅城實現了深度融合。
面對新階段、新需求,融創的產業能力和獨特優勢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發揮空間。
圍繞「地產+」布局形成的地產、服務、文旅、文化、會議會展與醫療康養六大戰略板塊之間已形成了強勁的協同效應,融創已具備城市開發與產業整合運營的綜合能力。
如今,融創不僅可以繼續為中國家庭提供全方位、全場景的美好生活服務,更有能力為城市發展提供產業動力與資源支持,助力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以高品質的「新供給」促進「新消費」,參與中國美好城市建設,服務中國經濟大循環。
融創的轉變,總會讓人看到不同以往,因而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