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武漢市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武漢甘露山文旅城主會場盛大召開。
從先進位造、現代服務,到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及其他,這個由總投資2907.6億元、165個項目所組成的城市新經濟龍身之上,又添一片巨大「銀鱗」——由融創中國攜手武漢城建集團打造的世界級旅遊度假項目武漢甘露山文旅城正式啟建。
武漢甘露山文旅城規劃效果圖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發言
武漢甘露山文旅城雪世界內場效果圖
武漢甘露山文旅城項目效果圖
武漢甘露山文旅城開工儀式現場
湖北省、武漢市與黃陂區人民政府相關領導,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武漢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付明貴及雙方企業重要領導共同參加了本次開工活動。
這與4月8日,武漢首場「雲招商」活動之上,融創中國、武漢城建集團與黃陂區共同籤約共建「甘露山文旅城」項目,僅僅相隔6個月。
4月籤約、9月摘牌、10月開工,這背後是融創與武漢城市共建的倍速前進。這座以冰雪為核心IP的超級項目,將打造可同時容納5000人的室內娛樂冰雪綜合體,其建築規模、場館高度、雪道落差、雪道長度等將在國內領先。
甘露山文旅城將以龐大規模、嶄新要素、全系業態、強勁拉動,成為武漢破題「雙循環」的重要一筆。
於戰略之地
造城市文旅消費新場景
「作為融創在全國布局的第13座文旅城,甘露山文旅城將充分吸收12座已布局文旅城的經驗,並結合黃陂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新的消費需求進行提升。」
在當天的開工儀式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介紹,項目將匯聚極具地域特色的雪世界、水世界、文旅水鎮商街、酒店群、民宿群等多重複合業態,全方位賦能黃陂全域旅遊的發展。
據悉,甘露山文旅城位於黃陂區主城區灄水河東岸,318國道以北,滬漢蓉鐵路以南,甘露山以西,繼武漢地鐵7號線之後,又添兩大新規劃利好——長江新高鐵站和地鐵25號線,形成暢達主城、聯通省外的立體交通格局,區位優勢明顯。
作為武漢市面積最大的城區,黃陂區也被稱為「華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其植被豐富,森林資源超全市一半,水系密布,擁有大小河流42條,又以境內的天河國際機場,在歷年的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之中,都成為旅遊招商大單的攬獲者之一。
據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黃陂區接待旅遊人數2596.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57.4億元。未來,依託長江新城「起步區」、武漢臨空副城「核心區」的戰略交疊,黃陂區如何將「生態經濟」進一步變現成「流量經濟」?
對此,融創集團給出了響亮的答案——這座武漢甘露山文旅城將以「一核、兩軸、四片區」的空間格局,以娛樂、度假、康養、田園四大片區為核心。一期規劃雪世界、文旅水鎮商街,二期規划水世界、酒店民宿群等業態,高起點布局,打造成聚焦武漢、輻射長江流域、世界級旅遊度假目的地。
這一項目將如一艘巨型的「白色之舟」,以新文旅業態的導入、新消費場景的構建,帶領武漢的城市經濟劈波斬浪,駛向「深藍」。
近年來,以新基建為重點的投資拉動,以新消費為重點的內需拉動,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
其中,作為大基建與大消費圈劃而出的新板塊,「大文旅」成為融創近年來的戰略發力點之一。
根據數據統計,融創文旅之前已在國內布局12座文旅城、4個旅遊度假區、25個文旅小鎮、8個會議會展中心,涵蓋49個樂園、48個商業、近150家高端酒店。
在全國版圖之中,融創文旅城交出了一份份亮眼「成績單」:
昆明融創滇池後海開業後首個周末接待客流逾30萬人次,預計年遊客量將超過千萬人次;重慶融創文旅城開業後首個周末迎客40萬人次;成都融創文旅城僅在國慶期間接待遊客約80.93萬人次,佔都江堰遊客數量近三分之一。
對此,有媒體評價,融創是「用一座城改變一座城」。而這樣的故事,則即將在武漢上演。
以全系業態
這張「白色名片」推向世界
在有「火爐」之稱的武漢,建一座「冰雪之城」,是出於怎樣的戰略考量?
其一,是對國家戰略的承接。
伴隨2022年北京—昌平冬奧會的漸行漸近,「三億人上冰雪」和「北冰南移」等關鍵詞,共同繪製出一張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路線圖。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會同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國家旅遊局共同印發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到2025年,中國將大幅普及冰雪運動,努力實現全國直接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超5000萬人,並「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產業體系向「萬億」目標推進。
其二,是與武漢城市的共建。
承東啟西、銜南接北、通江達海、輻射九州,作為中國地理經濟天元中心的武漢,在「雙循環」定調中國經濟新周期的背景之下,正積極尋找自身城市坐標的再定位。
作為城市共建者的融創,則通過深挖「冰雪經濟」,以一張前所未有的「白色名片」,將大江大湖大武漢以全新的形象推向世界。
其三,是融創產業的賦能。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突破60億人次,同比增長8.4%,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通關「10萬億」的新量級之後,文旅產業也開始了提升旅遊產品附加值、體驗性、科技感和品質化的新徵途。
對此,在融創於全國所打造的一系列文旅城項目之中,「大主題」之外更有「全業態」。這一次在武漢開工建設的甘露山文旅城,也將成為融創全產業鏈條的大集合——它有「冰雪」但又不儘是「冰雪」,而是融文化、旅遊、商業、酒店、教育和居住等功能為一體,頗有「致廣大而盡精微」之勢。
在武漢甘露山文旅城最新發布的規劃圖之中,圍繞一座巨大的「L」型冰雪綜合體,諸多業態星羅棋布於周邊。屆時,不論是八方來客,還是武漢市民,既能在此玩雪戲水,也可在此購物休閒、旅居小憩,感受武漢的城市文化與現代摩登。
「融」者,創萬物新。從這一維度,甘露山文旅城破土動工的意義,已經不止於一個文旅項目的本身。它代表了武漢從鋼鐵工業勃興、製造風馳電掣、追「光」逐「芯」前行的產業A面之後,城市下一個周期發展的生活B面。
通過高品質的「新供給」,帶動「新消費」,創造「新生活」,讓一座城市有張有弛,兼具「表」的顏值與「裡」的韌度。
在江城三鎮
融創深度參與城市共建
甘露山文旅城,是融創深耕華中的「新項目」;而融創,早已是武漢城市共建的「老朋友」。
自2015年以來,一條涵蓋品質住宅、文化旅遊城、會議會展、文旅小鎮、科創產業園、工業遺址改造保護群、星級酒店、商業商辦綜合體等多元業務板塊的「大融創」項目矩陣,已遍布鄂湘贛3省、11座城市。
在武漢、宜昌、襄陽、鄂州、鹹寧、長沙、嶽陽、南昌、九江、吉安和景德鎮等地,融創圍繞「地產+」為核心的六大戰略板塊,對美好生活展開全景式布局,深度參與了這些城市的新周期演進。
「5年來,融創在武漢先後投資了30個項目,涵蓋文旅、文化、會議會展、地產、服務等5大板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表示,「作為武漢城市共建者,融創堅定看好武漢的發展,將繼續加大在漢投資布局的力度,發揮融創產業戰略協同的優勢,全面助力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這樣的深耕初心、共建信心,也在融創於漢布局的一系列重大項目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品質居住板塊,在武漢城市的節點板塊,融創中心武漢壹號院、融創玖璽臺、融創·一江源等項目相繼落子,以品質堅守打造精品人居,點亮三鎮萬家燈火。
在科創產業板塊,在洪山湯遜湖畔,融創智谷項目重點圍繞人工智慧、資本創新和數字經濟,聚集ABC產業集群,構建「大智谷功能區」,助力武漢打造「全國科技創新城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定位。項目一期佔地面積約300畝,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融創智谷已有28萬方投入使用,吸納企業340家。2019年,園區總產值25億元,實現稅收2.5億元。
在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肇始之地——漢陽鐵廠原址,融創以城市工業遺址的改造與重生為基底,打造了一座融創武漢1890。這一總體量近130萬平方米的項目,將城市百年的變遷記憶「固化」於建築之中,並「活化」出現代空間與功能;同時,通過文化聚核、產業革新、商業重構,讓這個國家工業文化保護樣板區、武漢文創藝術商業核心區,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新的「打卡地」。
在會議會展板塊,聯合政府之力,融創共建了一座武漢國博新城。這一項目通過整合自身產業鏈條,發揮會展經濟「乘數效應」,極大補充城市功能短板,全面賦能四新發展,構建會展經濟新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
在產城板塊,於武漢經開,融創啟動了一個超大型項目——融創·首創國際智慧生態城市。這一項目緊踩近年來「大車都」向「新四都」智造轉型的步伐,通過產業升級引領、城市功能補充,致力為武漢打造產城深度融合的「新樣板」板塊。
以這一系列項目,融創的產業枝椏已經深入武漢城市的角角落落,與城市同生共長。
其中,有會展,有智造,有萬家燈火點亮,有企業火種燎原,有錚錚鋼鐵記憶,有城市活力和歡樂的創造………融創不斷探索與城市共建的更多方式、更高形態。
過去5年,武漢認識了一個「大融創」;未來,融創也將在更多層面發力,共造一個「新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