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導,對岸臺北動物園的大熊貓團團圓圓最近又產下寶寶,名字已經曝光,叫圓寶,那麼熊貓憨厚可掬的形態總能輕易俘獲人們的喜愛,無論他們去到哪裡,都能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關於熊貓的冷知識,你又知道多少呢?讓我們看看newslanded網是怎麼介紹的。
叫它們大熊貓,當然是有原因的。從照片上看,熊貓總是一副圓滾滾的可愛樣子,但實際上一隻成年熊貓重達90-135公斤的,它們的平均身長也有1.5米。別看大熊貓現在喜歡吃竹子,遠古時代的它們可是以吃肉為主的,那時的它們有著發達尖牙和爪子,其咬合力還要高於美洲豹。
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隻熊貓都屬於中國,如果你有幸在其他國家看到熊貓,那只能說明它們是從中國「借來的」。當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熊貓生寶寶後,小熊貓會被聯邦快遞運回中國。
各國都為能借到中國的熊貓而瘋狂過,而最著名的「熊貓外交」發生在1972年。那年2月,美國尼克森總統訪華,我國宣布將四川省寶興縣的兩隻大熊貓「玲玲」和「興興」借給美國。兩個月後,「玲玲」「興興」乘專機從北京飛抵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8000名美國民眾冒雨迎接。隨後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熊貓館開館,其第一個月的客流量就達到100餘萬人。
熊貓們是個天生的爬樹好手,它們7個月大時就能上樹了。要知道熊貓是熊,熊有的技能,熊貓們也都有。
但傳說它們有個其他熊類沒有的嗜好——熊貓喜歡吃銅和鐵。中國有古書記載,遠古時期的人們把熊貓描述為吞噬金屬的「貘」,那時的人們是害怕熊貓的。
還有一點是,熊貓不需要冬眠。冬天裡,野生的熊貓會選擇住在山腳下,那裡更溫暖,更適宜它們過冬。它們不需要睡上一整個冬天,而是更喜歡在那繼續啃竹子、看風景。
成年熊貓每天需要吃80磅(約36千克)竹子,這樣才能滿足它們身體的營養需求。熊貓也偶爾吃些魚和肉,但竹子已經佔了它們食物的99%,因此現在的熊貓被歸為雜食動物。
我們都知道,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標誌是一隻大熊貓,但其靈感來源於一隻叫「琦琦」的熊貓又有多少人知道呢?「琦琦」在1957年被帶到倫敦動物園,它也是唯一一隻被西方國家真正擁有的熊貓——「琦琦」在當時以1.2萬美元(約合8.2萬人民幣)的價格被買下,而如今其他國家向中國借熊貓的租金一年就達百萬美元。
基金會創始人兼標誌草圖設計者彼得·斯科特先生(Peter Scott)稱,大家想要一種美麗、人人喜愛,同時又瀕臨滅絕的動物作為基金會標誌,但同時這種動物以黑白形式印刷出來後又不失美觀,且節省成本。
可見熊貓是不二之選了。
大熊貓如此稀有也是有原因的——超過60%的雄性熊貓在自然棲息地之外是沒有性需求的,而雌性熊貓一年最多只有3天的交配期。超過60%的熊貓出生在圈養環境中,會在一星期內死亡。
如今世界上僅存熊貓1000餘只,科學家們迫切希望在2025年時,將熊貓數量增加到5000隻。
本文選題:金戈帝企鵝。編輯: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