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啟義
五一節期間,太平山森林公園果利河谷綠道旅遊新線路開通,我與堂弟相邀來到了果利河畔「山水龍城公園」秀美的風雨一橋西頭,電瓶旅遊觀光車的第一起點驛站登車。從果利河谷沿河而上。新修的土紅色河谷綠道兩旁,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那從峽谷深山逶迤而來的果利河,飄逸如綢緞,清澈似水晶,滔滔奔騰而過,穿秀美虹橋、過滾水石壩,如優雅的樂曲相伴,一路譁譁輕唱……
那一夥夥火鄉妹子在河邊的樹蔭下洗衣捶被;那一個個頭戴鬥笠老翁蹲坐在河旁悠閒的垂釣。幾頭老水牛在河邊綠地上吃草;一群群水鴨子在河中紅掌拔波典項天歌!
繁華市區林立的高樓遙遙可望,寧靜郊區優雅的別墅將新農村的美景展現。
沿河兩岸、奇峰突出險峻壯美;峽谷深山,灌木叢生翠竹滿波一遍鬱鬱蔥蔥。
高鐵動車、高速公路的兩座天橋飛越峽谷,橫跨碧水,天塹變通途。
車行河谷綠道如駛進清新寧靜的氧吧,真乃:十裡綠水青山十裡秀美畫廊——車行綠道上,人在畫中遊。
觀光車行程約半小時就到了太平山腳的韓家坪遊客接待中心的生態停車場。該旅遊接待中心位於龍山縣城東北部,座落於新改造提供的旅遊公路與果利河谷綠道觀光車旅遊新線路的交匯處。距龍山縣城約5.5公裡。
該遊客中心,包括遊客服務區、餐飲區、商業區、賓館區和生態停車區等一條龍服務項目。
龍山縣為更好地開發提質太平山旅遊景區,總投資1.5億元。新建了太平山韓家坪遊客接待中心,太平山森林公園果利河谷綠道,太平山牌坊至韓家坪公路拓寬改造工程,太平山景區斜形觀光電梯通道建設工程,太平山殿閣修復改建和山道拓寬改造工程及相關配套設施等項目。使太平山景區面貌煥然一新。
太平山是一座紅砂巖石山。形似魚背,南北長約200餘米,東西寬約30餘米,最高峰約150多米,四周懸崖峭壁、險峻雄奇!
上山有三條遊道,一是乘斜形電梯上山,二是經景觀亭、絕壁棧道上山,三是經東邊電梯下站旁三修樓上山。
斜形電梯高達110米,可直達山頂,現已竣工,即將開業營運。三修樓尚在施工,目前只能經烏龍門絕壁棧道上下山。
新開闢的旅遊山道有1米多寬,兩旁有護欄防護,當天登山的遊客較多,有青壯年男女和少年兒童,有由父母與長輩牽手攀登的幼兒,有年過花甲、手柱拐杖的白髮老人,人們一路笑語,一路相攜相扶緩緩地向上攀登。登上山脊上的新修建的文昌閣景觀臺小憩,再沿著亭中央的螺旋梯登上三樓閣頂觀景臺,極目環視,無限風光盡收眼前,那山巒起伏,青山吐翠,林海茫茫,碧水繞山谷蜿蜒曲折,於山腳流淌,那斜形電梯懸掛於懸崖絕壁旁險峻優美。那巍巍矗立山巔紅柱黃瓦、飛簷翹角的觀音閣直衝雲天、雲纏霧繞,美不甚收!
從觀景臺沿著新修的山彎棧橋與山脊遊道過烏龍門到山腰兩座涼亭處休息片刻之後,就開始攀登險峻的太平山西側的絕壁棧道。棧道之險不敢分神旁觀。順山道而上迎面見一秀美的涼亭屹立山邊。亭裡邊是一長方形的放生池,池水清澈,有幾條小魚遊蕩,池內一對栩栩如生的白鶴塑像展翅欲飛。亭上面的山脊上一座灰黑色的小石塔掩映在綠樹中。塔名松月塔,由青石砌成,高約三米三層六面,塔身刻有字畫,因天長日久風化模糊不清,塔旁的幾塊松月塔碑文記述著松月塔悠久的歷史,字字醒目。
從塔旁山脊上手扶鐵鏈拾級而上,就來到山頭普照寺的山門殿,走進殿門,眼前殿堂密布,普照寺左右兩則分別為小鼓樓與鐘樓,殿前的山頂兩旁,左邊是地藏殿,右邊為藥師殿,正前方是大雄寶殿。
六年前我曾從東側的石梯路登山到此一遊。此處還是山頂上的一塊平坦空坪,這些古殿建築物都是近幾年開發旅遊業新修與擴建的殿堂廟宇——紅柱黃瓦,古色古香、富麗堂皇。給雄奇俊秀的太平山美景更添異彩。
從大雄寶殿後右側前往息影洞,臺階旁的神龍井內的池水清澈透明,一細小的清泉自匠人雕琢的龍頭口中流出,用瓢接飲,清涼可口,真是天然礦泉、甘露玉津,故寺廟僧人常年飲用,無病康健,益壽延年。
息影洞是人工在紅砂巖石壁上開鑿出來的一個長方形石室(長5米,寬4米,高4米,頂部拱型),在石室裡壁上排放著多尊菩薩塑像。
繼續前行到山東側即可見那由東側上山的必經之路,那石壁上最為險陡的幾十級石梯臺階,石臺階是人工在陡峭石壁上直接開鑿的石梯,兩側有鐵鏈護欄,遊客需手拉鐵鏈小心拾級而上,鐵蓮外是萬丈山崖,令人心驚膽顫!
高大氣派的觀音閣雄距於險峻毓秀的孤峰之巔,富麗堂皇的山頂殿堂群之上,如鶴立雞群,雄奇壯觀!沿閣樓步梯上上下下的遊人與香客絡繹不絕。登上三樓閣頂扶欄環視: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那旖旎的無限風光令人心醉!
那山巒起伏林海茫茫、群山吐翠一遍鬱鬱蔥蔥。那果利清流蜿蜒曲折,流淌深谷似一條碧蘭的綢緞飄逸遠方……
那四面懸崖峭壁孤峰獨秀,四周綠樹灌木傲然挺立青翠蔥籠,雄奇美觀,那紅柱黃瓦,古色古香的殿堂亭閣與綠樹翠竹交相輝映美景如畫。那蔚藍天空,彩雲飄飛,豔陽高照,清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
住寺僧人相告:早晚登樓觀景更是一絕!
清晨,峻岭群山茫茫林海,雲霧繚繞時隱時現,太平高山,險峰秀閣,雲纏霧繞,升騰於霧海之中,凌雲似登仙……
傍晚,夕陽晚照,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晚霞映照絕壁險峰、殿堂亭閣,習習生輝,風光無限……
據說章太炎先生到此一遊對太平山美景讚賞尤佳、留下佳句:
「太平山巒疊翠,林木蔥蘢、山峰險秀,殿閣凌雲,風景優美,不亞於廬山雁蕩」。
太平山位於武陵山腹地,湘西北邊陲。酉水之濱,傍依龍山縣城,風光旖旎,鍾靈毓秀,因其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積澱厚重而盛名世,成為一方佛教聖地。
始建於東晉隆安帝二年,清光緒帝曾賜封太平山宏松大師為曹洞派第四十七世正宗傳人,傳說該寺第五代主持宏松禪師雲遊京城時,曾為光緒皇帝治癒奇險之疾「背花」,受到封賜獎賞,回太平山後修建了藏經樓、觀音閣等與其雄奇險峻而聞名天下!
個人簡歷:譚啟義,漢族,中共黨員,湘西龍山縣糧食局退休職工。自1998年起發表散文作品十餘篇,被團結報等報刊、雜誌和騰訊、百度等網站刊發。其作品「隆頭古鎮記憶」「美麗的洗車河」等受到「封面湘西」的好評推薦。
·END·
監製/角角
主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石群方
審核/黃沙沙 尚欣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