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念奴嬌·予客武陵》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一首詞。這首詞寫蓮花。詞中所繪荷塘景色清絕、幽絕、麗絕,將人帶入美妙的夢一般的世界。作者以「水佩風裳」比喻荷葉荷花,又將荷 花比作略帶醉意、含情微笑的美女,神韻絕佳。作者不說自己因賞花引發詩興,卻化主動為被動,說荷花「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奇思妙想,令人讚嘆。下片把荷花形容成顧影自憐的多情少女,也極有情致。此詞詞格亦如出水芙蓉,清麗絕俗。
【注釋】
⑴武陵:今湖南常德。
⑵涸:幹竭。
⑶尋:八尺。
⑷朅來:來到。朅,發語詞。吳興,今浙江湖州。
⑸相羊:徘徊,流連。
⑹舸:原指大船,亦泛指船。
⑺三十六陂(bēi):言水塘極多,宋人詩詞常用三十六陂字樣,虛指而非實地。
⑻水佩風裳:李賀《蘇小小墓》詩:「風為裳,水為佩。」
⑼菰(gū)蒲:生於陂塘間的水草。
⑽只恐二句:李璟《攤破浣溪沙》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此處化用其意。
⑾田田:葉浮水上貌。
【作品賞析】
白石詞前愛作小序,有人說與詞犯重,其實不然。散文與詞是兩回事,往往相得益彰,象這裡一則小序,警絕可喜有味,完全可以獨立,又點明《念奴嬌》寫荷,攝取了武陵(湖南常德)、吳興、杭州西湖多處荷花的神理,賞荷坐其下,簡直與荷同根而出,迥異俗人。很有助於對詞的理解。
白石詞愛寫梅荷,梅勁荷清,深有寄託。寫梅柳還往往與合肥女子遇合的回憶有關,寫荷則直抒性情中一脈清空高潔。
此詞寫荷花之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旨在清冷,偏從極繁華熱烈的「鬧紅一舸」起筆,反襯之法。舸音葛,大船,荷花「鬧紅」,如載滿大船,是小序所寫仰視角度的想像引申。「與鴛鴦為侶」,有聲勢、有生氣,富於色彩之筆,不同凡響。第二韻在想像中繼續寫眾多荷花的氣勢。「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極寫人未到的無數荷塘中荷花的風神韻致,水為佩,風為裳,飄灑出塵儼然女神。首二韻內容上為一組,寫荷花之盛而「水佩風裳」,悄悄向全詞清冷的主旋律過渡。第三韻灑來「菰蒲雨」,即離荷塘遠處飛來之雨,蓮葉打扇吹涼,「菰蒲雨」為荷花銷酒洗浴,幻出歇拍光華四射美不勝收的千古名句:「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一二韻荷花集體反襯,水佩風裳,再經三韻灑雨吹涼,百般為這朵風致嫣然的荷花神打扮,終於特寫鏡頭般出場了。她微微搖動頸項,風致天然,光彩照人,無比潔淨,無比完滿,但她並不矜持得拒人於千裡之外,她慨然發放幽冷芳香,賜詩人以創作的靈感。
上片從蓄勢到天國般的一朵荷花的特寫,推向全詞高潮。主要寫花以抒懷抱。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換頭從日暮荷葉寫起,氣氛異於上片之光華四射。日暮,時已晚,很給那朵「嫣然搖動」的荷神留了時空。荷神多情,不忍遽然凌波而去。下片二韻寫恐舞衣寒落,是說葉之枯殘。三韻高柳老魚,如荷之有情,換留詩人。煞尾寫沙際歸路,田田多少蓮葉。餘韻悠然。
下片荷花漸隱,主要以荷葉盡餘情。全篇章法層次井然,絲絲入扣。冷熱、陰晴、紅綠、遠近、虛實、動靜、緩急在配合中起伏,讀者如觀有序有結有高潮之戲劇,留下深刻印象。姜詞也是宋詞中精品。精氣神十足。
白石論詩主張「精思」,他以詩歌為「陶寫寂寞」之具,講求句意深遠,句調清古和諧。似頗受道釋虛明靜淨思想影響。《念奴嬌》寫荷,遺貌取神,以空靈神韻擅勝場,頗合道家「大象無形」之旨。不過,精思也好,虛無也罷,還是要以現實事物、客觀世界作為基礎,君試看白石在武陵與荷為伍那虔城真摯,簡直整個身心化作一株荷花。一世執著如此,魂之化荷,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