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什麼德國人會認為蘇聯絕不是自己的對手?

2020-12-15 指點江山

熟知歷史的朋友或軍事迷們都知道,「勿打無準備之仗」是前人多年總結的血的教訓。希特勒自詡軍事天才,但是,他的戰略方針卻與這一準則背道而馳,在西歐戰場上才擊敗法軍未久,希特勒就將槍口對準了東方的龐然巨獸——蘇聯。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自從德國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而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其與盟軍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歐陸上處於未交戰的狀態,被稱為「假戰」。希特勒曾希望法國和英國默許德國徵服波蘭並立即停戰。因為,德國的原物料儲存量(需從外地進口)非常不足,目前德國的戰爭機器主要依靠自蘇聯的原物料,出於兩國意識形態的不同,這使希特勒對該情況感到非常不安。

1940年5月,英、法兩國正密謀毀掉德國這臺戰爭機器,將其永遠禁錮在「凡爾賽公約」的深淵之中。但令英、法雙方措手不及的是,這臺戰爭機器已悄然運轉,將血盆大口咬向西歐大陸。希特勒任命三位一戰老將為元帥,派遣三百萬德國精銳席捲歐陸。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裡,德軍的轟炸機、裝甲車就已所向披靡,法國、比利時、荷蘭皆成其手下敗將。

可以說,這場戰爭對於德國人來說意義重大。早在一戰時期,德軍就在這條戰線上鎩羽而歸,此番捲土重來德軍大有一雪前恥之勢。從結果來看,德軍的確洗刷了當年的恥辱,重新成為了歐洲霸主。同年6月,英軍藉助海軍力量突破包圍圈逃回本土,沒過多久,法國政府便命令法軍全線放棄抵抗。自八世紀查理大帝統一西歐以來,這片大陸上再次出現了統一西歐的政權。

但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希特勒剛剛摘取西線戰場上的勝利果實,竟立馬又與東線上的蘇聯針鋒相對。當時的輿論均認為:希特勒會經營西歐,榨取並消化這些戰敗國的資源,以解決德國本土的經濟危機。然而,正當法軍宣布投降的一年後,希特勒就打破了所有人的想像,德國戰車的履帶碾向東歐,朝莫斯科進發,幾百萬德軍精銳全線進駐蘇聯。

那麼,為什麼納粹黨會如此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呢?

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意識形態,二十世紀末期社會主義思想已初現端倪,對於資本主義勢力來講,社會主義無異於「洪水猛獸」。

德軍在西歐掀起的戰爭,從本質上來講,正是資本主義爭霸之戰。法國淪陷、英軍龜縮到本土之後,德國迅速取而代之,成為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的領頭羊。作為資本主義的首腦,希特勒必定會帶領國民打贏這場意識形態的戰爭,進而,確立本國在世界上的合法性。

放到日常生活中來看,這種思維就是想當老大必先出頭的邏輯。

另一個原因是,德國的情報部門已掌握蘇聯即將入侵德國的重要證據。隨著德軍在西歐取勝,蘇聯政府也沒閒著,在德國擴張的同時,蘇聯也在世界各地謀取利益。早在1939年,蘇聯政府參與了德軍的計劃,與希特勒瓜分歐洲土地,這時的蘇聯就已經有重塑俄羅斯帝國的苗頭。

二戰時期的信息相對閉塞,德國擊敗法國的消息剛剛傳到蘇聯,蘇聯政府並未獲取太多關於德法戰爭的細節,就認定,此時的德、法已兩敗俱傷,此時正是將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到歐洲大陸的絕佳時機。其實,謀劃這場戰爭的正是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

保羅·卡雷爾在其《焦土》一書中宣稱:在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其著名的《奧地利軍事雜誌》上公布了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爭計劃。並且,文件顯示,史達林於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計劃,其時間僅比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十天。

也就是說,在1941年5月的時候,蘇聯政府就已經敲定了「大雷雨」計劃:史達林投入三百萬蘇聯紅軍、三萬架先進戰鬥機、十萬臺火炮、近四十萬臺裝甲車對戰後的德國進行入侵。史達林並未想到,德軍的西線作戰損失極小,在擊敗英法聯軍的同時保留了大量精銳。

所以,其真實情況並未如蘇聯高層料想的那樣傷筋動骨。

此時的蘇聯紅軍正緊鑼密鼓的籌備進攻大業,絲毫沒想到,德國人竟會搶先發難。蘇軍已做好進攻姿態,在短時間內,很難轉換成防禦姿態,只能硬著頭皮與入侵者作戰。結局可想而知,蘇軍在雙方戰爭初期慘敗,幾百萬蘇聯紅軍死在戰場上。

使希特勒野心膨脹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1939年末蘇聯曾發動一百二十萬紅軍進攻芬蘭,而芬蘭僅有二十萬兵力。在這場兵力懸殊的戰爭中,佔據絕對優勢的蘇聯紅軍並未佔到一點便宜,反而,被遠遜於自己的芬蘭軍打敗,最終,被迫與芬蘭講和。

希特勒從這場戰爭中看出:蘇聯軍隊缺乏基層軍官,此時更是已不堪一擊。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堪稱歐洲最強,自然遠勝於芬蘭。蘇軍尚不是芬蘭軍的對手,反而,被對方以少勝多擊敗,類比之下,蘇軍必不是德軍的對手。

可以說,希特勒對於蘇聯紅軍的認知很大程度來自於這份自信,當聽說蘇聯要對德國不利時,希特勒最先想到的不是防禦,而是與蘇聯針鋒相對,先下手為強。倘若希特勒據守不出,蘇聯「大雷雨」計劃得逞,這場戰爭誰贏誰輸?

只是歷史不容假設,我們只能從假想中模擬當年的戰爭走向。

參考資料:

【《二戰秘密檔案》、《大雷雨計劃》】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人會認為蘇聯絕不是自己的對手?
    但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希特勒剛剛摘取西線戰場上的勝利果實,竟立馬又與東線上的蘇聯針鋒相對。當時的輿論均認為:希特勒會經營西歐,榨取並消化這些戰敗國的資源,以解決德國本土的經濟危機。然而,正當法軍宣布投降的一年後,希特勒就打破了所有人的想像,德國戰車的履帶碾向東歐,朝莫斯科進發,幾百萬德軍精銳全線進駐蘇聯。
  • 他們全都不是德國人,卻在德國服役,二戰時被蘇聯全殲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已經有70多年,但是人們今天再次提到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通常會提到的一點就是當時蘇德戰場作為二戰最為慘烈的戰場之一
  •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起二戰時期蘇聯空軍的飛機?
    二戰時期,制空權已經成為左右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各種作戰飛機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峰。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日本的經典飛機一直被軍迷津津樂道,為什麼蘇聯空軍的飛機卻很少有人提起?其實在二戰中蘇聯也有一批性能很優秀的戰機,而且非常實用,只是沒有英美德飛機那麼突出就是了。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主力戰鬥機仍然是伊-15和伊-16。伊-15是老式的雙翼戰鬥機,機動性勉強還算可以,但速度太慢,總體性能早已過時,根本不是德國當時主力戰機Bf-109的對手,甚至在空戰中想要逃走都很困難。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從二戰的歷程來看,軸心國陣營裡儘管有德、意、日三巨頭,但由於位置和實力的因素,三者之間少有配合,他們之間的默契更多的還是體現在政治層面。從蘇聯的情況出發,假如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加入軸心國陣營,蘇德攜手德國搞定大不列顛似乎不是什麼難事,甚至在戰後世界格局的劃分上也會對美國形成優勢。
  • 如果當年蘇聯加入軸心國,那二戰的結果會怎樣?
    這個假設其實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差一點就成為了事實。整個事件過程就好像冥冥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支配著這個世界,二戰的結局似乎也是被某種力量所操控著。1940年,隨著德國軍隊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幾乎徵服了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歐洲版圖上只剩下孤懸大西洋外的英國,和一半領土在亞洲的蘇聯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德國會取得戰爭的勝利,這其中也包括正在把亞洲侵略『事業』搞得如火如荼的日本。
  • 對德棍的大吐槽:二戰前後的德國人的雙標比日本人更可惡更無恥
    別著急,下面聽我細細道來,為啥德國人的二戰懺悔招這麼多吐槽。 實際上早期的德軍在進攻波蘭和進攻蘇聯的早期,確實對平民和猶太人沒有什麼過分的舉動,這不是國防軍有多優秀,而是二戰前期,德軍閃擊波蘭,滅亡法國,繳獲了大量物資和武器,屬實讓國防軍手頭闊綽一把,面對烏克蘭集體農莊的窮人,國防軍不屑於搶奪他們的財物。
  • 二戰期間,為什麼日本不打蘇聯,卻去招惹美國人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不打蘇聯,反而偷襲美國珍珠港?對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說法,認可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日本懼怕蘇聯,所以不敢打。但大家忽略的是,在二戰時期,自信心爆棚的日本,連美國都敢開戰,又怎會懼怕蘇聯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要理順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各方的實力。
  • 德軍在二戰時為何穿著單衣打蘇聯?義大利該來背這個「鍋」
    1941年6月,二戰也已經進行了3年左右,因為在英國的作戰並不是很順利,德國轉頭開始進攻蘇聯,根本沒在意之前和蘇聯籤訂的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在猝不及防之下也是節節潰敗損失慘重。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個月,德國就兵臨莫斯科了,莫斯科保衛戰對蘇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如果首都丟了那蘇聯就真的是退無可退了。
  • 二戰德軍也玩「萬歲衝鋒」?電影看多了 德國人沒那麼蠢
    利刃/苟利在各國關於二戰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德軍成群結隊如日軍「萬歲衝鋒」一般地向機槍陣地進攻,在機槍短暫的射擊之後,無數德軍士兵應聲而倒。那麼現實中的德國軍隊戰術真的如此不堪嗎?不過在戰爭前期和中期,沒有什麼軍隊敢說自己的士兵素養能夠碾壓德軍,德國人橫掃全歐洲靠的並不是運氣,而是實打實的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軍隊受到了各種限制,但是這也保證了能在德軍服役的人都是最為精銳的職業軍人。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坑隊友更坑自己
    在整個二戰中,義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戰鬥力太弱,竟然為血腥的二戰史增添了一絲搞笑氣氛。不過,事實上,義大利早在二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戰敗了。 義大利:「豬隊友」中的戰鬥機 現如今,我們通常把習慣性拖隊伍後腿的人稱為「豬隊友」,而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確實配得上這一獨具魅力的稱號。
  • 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蘇聯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
    文/寂寞的紅酒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憑藉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力量,蘇聯和英美聯手幹掉了德國。在戰爭中,蘇聯爆發出驚人的戰爭潛力,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國防工業讓英美都感到戰慄。
  • 二戰蘇聯紅軍:為什麼德國人非常害怕他們
    正如我們所知,在二戰中戰勝法西斯主義者的重要作用是由臭名昭著的"冬季將軍"扮演,即蘇聯人的冬天。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像蘇聯人也有一種獨特的技術可以在冬季進行戰爭,蘇聯人獨有自行式作戰雪地摩託車NKL-26。獨特螺旋槳的聲音引起了對"弗裡茨"的恐慌。
  •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人感覺到奇怪,蘇聯為什麼士兵越打越多?
    但令德國人想不到的是,蘇聯紅軍並沒有被打趴下,反而越打越多,到1941年底就補充了五百多萬人,到1942年夏天軍隊總人數就增加到了一千萬人,然後開始逐漸進入反攻階段,直到1945年6月打到柏林,徹底打敗德國。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二戰中期,英國人打著怎樣的算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幾乎在歐戰中獨自與英國、法國和蘇聯等幾大強敵作戰。1941年後,歐洲大陸上只有蘇聯具有真正的實力與德國競爭。面對數百萬精銳德國部隊的壓力,蘇聯敦促英國和美國在歐洲開闢所謂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的壓力。
  • 為什麼邱吉爾贏得了二戰,自己卻輸了?
    當時英國放棄的租借地沒有一個是在英國手裡的,放棄不放棄都不是你說的算。對於很多問題,邱吉爾就一直說沒得談,邱吉爾也不願意談。和蘇聯討論瓜分歐洲在歐洲,英國傳統上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很大的影響力。不過二戰末期,蘇聯開始進入中歐和西歐,英國首相邱吉爾坐不下去了。
  • 假如二戰日本配合德國夾擊蘇聯,軸心國勝算有多大?
    文/寂寞的紅酒 1941年,德國出動550萬大軍閃擊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德國人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莫斯科郊外,差一點幹掉了蘇聯。人們在為德國人遺憾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為日本人按兵不動而感到遺憾,認為假如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戰爭結局或將改變。
  • 二戰老照片:被放的猶太人見到德國人就打,以發洩憤怒
    二戰老照片:被放的猶太人見到德國人就打,以發洩憤怒 圖為二戰當中,被蘇聯士兵俘獲的納粹德軍士兵,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幾個納粹士兵身上也都有傷。二戰的東線戰場上,納粹德軍與蘇聯紅軍都損失慘重。
  • 二戰時的海上破交戰,蘇聯潛艇重創德國運輸線,為盟軍減輕了壓力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部隊的破交戰成果收穫頗豐。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二戰的北歐戰場,蘇聯的潛艇部隊竟然對德國海上運輸部隊給予重創,這是怎麼回事呢?一、挪威生命線挪威北部在二戰前由於人煙稀少,外加地形多山,因此國內的鐵路、公路建設都極不發達。偏偏這裡有豐富的鎳礦和鐵礦是德國人所急需的。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坑隊友更坑自己
    在整個二戰中,義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戰鬥力太弱,竟然為血腥的二戰史增添了一絲搞笑氣氛。不過,事實上,義大利早在二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戰敗了。 義大利:「豬隊友」中的戰鬥機 現如今,我們通常把習慣性拖隊伍後腿的人稱為「豬隊友」,而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確實配得上這一獨具魅力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