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國內首例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確診已數日,位於防控MERS一線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應對如何?醫護人員如何近距離護理照顧病人?病人目前病情進展怎樣?記者走進了收治我國首例輸入性MERS病例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採訪了醫院醫護人員。
左為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黃淑萍,右為重症醫學科護士李春梅,她們都是第一批對MERS患者進行救助的醫護人員。
國內首例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確診已數日,位於防控MERS一線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應對如何?醫護人員如何近距離護理照顧病人?病人目前病情進展怎樣?6月1日上午,記者走進了收治我國首例輸入性MERS病例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採訪了醫院醫護人員。
護士給女兒買了禮物
還沒能送出去
6月1日上午11時30分許,在收治我國首例輸入性MERS病例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南方日報記者見到了第一班進入重症ICU護理該病例的護士李春梅。
「說真的,剛開始心裡也會害怕,但選擇了這份職業就需要面對。」李春梅說。今年32歲的李春梅曾經在醫院感染科做過5年的護士,很熟悉傳染病人的護理規範。隨後又在重症ICU工作了2年,工作的這幾年,也經歷過甲流、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已經訓練有素。5月28日凌晨,韓國MERS病人送到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後,她是當天接班的第一位護士。穿上三級防護服之後,她走進了ICU負壓病房,零距離護理該名病例4個小時。
她透露,進入病房前需做足防護措施,僅穿防護服就用了10多分鐘,還需要其他護士的協助。而脫下防護服最快也要15分鐘,脫下以後,還要洗澡消毒。在病房裡,她時刻關注著病人的生命體徵,觀察呼吸狀況,測量體溫,並觀察他是否存在其他不適,根據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進行對應處理。
她有一個女兒,今年5歲半。這幾天,醫院給護士們安排了專門的住宿地,為了方便工作,也為了不給家人帶來影響,她一直都沒回家,只能每天跟女兒通電話。女兒在電話裡跟她哭著說想她快點回家,她只能安慰女兒。「六一」兒童節,她為女兒買了兒童節的禮物,但還沒能把禮物送出去。
首例病例仍有發熱
病情有加重趨勢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凌雲介紹,該病例的診斷除了有中東呼吸症候群外,還合併有呼吸窘迫症候群,這幾天的病情有加重的表現。「現在最主要問題是呼吸功能下降,影響到氧合狀況,需調高氧氣濃度,加壓吸氧,因此對其使用了加溫加壓吸氧儀。」凌雲說,該病例入院時患者氧合指數只有200個單位,遠遠低於正常的400—500個單位。據了解,目前病人並未上呼吸機,只是使用吸氧儀,接下來會根據病情的進展進行研判。
南方日報記者通過隔離病房外的監視器看到,患者可以在病床正常坐起。凌雲介紹,病人的情緒大部分時候都比較穩定,但有時候仍然會出現焦慮和急躁的情緒,此時醫護人員會對他進行心理幹預。平日裡,醫院會給他提供較為清淡的普通飲食,也會為他準備簡單的韓餐。據介紹,這名病人的手機目前仍然暢通,他也會跟在韓國的家人聯繫。
確診MERS病例是韓國人,怎麼解決語言溝通問題?凌雲告訴記者,通過打手勢、藉助翻譯軟體等工具,基本上能夠與病人進行最簡單的溝通。除此之外,醫院還請了一名韓語翻譯,可以隔著病房使用對講機與病人進行溝通。
李春梅說,為了方便理解病人的需求,病房外同事準備了一張紙,上面列明了各種用品,分別用韓文和中文寫明,病人可以指著需要的用品,護士就可以明白他的需求,讓其他工作人員送來需要的東西。
6月1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通報,該名確診MERS病例仍有發熱,雙肺滲出有增加,病情有加重趨勢,生命體徵基本穩定。6月1日,廣東省衛計委已安排省臨床專家在惠州中心人民醫院駐點協助指導治療患者。
密切接觸者
尚有10人未聯繫上
6月1日,省衛計委通報,我省繼續加強密切接觸者的搜尋和隔離觀察,1日新追蹤到密切接觸者3人,截至目前,全省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7人,全部採取集中方式隔離觀察,暫無人出現不適。目前尚有乘坐永東巴士乘客10人沒有取得聯繫。
據介紹,目前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重症ICU有40名護士和13名醫生,均全員上陣照看MERS病人,每班護士護理4個小時。此外,護理部也有人員加入支援。
該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黃淑萍介紹,之所以4小時一班,是為了保證醫務人員有充分的休息,同時減少院內感染的風險。對於網上流傳的護士需分梯隊抽籤上陣的說法,李春梅說並沒有存在這種情況。
這名MERS病例的管床醫生葉暉介紹,重症醫學科13名醫生們白天都在醫院值班,晚班則三四天輪值一次。5月31日晚,醫院把重症ICU的其他8名病人轉到了急診EICU病房,現在重症ICU只剩該名病人和另一個密切接觸者分別單獨住一間負壓病房,因此目前會重新排班。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重症ICU其他8名病人轉移到EICU的原因是,此前MERS患者有轉院的計劃,但後來經專家討論放棄,仍然就地治療,因此將其他病人於5月31日晚轉移到位於門診大樓的急診重症病區。
據介紹,住在重症ICU的該名密切接觸者仍處於醫學觀察期,情況穩定,之所以在ICU內觀察,是出於密切接觸者本人的意願。